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過最先進的武器是什麼?

廣西省認證鳩摩智


陸軍:M4中型坦克,空軍:P51。

駐印軍裝備過少量的M4坦克,但美國給的M4並不是援助而是租借,所以駐印軍回國之後M4坦克就被留在了國外,但美國也沒有運回去,只是拆除了主炮廢棄。後來有一部分被蔣二公子(蔣緯國)帶人撿了回去換上日本的47炮參與組建了快速縱隊,後來快速縱隊被我軍殲滅,這些奇葩的謝爾曼又被我軍繳獲,但最終的結局不知道可能被拿去鍊鋼了,反正沒在博物館裡看到這些車,博物館裡的謝爾曼大部分都是繳獲自美軍的。

解放天津時的照片(可以看到火炮已經被更換)

抗戰後期(1944年後)美國援助過中國少量的P51戰鬥機,後來這些戰鬥機同樣參加瞭解放戰爭也被我軍繳獲,後來還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閱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收藏有一架P51戰鬥機。

剛建立人民空軍的時候我軍就有39架P51戰鬥機


開著皮卡打坦克


實戰無最,時地具體。

講個故事吧。

東北抗聯,最愛機關槍。火力猛,面壓制,單兵能操作,遊擊可抗走。

圖片是東北抗聯用過的車床,原物藏東北抗日烈士紀念館,紀念館位於哈爾濱,原址是偽滿洲國警察廳,趙一曼曾在此受刑。 用這個車床,東北抗聯自己造過機關槍。

九一八後,東北兒女絕地抗戰。1936年,抗聯在黑龍江東部的七星砬子建立兵工廠。當時佳木斯有關鍵的車床,但需要商鋪聯保才可以售出,日偽政府知道什麼東西能做什麼。抗聯戰士偽造圖章鋪保,從佳木斯買來車床,大冬天用馬爬梨拖進深山。

造武器當然需要鋼材。這個好辦,派出兩個騎兵連,一連警戒,一連幹活兒,從長發屯車站硬搶了一批鋼軌。土G早期的兵工廠,普遍使用鐵路鋼軌當原料,包括華北根據地都這麼幹。這可真是一舉兩得,既破壞了敵人鐵路,又有了修造原料。

兵工廠需要動力,在山澗築壩攔水,建起水電站。東北地下黨組織了最核心的技術工人,一批奉天兵工廠技工千里來投,中國最早的工業化努力洋務運動再次做出貢獻,奉天有兵工廠,是近年一系列兵工自研自產努力的結果。

七星砬子兵工廠第一批產品是自制的手槍,相當不錯。後來又研發了打手槍彈的衝鋒槍,生產速度太慢。彈藥車間,利用空彈殼研發並量產迫擊炮彈、步槍彈,後來又根據繳獲品研發了手雷。最重要也是最受歡迎的產品是輕機槍,利用日式機步槍零件,生產出抗聯自己的機關槍。

從1937年開始,兵工廠不斷受到日偽部隊襲擾,核心資產,也就是圖片這部車床,一再拆開掩埋,擊退敵軍後挖出來繼續生產。1939年日軍,三千兵力圍攻,施放毒氣,護廠戰士和工人全體陣亡。埋入地下的車床,直至建國後才挖出,成為寶貴的文物。

(全文完)


李牧


老薩談奔馳的野馬--控制中國天空P51野馬式戰鬥機(抗戰重武器系列)

1945年1月17日,日偽在中國最核心的城市上海,突然遭受中美聯合空軍的打擊。有趣的是,此次中美聯合空軍沒有出動轟炸機,僅僅出動了16架戰鬥機。經過1500公里的飛行,它們突然出現在上海機場上方,將成排的飛機就被掃射摧毀在機場上。此時日本在中國已經沒有什麼老練的飛行員,但還是有一些年輕氣盛的新手菜鳥。他們冒著我軍機槍掃射衝到跑道山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中美聯合空軍戰鬥機的型號。這群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本飛行員,瞬間被嚇破了膽。他們根本沒有敢於登機作戰,而是四散奔逃。於是,整整70架各種飛機被中美聯合空軍輕鬆掃射摧毀,還連帶擊毀了剛從臺灣飛來的3架大型轟炸機。為什麼日本飛行員不敢迎戰?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一升空就是必死無疑。他們頭頂上肆無忌憚攻擊的飛機,就是大名鼎鼎P51野馬式戰鬥機!

英國人的需求--野馬戰鬥機的誕生

中國戰場制空權的徹底扭轉,是在1944年。到了1945年,日本空軍已經不敢升空迎戰,也沒有能力迎戰,基本放棄了制空權。中美聯合空軍毫不費力的控制了中國的天空,已經可以對包括上海和南京在內所有日偽控制核心城市,進行大規模轟炸的能力。

日軍的海運、江運、甚至鐵路運輸在中美聯合空軍的攻擊下,不是基本癱瘓,就是運輸量縮減到之前的幾分之一。

更有甚至,連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本人的座機也不敢起飛,因為一旦起飛,哪怕只是從南京飛到上海區區半個小時的航程,也極有可能被中美聯合空軍擊落。1944年8月,第5航空軍第8飛行團團長大西洋少將座機被擊落!1945年1月,中美聯合空軍又擊落了日本軍部參謀兼聯合艦隊高級參謀,島村矩康少將。1945年4月,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的座機被中美聯合空軍攻擊,飛機被連續擊中,岡部直三郎被一枚流彈打斷了肋骨,最終飛機迫降成功,才保住一條性命。

制空權扭轉的如此的徹底,在於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這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更有質量的巨大扭轉。就戰鬥機來說,自從P51野馬式戰鬥機裝備中美聯合空軍以後,一切都不同了。

老薩附註:中美聯合空軍的實力。需要說明的是,中美聯合空軍中,即使在1945年以後,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少將指揮)仍然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力量。第14航空隊下轄4個空軍聯隊:分別是第68混合聯隊,第69混合聯隊,第312戰鬥機聯隊,中美混合聯隊。

第68混合聯隊,司令部在芷江,主要力量是第23戰鬥機大隊。第23戰鬥機大隊實力強悍,由飛虎隊的骨幹飛行員改編而來,是中美聯合空軍最厲害的戰鬥機大隊。陳納德對他們另眼相看,最早到中國的先進戰鬥機P51野馬戰鬥機、P38閃電戰鬥機都優先裝備這隻部隊。

第69混合聯隊,司令部在昆明,下轄第51戰鬥機大隊和第341轟炸機大隊。第51戰鬥機大隊開始裝備P40戰鬥機,在1944年底完全換裝P51野馬戰鬥機。第341轟炸機大隊,裝備北美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是中美空軍主要的轟炸機力量。

第312戰鬥機聯隊,司令部在成都,下轄3個戰鬥機大隊,1944年才建立,是最後成立的一個聯隊。第312聯隊成立雖然晚,但戰鬥力似乎不弱於第68混合聯隊。因為第312戰鬥機聯隊租出組建的目的,是保護美國第20航空隊的B24戰略轟炸機在成都的基地,自然倍加重視。第312戰鬥機聯隊清一色的裝備P51野馬戰鬥機和中國唯一的P47雷電戰鬥機。

中美混合聯隊,司令部設置在重慶,中美混合聯隊下轄6個大隊,其中中國空軍提供3個大隊。中美混合聯隊的實力很強,在1944年夏天就裝備60架轟炸機和100多架戰鬥機。飛行員的水平也很高!以中國空軍的3個大隊來說,每個大隊下轄4箇中隊。中美混合聯隊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全部在美國接受過特訓,水平是相當高的。中美混合聯隊的3箇中國大隊的軍官一半是中國人,聯隊司令官為一箇中國上校和一個美國上校,但聯隊受陳納德指揮。

以上就是中美聯合空軍的美國部分的力量。美國空軍在中國的力量強大,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時候,美國空軍在中國的人員已經高達7萬人。

除了美國空軍以外,中國空軍也有一定實力,其中作戰部隊主要是著名的中國空軍第4大隊。

它的實力也很強,完全是中國飛行員,受中國人領導!

對於P51野馬式戰鬥機的著作有太多了,老薩也不想說的太多,畢竟是短文嗎,就說一些關鍵的!

