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众所周知,在民国的军阀中,有一个著名的安徽籍将军,因为一生中不断的倒戈,不断的背叛,人送外号“倒戈将军”,这个人就是冯云祥。然而除了冯玉祥之外,安徽在近代史上还有一个喜欢倒戈的人物,他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苗沛霖。关于苗沛霖,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多数人可能只知道他是诱捕英王陈玉成的清军将领,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苗沛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演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军阀苗沛霖

苗沛霖,安徽凤台人,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和很多贫苦读书人一样,把科举考试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多年的刻苦与勤奋,最终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太平天国

1856年,趁着太平军和捻军运动的兴起,苗沛霖感到时势造英雄的机遇终于到来,在家乡以办团练为幌子,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捻军与太平军作战。随着势力的不断增强,苗沛霖聚集了十多万部队,逐渐产生了裂土封王的想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苗沛霖趁机倒戈反叛,1861年与捻军和太平军配合,攻下了寿州,被封为太平天国的奏王。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影视剧中的苗沛霖

但是没过多久,苗沛霖感觉对抗清军压力太大,于是又投降了清军。由于清政府正值多事之秋,用人之际,命令苗沛霖戴罪立功。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苗沛霖再次反清,联合太平军和捻军,攻入颍州(阜阳)。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陈玉成在寿州被诱捕

随着太平天国在安庆保卫战中的溃败,形势迅速恶化,苗沛霖预感太平军时日不多,随即又在1862年暗中降清。为了证明自己真心归降,苗沛霖准备了一份大号的投名状,成功的诱捕了太平军的最高将领英王陈玉成,献给了胜保。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奏王“终结者”——僧格林沁

然而苗沛霖深知自己不断的反叛,不可能在一切都结束之后还能善终,太平天国失败的那一天,就是被秋后算账的日子,所以很快又再次举兵反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最终于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后,在乱军中为部下所杀,不断倒戈的苗沛霖最终因为部下的倒戈结束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太平天国的英王“终结者”——反复无常的苗沛霖

太平天国

苗沛霖这样的落魄书生,能够在乱世中拉起一直庞大的队伍,一度成为地方实力派的军阀,足以说明他还是有点本事的,不过他的目光短浅和反复无常也让他最后走上了死路。事实上,像苗沛霖这样的人物能够在清军和太平军之间来回反叛,反复无常却多次被接受,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太平天国已经早就不是开始的那个天国,只要是反清,不管你是什么队伍都可以加入。而清政府手下的各种大军其实也与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狼吃了狈也好,还是狈吞了狼也罢,都不过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演戏,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战火中的老百姓。

不过,在苗沛霖诱捕陈玉成之后,太平天国瞬间垮掉了半边天,本来就“人心冷淡,锐气减半”的太平军因为安庆的丢失,英王的被捕,士气日渐消沉,一步步的走向了最终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