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桐城傳統喪葬習俗—厝葬很特別?它的來歷非凡,你怎麼看?

我國作為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且都是經過多年的演變一代一代人流傳下來的。有不少也逐漸成為了歷史文化瑰寶甚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而且根據地域不同每個地域都有不同的習俗,有一些甚至不是本地人都沒有聽說過的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都很讓人驚訝。

喪葬其實在傳統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傳統習俗中最多的一環,前幾天就聽一個安徽桐城的同事說了他們家鄉喪葬的一個奇特傳統,叫厝葬。這個應該大多數朋友都沒聽過,其實我也沒聽說過,後來專門查閱了部分資料,才瞭解了這奇特的習俗,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桐城傳統喪葬習俗—厝葬很特別?它的來歷非凡,你怎麼看?

其實桐城當地的普通的喪葬習俗與大多數漢民族地區是相似的,主要程序是:送老—弔喪—入殮—出殯—厝葬—應七—下葬。但因為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卻又自成體系,朋友們也是發現了,這其中厝葬的環節在別的地方是沒有的,是桐城喪葬文化中的一項較為特殊的儀式。那"厝葬"是指什麼呢,就是在完成前面步驟後在出殯時要抬棺至"臨時置棺地",此地要專門找道士或者風水先生根據故者生辰八字擇風水之地,或選擇自家田頭,將棺木平置於地面後,或以稻草包裹住棺木,或以石棉瓦、磚塊等物搭建起棚屋遮蓋,以待正式安葬。"厝"的時間有長有短,短則一、三月,長則七年,也有極特別的永不入土安葬。

桐城傳統喪葬習俗—厝葬很特別?它的來歷非凡,你怎麼看?

那麼很多朋友就有這樣的疑問了,這種獨特的喪葬風俗背後隱藏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歷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早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皇帝統一全國前曾在此地發生過激烈的戰爭,雖然最後朱元璋勝利,但當地已經是一片荒蕪,為了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並且為了打破江南地區宗族割據的局面,當時皇帝下令強制南方向本地移民,而且不得和家鄉的親屬有任何聯繫,不得回家。

桐城傳統喪葬習俗—厝葬很特別?它的來歷非凡,你怎麼看?

後來大量移民湧入該地區,但是這些背井離鄉的移民中心中始終抱著有朝一日能回到故鄉的幻想。因此當時那些移民過來的老人們在去世後,按照逝者的生前遺願會將棺木暫時停放在寄柩所,不入土下葬,期待著有朝一日能魂歸故里。而當時由於朝廷的移民不得遷回原籍的強制政策始終未能鬆動,移民們迴歸故里夢想在歲月無情的流逝中漸漸的破滅了,原本暫存寄柩所的棺木最終也不得不入土下葬了,很令人悲傷。

桐城傳統喪葬習俗—厝葬很特別?它的來歷非凡,你怎麼看?

早期移民對故鄉無限思念的喪葬方式隨著歲月的更迭,逐步演變成為一種獨特的風俗文化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幾年前這個習俗也是被中斷了,厝葬更是隨之消逝。而且這獨特的喪葬方式除了當地人外地人是很少知道的。現在傳統殯葬也是在慢慢改革,過去的一些習俗也是慢慢的只留在回憶裡了。那麼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厝葬的習俗嗎?你們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喪葬習俗呢?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留言。(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土地改革催生農村賺錢新項目,點擊"瞭解更多"搶佔家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