P51野馬式戰鬥機的誕生很有意思,居然是被P40戰鷹戰鬥機刺激的結果。

1939年歐洲爆發以後,英國人就意識到德國空軍的強大,英國本土很可能會被敵人大規模轟炸。於是,英國人向他們的盟友美國人求救。

英國爵士對美國總統羅斯福悲哀的說:英國需要美國提供每一架生產出來的飛機。

由於英國在歐洲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一旦英國淪陷,美國就失去了可能涉足於歐洲的立足點,等於失去了整個歐洲,後果非常可怕。所以,美國人盡全力幫助英國佬。

當時美國國內還處於和平的安寧中,能夠大量生產的戰鬥機,就是航空界巨頭寇蒂斯公司的P40戰鷹戰鬥機。不過,寇蒂斯公司終究不是超人。他已經接到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的大筆訂單,再要兼顧英國人,就力所不能及了。

英國人聲嘶力竭的向美國人求援,美國政府沒有辦法,只能讓其他公司協助寇蒂斯公司進行P40戰鬥機的生產。其中一家被命令協助的公司,就是北美公司。

北美航空公司創建於1928年,一直保持著中等規模,算是二流公司。直到二戰期間,該公司抓住機遇突然爆發,共銷售生產了4萬2000多架各種飛機。

和很多二戰時期才半路出家--製造戰鬥機的航空公司不同,北美公司有設計生產戰鬥機的經驗。

早在1935年,北美公司就成功生產了NA18教練機,具有相當優秀的性能,被美國空軍購買了250架。NA18教練機的改進型,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AT-6德州人教練機,從1938年起到1945年止,共生產了1萬5109架的驚人數字,堪稱美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教練機。

所有人都知道,教練機稍加改裝其實就是戰鬥機。北美公司能夠設計出優秀的教練機,自然能製造出優秀的戰鬥機。

在美國政府找到北美公司,希望他們修改流水線、培訓工人和工程師,以大量生產寇蒂斯公司的P40戰鬥機時,他們的總裁金德伯格並不驚訝。

不過,德國佬金德伯格確實一個寧為雞首,不做牛後的人。經過慎重考慮,他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寇蒂斯公司和北美公司雖然都是美國航空公司,在很多方面卻有巨大的差距。目前北美公司的生產線,根本不可能生產P40,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也完全不瞭解P40。如果要修改流水線,改變生產工藝,培訓一竅不通的工人,讓工程師吃透P40的複雜技術細節,以北美公司的實力,顯然絕非短時間能辦到的。

金德伯格認為,北美公司能夠順利生產P40戰鬥機所需要的時間,恐怕比重新設計一架全新的戰鬥機的時間還要長。

北美公司其他高層的觀點也是這樣!

況且金德伯格認為P40戰鬥機主要技術源於P36戰鬥機,而這種飛機在當時已經大大的過時。

P40戰鬥機的性能一般,尤其存在設計上的一個缺陷:將冷卻器和散熱器安裝在引擎罩下方,會造成很大的阻力,嚴重影響飛機機動性。

於是,經過慎重研究後,北美公司向美國政府和英國人提出,由他們設計生產一種全新的戰鬥機,而不是製造P40戰鬥機。

在這份報告中,北美公司列舉了他們將會使用的一些先進技術,這大大的打動了英國人。

可惜這時已經是1940年1月,波蘭的百萬大軍在德軍和蘇軍夾擊下,支持了3周就崩潰了,德軍轉兵法國馬其諾防線。

情況如此緊急,火燒眉毛,怎麼可能有時間從容設計生產一種新式飛機呢?

但英國人居然就不反對!原因也不復雜,英國人自己對P40戰鬥機的性能也很不滿,認為這種戰鬥機還不如他們的颶風戰鬥機,不足以和德國空軍的BF109戰鬥機對抗。

不過,英國人是非常保守的,對於新式飛機這種沒邊的事情,不敢於隨便答應。

如果冒險同意了北美公司的意見,但新式飛機最終生產不出來,又不能得到更多的P40戰鬥機,豈不是雞飛蛋打嗎?英國人猶豫了3個月之久,直到1940年4月才改變了主意,表示同意北美公司的建議,但強調新式戰鬥機務必在120天內完成所有的設計工作,並且能夠開始生產。

為什麼突然又改變主意呢?因為此時德軍主力悉數南下,看來法蘭西戰役會在1個月內打響,大戰一觸即發。

1940年5月29日,英國政府正式簽訂了和北美公司的合同,要求購買320架新式飛機。

此時德軍已經突破了馬其諾防線,英法聯軍潰不成軍,40萬人被包圍在敦刻爾克。26日英國下達了大撤退的命令。

顯然,歐洲大陸的淪陷已經不可避免,英國本土被德軍攻擊也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英國人如此急迫。

4個月內設計生產一款全新的飛機,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不過北美公司居然辦到了。

在巨大的壓力和動力下,北美公司的上上下下開始了瘋狂的工作。主要的設計師們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工作。只有星期天的時候他們才在下午6點下班,回家去陪家人吃一頓晚飯,作為“休息”!

他們的成績是驚人的,設計團隊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6萬個工時的設計工作,畫出了2800張各種圖紙。

與此同時,美國標準的生產流水線也順利完成,一架飛機所需要的零件可以從各種工廠訂購,然後送到流水線上組裝。從流水線第一個工人開始安裝,到最後一個工人扭上最後一個螺絲,就是一架完整的戰鬥機。

新式戰鬥機,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高超的設計理念。

這同日本零式戰鬥機設計師掘越二郎那種技術含量不高,單憑小聰明和設計師個人靈光一閃的設計不同。新式戰鬥機是,美國最優秀的航空技術和航空製造能力的最好體現。整個飛機是千錘百煉,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

--------------------------上圖是北美公司的AT-6德州人教練機,這種優秀的教練機從二戰一直用到50年代末期才被淘汰,期間甚至作為偵察機參加過朝鮮戰爭。下圖是P51的設計團隊(從左至右):試飛員 Louis Wait 和雷蒙德.H.賴斯 埃德加.舒默德。下下圖是野馬的實驗機型。

它的主要技術特點有很多,因為不是專業航空知識文章,也就不多說了。

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是美軍當時主力戰鬥機以大型氣冷發動機與渦輪增壓器強化各空層性能的方式,而是採用P40戰鬥機相同的液冷發動機,但修改進氣方式降低空氣阻力,並納入了層流翼設計強化高速性能,為了保障長時間在高空作戰,本機亦是在單發戰鬥機中首先把增壓座艙成為標準配備。而且起落架的輪距較大,所以在整理不良的地上降落時,較以前的同級戰鬥機穩定,所以得到常在戰地機場上的起降的飛行員好評。

從外形上來說,新式戰鬥機就是改變了P40戰鬥機暴露在外的巨大冷卻器和進氣口,以最大程度減少阻力,提高機動性、速度和飛行穩定性。

新式戰鬥機將本來安裝在機頭的冷卻器,轉移到機翼和飛行員後面,並且減少進氣口的大小。

在試驗中發現,採用這種結構的飛機,速度和機動性有著非常可怕的提高。

以下是野馬的特點:

機體:採用全金屬結構,除了方向舵和升降舵還用布制蒙皮以外,其餘全部使用鋁材或者鋁合金。機身設計簡潔精悍,搭配著層流翼剖面型、標準翼厚比的主翼與五段式襟翼(後期還改進了控制面,使低速到高速都有良好且均質的操控品質),使得飛機擁有絕佳的飛行性能。

螺旋槳:使用寇蒂斯公司成熟的3葉全金屬螺旋槳,在不同的非極性條件下,可以自動調整螺旋槳的距離,達到最高的飛行狀態。螺旋槳和機身完全的融合成一體,化油器距離螺旋槳很近,最大程度減少阻力。

駕駛艙:駕駛艙非常寬敞,所有儀表佈局合理,安裝8毫米厚的防彈鋼板,最大程度保護飛行員的安全。為了防止意外,飛機的座艙蓋不能隨便打開,但一旦緊急時候可以由飛行員手工操作,將座艙彈飛後跳傘。

油箱:由於不像噴火式等戰機將冷卻器裝置在機翼上,因此擁有較一般 戰機更大的燃油容量,預計航程可以超過1200公里。除了機翼兩側的油箱以外,還可以外掛油箱,使得航程超過3000公里。自然所有油箱都是自封式的,最大程度減少漏油和著火爆炸。

起落架:可收放式起落架結構簡單(不容易故障),而且非常結實堅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起落架。

發動機:最早使用的是老式的P40戰鬥機一級增壓器的亞利森液冷發動機,導致飛機性能受到影響。後期多次更換先進發動機,尤其是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用後,飛機性能急劇提升。美國人的設計非常完美,甚至連發動系統中最容易損害的冷卻劑儲存罐上,都安裝了防彈鋼板。

武器:飛機設計之初就預留了安裝強大武器的空間,至少可以在引擎罩上安裝2挺12.7毫米機槍,兩側機翼都可以安裝1挺12.7毫米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這樣一共就是8挺了,相當嚇人。由於新式戰鬥機飛行期間非常穩定,很少震顫,他是一個優秀的射擊平臺。

機翼:採用了著名的層流翼以減少阻力,有效提高飛機飛行速度,減少油耗。

老薩附註:層流翼(英文:Laminar Flow Wing)是一種飛機翼橫切面設計,不同於一般機翼橫切面是上彎下平,層流翼的上下翼面都是彎曲凸起(上方比下方略凸),其最大凸起處為弦長50%處,而 最前方相對較薄,此種設計能減少流經翼面的湍流,減少空氣阻力而加快飛機速度和減少耗油量。

生產能力:新式戰鬥機設計時就考慮到大量生產的問題和造價。整個飛機沒有什麼難以加工製造的部件,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更可以大大減少工時。根據估算,新式戰鬥機的價格不會高於P40戰鬥機,生產速度也會更快,性能卻遠遠優於P40。

維護性:戰鬥機設計雖然巧妙,但結構並不複雜,零件也不多,幾乎所有部件甚至機身都可以迅速拆卸更換。這也是設計團隊一開始就特別強調的東西,這讓後勤人員大大鬆了一口氣。

1940年9月9日,也就是102天以後,北美公司就完成了所有設計工作,並且製造出了樣機。不過由於生產發動機的艾莉森公司的拖延,飛機於10月11日正式試飛。

測試的結果相當不錯,英國人表示合同有效,要求北美公司交付320架這種飛機。

於是,北美公司正式開始生產,一架戰鬥機於1941年4月16日誕生。從開始設計到生產出這種先進的飛機,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絕對是一個奇蹟。

英國人給它取得名字叫做野馬,當時《野馬》是一首流行英美兩國的流行歌曲,裡面有一句歌詞叫做:跨上奔馳的野馬,忘掉所有的煩惱!

