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落下閎謂之“蜀中前聖”,但“蜀中後聖”仍是一位閬中人,緣何?

落下閎謂之“蜀中前聖”,但“蜀中後聖”仍是一位閬中人,緣何?

閬中人落下閎謂之“蜀中前聖”,載譽天下,名副其實,此處不表,今單說同為閬中人的三國周群被稱為“蜀中後聖”之由來。

東漢邑人周氏三代(周舒、周群、周巨)雖皆稱民間天文學家,但獨以“周群”入志,名氣最大。且史書也稱:周群在住宅庭院中建樓觀測天象,全家人日夜輪值,如有異象,即告周群,群則親自登樓觀測。(據考,周舒、周群、周臣祖孫三代居住於閬中管星街東側,今仍存“周家院”。周氏祖孫為方便觀察,在家院後園建樓臺觀測天象,後人遂以“管星”為街名——劉先澄《詳解閬中古城街道名稱的由來》

《三國志・蜀志・周群傳)雲:“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父舒,……群少受學於舒,專心候業。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群卒,子巨頗傳其術。”


落下閎謂之“蜀中前聖”,但“蜀中後聖”仍是一位閬中人,緣何?

這三代人中顯然周群的學問最高,算是周氏家族天文愛好者中的技術骨幹力量,但被人尊稱為“蜀中後聖”卻是在他蓋棺定論之後的事情。

大漢之後又經歷三國紛爭,歷史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社會動盪、朝廷昏暗、迷信思想蔓延的時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本屬“怪力亂神”的奇葩傳聞便充斥到市井裡巷,漸漸成了主流文化。

當時甘肅秦安(古稱隴西安陽)的有位頗有名氣方士王嘉,遍訪民間藝人,廣泛蒐集整理了許多詭異怪誕的玄龍門陣,編纂出了長達十九巻計二百二十二篇的《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這些大都為正史所不載的怪誕神話,由於苻秦之際的戰亂致使典章散失,現存一百餘篇的今傳本,經考證應是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加工整理而成的。在《拾遺記》(第八卷・蜀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落下閎謂之“蜀中前聖”,但“蜀中後聖”仍是一位閬中人,緣何?


周群妙閒算術讖說,遊岷山採藥,見一白猿,從絕峰而下,對群而立。群抽所佩書刀投猿,猿化為一老翁,握中有玉版長八寸,以授群。群問曰:“公是何年生?”答曰:“已衰邁也,忘其年月,猶憶軒轅之時,始學歷數,風后、容成,皆黃帝之史,就餘授歷數。至顓頊時,考定日月星辰之運,尤多差異。及春秋時,有子韋、子野、禆灶之徒,權略雖驗,未得其門。邇來世代興亡,不復可記,因以相襲。至大漢時,有洛下閎,頗得其旨。”群服其言,更精勤算術。乃考校年曆之運,驗於圖緯,知蜀應滅。及明年,歸命奔吳。皆雲:“周群詳陰陽之精妙也。”蜀人謂之“後聖”。白猿之異,有似越人所記,而事皆迂誕,似是而非。

譯文:周群嫻熟於推算預言之術,遊岷山採藥時,遇見一隻白猿,從陡峭的山頂上下來,和周群相向而立。周群取出自己所佩戴的書刀向白猿投去,白猿立即化為一位老翁,手中握有長八寸的玉板(以玉石片作為簡牘,上面記載或刻畫些重要的東西),打算把這些東西送給周群。周群問老翁:“您那一年出生?”老翁回答說:“已經衰弱老邁,忘記自己出生的年月,還記得軒轅的時候,開始學習曆法,風后、容成,都是

黃帝的史官,隨我學習曆法。到顓頊的時候,我考定太陽、月亮和星辰的運行規律,有很多差異。到春秋時,有子韋、子野、裨灶等人,推算權且能應驗,但沒有得到其中的訣竅。從那以來朝代興亡更替,不再有精於算術的人,因此前人的成果只是得到繼承。到大漢時,有個洛下閎,十分領悟其中的奧妙。”周群十分佩服他的話,更加努力專研算術。 周群於是考據校正年曆的運轉,應驗於圖讖和緯書,知蜀漢應該滅亡。到第二年,逃命去了吳國。人們都說:“周群透徹通曉陰陽的精微奧妙。”蜀人稱周群為“後聖”……

這大概便是周群被稱之為“蜀中後聖”(落下閎則為“前聖”)之由來,其背景肯定是先要有在群眾中廣泛認可的神奇傳說,再由高人出面加工附會一則神話故事,名正言順的經典便可流芳百世了。這王嘉本身就是一枚怪異之人,史書稱他“鑿崖冗居,有徒弟數百人”。

後趙皇帝石季龍之末(348年),由於戰亂,他丟下徒弟跑到長安,潛於終南山,結菴廬而止。其徒弟又循著足跡也追到終南山,他又遷隱於倒獸山(今陝西臨潼新豐鎮南)。前秦的君主苻堅多次恭請謀事,他雖迫於無奈出了山,但也“居於宮中外殿”、“能言未然之事,辭如讖記”,所以當時公侯以下(也不盡然),都到王嘉處參拜,詢問世事、閒聊八卦。

可見,王嘉在當時還是被公認為“太有オ了”的活神仙,在那個大眾文化主要靠口傳心授的年代,他蒐集整理的民間故事中,肯定還是有許多真實而又合乎情理的素材,今天在閱讀研習中確不應因噎廢食、以偏概全,至少這“後聖”之榮耀還是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