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70年,築夢陸海空“千億物流”產業

踐行“四力”|70年,築夢陸海空“千億物流”產業

踐行“四力”|70年,築夢陸海空“千億物流”產業

金華婺江上的通濟橋北岸有一個小區域,舊時被稱為“小碼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婺江之上舟楫遍佈、客商雲集,水運繁華一時。今日,“小碼頭”改頭換面,成了電商平臺集聚地,依託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相結合的“新零售”商業模式,這裡正加快打造金華網上網下兩個萬億級市場體系。

“小碼頭”的鉅變,折射著“物流”換“市場”的秘鑰。

從李清照筆下的“水通南國三千里”,到義新歐班列的鋼鐵駝鈴;從泥濘山路肩挑背扛賣山貨,到國內外空域特快件的朝發夕至。

70年來,金華這座城市,因交通暢、物流興而不斷向新。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本報副總經理陸毅石(右二)在金華採訪

“小貨船”通江達海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從李清照筆下,可窺得金華“水上物流”自古繁盛。

金華自古是浙、贛、閩、皖四省的重要水陸通道和中轉樞紐。沿婺江北去,經蘭江、逆衢江而上,可抵龍游、衢州、常山、開化;順蘭江而下,經建德,可往安徽屯溪,過桐廬,出富陽,直達杭州。自南宋以來延續800多年的繁華水運經濟,帶動了浙中西部及周邊省市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亦成為浙中內陸貨物交流的重要方式。

今年60歲的章毓平,在蘭江上開船40年。在他祖父和父親的年代,蘭江上還有不少來往帆船,以運貨為主,船體都是木質結構。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蘭江

章毓平20歲時,成為蘭溪航運公司的駕駛員,專門開貨船。他說:“當時,江面上的帆船已基本被柴油動力船取代。公司有個船隊,共六七十艘貨船。運貨時,由提供動力的船頭拖著10來艘船行駛在江面上,很是壯觀。”

上世紀50年代,金華市境內尚有20餘條客運航線、80餘條貨運航線,數百萬噸計的貨運量為金華物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新安江水電站、富春江船閘的相繼建成,錢塘江中上游航運受此制約,逐漸萎縮,金華市內河航運基本處於封閉狀態。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金華只剩下22.7公里的蘭江航道還處於正常通航狀態,其他4條近180公里航道基本處於斷航狀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繁榮景象不復存在。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蘭江上的船隊

航運具有運量大、能耗小、成本低、佔地少、環保等突出優點。幾十年來,隨著區域經濟對水路物流需求的迅猛增長,恢復和發展航運的呼聲一直不斷。

進入新時期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國家提出“內河水運復興”戰略。2011年省政府提出《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2011-2015年)》,將振興錢塘江中上游航運作為內河水運復興的重點。2010年,浙江全面開啟錢塘江中上游航運開發工程建設。與之相伴,蘭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衢江(金華段)航運開發工程於2014年開工,並於2019年1月份正式通航。目前,全線可通航500噸級船舶,新航道通過能力由80萬噸提高到2500萬噸。

自此,錢塘江中上游經過半個多世紀後,再次實現全線通航,並且,這次是一條高等級、且可通江達海的新航路。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衢江遊埠樞紐

“根據測算,開發後的錢塘江中上游航道運輸通過能力相當於1條複線鐵路或2條四車道高速公路,每年可直接節約運費9億元以上。”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副主任丁武雄表示,預計2020年,錢塘江中上游江海河聯運量將達到4000萬噸。

新航道開通後,打通了浙中、浙西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連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水上通道,船舶往北可進入浙北航道網,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往東進入杭甬運河、寧波舟山港,實現“通江達海”,融入“一帶一路”。

與此對應,金華內陸新時代水運的空白得到填補,物流運輸方式發生了結構性改變。

“小貨箱”陸鐵聯運

今年盛夏時節,“金華—中亞”鐵路貨運班列剛剛開滿第100列。多種顏色的集裝箱裡,裝著金華市本級的電動工具和日用品、義烏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產品、浦江和蘭溪的紡織品、武義的休閒用品等,只需9-13天,這些商品就將抵達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銷售一空。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金華海關監管“金華—中亞”班列33列、集裝箱3146標箱、貨值7.86億元,分別增長37.5%、40.6%和37.8%。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義新歐班列

從上世紀浙贛鐵路物流的“十字”中心,到現在的國際公路、鐵路貨物聯運的“始發港”,金華陸路物流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散到集”的滄桑歷程。

邢志斌是金華老火車站河盤橋的鐵路道口員,2003年起在這裡工作,他見證了道口從繁忙到落寞的變遷。

“剛來這裡時,貨車進進出出、機車調度作業,每天起碼有四十五次,現在少的時候一天只有四五次。”邢志斌說。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義新歐班列抵達西歐國家

河盤橋道口曾是金華鐵路貨場的重要連接點,往東是中山路金華最早的火車站,1996年金華西客站啟用後,這裡保留了糧食、麵粉、零擔等部分貨運功能;往西則是涼帽山貨場以及金華鐵路貨運班列的主要到發地和集裝箱、鋼材等大宗物資的集散中心;再往西,還有辦理煤炭、危險品業務的鐵聯601貨場。這三部分組成了金華鐵路貨場的主體。

1996年之前,金華市區中山路的老火車站是整個浙中最熱鬧的火車站,不僅是浙贛鐵路上的一等大站,還是金千鐵路的起點。

“當年公路不發達,很多貨運選擇鐵路,金華、溫州、麗水、台州共有21個縣(市)的貨運都在這裡集散。”作為貨運老職工,金華貨運中心金華營業部黨總支書記陸潤業至今仍有些自豪。