英國人認為這種新式飛機漂亮的流線型機身,就像一匹駿馬那麼美。

這就是野馬1型戰鬥機--因為全部提供給英國人使用,所以還沒有美國陸軍航空兵P51的編號!

野馬1型戰鬥機的性能不錯,但因為使用了比較落後的艾莉森發動機,功率僅有1150馬力(發動力馬力同零式戰鬥機差不多,但野馬重達4噸多,零式戰鬥機僅有2.5噸),所以性能並沒有到後來那種登峰造極的地步。

英國人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得出的結論是:野馬的優勢是俯衝能力極強,平飛速度非常快,火力猛烈而且準確,航程驚人,容易操縱。

缺點是低空水平盤旋能力較弱,爬升能力也稍弱,高空作戰時發動機功率下降明顯,導致機動性降低嚴重。

英國人認為此時的野馬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中低空戰鬥機,和噴火式戰鬥機相差不大。

自然,還有英國人沒說的一個優勢就是野馬戰鬥機價格低廉,僅僅為4萬美元。就價格上,野馬同P40戰鬥機類似,性能卻遠遠優於後者。

----------------野馬戰鬥機從外形來說,也是相當漂亮的。空軍有句名言:所有優秀的飛機,肯定都是漂亮的!!

完美的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

有意思的是,英國人對野馬戰鬥機評價很高,美國人自己卻不積極。

直到194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美國人才開始重視飛機的生產工作。

而此時的英國人,已經通過租借法案又訂購了一批150架野馬戰鬥機。

這種早期型號的野馬戰鬥機一共生產了620架,大部分裝備了英國皇家空軍。

美國人僅僅在1941年4月訂購了400架野馬戰鬥機,但也不是用於空戰,而是用於對地攻擊(野馬戰鬥機的低空靈活性和俯衝能力極佳)。為此,為這些戰鬥機安裝了減速板,導致機動性有所下降。

從1941年7月開始,美國空軍給予野馬戰鬥機正式的名稱,也就是P51野馬式戰鬥機,並且開始批量訂購。

這就是P51野馬式戰鬥機的A型,同英國人購買的沒有什麼不同。

唯一的不同就是發動機稍有提升,馬力增加到1410馬力,增加了六分之一,同時減輕了飛機的整體重量。

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相比英國貨,速度提高到650公里/小時,增加了35公里/小時。

它的航程高達1200公里!在單程飛行時,掛在2個副油箱,可以飛出4400公里的驚人數字,可以單機飛躍大西洋,從美國直接飛到英國本土,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美國陸軍宣佈訂購1200架,這個數字可不小了!

有意思的是,由於沒有幾個月就有更強大的新式野馬型號出現,這批1200架的訂單最終只完成了310架,就轉而生產更先進的野馬其他型號了。

短短4個月以後,珍珠港被偷襲,美國被迫參戰。

在美國參戰前2年內,北美公司由於英國和美國軍隊的大批訂單,公司規模急劇增大。

北美公司從2400人的中型公司,一下子擴大到1萬5000人規模;每月生產飛機數量,從70架提高到珍珠港事變打響前的每月325架。

不過,這個數字仍然不能滿足世界大戰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美軍的需要。

在珍珠港之後,美國陸軍航空兵仍然靠老舊的P35、P36、P40戰鬥機苦撐。這些戰鬥機,尤其是前兩個型號壓根就不是零式戰鬥機的對手,幾乎不可能在空戰中獲勝,等同於送死的。

由於一線要求非常急迫,北美公司也被美軍代表逼得很厲害。但北美公司卻並沒有急於大量製造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因為這種戰鬥機還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發動機的問題。

正在裝備的艾莉森的V1710發動機功率小,且沒有采用增壓器,這導致它難以提供給飛機強勁動力,更重要的是,這種發動機的高空性能很不好,一旦到了高空,飛機性能就急劇下降。

所以,英國人認為他們裝備的野馬是一款絕佳的中低空戰鬥機,卻不是好的高空戰鬥機。

自然,這是不行的。根據現實的需要,英美戰鬥機是必須在高空作戰的。德軍空襲英國,大部分轟炸機都在高空飛行,戰鬥機也在高空進行掩護,英國所有戰鬥機如果不能飛到高空,實戰意義就減弱了一半。

對於美軍來說,他們的進攻,尤其是掩護戰略轟炸機對敵人進行的轟炸,也必須都在高空。如果戰鬥機不能進行高空的抗戰,也是不行的。

唯一倒是亞洲戰場不太在乎飛機的高空性能,因為日本戰鬥機自己也沒什麼優秀的高空作戰能力。

好在,這些技術問題難不倒北美公司。

針對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發動機的問題,北美公司很快就找出瞭解決方法。

經過多次測試,他們於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的8個月,也就是1942年8月正式退出全新的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

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最大的不同,就是更換了發動機。根據英國方面的建議,北美公司採用了仿製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梅林”發動機(美製仿造品為卡德v1650-3型)。這種發動機,也是裝備在噴火式戰鬥機上的成熟發動機。

發動機雖然增重100多斤,體積也較大,需要更大的散熱器,卻採用先進的2級2速機械增壓器,不但解決了功率不足的問題,還大大提高了高空作戰能力。

針對這個更大的發動機,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還做了一些機體上的修改,但變化不大。

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堪稱經典之作!

經過英國人的嚴格測試,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的高空性能和爬升能力有著顯著的提升,和當時德國的主力戰機Bf 109和Fw 190等戰機對抗完全不成問題,也遠強於日本零式戰鬥機和一式戰鬥機。

B型一共生產了1988架!

性能已經如此優秀,而北美公司還在精益求精!

1943年11月,北美公司再次採用最先進的發動機卡德v1650-7型,並且又對飛機做出了很多改進,從而推出了堪稱完美的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

該型號發動機的功率增加到1680馬力(比A型增加了近百分之五十),增壓技術更為先進,從而徹底解決了以前的問題。

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是野馬的主力,一共生產了8156架之多。

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具有相當可怕的性能,最可怕的是它已經沒有明顯的弱點。

速度:它的飛行速度高達703公里/小時,高出日本零式戰鬥機170公里/小時,相當驚人。對比測試中,在3000米高速,野馬和零式戰鬥機並排飛行,1分鐘後野馬領先400米,2分鐘後領先1200米。

俯衝能力:它的俯衝能力極佳。俯衝速度居然能超過800公里/小時,而且俯衝期間飛機相當平穩,相比起來,零式戰鬥機最高俯衝速度只能600公里/小時,再高的話,飛機就會失控甚至解體。對比測試中,野馬和零式同時從3000米高空俯衝,初始速度是320公里,俯衝幾秒鐘後野馬就開始領先。27秒後,零式戰鬥機已經到達最高速度,只能停止俯衝,自認失敗。而此時野馬已經領先200米距離,而且還可以繼續俯衝加速。

--------------------------野馬的技術先進體現在很多方面,光是這個螺旋槳就經過幾次升級。野馬的起降也是很了不起的,即便在泥濘的草地機場起降也是沒有問題,它有著堅固的起落架!野馬戰鬥機很容易生產,它採用美國的流水線,生產能力是很驚人的。野馬總生產數量為1萬5875架,這是二戰美國戰鬥機總生產量第二名,僅次於P-47戰鬥機。

爬升能力:爬升能力非常強。本來野馬由於發動機的原因,爬升速度較慢,還不如噴火戰鬥機,也不如零式戰鬥機的6000米7分28秒的速度。但D型更換新式戰鬥機後,爬升又成為野馬的強項。野馬式和零式戰鬥機3000米先高速平飛,然後立即爬升,幾秒鐘以後野馬就高出100米。之後隨著爬升時間越長,超出的距離越多!

高空性能:高空性能相當優秀。採用新式發動機以後,野馬可以在12000米高空作戰,保持相當優秀的機動性。在歐洲和亞洲,野馬都為戰略轟炸機護航,高空作戰能力是他的特長。

而零式戰鬥機由於副翼的動作變得呆滯(主要是由於機體強度不足,導致高速時易發生副翼反效),反應變緩,笨重的像石頭一樣,甚至發動機還會熄火。

防禦能力:野馬是一架耐打的戰鬥機。野馬的機身堅固,重要零件附近還安裝了防彈鋼板,安裝優秀的自封油箱,飛行的座椅上也有最先進的防彈鋼板。一般來說,野馬式次要部位捱上幾十發子彈都沒什麼!

