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血常規”,怎麼看?提示哪些疾病?醫生手把手教你,快轉給親人

無論是在體檢,還是在門診,還是住院,甚至一些診所都能夠做血常規這項實驗室檢查。大家可能對血常規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血常規裡每一項具體代表什麼臨床意義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聊一聊血常規的一些知識。

“血常規”,怎麼看?提示哪些疾病?醫生手把手教你,快轉給親人

首先,作為最常用的化驗項目,血常規,價格是多少錢?可能不同的省份會有所區別,但一般都比較便宜,大概在28元左右,如果再加上採血管的費用和採血費,一般也不會超過40元。所以血常規的還是非常便宜的一項檢查。但是,如此便宜的一項化驗,卻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血常規”,怎麼看?提示哪些疾病?醫生手把手教你,快轉給親人

下面我們再分別瞭解每一項的臨床意義。

白細胞,這是很多朋友稍微有一些瞭解的。有人說,如果白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其實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任何化驗結果的解讀,一定是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有時可能還要結合其他化驗或者影像學檢查。

舉個例子,如果患者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而患者有發熱、咳嗽、咳痰等的症狀,則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或者肺部的細菌感染。

如果淋巴細胞比例升高,則可能是病毒感染。

如果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則可能是寄生蟲或者過敏引起。

而白細胞的減少則可能是由於藥物引起、血液系統疾病、放化療後等。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它的重要作用是判斷我們是不是有貧血。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會有不同的正常參考值,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那麼,血紅蛋白低一定就是貧血嗎?這不一定,一定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病人輸入了大量液體後,可能會因為稀釋作用,引起了血紅蛋白的相對降低;也可能是由於藥物的作用、放化療後、血液系統疾病等。即使是貧血,也要結合其他情況進行分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貧血,是缺鐵性貧血?還是由於缺少葉酸引起的?

血小板,無論是增多還是減,都可能提示一定的問題血小板升高可能是由於血液濃縮、血液系統疾病等。而減少則可能是由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腫瘤患者放化療後、脾功能亢進、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如果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都有明顯的降低,則可能會懷疑是血液系統疾病或者放化療後引起的骨髓抑制。

希望我的介紹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健康信息,就去“今日頭條”關注張之瀛大夫。

“血常規”,怎麼看?提示哪些疾病?醫生手把手教你,快轉給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