至上世紀90年代,隨著金華城市區域、經濟轉型的發展、公路運輸的快速崛起,鐵路物流的地位逐漸下降。與此同時,小而散的零擔快運需求呈不斷上升趨勢,金華這個“老貨場”迫切需要一場行之有效的變革。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正在裝卸的義新歐貨櫃

2014年11月,中歐班列(義新歐)在義烏正式鳴笛起航。今日,它共開行至德黑蘭、倫敦等10 條線路,沿線建立5 個物流分撥點、8 個海外倉,輻射35 個國家,成為全國運行線路最長、途經國家最多、滿載率最高的班列。

2016年11月,在金東區麻車塘鐵路金華南站的北側,與繁忙的金溫鐵路一牆之隔,鐵路金華南貨場(公路、鐵路、水運聯運港)一期項目開通運營。貨場劃分為怕溼貨物裝卸區、集裝箱裝卸區、笨重貨物裝卸區、雜貨貨物裝卸區、倉儲物流區等五大功能區,並配套了5條貨運到發線、4臺40噸左右的門吊。據預測,金華南貨場近期年貨物到發總量為398萬噸,遠期可達529萬噸。

如今,從金華內陸出發,走公路、鐵路至新疆陸路口岸,再到中亞、西歐國家;或是通過每週四五個班次的金甬海鐵聯運班列,從寧波舟山港出發,貨櫃坐上貨輪,也可以出口全世界。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金華—寧波 海鐵聯運“天天班”

在後方,公路、鐵路網絡銜接鉤織了一個巨大的物流體系,它輻射金華9縣市,連帶麗水、衢州、溫州等貨源地,高效便捷。

經過數十年發展,金華逐步發展成了“一軸八向十二線”鐵路網布局、“五縱五橫一連”高速公路網,使金華從舊時的物流“通道”變成了“物流集散港”。

正如金華公鐵聯運港,其藉助金華鐵路貨場搬遷、貨運格局重新調整的機遇,將公路、航運與鐵路貨運有效銜接,打破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分割和封鎖,提升物流週轉效率,促進浙中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

“小商品”空域直達

2019年1月22日,隨著一架載有6噸貨物、從首爾飛往義烏的貨機緩緩駛入機坪,金華義烏機場宣告貨機航線正式開通。

該貨運航線投放的波音737-300型飛機執飛,最大載貨量為14噸,計劃每週執飛3班(週二、四、六),填補了長久以來空中物流航運的空白。

地處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坐擁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有180萬種商品銷往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金華(義烏)正致力於“買全球、賣全球”,加快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這離不開“海陸空”立體物流網路的全面助力。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義烏機場

義烏機場國際(地區)航空貨運始於2016年,首開義烏—臺北航班貨倉。以前,出入義烏的國際貨物都需從周邊的上海、杭州機場或者廣州、北京等大型機場轉出關。現在,從義烏始發的航空貨物,不算上海、杭州途中的運輸費用,運價每公斤便宜了1元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浙中地區發展物流產業,金華有著先天優勢,即交通地緣優勢和義烏小商品城的資源優勢,關鍵在於如何整合海、陸、空資源,打造出適合本土現代物流業需求的“綜合物流集散陸港”。

在金華剛剛發佈的《中共金華市委關於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再創發展新優勢的決定》中,積極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大力擴展對外航線網絡、建設具有區域競爭力的航空樞紐和區域空港被寫上了重要位置。包括:儘快完成金華義烏國際機場(義烏機場遷建)研究並實行規劃管控,爭取列入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規劃,打造浙中西部區域樞紐機場、長三角南翼幹線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千萬的4E級大型機場;做好自貿物流、航空服務、新興消費、商務交流等功能區塊的規劃預留,打造國際化浙中區域空港等。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S210省道浦江聯盟至古塘段

該決定強調,要打造千億物流產業目標,大力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構建以公鐵為主、多式聯運有機銜接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打造便捷高效、成本最低的物流窪地。

建設國際物流樞紐港。按照“聯通全球、接軌國際”要求,將義烏國際陸港打造成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浙中多式聯運樞紐港打造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金義智慧物流港打造成國家智慧物流發展高地。加快金義綜保區二期、義烏蘇溪綜合樞紐站、永康華東五金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物流園區功能錯位發展。擴大鐵路、航空口岸開放,推進大通關體系建設,將義烏港打造成為具有口岸功能的國際貿易始發港和目的港。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拓展國際物流通道。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構建線上線下“4+1”國際物流網絡。西向,推動“義新歐”班列提質增效,增強輻射中歐、中亞國家能力;東向,對接寧波舟山港,做強“海鐵聯運”班列;北向,加密“金滿俄”等市場化基礎較好的線路;南向,謀劃“金昆東”國際班列,開通至東南亞、巴基斯坦班列。加快中國(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拓展“網上”物流大通道。

創新物流發展模式。依託鐵路義烏西、金華南貨場,大力發展“公鐵海聯運”,探索貨郵快件的公空鐵聯運,到2025年多式聯運率達到10%、鐵路貨運量佔比10%以上。加快引進龍頭物流企業總部,支持義烏陸港集團、金華交投集團、菜鳥網絡、傳化物流等領軍物流企業發展。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供應鏈物流示範企業。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培育智能交通產業。加快交通裝備製造、交通旅遊、交通金融、交通服務業等交通關聯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臨港經濟。培育新能源汽車及配件產業,加快推進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飛揚智能製造小鎮、義烏綠色動力小鎮等產業平臺建設,培育一批有領航作用的龍頭企業。支持金華交投智慧物流、浙江紅獅物流等無車承運平臺企業發展。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践行“四力”|70年,筑梦陆海空“千亿物流”产业

記者/陸毅石 鄭宗祥 徐益豐

通訊員/馬晉杭 王曉 駱君鴻

監製/丁前程 鄭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