相比起來,零式戰鬥機基本算是沒有防禦力。為了減輕重量提高盤旋能力,零式戰鬥機壓根就沒有裝甲,沒有自封油箱,連飛行員座椅的防彈鋼板都取消了,座艙蓋都不是防彈玻璃。零式戰鬥機為了減輕重量提高機動性,選擇採用新式的鋁合金材料。該材料雖然很輕,卻含有大量的鎂(鎂是煙花中主要材料之一),機體表面中彈就可能引起飛機著火。一般來說,零式戰鬥機被野馬的12.7毫米機槍擊中一槍,也是非常致命的。

續航能力:野馬具有可怕的行程!野馬航程高達1500公里。必要的時候,加裝副油箱,航程可以高達3700公里。這點倒是和零式戰鬥機差不多,它也有3300公里的航程。

火力:這方面野馬戰鬥力也相當了得。它的主要機型,裝備6挺12.7毫米機槍。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機槍。它的射程遠,精度高,火力密度大,破壞力也大。相比零式戰鬥機的2門20毫米機關炮和2挺7.7毫米機槍,野馬式明顯強於一籌。12.7毫米機槍在1000米距離,子彈的彈道仍然是直線,而20毫米機關炮在300米就開始有明顯的下墜,因此被美軍戲稱為“小便炮”,況且僅僅有60發炮彈,一二個長點射就打光了。換句話說,野馬戰鬥機可以在零式戰鬥機火力射程之外,將其擊毀。雖然20毫米機關炮威力很大,1發就可能導致野馬戰鬥機重傷。但這種火炮不容易打中靈活的戰鬥機,打打轟炸機還是可以的。日本零式戰鬥機飛行員回憶都說厭惡用機關炮,因為很難打中,戰鬥時居然還是依靠7.7毫米機槍。而7.7毫米機槍威力太弱,已經難以擊落野馬、雷電這種防禦力很好的美式戰鬥機。

況且20毫米機關炮要求零式戰鬥機,逼近野馬200米左右甚至更近使用,這在實戰中自然是難度極大,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野馬的機動性很好,除非你偷襲,不然不可能讓你逼到如此近的距離。

再說12.7毫米機槍打零式戰鬥機是完全沒有問題,一二槍就可以。即便是打防禦能好的飛機,也是如此,因為它還可以使用穿甲燃燒彈,擊中敵機就極容易起火。

穩定性和操縱性:野馬戰鬥機是一架非常易於操作。英國人對比了所有的英美飛機,認為野馬的操縱極度穩定,甚至讓人有非常愉悅的駕駛感覺。零式戰鬥機則不同,由於設計原因,零式戰鬥機在很多時刻,會出現難以操縱的情況,尤其是高速時期更為明顯。資料中寫道:零戰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副翼操作變得非常僵硬,導致運動性能嚴重降低,這個情況從大約220英里(約370km)/時的空速開始出現,超過300英里/時的 空速下,操縱桿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動(依據某些零戰駕駛員的實戰證言,超過500公里/小時的杆力大到需要兩手 +一腿的程度才能扳動)。也就是說,中高速度範圍下的運動性能明顯不如同速度等級的盟軍戰機,而後期面對更高速等級的新一代英美戰機時差距更是大到絕望 的程度。

水平盤旋能力:一架飛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何況飛機很多性能本來也就是矛盾的。野馬的水平盤旋能力較弱,雖然就一架戰鬥機來說這還算可以,但相比零式戰鬥機自然是差遠了。不過野馬D型強化了這方面的缺陷,使得落後零式戰鬥機並不算遠,相比P40戰鬥機要強的很多。有意思的是,後期日軍為了對抗美軍,將後續戰鬥機的水平盤旋能力降低,以提升垂直攻擊能力,這樣一來野馬式的水平盤旋能力,反而不亞於日軍最先進的四式疾風戰鬥機。

維護性:P51日常維護也就是對飛機進行燃料、潤滑油、冷卻劑、氧氣、彈藥及其無線電設備的檢查,僅需要1個7人地勤小組花費5分鐘時間。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幾乎難以相信。零式戰鬥機因為設計的原因,所有零件都非常緊湊,安裝技術精細,而且零件強度不大,維修難度很大。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野馬式戰鬥機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明顯強於零式戰鬥機。

英國人經過仔細測試,認為P51野馬D型戰鬥機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甚至可以說是二戰盟軍最好的戰鬥機。

這種戰鬥機的強悍之處在於,它基本沒有明顯的弱點,各方面性能都相當優秀。敵人很難找出P51野馬D型戰鬥機的弱點加以利用,相反野馬由於各方面性能都很強,在百分之八十的空戰形勢中都佔盡上風。如果飛行員訓練水平差不多,野馬戰鬥機可以輕鬆擊敗日本目前所有主力戰鬥機。

即便日本戰鬥機飛行員經驗遠比野馬飛行員豐富,也難以在空戰中取勝,一般要給予偷襲。

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的性能大體和陸軍一式戰鬥機一致,自然不是野馬對手。;陸軍二式戰鬥機僅僅比一式稍強,也肯定會是野馬的手下敗將。

中國戰場在1941年底以後,就沒有零式戰鬥機,而主要是一式戰鬥機的天下。1942年以後開始補充一部分強一些的二式戰鬥機,但數量有限。

數量最多的一式戰鬥機完全不是野馬的對手,二式戰鬥機也難以在空戰中取勝,那麼中國空軍逐步獲得制空權,也就不難理解了。

更有趣的是,如此優秀的野馬戰鬥機,居然相當便宜。

1945年,野馬戰鬥機的出廠價僅僅為5萬美元,而P38閃電戰鬥機高達9萬5000美元,P47雷電戰鬥機也要8萬3000美元。

--------------------------野馬駕駛艙除了儀表盤非常合理,空間寬大,最重要的是視線極好。在沒有雷達的當年,發現敵人全部依靠飛行員的視力和駕駛艙的視野。誰能夠先發現敵人,誰就是空戰中極有可能勝利的一方。野馬採用了全線的新式防彈玻璃,不但有效除霧,可以防彈,還有著極好的透明度。大家看看飛行員視角的視野,還有野馬的水泡玻璃座艙。

亞洲戰場的第一批野馬

只是,中國接收野馬式戰鬥機的時間相當的遲!

1943年10月17日,在中國方面再三懇求下,美國終究將首批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交給了在中國的美軍第14航空隊,進駐了昆明巫家壩機場。

這距離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裝備美軍,已經有1年之久了。

為什麼不盡早裝備野馬,一是美國人對中國戰場不重視,二是負責分配軍火物資的史迪威對飛機很無知,不知道野馬比P40戰鬥機到底強多少。

陳納德回憶一個昆明的晚宴上,史迪威的表現:史迪威使我感到非常惱火,我在向美國空軍司令部提出用P51戰鬥機帶替換這種老式的P40柯蒂斯戰鬥機時,史迪威還試圖賣給中國空軍更多的P40.晚宴上,白崇禧將軍坐在我和史迪威中間,史迪威滔滔不絕,興奮的表述著P40戰鬥機的作用。我儘可能的忍著,但最後實在忍不住,不得不說“P40戰鬥機時能俯衝的比日軍飛機快,但那時候你的全力將它控制住不能亂衝,否則你就等著它一頭在地上鑽個洞吧!”史迪威瞪了我一眼,停下了有關P40戰鬥機的話題。

在陳納德的一再要求下,甚至以空軍進行戰略反攻日軍的觀點作為誘餌,美軍這加大了對中美聯合空軍的援助。更先進的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陸續交付給中國方面,但都是裝備美軍14航空隊。

1944年12月,中美聯合空軍聯隊的中國空軍2個大隊(受美國人陳納德少將指揮),也開始接受P51野馬式B型戰鬥機(是第14航空隊淘汰下來的型號,後來才全部換裝D型)。

到了1945年2月,中國空軍第4大隊也獲得了野馬式戰鬥機。

野馬戰鬥機的乘機非常優秀,但開始倒是有些波折。

P51野馬式A型B型戰鬥機,和D型相比有一些差距,主要是爬升力和水平盤旋能力不如日軍戰鬥機(B型爬升能力和日機差不多)。

所以,P51野馬式A型B型戰鬥機應該仿效P40戰鬥機那樣,採用預先爬升到高空,然後俯衝攻擊,打了就撤,然後再重複攻擊的模式。

因為野馬A型和B型爬升力遜於敵機,無法在一次俯衝攻擊完以後,立即就爬升後再攻擊。因為此時野馬AB型爬升很危險,日機可以同樣爬升追上你,然後將你擊落。

如果P51野馬式A型B型戰鬥機飛行高度不夠,或者是被更高空的日機偷襲,就務必立即機動,高速俯衝後再加速平飛,利用俯衝能力優秀和平飛速度高的優勢進行躲避,脫離戰鬥。

如果P51野馬式A型B型戰鬥機,錯誤的採用水平低速盤旋方式對付日機,那麼就凶多吉少。

如果被日軍高空偷襲以後,沒有及時俯衝,反而錯誤的爬升,那麼也狠危險。

不過雖然這麼說,但二戰中後期的水平盤旋格鬥已經很少,絕大部分作戰都是在垂直面。世界各國空軍專家都認為,誰能夠佔據高度和速度的優勢,誰往往就是空戰勝利的一方。

所以,空戰中的主動權實際是在P51野馬式A型B型戰鬥機手中的,只要他的飛行員訓練有素,有較高的警惕性,就可以順利獲勝。

1943年7月,第一批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在亞洲和日軍作戰。但這並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印度。數量是30架,裝備美軍第10航空軍的第311戰鬥機大隊。

他們的對手是日本陸軍最強的一個空軍戰隊,號稱“加藤隼”的第64飛行戰隊。

第一戰打的不好!

