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天才不常有,但我們都曾是少年。”


導語——

說起“少年班”這個詞,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

但提起“12歲的數學天才,跳級直接上大學”,很多人或許都能反應得過來。

中國人對於“天才”二字有種特殊的崇拜,這是寫進基因的一種情感。

畢竟在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中,一位擅長科舉考試的天才,足以改變一整個家族的命運。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在我們的課本里,提到古代的某個牛人時,往往會說他——

“天資聰穎”,“三歲就識字,五歲會寫詩,七歲就能和大人對答如流”。

因為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眼裡,“天才”是需要仰望的,是帶有神性的名字。

而人們卻很少會關注這些“天才”的去向,他們似乎消失了,只留下了那些“少年”時的神話。

《少年班》的導演肖洋,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天才。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看著眼前的這個胖子,你也許很難想象,他在15歲就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多年後他執導《少年班》,豆瓣7萬人評分,最後也只給出了5.9分的評價。

這多像是全校第一,只考了59分。

其實可能是試卷很難,或者是他狀態不好,但如果我們知道他是“天才”,那我們就會覺得他失敗了。

而《少年班》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群天才們失敗的故事。

比起電影本身來,電影的票房與評價,似乎更優秀的闡述了這個主題。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這部電影不算優秀,但裡面有些東西適合單獨拿出來講一講,比如中國教育問題,比如天才失敗這件事。

1.從故事創作的本身,來聊聊中國教育

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部電影,或許能這樣說——

“一位失敗的天才老師,帶領一群天才少年參加國際數學比賽,但最終卻失敗的故事。”

也有人從批判與調侃的角度來說,這無非是對電影編輯的不滿——

“一個綠茶婊,毀了一個天才少年班。”

這個故事可以分兩條線來講——

  • 第一條是教育線,孫紅雷飾演的老師周知庸,召集了五個天才: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智商150的自閉少女周蘭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12歲上大學的肥仔方厚政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用《周易》算數學的王大法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大腦可以三線程同時運轉的麥克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獎狀堆起來比自己還高的吳未

周知庸老師召集少年班是有私心的。他自己曾經也是其中一員,但並不成功,他想通過少年班的成績,來佐證自己的成績。

他抗住了校方壓力,甚至偽造了領導的文件,想盡辦法馴服了幾位聰明但桀驁的少年。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國際賽事的題目被其他的國家的學生解出來,老師與天才們都失敗了。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 而故事的第二條線,是幾個少年間的感情線

青春電影,往往離不開感情戲。但這出三角戀,可能是這部電影最狗血的部分了。

《少年班》裡,資質平庸的吳未喜歡冰山少女周蘭,而周蘭則是喜歡桀驁的麥克,包括麥克在內的其他人,則是被校花江依琳所吸引。

而綠茶江依琳,則是和一個富家公子混在了一起。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青春期這種狗血劇情雖然常見,但很明顯,觀眾並不喜歡看這些。

走進電影院的人們,多半是仰慕“天才”而去的

結果電影裡面的“天才們”,不學無術,抽菸喝酒大家,整得和不良少年一樣。肯定是敗興而歸。

或許曾經身為天才的導演肖洋,也的確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天才們也是人,他們有自己想法,他們的青春也多半會狗血。

但肖洋卻沒有考慮到觀眾們的期待。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在中國人心中,“天才”二字太過於神話了,畢竟是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事情。

它象徵著教育的頂點,象徵著上一代對於下一代的最高期望。這個詞不容被玷汙。

即便是天才變得平庸的劇情,也應該寫成《傷仲永》那樣。

眾人惋惜他的遭遇,目的是教育自己孩子,將來要好好讀書。

國人希望看到的,是平庸孩子“吳未”,和天才們一起,挑戰極限,為國爭光。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而不是像《少年班》裡的,天才們墮落為平庸,這會傷害到國人被封建教育洗禮了幾千年的靈魂。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本質上,肖洋想做的,或許是批判中國那扭曲的“天才教育”的價值觀。

但他卻用了一個相當幼稚的方式——讓一群天才們去學壞。

而最重要的,影片也沒有把更有意義的主題清晰的表達出來——

在教育重壓之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嚴峻,即便是天才,他們心理與人格上也都多發弊病,人性化教育迫在眉睫。

這才是這樣一個“天才”為主題的電影,真正該表達的東西。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而且,在電影表達講述手法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對於中國教育這個問題,你永遠沒辦法借小孩子的嘴,去宣揚所謂的青春,或者自由。

