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年薪六十萬的奇葩省錢90後,到底是不是一種自律?

看到了一篇爆文,就是全網刷屏的那種,好像每到年底,就有類似的說法流行開來。

說的是什麼呢?大概就是一個年薪六十萬的90後,我也沒弄明白這是男的女的,姑且稱為他吧。

那麼這位呢,職業是碼農,特長是省錢。

都怎麼省的呢?下面列了一個清單,不僅僅有他個人的省錢絕招,還有他所在省錢群的集體智慧,讓你欣賞一下。

1、他渾身上下的衣服,沒有超過100塊的。

2、手機都是用1000塊的,3年不換,頭髮都是自己拿推子推。

3、能在閒魚上買二手就買二手,用不光還可以掛出去繼續賣。

4、買零食直接找到加工廠,據說可以便宜一半。

5、煮麵條,一袋一塊錢可以吃三天,而且用公司微波爐煮,省自家電費,碗也正好用公司的水和洗潔精。

5、當然不能光吃麵,還買了點豆瓣醬,把醬裡的紅油分離出來,偶爾煎個雞蛋補充營養。反正按照這個方案,3天只要花5塊錢。

......

還有很多了,我就不說了。

中間那些囉裡吧嗦的咱就不討論了,反正最後的結論是隻有存款與房本能讓人安心,云云。

說實話,我是贊同年輕人省錢的,這個結論沒啥分歧。

但是,省錢的途徑是什麼?省錢的目的是什麼?很值得商榷

我們先來說途徑。

我看到的這些神奇的途徑裡面,除了手機不換之外,其它的都有點匪夷所思。

如果你說渾身上下,沒有一件衣服是超過1000塊的,我信。但你說要是不能超過100塊,這是做不到的,或者說,你肯定得犧牲品質。

不講究穿,在碼農群體裡很正常,反正也不需要見人。十幾年前,我就是從碼農做起,非常理解碼農群體不講究穿這個特性。

但是,咱不圖品牌,不圖漂亮,那也總得穿的舒服是吧。

我不知道100塊能買啥,但您就算買件內衣,只要是純棉的,它也不夠呀。

至於冬天的衣服,外面的羽絨服,100塊以內你上哪兒買去?

所以這個亂講,或者說,這是以生病為代價在瞎搞。

第二點,關於電子產品,這其實是個挺好的習慣。

對於碼農,尤其是電子產品類的,你去追逐電子產品是沒有意義的。

今天蘋果推出一個新款,明天三星推出一個新款,如果你花自己的薪水去追它,很不值得。

首先我們不說貶值,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很快,今天你剛花1萬塊買了個最新的手機,幾個月後競爭對手就會推出更新款。

如果你是非電子類行業的,你不懂,被忽悠了,權且罷了;如果你是本行的,還掏錢買,是挺傻。

我自己掏錢的,通常都是一款手機用5,6年甚至更久。

如果我要用新手機,很簡單,以體驗產品,測試軟件的目的走公賬就是了。

比如把市面上最新的十款手機都買回來,理由是測試自家的軟件性能。這是不用自己掏錢的。

你真的想挪做私用,也很簡單,插上自己的SIM卡,就歸你了。

就像廚子從來不會缺刀,缺鍋一個道理,咱做碼農的,還缺電子產品麼?

你像我這麼多年也沒買過電腦,因為公司總是有的配,你想配不同的型號就找不同的藉口,反正最後都可以挪做私用。

我是一直到沒有公司了,自己創業了才會掏錢買電子產品,也不會追求什麼,夠用就行了。在這之前,哪怕是存儲設備,沒道理自己花錢。

所以我覺得文中的碼農唯一該省的地方是電子產品。這是你的職業優勢。

也許有那種小姑娘掏出一個最新款的蘋果,會覺得很有面子,但很少有碼農會因此覺得有面子。

如果你見著一個碼農從口袋裡掏出十家公司最新款的手機,她通常是個測試。在一個測試的地位明顯低於研發的行業裡,這顯然不是什麼有面子的事兒。

第三點,是關於購買渠道,比如什麼閒魚,什麼工廠直銷。

這個我覺得吧,毫無意義。

我曾經接觸過二手,大學裡,我們寢室裡四個人每個人出了10塊錢,買了臺二手音響,40塊。

臨畢業的時候,我把它以160塊的價格又二手賣掉了,之所以用了幾年反而漲了4倍,是因為我的忽悠。

我忽悠學弟說那玩意是頂級音響,音質如何如何,買來的時候1600,現在打一折。

你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來二手的天然就充滿了胡扯。

事實上,你買二手房,二手車,都能理解,大宗物品,它的差價值得你這麼幹,你說你買二手零食,這太扯淡了。

你想想看渠道、品牌為什麼有溢價?因為它為你幹活了呀。它等於是QA,為了你做了一次質檢。

你現在親自做質檢,或者犧牲了質檢,就為了買包零食麼?

你的時間不是錢?精力不是錢?

