03.07 陰、陽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六易國學講堂


在人類還沒有誕生的時候,陰陽理論就已經產生了,那就是中國民族的始祖伏羲提出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後世中國一切哲學的源頭。不管是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的,還是其他什麼亂七八糟主義的,都始終沒有離開這個公理。兩儀就是陰陽兩種屬性。


三目巨人


陰陽是盤古初分天地,開始有晝夜之分,天有日月南極北斗周流滯,地有江河湖海地域帶,定為春夏秋冬四季,其分二十四節氣,人有動脈靜脈周身滯,從此天生伏羲玄元神侖為三皇五帝,定先天八卦為體,周文王亦後天八卦為運,乾天父,坤地母,坎中男,離中女,艮少男,兌少女是大理為道,奧妙精深!


順世隨緣383093579


照心生於中醫世家,雖沒有繼承祖宗衣缽,但耳聞目染,多少還知道一丁點。

先從這個故事講起吧。這個故事出自於《黃帝內經》的開篇之作中。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曾經請教一個叫歧伯的天師養生之道。天師啊,聽說上古時期,人生可以超過百歲還不顯老。可先在的人到了50歲,腿腳僵硬,動作都不靈活了,身體軟弱無力,是時代變遷造成的,還是我們違背養生原則造成的?歧伯答道:上古那些人都是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按照天地陰陽自然的變化來養生的……

大家注意沒有,歧伯在這裡首次提到了陰陽二字。

有朋友說,陰陽學說來自於伏羲八卦,古人觀察自然界萬物之道,天地、日月、男女等,把天、日、男稱為陽,根據男性的特有的生理特點,用“

”代表,地、月、女稱為陰,用“——”表示。你品,你細品。很好記的。不但用了符號,還用圖來表示陰陽。如下面這個圖就叫陰陽魚。怎麼解讀陰陽魚的含義呢?黑色代表陰,白色代表陽,陰陽魚反映的是陰陽的變化規律:陰極必陽,陽極必陰。著到魚眼沒?這是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陽不長,孤陰不生。

要追究陰陽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那就要追根溯源是《黃帝內經》早,還是伏羲八卦早?據說有傳聞,說《黃帝內經》是春秋時代的人託黃帝之名寫出的。如果這麼說,陰陽最早出現在伏羲那個時候了。

在中醫裡有行話叫醫易同源。不管陰陽是來自於中醫還是易經,陰陽學說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元素中的瑰寶。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鑰匙。

【鄭重聲明,本文系照心原創,如果撞衫,那是照心心語,照心心語來自於中華傳統文化。圖片由《今日頭條》搜索而來】


天中照心


陰陽,道之源,中國文化之根本。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節所述的宇宙生存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說明世界萬物都由道所創造,道在創造萬事萬物時都讓它們陰陽合體,用氣去調和陰陽的均衡。

因此,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陰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如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熱為陽,冷為陰。我國的日曆也是分陰曆和陽曆。地名也有陰陽而命名,如湖北的漢陽, 處漢水之陽。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因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而名漢陽。

陰陽,在中醫學中體現深刻,強調人體整體性,然後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屬性:陰陽。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於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如果一個人陰陽平衡了,身體自然會健康。中醫裡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中醫裡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陰陽。從每組正反兩方面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於陽證範疇;裡證、寒證、虛證可歸屬於陰證的範疇。因此,陰陽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如2020年春節發生新冠病毒的檢測情況,呈陰性為健康,呈陽性為非健康。

陰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對立統一概念,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圖--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理論基礎。太極八卦圖中具有的陰陽關係有這樣幾組,乾坤之陰陽,艮兌之陰陽,震巽之陰陽,坎離之陰陽,太極八卦圖現成為道家之圖騰。

宋朝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

 


漢北河風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曾經請教一個叫歧伯的天師養生之道。天師啊,聽說上古時期,人生可以超過百歲還不顯老。可先在的人到了50歲,腿腳僵硬,動作都不靈活了,身體軟弱無力,是時代變遷造成的,還是我們違背養生原則造成的?歧伯答道:上古那些人都是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按照天地陰陽自然的變化來養生的……

大家注意沒有,歧伯在這裡首次提到了陰陽二字。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

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係”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係。

陰陽是中國古代漢族聖賢創立的哲學範疇。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道德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老子對陰陽精確的概括與演述。早至虞舜時代,舜帝就開始了“測陰陽之物” 的實踐。



談談紫薇推命


這個應該沒有正確的答案吧! 畢竟歷史上很多東西流傳到現在已經遺失了。

戰國時期有陰陽家一說。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

當然,客觀的說任何一門學問的產生都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而總結得到的。並不是一下就產生的。陰陽學在周易上完整的提出。但是周易並不能說是陰陽學最早的,周易應該是總結前人得出的經驗論述,加以總結而得到的內容。

所以題主說,陰、陽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這個真的沒有完全正確的答案。比較好多東西已經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我們只能在字裡行間中,推測,揣摩。這或許就是歷史的魅力吧!


