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劉備不得不伐吳的三大原因,這才是真實的劉備

劉備不得不伐吳的三大原因,這才是真實的劉備


夷陵之戰是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發動的伐吳戰爭。要說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的旗號是個幌子,其實是自己心有不甘,這才是劉備真實的想法,這才是真實的劉備。假如真的是為了給關羽報仇,為什麼要等到關羽死了一年後才決定伐吳呢?又為什麼不帶著諸葛亮一起,僅是因為諸葛亮反對嗎?我想不是的,真實的原因有三。


劉備不得不伐吳的三大原因,這才是真實的劉備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原因,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為劉備設想的宏圖大業:"先奪取西川和漢中,兼擁荊州,等待天下時局變化,屆時: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大軍同時進攻曹魏,則曹魏危矣。"東聯孫吳,北抗曹魏的方針是蜀國能有機會取得克復中原的唯一機會,但是荊州一失徹底打亂了整個佈局,沒有地理優勢,吳國也不一定會跟你聯盟,沒有地理優勢,兩線出擊也變成了奢望。所以諸葛亮此時不贊成出兵伐吳。因為諸葛亮知道,伐吳既消耗了自己的實力,也挫傷了東吳的勢力,曹魏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諸葛亮把自己提的太高,給劉備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壓力,好像就是說離了他就打不了勝仗了,他才是蜀國的皇帝一樣。就此來書伐吳勢在必行。

劉備不得不伐吳的三大原因,這才是真實的劉備

其次,劉備在登基不到三個月,就出兵伐吳,在兵法上有點犯忌。都說哀兵必勝,但是此時的蜀國,剛剛成立了政權,政權還不是太穩固。剛取得的漢中還需要鞏固,奈何蜀漢此時人才凋零,可堪重用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疲弱的蜀國剛經歷大戰,要休養生息才能恢復元氣,此時絕對不是好時機。你想一下在一個統治集團內部,思想不統一,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但是劉備卻不顧一切執意伐吳,這些劉備都不知道嗎?他知道,但是此時的劉備已經六十了,再不打就真的打不動了,也想通過這一仗來證明自己的決策是對的,好讓那些反對他的大臣閉嘴。

劉備不得不伐吳的三大原因,這才是真實的劉備

最後,劉備剛剛取得的漢中勝利是因為關羽的策應而順利的拿下的,但同時也因為關羽的自負,大意,丟失了重要的戰略地理優勢。致使劉備取得的勝利果實已無太大意義,從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都已失敗而告終可以看出。劉備對關羽的兄弟情是真,但是對於江山社稷的得失用情更真。劉備知道荊州的戰略位置對於蜀漢政權的重要性,所以急著從東吳手裡奪回來。為弟報仇是一個很好的理由。錯過這個機會可能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理由了,奈何自己的股肱之臣要麼反對,要麼無法抽身,所以只能自己提兵伐吳。


《編者寄語》親愛的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說明我們緣分不淺,文章或許寫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見和建議對我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你的品評,我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馬,你就是伯樂,只有你才能鞭策著我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的進步。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