第四點,至於什麼吃麵豆瓣醬,3天只花5塊錢,這個已經不是搞笑的問題,而是腦子進水了。

這種在吃飯上省錢的行為會帶來兩個嚴重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所有人都能看見,它會影響健康。

我們就不擴展了。犧牲本錢去省錢,是愚蠢的。

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我們好好講一講。

要聊這個話題,我們就要回到文章最初。

文章最初提出了兩個疑問,一個是省錢的途徑,很明顯,已經被我們批駁的體無完膚。

另一個呢,是省錢的目的。

我不相信你省錢是為了存款,這簡直荒誕。

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連兩個點都不到。你說你為了這麼一點錢,整出上面那一堆的么蛾子,我只能認為你一塊錢的麵條吃多了,大腦營養不足停工了。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凡是採用上述這麼多類似臥薪嚐膽的方式去省錢的主,都是為了投資,而且是高回報的投資。

你說一個人什麼情況下會下功夫省1塊錢呢?

回報率超過1000倍就有可能。

比如我們看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巴菲特控制的那家公司,回報率都已經幾萬倍了。

這什麼意思?我給你打個比方,假如你這輩子的回報率是1萬倍,你今天去停車,你花的還是4塊錢麼?不是了,是4萬塊。

4塊錢停一個小時的確不貴,可是4萬塊停一個小時,估計馬雲也不想停。

這是回報率帶來的。

如果你的回報率真有這麼高,別說1萬倍,哪怕有1千倍,我都能理解你上述全部的行為。

事實上,如果你要30年一千倍的回報率,你這三十年間的年均年化高達26%。

這是很難的,難不難在幅度,而在於年限。

維持十年,有的是人,維持二十年,非常少了,維持三十年,鳳毛麟角。

因為隨著本金的擴大,最後那十年的回報率會非常難以達標。

就算你有這樣的野心,你認定了這就是你未來要走的路。那麼你這麼做,實際上,也是在給自己挖坑。

我們想一想,投資要過的第一關是什麼?

是放輕鬆。

你做任何事的第一關都是放輕鬆,哪怕你去按摩,技師也會告訴你,放鬆放鬆。

可是一個三天伙食費只有5塊錢的人,能放鬆麼?

他年薪六十萬對吧,假如拿著100萬的本金去投資任何品種。回調個5%,幅度很小對吧?那就是虧了5萬塊。

一個放鬆的人,不覺得有什麼,盈虧同源,他會埋頭於自己的交易系統,整理算法。

可是5萬塊對於一個三天只花5塊錢伙食費的人來說,那可是不得了的。

三天才花5塊錢伙食費,5萬塊錢對他來說,可以吃三萬天,也就是82年,夠他從20幾歲吃到100多歲。

一輩子啊。一輩子的口糧,隨便一個波動就沒了。你說他會怎麼想?

他會想,自己省吃儉用,連油都捨不得買,從豆瓣醬裡分離出來,現在一下子一輩子的豆瓣醬+面都沒了,他後面還有力氣再去這麼省麼?

所以你看到了,省錢如果省的太過了,一定會在內心深處埋下錙銖必較的後遺症,一定會使得自己把市場裡任何得失都換算成現實中的開銷。

如果他選擇不追求高額回報率,那是沒有風險了,可是,他還省錢幹嘛呢?

存定期麼?長期來看,利率總是走低的,你去看下發達國家的現狀。長期來看,樓市沒有什麼花頭了。

所以省錢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兒,但變態省,真就變態了。

十幾年前,互聯網沒有普及的時代裡,如果你掌握了互聯網,確實可以較大比例的在渠道上省錢,但如今,這個紅利是人人都已經享用過了的。

也就是說,在如今的局面下,年輕人只要能做到不攀比,不炫耀,不追逐奢侈品,就已經是省錢了。

至於生活品質,沒有必要去降低。

省錢是在你獲取同等質量商品和服務的情況下,出盡量少的錢,而不是讓你犧牲品質。

我隨便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舉過了,你每一季都去買蘋果最新出的產品,沒意義的。讓碼農們看到了,還以為你是公司的測試呢。

第二個就是女生沒必要買那種十萬塊的包包。

畢竟已經2020年了,月收入超過10萬,其實也就是大廠裡的高級碼農而已。

大家雖然嘴裡會彼此稱呼什麼阿里豪,但那只是調侃。

真的會有人高看碼農們一眼麼?沒有吧。

那你說你花碼農的月薪去買了個包,能體現出你有錢麼?

第三個就是男生沒必要買豪車。

還是那句話,2020年了。大部分貴一點的車也就100萬出頭,大廠碼農們年薪過百萬的,一磚頭拍死一大片。

如果你非要顯示一下自己,還不如把工牌掛在脖子上呢。

你開個一兩百萬的車,它是個損耗品,落地就得打七折,真不如你的工牌好使。因為買的起這種級別車的人裡面,很多人的收入還真不如掛工牌的。

工牌在碼農圈裡俗稱狗牌,可見碼農們不怎麼看得起那玩意,那既然你連工牌都看不上,那你花個上百萬去買輛不倫不類的車,還不如那張狗牌。

事實上,你還別看不起那張狗牌,十幾年前,那玩意好使的很。

什麼英特爾的,IBM的工牌,在各個五星級酒店或者有名的餐廳裡,都可以打折。

你沒事兒掛著,下班了也掛著,又比豪車襯身份,還不花錢,還不貶值,還能打折,多好。

其實把這三點消費屏蔽掉了,基本上就把大頭省了,也不耗你時間。

時間就是錢,省錢不是最大的自律,提升自己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