11月25日,美軍對緬甸仰光進行轟炸,當時只有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可以飛行700公里掩護B24轟炸機和B25轟炸機。

美軍的運氣不好,他們在準備轟炸仰光機場的時候,突然遭遇高空的4架日本陸軍一式戰鬥機的偷襲。

這4架戰鬥機本來是起飛執行巡邏任務的,哪知道意外發現了美軍飛機編隊,立即偷偷接近。

這次偷襲很成功,美軍來不及反應,就有2架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被擊落。

11月27日,美軍10航空隊第530戰鬥機中隊掩護轟炸時,又被一式戰鬥機偷襲,先後有4架被擊落。

不過此戰野馬也及時反擊,擊落1架日機,擊傷1架。日軍王牌飛行員檜與平少佐就是被擊傷的這架,他的大腿被12.7毫米子彈幾乎切斷,被迫截肢。

12月1日,日軍故技重施,再次偷襲為B24護航的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擊落了1架。

連敗三場,主要是因為野馬式為了掩護轟炸機,被迫在較低高度慢速飛行,一旦遭遇襲擊難以反擊。而且,美國飛行員基本都是剛剛進入戰場的菜鳥,而加藤隼戰隊裡面都是經驗豐富的日本優秀飛行員,打成這樣並不稀奇。

相比起來,中國人就有經驗的多了。

野馬到中國的時候,陳納德的那批美國小夥子們已經和日本鬼子打了2年了!

1943年11月,剛剛換裝新式飛機的中美聯合空軍第14航空隊,就出動了8架P51野馬式A型戰鬥機和8架P38閃電,11架B25米切爾轟炸機,先發制人攻擊臺灣的新竹空軍基地。

這些飛機在最後的100多公里採用貼近海平面飛行,以躲避日本雷達的方式,成功發動了襲擊。

在B25投彈的同時,P51和P38用機槍反覆掃射新竹機場上的敵機。

由此新竹機場全毀,損失飛機42架以上,我們大獲全勝。

自然,在空戰中,P51野馬式也有絕對的上風。

1944年開始中國接受一部分先進的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從而獲得完全制空權。

----------------------------野馬裝備的6挺12.7毫米重機槍。這種重機槍是一種相當優秀的航空機槍,射程遠,精度高,威力也還不錯。第一滴血4裡面,史泰龍幹掉緬甸政府軍一個連,使用的就是這種12.7毫米重機槍了。野馬也可以攜帶這種火箭彈。火箭彈的威力巨大,不過多用於對地攻擊,對空攻擊只能打大型轟炸機,或者密集編隊飛行敵人戰鬥機。

野馬在中國的第一次大空戰

1944年2月開始,日軍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豫湘桂會戰,前後調動兵力高達55萬以上,裝備1500門大口徑火炮,超過800輛坦克。日軍為了發動此次會戰,從華北八路軍控制區,和東北關東軍處抽調大量師團南下,抽調部隊之多,是空前的。

而此次會戰的日軍兵力,也是自抗戰以來絕無僅有。以武漢會戰之宏大,日軍也不過30多萬人參戰而已。

就空軍來說,日軍調動了第5航空軍參戰,集結了270架各種飛機。

此時表面上,中美聯合空軍的實力已經超過日本人,但因為美國方面的自私和史迪威的胡鬧,發揮受到極大限制,居然出現了敵強我弱的現象。

史迪威的唯一願望,就是儘快收復之前從他手中丟掉的緬甸,為此,他強迫中美聯合空軍抽出大部分力量去緬甸助戰。

美國方面對中國的死活並不在乎,他們唯一關注的是保護成都的機場,因為美軍正在利用這個機場戰略轟炸日本本土。

這樣一來,超過350架中國的作戰飛機必須留在滇緬和成都一線,根本無法支援豫湘桂會戰中的國軍。

整個華南戰場,中美聯合空軍一共只能抽調150架飛機助戰,數量幾乎只有日軍的一半。所以在此次豫湘桂會戰中,中美聯合空軍用盡全力出擊,但仍然在數量上處於很大的劣勢。

甚至上午戰鬥中,野馬戰鬥機已經中彈,但因為飛機缺少,下午這架飛機來不及修理繼續執行任務。

陳納德說:我們每天必須起飛8到10次,飛行員起降三四次航次以後,僅僅能在班次間稍微休息一下。我們的飛行員只有在地勤人員給飛機加油、裝炸彈的空閒時間內,才能狼吞虎嚥的吃幾口冷乾糧,和幾口熱茶水,並接受對下一個目標攻擊的指示。

這樣剛剛一週以後,中美聯合空軍能夠始終執行任務的飛機,居然僅剩90架了。

更慘的是,此時滇緬公路已經被切斷了2年多時間,國軍的物資非常緊張。

中國的工業是比較落後的,相當多的物資完全依靠進口,就比如製造武器不可缺少的一些優質鋼材。

哪怕不需要進口原料的物資,也存在很大的生產缺口。

其他的不要提,就拿最基本的子彈來說。中國抗戰中每年消耗子彈約是2億多發,但中國卻只有生產1億發的能力,剩餘的1億多發子彈主要通過進口解決。但自從滇緬公路被切斷以後,子彈進口來源就切斷了,等於中國陸軍每年存在百分之五十的子彈缺口,這還怎麼打仗呢?

唯一的駝峰航線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物資,用來提供給中美聯合空軍第14航空隊和美國戰略轟炸機部隊第20航空隊,但仍然存在零件奇缺,更缺的是油料。

分配給中國步兵的物資,每個月只有幾百噸而已。而美軍作戰部隊一個師,每天戰鬥消耗物資就在至少3000噸。即便不作戰,美軍士兵個人每個月最限度物資消耗也為0.5噸,一個美軍師也要最少7000噸。換句話說,中國400萬陸軍每個月可以得到的美國物資,尚且不到美軍一個師非戰鬥時期的物資消耗,這如何得了呢?

其他的不多說,見老薩豫湘桂會戰的文章。但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經過7年艱苦抗戰,無論國軍還是國民政府已經經受極大消耗,官兵傷亡高達300多萬(抗戰爆發時現役部隊只有170萬),經濟幾乎崩潰,物資匱乏到無與倫比的地步,部隊戰鬥力已經有著明顯的削弱。

而日軍雖然單兵戰鬥力也有所下降,關鍵在於此次人家出動高達55萬大軍,比武漢會戰幾乎多了一倍,是三次長沙會戰的5倍,是日軍掃平10萬人槍的八路軍冀中軍區的22倍。

也就是說,日軍此次總戰鬥力比武漢會戰淞滬會戰期間,還要強大一二倍,而我們還不如抗戰初期,此消彼長,失敗也就是必然。

不過,豫湘桂會戰並不像我黨豢養的無恥文人那樣說的不堪。實際上,仍然有洛陽戰役、衡陽戰役等頑強的防禦戰役,即使所謂一潰千里的湯恩伯集團軍的主力,也成功從日軍合圍中突圍,保住了有生力量。

不過,豫湘桂會戰仍然有一連串的失敗。

一線的國軍在戰鬥力和裝備絕對佔優的日軍衝擊下,幾乎不能支持,連遭失敗。

其實華北日軍主力都已經南下,後方空虛之極,很多縣城都由偽軍防禦。豫湘桂會戰期間,由於參戰日軍規模高達近60萬人,大量的物資和裝備經過華北運輸過來,但無論鐵路線還是公路線暢通無阻。

情況如此險惡, 空軍也只能高負荷運轉。

在整個豫湘桂會戰期間,中美聯合空軍用盡全力出擊,除了繁重的空戰任務以外,還有更多的對地支援,轟炸敵人艦船,切斷日軍補給線,甚至空投物資給被圍困的國軍部隊。

中美聯合空軍平均每天都出動40、50架,連野馬戰鬥機都掛載炸彈和火箭彈對地攻擊了。

陳納德寫道:當敵人攻擊長沙的時候,我們把一支200到2000人的日軍騎兵隊分割,堵截在開闊地帶,四周都是稻田。從鯊魚頭戰鬥機上噴出的子彈和投下的殺傷彈,使得敵人沉屍荒野,就像遭到重機槍團和火炮團的伏擊一樣。西側的敵人在洞庭湖和湘江上用木筏偷渡,從飛機上望去,水面上的筏子密密麻麻,像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和舢板一樣。我們的戰鬥機用火箭,殺傷彈將敵人團團圍困在開闊的水域中,頓時火光四起,水柱沖天,這支龐大的水上運輸隊,被炸得支離破碎,血肉橫飛。他們的彈藥和瓦斯被引爆,人馬輜重紛紛落水。在火箭和殺傷彈用完之後,戰鬥機又用機槍掃射在水中掙扎的日軍和馬匹。東側敵人的主要補給動脈是一條公路,這條公路上擠滿了載重卡車,我們的戰鬥機給予敵人車隊沉重的打擊。連日的大雨使得敵人車隊陷入了泥濘中,他們成了我們戰鬥機的攻擊目標。第一週戰鬥結束後,這條公路上到處留下燒焦的卡車和火炮的殘骸。

好在,野馬戰鬥機毫無懸念的壓倒了所有的日軍戰鬥機!

