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在临朐县南部山区九山、沂山一带,一位年已72岁的老人冯兰中的名字家喻户晓,当地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冯”。他不图回报,不计得失,30多年义务为当地百姓提供法律服务的事迹被传为美谈,当地村民亲切的称呼他为百姓的法律代言人;他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不为名利左右,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0多年来默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近千期法律服务,被当地百姓亲切地誉为“沂山好人”。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冯兰中21岁入伍,曾在赫赫有名的钢铁部队38军部队的团、师、军部政治机关学习过新闻摄影,帮助整理过该部队朝鲜战役中的战例选编工作,参加过坦克乘员集训队,在该部队组织的坦克炮长行进间移动靶射击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成绩。他22岁加入党至今已有50年的党龄,对党忠诚,工作中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始终默默无闻的为社会奉献着自己余热。

他1973年3月退伍,先后在县、社、乡做过新闻报道。1988年5月,沂山乡设置乡法律服务站,时任乡通讯员的他成为法律服务站的法律工作者。为了让普法工作在全乡展开,让全乡百姓学法、懂法、守法,他自费参加了全国律师协会函授中心举办的法律专业三年制大专班学习,边学习,边工作。在沂山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当时全乡16个行政村每村制作了普法宣传板,还刷写了永久性的普法标语,为各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举办了学法培训班,通过这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出现全乡全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进入九十年代,子女在外打工,老人赡养社会矛盾不断突出,兄弟攀比收入差异,给老人带来说不出的苦恼。该乡山沟里的某村年近八旬的赵老汉有一天到服务站反映,其四个儿子不按时凑粮凑钱,老两口揭不开锅的情况,他和乡法律服务站的同事小赵四登其门,耐心做四个儿子的工作,四个儿子听了深受感动和启发,终于回心转意,将该承担的粮和钱送到父母面前。赵老汉逢人便说多亏老冯教育了自己的儿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乡办企业领导人诚恳聘请法律服务站人员作为该厂的法律顾问。有一年,沂山乡缫丝厂与沂源县的鲁村镇煤矿签订合同供应的近百吨煤不到位,厂长陈某找到服务站请求协助解决,他二话没说,立即和同事赶赴鲁村煤矿,经过与对方反复协商,鲁村镇煤矿为该厂补上了煤块50余吨,当晚便将50余吨煤押运回沂山乡缫丝厂,为该企业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冯兰忠在乡法律服务站工作的10年间,先后为乡办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处结婚姻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劳务工伤赔偿、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案件300多起。沂山乡法律服务站多次被授予先进单位,他本人多次被上级机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

三十多年来,他参与处理的各类诉讼近千起,从未向村民收过一分钱,在方圆几十公里传为美谈。2000年由于乡镇合并,沂山乡撤销,他退职回到了村里,继续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群众义务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律服务工作,受到了方圆几十公里群众的好评。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2010年11月,大蚕场村村民刘德美的丈夫在韩国务工,出海捕劳作业时突遇台风渔船被击翻,造成重伤,成为植物人。其妻三次去韩国讨要赔偿金均无结果,而家中公婆都已年逾古稀,儿子才七岁,家中困难,无钱请律师。刘德美找到他寻求帮助。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和刘的公公一起到县劳务输出服务公司与经理们商谈怎样向当事国有关部门进行索赔的程序和事项,并耐心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在协助索赔的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严寒的冰天雪地还是暴雨闪电的夏天,他顶风冒雪或踏着泥泞的山路,随叫随到,从政策上争取,从人情上感化,从合同中定位,得到韩方的高度认同,赔偿数额比原先预计的高出近一倍,受到受害人全家和附近群众的高度赞扬。


临朐这名72岁的退伍老兵,30余年义务为乡村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在从政府大院走出后的近20年里,他帮助群众在婚姻纠纷、工伤赔偿纠纷、赡养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交通事故等代理起草书写法律文书近800余件,从未向当事人索要一分钱,对那些特别困难的事件当事人,他都先垫付交通费生活费,直到案件处结完毕。30多年来,他参与处结的案件达千件,为群众节省资金近百万元,为劳务纠纷给受害人争取资金达百万元。

如今他已到古稀之年,一旦有人请求协助,他仍一如既往地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广阔大道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