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最后为什么选择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生活?

奇奇乐见


孙少平到底有没有和惠英嫂在一起?在《平凡的世界》最后一章结尾,路遥并没有明确交代。

孙少平离开县城返回大牙湾煤矿,下了车,抬头就看见惠英嫂和她的儿子明明,正在向他挥手。这一具有暗示性的写法,让人觉得,孙少平肯定和惠英嫂在一起了。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谓之平凡的世界,就是为千千万万平凡之人的努力和不屈所颂之歌,人物的命运从开始就是注定的。

孙少平在田晓霞死后,又不幸遇到了矿井事故,容貌毁了,原本就自卑的内心更蒙上一层阴影。

这种情况下,在医院实习的金秀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并向孙少平表露了心迹,然而少平感动之余却断然拒绝了金秀的感情。在小说结尾的时候,路遥虽未点明,但是暗示了少平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这像不像孙少安拒绝接受田润叶的爱情,选择了秀莲?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一个子女众多的贫寒家庭。他自身艰难的求学经历,对饥饿刻苦铭心的记忆,对贫穷无可奈何的妥协,一次次冲刷他敏感的自尊心。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摆脱命运给他打上的贫穷的烙印。即使他成名之后,回忆过去自己所经受的艰难,依旧忍不住哽咽。

路遥把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都赋予给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孙少平和孙少安。孙少平是他渴望跻身城市的一面,孙少安是他身为农民的一面。

生而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褫夺的自我认同感。那种“我不配”的自卑心态会在一生如影随形。

而路遥本身的阶级观念,更加深了这种清醒的自卑感。润叶是教师,金秀是医学院的大学生,而少安是农民,少平是煤矿工人,身份上的悬殊映照出精神地位上的不般配、不平等。深深的自我悲观,和天性里的善良,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们,不愿意耽误她们。

同样出生贫寒的妹妹孙兰香,因为是大学生,所以她乐观自信,可以坦然地和省委副书记的儿子恋爱结婚。路遥把这种精神地位上的平等,看得很重。

可能有人会问,那孙少平为什么接受田晓霞?田晓霞这样一个优秀完美的女性,难道孙少平不自卑吗?其实少平在恋爱过程中一度患得患失的,内心的挣扎和敏感也从未平息。


田晓霞是一个美好的印记,她对少平抛却世俗观念的欣赏,是路遥所期望的爱情的模样。她和少平是平等的,晓霞的优秀也烘托出少平的优秀,少平是一个精神世界无比丰足的人。

然而,晓霞却死了,这份拥有过的美好残忍地从少平的人生割裂出去,像是雪白皮肤上的一个难以愈合的疮疤,时刻提醒着美好的虚幻和命运难以撼动的残酷。

而路遥本身,经历过两段“高攀”的感情。第一段以被利用草草收场,第二段感情虽然走入婚姻,却并未得到幸福的体验。路遥把这归结为身份上的差异,他是农村的苦孩子,而她们是城里的娇小姐。

他的个人感情经历,仿佛更加印证了门当户对、身份平等的重要性。

惠英嫂是孙少平师傅的遗孀,还带着孩子明明。同样的出生和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惺惺相惜,更无需面对身份差异的自卑和敏感而泰然自若地相处。惠英嫂有着像少平母亲一样农村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让少平在和她的相处中,感受到回归家庭的温暖,那种熟悉感是长在血液里的。

同样,少平那种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善良,让他对他人的困境有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感,所以,他会在矿难发生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救队友,他对矿难中死去的师傅饱含尊敬,对师傅的遗孀和孩子,很自然地想去照顾他们。他对惠英嫂和明明,更多的是内心的良善和责任。

路遥具有着一种自我悲悯的悲剧情结,他对命运的挣脱和愤怒难解难分,有一种把一切苦难高尚化的斗志昂扬。

孙少平在这样的思想下应运而生,孙少平不屈的奋争和命运的打压,像极了永无止境往山上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命运之手的愚弄没有尽头、没有希望。读者正是被这种绝望中的坚韧攫取住内心,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当所有人只看到他的痛苦时,他不不懈地奋斗使一切哑然。

我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我不放弃。这就是孙少平的抗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