1944年6月18日,第23戰鬥大隊的6架P51野馬戰鬥機在洞庭湖地區執行俯衝轟炸任務,遭遇了豫湘桂會戰的第一次大規模空戰。

攻擊以後,這6架野馬戰鬥機,意外的遭遇10多架一式戰鬥機的偷襲。

日軍來勢洶洶,又有高度的優勢,一時間彈如雨下。

好在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性能優秀,他們立即優秀的俯衝能力,輕鬆躲避了日軍的這輪偷襲,隨後爬升反擊。

在爬升期間,莫里上尉看到1架一式戰鬥機也在爬升追擊一架野馬。莫里上尉利用野馬優秀的爬升能力,很快追上這架一式戰鬥機,6挺12.7毫米機槍一個短點射,就把一式戰鬥機打的向左翻轉墜落。

莫里上尉和僚機繼續爬升,很快爬到3000米,比日軍飛機飛得更高。莫里上尉發現1000多米高度,有8架一式戰鬥機正在盤旋尋找野馬的蹤跡。

莫里上尉立即駕機俯衝,在敵機500米處開火。這架一式戰鬥機的飛行員顯然是個新手,沒有什麼戰鬥經驗,更毫無防備。野馬的機槍子彈擊中了敵機幾十發,它的發動機噴出長長的火焰,飛機稍後爆炸。

另一個梅斯中尉也差不多如此。他先是緊急俯衝躲過了敵人偷襲,隨後立即反咬住1架正在俯衝的一式戰鬥機。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的俯衝能力,強過一式戰鬥機太多。

梅斯中尉依靠俯衝能力的優勢,並不急於開火。他從容的調整,飛到距離敵機最合適的位置後才開火,2個點射就將它打的凌空爆炸。

另一波,偷襲4架野馬的6架一式戰鬥機就比較聰明!他們在俯衝追擊野馬時,發現根本就追不上,反而距離越來越遠,立即緊急拉昇,向高空盤旋。

野馬式發現敵機飛走,拉平準備尋找敵人。沒想到爬升上去的一式戰鬥機,突然再次俯衝發動另一次攻擊。如果我們即使的是P40戰鬥機,恐怕就難以逃過連續兩次的敵人攻擊。

遺憾的是,我們使用的是野馬!4架野馬戰鬥機立即俯衝,以優異的機動性,毫不費力的又擺脫了這次攻擊,隨後發動了兇狠的反擊。

格林中尉追過去以後,發現1架一式戰鬥機追擊他的戰友,雙方都在盤旋,他立即轉彎反咬敵機。一式戰鬥機的水平盤旋能力很強,立即轉彎躲避。但P51野馬式D型戰鬥機的水平機動性也做過強化,相比前幾代有明顯提高,不是無法盤旋的飛機了。

格林中尉迅速轉彎,搶在敵機擺脫之前開火。兩機距離只有300米,子彈擊輕鬆中這架一式戰鬥機的機翼。這架飛機先是向上飛了幾秒鐘,隨後螺旋墜地爆炸。

連續損失多架飛機,卻無法傷及野馬戰鬥機一點汗毛,剩餘的一式戰鬥機慌忙逃走。

此戰一式戰鬥機被擊落4架,野馬式戰鬥機毫髮無傷。

這並不是唯一的一次,以後有野馬照度計的空戰基本都是這樣一邊倒的模式。

---------------------------野馬還使用了很多新技術。諸如上圖女飛行員穿著的抗荷飛行服,和下圖全線的氧氣系統,都是比較新的技術。很多空軍專家認為,無人機才是空軍的未來。因為飛機其實可以承受各種複雜的機動,但飛行員就不可以。飛行員的肉體是脆弱的,一旦承受較大的過載,就會出現大腦失血等不良症狀。超過5G的作用力,就能讓飛行員產生灰視的現象。超過6G,飛行員就會出現黑視,手腳也會開始失去控制。美軍在野馬戰鬥機採用最新式的氣囊抗荷飛行服,通過氣壓的作用減少飛行員的反應,可以讓他們多承受1個G,這在空戰中自然會有極大的優勢。讓人震驚的是,中國解放軍獲得抗荷飛行服還是60年代金門空戰以後的事情!下圖的飛機座艙增壓系統和供氧系統,使得野馬戰鬥機飛行員可以在1萬米高空從容作戰。

衡陽上空的激戰

6月22日,豫湘桂會戰中最慘烈的衡陽戰役打響,預10軍1萬9000多人死守孤城衡陽,連續擊退數萬日軍的多次進攻,殺傷了大量敵人。

期間,中美聯合空軍用盡全力給予支援,大肆轟炸掃射進攻的日軍部隊,造成日軍部隊不小的傷亡和士氣的嚴重挫傷。

參戰的日軍士兵回憶,野馬式戰鬥機幾乎貼著地面飛過掃射,翅膀上的徽章看的一清二楚,進攻的日軍被迫四散躲避!強大的航空機槍發射的12.7毫米子彈,只要一發其中人體的主要軀幹就必死無疑,如果射中手腳最好的下場也是截肢。

主要中美聯合空軍出現的區域,日本步兵就被迫暫時停止進攻。

日軍陸軍見中美聯合空軍如此囂張,他們惱怒的要求日本空軍立即出動支援。

日本空軍咬牙出擊,很快又遭遇一系列慘敗。

6月29日,第23大隊2架野馬戰鬥機,在衡陽地區執行攻擊日軍軍艦的任務,突然遭遇了4架一式戰鬥機!

日軍一式戰鬥機由於之前接連慘敗,開始試圖採用一種新戰術:讓一架在低空做誘餌,引誘野馬來攻擊。然後另外幾架爬到高空。一旦野馬俯衝攻擊以後,他們也立即俯衝反咬。雖然一式戰鬥機的俯衝能力較差,但畢竟佔據高位,俯衝下來的速度也會很快,拉近了和野馬的差距。

沒想到,野馬戰鬥機的性能強大到日軍無法預料的地步。

這2架野馬戰鬥機確實沒有看到,上空的3架一式戰鬥機,反而發現了誘餌飛機。他們立即俯衝做了一次進攻!沒想到距離誘餌飛機還有很遠的距離時,就被高空的3架一式戰鬥機偷襲,子彈像雨點一樣打來。

好在野馬俯衝能力優秀,一次俯衝機動就甩掉了敵機的追擊。

如果在野馬沒有戒備下偷襲,一式戰鬥機還是有機會擊落野馬。但野馬既然已經發現敵人設埋伏,想要擊落它就難了。

愚蠢的日軍見這種戰術似乎可行,非常高興。他們一番調整後,故技重施,還是讓誘餌飛機繼續在低空飛行,另外3架在高空伏擊。

此次美軍飛行員就聰明瞭。

他們二話不錯,全速俯衝向誘餌飛機。這架可憐的誘餌機,做夢也沒想到野馬俯衝居然如此之快,還沒來得及反應,已經被野馬衝到100米距離。誘餌機飛行員大驚,一時手足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邊特雷丁卡中尉的野馬已經開火了,日機駕駛艙多處中彈,飛機起火燃燒。

讓人無語的是,由於野馬的速度快得多,高空的3架一式戰鬥機還沒有來得及發動攻擊。他們見誘餌機在幾秒鐘內被擊毀以後,嚇得半死,根本不敢發動攻擊,立即高速逃走了。

從此以後,一式戰鬥機再也不敢用這種戰術了。

經過短短1個月時間的戰鬥,駐紮在一線湖南的日軍飛行第48戰隊多次和中美聯合空軍決戰,最終傷亡殆盡。

在野馬式掩護下的B24米切爾轟炸機,肆無忌憚的轟炸湖南的任何日軍目標,甚至包括日軍司令部,火車站和浮橋。

此時情況更為惡化,而陳納德本人也領悟到史迪威的意圖。

早在豫湘桂會戰沒有爆發之前,陳納德就通過偵察機的大量報告,確信日軍馬上就要發動一次超大規模的攻勢。

陳納德在偵察機的照片上,看到了數目驚人的日軍船隻,大炮,坦克,車輛,還有大量運載物資的軍用列車。

陳納德立即向蔣介石、羅斯福、史迪威等人發電:中國正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我們可能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遭受日軍的打擊。請務必增加物資供應的數量。

負責物資分配的史迪威對此的回應是:在印度英帕爾局勢改變之前,我不能提供任務物資給你。你只能將你的作戰行動減到最低點,你的物資儲備足以應付最緊急的情況即可。

焦急的陳納德連續發電報懇請史迪威重視大陸地區日軍進攻,並且提出種種應對的方法,唯一的希望就是史迪威提高對於中國的空軍和地面部隊的物資補充。

不管陳納德怎麼說,史迪威始終不予理會。

在豫湘桂會戰爆發以後,陳納德用盡全力的使用空軍阻擋日軍推進。

但日軍太多了,高達55萬,他們裝備的坦克數量比隆美爾北非軍團的德意兩國坦克總數還要高出百分之六十,而僅僅豫中會戰戰場上的日軍飛機,就有156架之多。

依靠陳納德可以使用的區區150架飛機,就算每架都是今天的B52超級空中堡壘,也絕對無法阻擋日軍的推進。

4月河南戰場連續慘敗以後,陳納德第14航空隊當月得到的物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從7000多噸減少到5000多噸。

