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1862年3月,湘軍曾國荃部離開安慶東下,拉開進攻天京的序幕。5月湘軍攻佔當塗、蕪湖、板橋、秣陵關、大勝關、三汊河。5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師進泊金陵護城河口,曾國荃部直逼雨花臺,曾貞幹也率軍趕到,天京處在湘軍直接威脅之下。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湘軍突然進抵天京城下,使洪秀全非常吃驚,雖估計到湘軍“必順流東下進攻天京,但從未準備彼等能突如其來如是之速”。

而太平軍蘇南李秀成兵團,浙江李世賢兵團,皖南楊輔清兵團三大主力各自為戰,遠離了天京上游兩岸長江防線,從而坐視湘軍長驅直入逼近天京。

面對湘軍的兵臨城下,洪秀全趕緊給李秀成一日三詔催促他迅速回援天前來救駕。李秀成不得不停止進攻上海,回到蘇州。他先派一部分兵力趕回天京加強防務,自己則仍留蘇州,並召集各將領分析形勢,商討救京之策。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而此時,湘軍曾國荃部其實只有三萬多人,而且軍隊中因為突發瘟疫而大多染病。而太平軍在城外一共集結有20多萬大軍,天京城內還有十多萬人馬,且裝備精良,糧草充足。

如果李秀成早點從上海回師,聯合天京守軍,完全可以擊退湘軍,此時湘軍立足未穩,硬寨未成,破圍的難度要小很多,可他整整晚了幾個月。

1862年8月,李秀成終於制定好救援方案,太平軍城外主力由李秀成親自率領,大軍到達後準備與曾國荃在雨花臺進行決戰。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太平軍主力到達雨花臺外時,全軍連營五、六十里,紮營數百座,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旗幟遮天蔽日,刀槍如林似海,與天京城內的太平軍遙相呼應,湘軍看到這樣的場景相顧失色。

憑藉強大的兵力優勢,李秀成用全面進攻讓曾國荃顧此失彼,一舉摧毀了天京城外的湘軍。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發動了第一次全面攻擊,打擊曾國荃的東西兩翼。

但雨花臺大戰開始前,湘軍已經利用水師優勢自三汊、上新河至雨花臺水陸聯營,佔據了地利。而且與後方的安慶大本營保持著暢通無阻的聯繫。面對此時固若金湯的湘軍防線,太平軍雖然兵力佔絕對優勢,但戰鬥難度極大。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湘軍憑藉著自己的裝備火力優勢,還有各種花樣百出的防禦手段,讓太平軍一直無法全線突破湘軍陣地。太平軍全面進攻打六天後,曾國荃營壘竟絲毫未動,湘軍的防守能力非同小可。曾國荃還命令湘軍日夜開工,修築了十幾座營壘,與太平軍在洲上對峙,確保糧道通暢。

太平軍因為沒有水師,不像湘軍那樣可以從水上及時運輸,天京附近又無糧,因糧食接濟不上,太平軍開始鬧糧荒,加上氣溫逐漸寒冷,各軍卻都未帶寒衣。1862年11月26日,雨花臺大戰開始後的第46天,李秀成向曾國荃發動了最後一次強攻,無奈命令部隊全部撤出戰鬥。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雨花臺之戰太平軍20萬人沒能突破2萬人的湘軍陣地,這也讓太平天國的前景處於危難邊緣。對於這場決戰中太平軍的惜敗,後世討論也頗多,誠如是李秀成如將主力放在西路,先斷清軍水陸聯繫,斷其糧源,進而集中優勢兵力攻殲西路之敵,動搖雨花臺大營等等。

因為在戰爭中,佔據地利的一方具有巨大的優勢。孫子說,五則攻之!太平天國在水師不濟的情況下,單靠陸軍想把湘軍趕下長江去已經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雨花臺之戰中,湘軍水師可不僅僅是隻起到了保護糧道的作用。

其實在攻打雨花臺的同時,太平軍也對金柱關發起了進攻,結果湘軍陸師倚水為險,苦守苦戰,幸得水師各船結陣迎戰,炮火猛烈,擋住太平軍攻勢。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看過太平天國戰爭全史的人,也許都會說:李秀成完全可以攻佔三汊河,阻截長江水師進入天京護城河的入口”,卻全然不顧三汊河也緊貼長江,地理位置類似金柱關。

相比雨花臺,太平軍如果主攻三汊河,雖然那裡湘軍守軍只有千餘人,但也會像在金柱關那樣遭到湘軍水陸火力的立體打擊,不僅攻不下三汊河,還有可能被湘軍水陸並進,大舉反擊。

另外在雙方裝備方面,太平軍雖然在江浙上海繳獲和購買了大量洋槍和部分炮火,但槍多炮少,且槍支型號龐雜,質量低劣參差太平軍的洋槍洋炮既有走私的,也有繳獲的,是地地道道的“萬國牌”。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這批武器質量到底如何?1860年訪問天京的英國吳士禮船長曾檢查過太平軍裝備的一些洋槍,認為質量很不穩定,有些“給使用者製造的危險要比給敵人的更大”。使用的彈藥多為土造,“有硝無磺”等問題。

而反觀湘軍洋槍雖少但都是制式裝備,洋炮充足且質量高,戰役期間又從水路補充了許多火炮和彈藥,無論在是裝備的制式化還是質量上,湘軍的槍炮要高出太平軍一大截。

雨花臺決戰:太平軍除了兵力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可言

因此可以說湘軍在雨花臺水陸聯防中,他們佔據地利、裝備和後勤的全方位優勢。而太平軍方面,其實除了人數眾多外,幾乎沒有其他優勢。昔日的太平軍數千可敵數萬,此時的太平軍數十萬卻不能勝數萬,完全是將驕兵疲的結果,從而導致了雨花臺大戰的淒涼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