一憶一


“陰、陽”的提出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兩千年來,許多哲人大家多有解釋,見仁見智之言論載諸典籍。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近百年間不斷有人將“陰陽五行”貶斥為“迷信”“封建”“落後”“不科學”“沒有推演”“阻礙現代科學發展”的東西,而且每每都是與中醫捆綁在一起來貶斥的。

陰陽是什麼?

說陰陽不能不說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哲學,是人文哲學?是思維哲學?是生命哲學?且不必討論,先看清內涵再說。它具有哲學的一切特徵,即無定論性、宏觀性、普遍性、抽象性,古今中外哪一個學者也不可能說出陰陽五行屬於哪一個領域。軍事家研究它用於制勝強敵,中國的兵法崇尚“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者為上”(如墨子之“非攻”篇);以“一戰而勝者為中”(如“圍魏救趙”)。這種軍事思想是從哪兒來的?陰陽五行! 墨子與孫子不過是用了五行中“依賴”與“制約”關係發生的“變化”而已。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論天下三分之策,同樣是陰陽五行中的依賴與制約構成的三角關係。赤壁戰敗,曹操逃命華容道,諸葛亮深知關羽不會殺曹操而特令關羽赴華容;諸葛亮為推卸不殺曹之責而命關羽立軍令狀。為什麼?如殺曹則破壞了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鼎足形勢,蜀國便無存在的依託,這是在政治上運用陰陽五行。此外,經濟學家研究陰陽五行可有富民強國之策;廚藝家研究陰陽五行可以調和眾口。

古人從金木水火土五行衍生出五方、五色、五氣、五味、五穀、五果、五蔬、五畜、五藏……配以生、克、制、化,形成一個有秩序的“五”的關係。近代學者郭沫若先生認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滿於神權統治,提出這個原始的“原子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5 種物質組成,以反對神權統治(《十批判書》)。對於幾千年以來的文化遺存, 人們有不同的認知,這是很自然的事。一切解釋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於讀者,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也。

我對陰陽五行的解釋,是從什麼方向去認識的呢?《素問·天元紀大論》有一段講陰陽五行的話:“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始,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這段話說得好極了,指出了研究陰陽五行的方向,說明了陰陽五行的內容,而且斷言為醫不通曉陰陽五行是不可以的。

所謂“五運”,便是五行。古代五運與五行同指五項運動。運字不用說,“軍”(說明: 從繁體字“運”中解釋)在走動這不是運動嗎?行字為彳亍組成,彳讀音chì,在甲骨文為腳、脛、股相連之象,意為向前邁步;亍讀音“chù”,意為止步。一邁一止即向前移動。所以說運與行都作運動解。

“陰、陽”在這裡的意義很明確,陰為靜態,為具象有形質的東西;陽為動能,是無形質、無象的東西;而陰陽是普遍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這個東西在運動,5 項運動(五行)。

“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這是說陰陽五行運動乃大自然的運動規律,這個運動規律是萬物的綱紀,而用金水木火土代表萬物。如把金水木火土看作是5 種物質,無論如何你也說不通生殺變化的深邃內涵,只有金水木火土代表萬物才能說通。

金水木火土不是5 種物質,而是5 項運動,所以稱“五運”“五行”。金不是金銀銅鐵,水不是氫二氧一,木不是松柏楊柳,而是宇宙萬物的五行運動。什麼運動呢?自然之規律的運動、萬物之綱紀的運動、生殺之本始的運動、變化之父母的運動,你說什麼運動符合這些條件呢?