陳納德在回憶錄中寫道:4月,昆明所有的軍需物品都被抽調送到中國的東部戰場,以用來應付夏天的這場危機。我們儲備了足夠30天使用的燃料、炸彈和配件,但僅此而已,這就是我們在中國所有的全部家當。以後靠什麼來戰鬥,就不得而知了。

眼見飛機就要停飛,走投無路的陳納德派出副官格林去緬甸找史迪威當面求援。但史迪威巧妙的躲開了格林,格林不但沒有見到史迪威,連一個電話也沒有聯繫上。

史迪威之所以扣住所有美援物資,在華空軍大部分力量,以及中國在緬北滇西的部隊不動,不允許他們參加豫湘桂會戰的防禦作戰,並不是無知和不關心,而是政治意圖。

史迪威一直希望徹底打垮蔣介石,他在和羅斯福總統的對話中認為蔣介石是一個“言而無信,朝令夕改的惡棍”。

史迪威希望在緬甸和中國建立光輝戰績,用中國人的命為他成就榮譽,但蔣介石必須保護中國的利益,不允許中國的力量損失在和中國沒有多大關係的戰場。

史迪威將蔣介石當做最重大的障礙,盡一切力量想要推翻他。所以,史迪威做出這些事情,也就並不讓人驚訝。

陳納德回憶也很有代表性,他曾經建立總統提供一批美製輕武器武器,比如步槍,機槍,迫擊炮之內裝備保衛美國機場的中國軍隊。顯然這些中國軍隊不會有多少人,但史迪威斷然拒絕。

他將所有中國陸軍的武器彈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作為自己從蔣介石手中奪權的最大法寶。

所以,在豫湘桂會戰結束之前,中國大陸地區的國軍地面部隊根本就沒有什麼美製武器。

以美軍部隊標準裝備衝鋒槍為例,在1944年9月豫湘桂會戰結束之前,大陸的國軍得到了多少支衝鋒槍?

1706支!

不錯,你沒看錯,是1706支,不是1萬7000支。整個400萬國軍只有1000多支衝鋒槍,而在緬甸為史迪威打仗的新1軍一個4萬人的軍,就裝備衝鋒槍1500支。

有意思的是,這區區1700支衝鋒槍,居然也被史迪威扣在手中不發。

豫湘桂會戰之前,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74軍得知有一批美援衝鋒槍到了,軍長興沖沖的派軍需官去桂林領取美械,結果就領到2把湯姆遜衝鋒槍與60發子彈!

74軍軍需官驚得目瞪口呆,美軍顧問卻傳史迪威的話說:本來1支都不應該給你們的。看你們是抗日鐵軍74軍,就給你們2支拿回去當示範教材吧!

在這種情況下,國軍最精銳的部隊因為戰爭的消耗,武器裝備一落千丈。以最精銳的原德械36師為例,雖然他們屬於史迪威的重點補充部隊,因為他們在滇西準備反攻緬甸作戰,符合史迪威的需要。36師是全中國得到美援武器最多的一個師,但情況也是極為悲慘的。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36師裝備5000支步槍,430支輕重機槍,18門山野炮。到了1944年反攻滇西之前,雖然有史迪威的所謂優先補充,全師僅有步槍1800支,輕重機槍200支,山野炮數量為0。

就武器裝備來說,精銳的36師已經消耗了三分之二以上。要知道,36師還是中國裝備最好,補充最得力的部隊,其他部隊又怎麼樣呢?

大歷史學家黃仁宇當年在滇西當一個小小的少尉,部隊窮到什麼地步,連衣服都發不全。2個士兵發一套制服,一個有上衣,一個有褲子,其餘的要自行解決。

部隊窮困潦倒,吃飯都困難,被迫組織士兵去樹林裡面挖野菜。由於半年一年發不出軍餉,士兵窮到極點,連長怕士兵將武器盜賣給土匪(土匪懸賞大價錢收買軍隊的步槍機槍),不分日夜將槍械用鐵鏈鎖在架子上,訓練時候都用木槍。

相比我們的潦倒和消耗,我們的敵人日軍卻並不是這樣。

不錯,中國大陸地區很多最精銳的師團已經南下,但留下的部隊戰鬥力並不弱,尤其武器裝備仍然很好,大體保證抗戰初期的水平。就重武器上來說,侵華日軍現役師團的火炮沒有減少。

而且,隨著日軍武器裝備的更新,一些武器要比抗戰之前先進的多。比如日本裝甲部隊之前裝備的都是垃圾的輕型坦克,但此戰開始裝備相當先進的97式改中型坦克了。而日軍的機槍,火炮,甚至步槍都有很大改進,質量有很大提高,戰鬥力更強。

此消彼長,日軍又出動抗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部隊發動進攻,結果也就可以想象了。

而史迪威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在幫助日本人,就是擺明了整死國軍。

你蔣介石在豫湘桂會戰潰敗,羅斯福總統就會對你失望,對你失望以後就會期望史迪威來扭轉,那麼就會試壓蔣介石讓服從史迪威的。

有人說,那蔣介石就把軍權交給史迪威就是了。請問,中國是殖民地軍隊嗎?是印度人,菲律賓人,馬來人嗎?

我們中國是主權國家,怎麼能讓一個外國人來全全指揮中國的軍隊呢?世界上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更況且,史迪威的所作所為,絲毫沒有看出為中國人著想的地方。在第一次緬甸戰役,史迪威為了顯威風,立功勞,葬送了中古最精銳的10萬大軍,最終只有5萬多人歷盡千辛萬苦才從緬甸逃生出來,還犧牲了大將戴安瀾將軍。

這樣一個人指揮中國軍隊,會有什麼災難性後果?

一直躲著不見,對中國發生的豫湘桂會戰視而不見的史迪威,卻於1944年6月突然回到重慶,因為他手裡有一份羅斯福的信。

羅斯福對豫湘桂會戰中國軍連續失敗不滿,要求蔣介石將指揮權交給史迪威,不然就要停止所有對中國的物資援助,美國空軍也會全部撤走。

此時的史迪威想一個預言家一樣說道:中國人沒有任何辦法挽救在東部的失敗!

並且,史迪威在6月8日宣佈中國戰場進入緊急狀態。

陳納德惱怒的說到:要知道,三個月前,我已經告知他中國危在旦夕!

6月底,鑑於戰況非常危急,在國民政府不惜中斷和美國外交的情況下,羅斯福終於醒悟了。他將始終拒絕支援豫湘桂會戰國軍的史迪威解職,允許中國將在滇緬的空軍和部分部隊調回中國。

要知道,美援物資的百分之八十都在為這兩隻部隊服務,剩餘的百分之十五提供給空軍,國軍步兵僅僅得到百分之五的份額。這導致豫中會戰期間,40萬國軍僅僅擁有不超過50門的大口徑火炮和反坦克炮,而進攻的日軍中,僅僅一個1萬多人的坦克第3師團,滿員編制就有400多輛坦克。坦克是反坦克炮的10倍以上,那還打個屁啊!

6月7月,中美聯合空軍奮力出擊,給予衡陽地區日軍很大打擊。

日軍後勤運輸線被破壞嚴重,武漢到湖南的鐵路幾乎都被炸燬,水運的船隻遭受野馬式掃射,大批沉沒。

7月初,進攻衡陽日軍很多部隊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糧食更是奇缺,被迫在當地搶奪老百姓田地裡面還沒有成熟的稻穀。連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也被迫吃這些東西,導致了嚴重的腹瀉。

可是,由於史迪威的影響還在,這段時間內的中國地區空軍無法得到新物資補充,尤其油料基本耗盡,被迫逐步減少甚至停止了出動數目,甚至完全停止。

陳納德回憶當年物資缺乏,痛苦的寫道:供應短缺,是使第14航空隊處於較低水平的最重要原因。在需要炸燬一座橋的時候,我們不能像在歐洲戰場上一樣出動一支重型轟炸機編隊,帶傷幾百噸炸彈從高空投下來。我們只能派1架B25轟炸機,帶上2枚1000磅的炸彈,從200英尺的低空投彈,以確保完成任務(自然這是非常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日軍防空火炮擊落)。

陳納德又寫道對於空軍血液航空汽油的極端渴望:第14航空隊在只有有限的汽油儲備。每一次由聯合參謀部和史迪威授權的最高命令,都隨意的吞噬著我們的汽油儲備。我們只有通過提高飛躍駝峰的噸位數來補償,這種補償毫無價值,因為在印度阿薩姆(駝峰航線的出發點)也沒有汽油儲備。對於第14航空隊的汽油補償,只是一個沒有資金賬戶上開的空頭支票。史迪威在印度的中國遠征軍得到了汽油,因為他們要幫助史迪威反攻緬甸,而第14航空隊得到的只是空頭支票。有趣的是,在中英緬戰區司令來看,第14航空隊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物資分配,至少紙面上是這樣。我們明明知道窮兵黷武的日軍正集中規模空前的一支大軍,馬上就要發動全面的進攻,但14航空隊卻被擱置在一邊,並且只留給我們一點點僅能維持最基本生存的補給。

不過即使我們有一點汽油,也可以有效壓制日本空軍。

日本空軍本來幾乎不敢升空,他們的司令官羞愧的向橫山勇承認:由於中美空軍力量很強,我空軍被迫只能在黎明和傍晚各20分鐘內出動,主要用於偵查和空投物資!