你跟父母們說這些,他們只會覺得你不學無術,叛逆,任性。

也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寫這些,也不過是一種叛逆父母的表現。

但其實,我更想帶給每一個即將成為父母的我們一些反思。

畢竟,我們才是下一代教育事業的決策人。


02.從天才的人物原型,來聊聊天才們失敗的原因

在電影《少年班》裡,有不少人物是有原型的。

其中那個最不著邊際的那個神棍,做數學題靠算卦,還真的不是編造出來的。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導演肖洋自己說過,他在西安交大讀少年班的時候,就認識這樣一個同學。

他是湖北人,農村少年。來的時候帶著一大包線裝書,《周易》啊《紫微斗數》之類的。

考數學20分鐘交卷,滿分。

不去上課,整天在床上看書,除了上廁所不下床。饃放床上,餓了就吃。

不喜歡洗澡,據說很多古代奇人也這樣,覺得這傷元氣。

這人放到兩千年前就是龐統,放到一千年前就是劉伯溫啊!

也有人說王大法的原型是寧鉑。

他年僅13歲獲准破格進入大學就讀,是全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

但是寧鉑最後卻萬念俱灰,皈依了佛門。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這種發生在天才身上的悲劇,其實並不少見,一定程度上,也側面烘托了中國教育問題。

關於這部電影原型人物,還有很多人猜測,導演肖洋會是那個角色。

在我看來,他或許把自己拆成了幾個人,分開放進了每一個角色裡。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拋開“天才”的頭銜,其實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學生。

平凡人吳未,紮在一群學霸們之間,每天都會痛苦不已,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會那麼大?

農村少年王大法,脫離了父親的管教後迷失自己。但那個動不動就打人的父親,卻把家裡的牛賣了,只為了讓自己買個隨身聽,不丟面子。

叛逆少年麥克,就是一頭青春裡的猛獸,卻依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喜歡的女人嫁給了錢。

或多或少的,我們看到一些心理疾病——周蘭的自閉,麥克的暴力傾向,王大法極為混亂的思維方式。

這些事情,不只是在天才身上,在我們的青春期裡,也很是常見。

當然,也包括曾經是少年的導演肖洋。他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肖洋其實是很優秀的:

994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2001年就讀於德國威斯巴登高等技術學院媒體信息專業。2008年剪輯第一部長片《非誠勿擾》 。2012年與金哲勇聯合執導短片《倫敦魅影》。同年憑藉剪輯的東方魔幻愛情電影《畫皮2》獲得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剪輯師獎 。2013年擔任電影《中國合夥人》的剪輯師。

可在電影裡,肖洋最像的其實是周知庸老師。這個人掙扎著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最後還是失敗了。

很是貼合主題的是——肖洋執導的《少年班》電影也失敗了。

戲裡戲外,肖洋都有些像是周知庸。在這裡,他甚至拋開了藝術手法,用現實的告訴了我們一件事——

天才也是人,天才也會失敗,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

這一點,生活告訴得我們還少麼?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剛畢業時,我表哥曾和我聊起,他們哪一屆的第一名,如今在美國送快遞。

而當初班上最調皮的那個,深圳住的房子都五千多萬。

可這又怎麼樣呢?每個人其實都只有一種天分,那就是做好自己。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自古爛片出神曲。

相比之下,主題曲《你曾是少年》的歌詞,甚至比電影本身講述得更好——

“有些時候 你懷念從前日子

可天真離開時 你卻沒說一個字

你只是揮一揮手 像扔掉廢紙

說是人生必經的事

酒喝到七分 卻又感覺悵然若失”

結語


雖然我不覺得《少年班》是一部好電影,但自始至終,我都覺得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就像豆瓣7萬人打分,最後給出了5.9,而不是2、3分。

我想很多應該和我一樣,理解導演的訴求,或者說,依舊被某些東西觸動了。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電影題材不錯,但它沒有脫離青春片的桎梏。

這部電影,是一份天才交出的59分答卷。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多像是曾經滿懷期待征服世界,多年以後卻碌碌無為的我們?

《少年班》講述了一個天才們也會失敗的故事,而觀眾們並不滿意。

是因為惋惜天才們嗎?其實不是——

只是因為我們害怕一個真相,那就是那些天資比我們高過不知道多少倍的天才們,也逃不開失敗的結局。

如果這樣,那我們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導演肖洋,為何交出一份豆瓣5.9分的答卷?

其實,努力的價值,更多是讓自己不後悔。畢竟多年以後,你可以還能反問一句自己——

“我真的努力過了,還能怎麼樣?”

當你真的拼過命了,哪怕最後碌碌無為又怎樣,社會資源有限,總會分個高低貴賤。

在我們識字用的第一本書,《新華字典》裡,關於“前途”,造了這樣一個句子: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是故人淮湫,一個堅持用自己的眼光,看電影,看世界的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