我們先認知一下什麼是道?《說文解字》解作:行走的道;那麼宇宙萬物行走的道又是什麼呢?用現代語言說,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裡,自然萬物生、死、盛、衰變化的運動規律,就是天地之道。

什麼是綱紀呢?“綱”是一個大網的綱繩,提起綱,不論網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舉了起來;“紀”是制絲人把絲的每一端都歸於一紀之中,只要握住紀,絲無論多少,便被提了起來。

“萬物之綱紀”,這裡是指五行陰陽運動把宇宙間紛繁複雜萬萬千千的事物歸納在五行運動之中,萬物的生死盛衰一切變化的發生,一切發生的根據,一切變化的原因,盡在五行陰陽運動之中。反過來說,我們掌握了五行陰陽運動的規律,便了解了萬物生死盛衰變化的由來與根據。我們看到,陰陽五行運動的規律,是生命由生到死的變化規律。

這是《素問·天元紀大論》告訴我們的。《天元紀大論》的作者是誰,不可知,但說的這話,是有根據的,是對五行陰陽深邃的概括論斷。這是陰陽五行的研究方向,是可信的。從先秦至今,研究陰陽五行的學者很多,說法也不盡相同。古人的研究是古代人的智慧。我們今天不能亦步亦趨按古人的足印走,而要繼承、發揚。繼承,不是復古;發揚,則要有新內容,起碼要用現代人的思維、現代人的語言去表述,用現代人的觀念去認識生命與生命過程。我想,陰陽五行應該是大眾可以理解的陰陽五行,應該是現代人的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大自然的運動規律,是萬物的綱紀,是生命的根本,是一切生命生死盛衰變化的原因。這不是生命科學嗎?宇宙萬物的生死盛衰變化的根據既然歸納為五大運動,那麼這五大運動是什麼呢?我們在研究了前人的見解之後,認識到陰陽五行運動是宇宙萬物之間的普遍規律——陰陽離合而生殺、相互依賴而生存、相互制約而均勢、相互變化而常新、終始嗣續而永恆,是五大運動的均勢平衡狀態。


兆陽師兄


陰陽的概念

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

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

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係”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係

中國的傳統學術中,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及“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的觀念。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他是戰國末期齊國人,相傳墓地在今章丘相公莊鎮郝莊。主要學說是“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他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應用到歷史觀點上,提出“五德始終”的歷史觀,即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事物發展變化是通過五行相剋相生來實現的;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種客觀必然,像自然一樣。



任東昇玄學師


最早在有記錄文明之際,瑪雅文明、蘇美爾文明等等…陰陽概念何時產生,歷史並沒有明確記載。就是說地球何時誕生更沒有記載。但科學家們依然能找到蛛絲馬跡。所以陰陽概念何時產生的,不能憑空而論,要用客觀與科學視角去分析研斷,方能合理的說明“陰陽”概念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低在邏輯上要合理。

根據史書記載,持有陰陽概念最原史的書籍,只有《易經》和《黃帝內經》。但易學和中醫學之前,還有一個《伏羲先天八卦圖》。就是說陰陽概念產生於“先天圖”。

伏羲氏建立了人類一夫一妻制,脫離了原始動物性的群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集權制。並創立了《伏羲先天八卦圖》,其思想推動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迅速發展。故而伏羲氏在人類歷史中,堪稱三皇之首,人文鼻祖。

根據現代考古學說,伏羲誕生於原始社會舊石器晚期,至今有6500年,還有學者認為,伏羲至今約有10000年。倘若二者折中則是8000年。就是說“陰陽”概念產生於伏羲時代。所以陰陽概念的產生,是伏羲氏提出的,這是根據《伏羲先天八卦圖》而得出的結論。然而“先天圖”是歷史記載。並非個人意測。


槲柞櫟


陰陽概念何時產生,歷史並沒有明確記載。就是說地球何時誕生更沒有記載。但科學家們依然能找到蛛絲馬跡。所以陰陽概念何時產生的,不能憑空而論,要用客觀與科學視角去分析研斷,方能合理的說明“陰陽”概念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低在邏輯上要合理。

根據史書記載,持有陰陽概念最原史的書籍,只有《易經》和《黃帝內經》。但易學和中醫學之前,還有一個《伏羲先天八卦圖》。就是說陰陽概念產生於“先天圖”。

伏羲氏建立了人類一夫一妻制,脫離了原始動物性的群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集權制。並創立了《伏羲先天八卦圖》,其思想推動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迅速發展。故而伏羲氏在人類歷史中,堪稱三皇之首,人文鼻祖。

根據現代考古學說,伏羲誕生於原始社會舊石器晚期,至今有6500年,還有學者認為,伏羲至今約有10000年。倘若二者折中則是8000年。就是說“陰陽”概念產生於伏羲時代。所以陰陽概念的產生,是伏羲氏提出的,這是根據《伏羲先天八卦圖》而得出的結論。然而“先天圖”是歷史記載。並非個人意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