此刻日本空發現中美空軍突然停飛了,大喜過望,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日軍飛機盡數起飛,盡全力出擊,於7月23日以第90戰隊反撲,攻擊桂林、柳州、零陵等機場。

中美聯合空軍因為極端缺乏燃料,幾乎不能升空迎戰。在連續幾日的日軍轟炸中,有40架左右飛機被炸燬在跑道上。

日軍地面部隊也藉此機會,終於8月8日攻佔了衡陽,但付出了長達47天的時間和高達1萬2000多人的巨大傷亡。

陳納德寫道:6月26日,黨日軍距離衡陽只有10多公里時,我們的戰鬥機才最後飛離衡陽。我們忍疼炸燬了所有地面設施,地勤人員乘船從水路撤走。

好在8月中旬開始,滇緬的空軍一部陸續開進華南,中美空軍實力有所增強,尤其燃料問題解決了一部分,立即又恢復對制空權的控制。

8月20日,日本陸軍認為每日被完全擊毀的汽車至少超過50輛,前進的各師團全部遭遇轟炸,傷亡累累。

整個豫湘桂會戰的長衡會戰中,中美聯合空軍出動高達4500架次,擊落日軍飛機70架,炸燬地面飛機52架,炸燬坦克和卡車1800輛以上,炸死炸傷日軍總人數約7000人。

反正只要野馬戰鬥機一升空,日軍就會徹底失去制空權。

-------------------------野馬之所以強大,在於它使用了眾多新技術。比如上圖的K14自動陀螺儀瞄準具。K14自動陀螺儀瞄準具從P-51B型野馬開始就被普遍採用了!K14是一種可以幫助飛行員在空中精確命中目標的反射式陀螺儀瞄準具,這種瞄準具可以迅速的進行校對,以修正子彈彈道的下墜和計算提前量。至於先進的副油箱,讓野馬具有驚人的航程,而且空戰之前可以迅速拋棄副油箱,不會影響空戰。

桂柳會戰擊潰日軍最新式的疾風

野馬的神話還在繼續。

8月19日豫湘桂會戰的桂柳會戰爆發。

由於此前被中美聯合空軍壓制的幾乎不能升空,在8月21日侵華日軍將用於守衛東京的第22戰隊調動過來。

這個第22戰隊是當時日本空軍最強大部隊,裝備最先進的37架四式戰“疾風”戰鬥機。

隊長巖橋讓三少佐是號稱最出色的飛行員兼指揮的日本王牌,此時已經有著擊落20架敵機的戰績。

該戰隊本來用於東京的防禦,因為侵華日軍方面的強烈要求,這才調到了武漢第一線。

四式戰鬥機號稱決戰王牌,是日本用於守衛本土的最後戰鬥機。四式戰鬥機相比前幾任,水平盤旋能力有所弱化,大體和野馬相當,但垂直攻擊能力大幅度提升。甚至在俯衝初期,疾風的速度比野馬式還快,裝備的武器也非常強大,為2門20毫米機關炮和2門12.7毫米機槍。

日本人認為疾風戰鬥機絲毫不亞於著名的P38閃電戰鬥機和P47雷電戰鬥機,完全具備打垮美軍所有戰鬥機的能力。

遺憾的是,他們遇到的是野馬!

24日,隊長巖橋讓三率領主力趕到南京和漢口。幾乎在飛機落地的同時,他就接到了立即出發作戰的命令。

飛機和飛行員不是神仙,到中國必須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尤其還需要配到的維修工具和零件運到。

巖橋讓三少佐反對現在就出擊,但侵華日軍司令部表示這是命令,不是商量。

巖橋讓三無奈,只得率領部隊參加了4天后大決戰。

而與此同時,其他增援的空軍繼續趕到,將第5航空軍的總兵力又恢復到207架的規模。

1944年8月28日,中日空軍發動最後一次大會戰。

中美聯合空軍出動大批轟炸機,在13架野馬戰鬥機和11架P40N戰斧戰鬥機掩護下,空襲武漢地區的日軍機場。

日本也得到了情報,集中了幾乎全部可以使用的近100架飛機,包括第22戰隊、第25戰隊,第48戰隊。

此次的漢口大戰中,日軍傾其所有,出動了先進的二式“鍾馗”戰鬥機和四式“疾風”戰鬥機。

這兩種戰鬥機都是針對一式戰鬥機和零式戰鬥機,無法對付美製能力型戰鬥機的產物。

區別在於二式戰鬥機只是弱化了水平盤旋能力,一定程度的強化垂直攻擊力(主要是提高爬升力和俯衝能力)。但本質來說,二式戰鬥機只是一式戰鬥機的改良,它仍然是先進的中低空格鬥戰鬥機,可以看做增強版的一式戰鬥機。

而四式戰鬥機則不同,它是一種全新的戰鬥機,是模仿了美製能量戰鬥機的產物,是一種通用的戰鬥機。四式戰鬥機具備卓越的爬升率、平飛速度和強大的火力,也大大改善了俯衝能力的弱點。

大體來說,野馬相對四式疾風戰鬥機仍然有相當的優勢,但這個優勢已經不像針對一式戰鬥機二式戰鬥機那麼懸殊了。如果四式戰鬥機上的日本飛行員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野馬戰鬥機的飛行員是菜鳥,還是可以拼一拼的。

遺憾的是,現實恰恰相反。

到了1944年8月,日軍最優秀的飛行員不是死在太平洋上,就是死在中美聯合空軍之手。現在的飛行員有一半是飛行學校畢業的新人,雖然他們無知無畏,很多人極有武士道精神,可是用陳納德的話來說:可憐的日本菜鳥!他們用盡全力去駕駛他們的飛機,卻毫無作用,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贏得空戰!

自然,如果這些日本菜鳥的戰鬥機大大強於我們,大家基本還是勢均力敵的。遺憾的是,他們的經驗不如我們技術不如我們,戰鬥機又大大不如我們,戰敗就是必然了。陳納德對於P51野馬是非常滿意的,他寫道:第14航空隊可以使用4到8架的野馬編隊,去攻擊30到40架的敵機。

此次的大轟炸中,第530戰鬥轟炸機中隊的13架野馬居前,另外有13架P40N戰鬥機在後面。

當轟炸剛剛開始,埋伏很久的日軍戰鬥機群,就一窩蜂的向中美聯合空軍衝過去。

這是他們僅存的一些實力,也是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的拼命。

對在中國的日本空軍,現在等待他們的無非是勝利或者死亡。與其看著自己一口口的被野馬戰鬥機吃掉,還不如不顧一切的拼一拼,說不定依靠武士道精神,能夠獲得意外的勝利。

所以此戰中,日本飛行員極為兇狠,用盡了全部的力量。

艾拉.史密斯中尉駕駛野馬戰鬥機掩護轟炸機俯衝到2000米高度時,遭遇了日軍戰鬥機機群。日軍飛機數量眾多,大大超過我們的預計,於是一場混戰開始了。

史密斯中尉回憶:日本飛機太多了,到處都是飛機!我們陷入了一場混戰之中,無線電頻道被各種叫喊和警告聲擠滿,已經聽不清到底在說什麼。由於飛機密集的像沙丁魚,此時要遵守任何一條空戰準則都是徒勞的,空戰變成了最野蠻、最瘋狂的廝殺。我只能義無反顧的向前猛衝,殺出一條血路來。

史密斯中尉向前衝了不到1000米,就發現了500米外有1架一式戰鬥機向下俯衝。一式戰鬥機俯衝速度很慢,在野馬面前形同靶子。史密斯中尉沒有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他猛衝操縱飛機俯衝下去,衝到敵機300米的距離射擊。這架一式戰鬥機的飛行員估計是個新人,他被漫天混戰的場面已經搞暈了,根本不知道應該做什麼。被射擊之前,一式戰鬥機沒有做出任何躲避動作。史密斯中尉的12.7毫米機槍發射的火鏈,從容的從機尾的垂直尾翼一直打到機首的引擎罩。這架一式戰鬥機立即墜落,墜了不到100米就發生了震天動地的大爆炸,油箱被擊中了!

附近的2架二式“鍾馗”戰鬥機發現史密斯中尉擊落了自己人,立即憤怒的向他撲過來。

二式戰鬥機的垂直性能,尤其是爬升能力有所增強,相比一式戰鬥機有著相當的提高,仍然同野馬戰鬥機有著很大差距。

史密斯中尉很快發現敵機逼近,他立即俯衝並且向右盤旋。

二式戰鬥機根本跟不上他的速度,僅僅一個圈就被甩開。

史密斯中尉迅速繞到2架二式戰鬥機的背後,反咬住了他們。二式戰鬥機的飛行員頓時慌了,顯然他們也是新人。如果日本飛行員比較有經驗,還是可以利用水平盤旋能力的優勢,立即連續轉彎進行躲避。遺憾的是,他們的飛行經驗不足,惶恐之下居然也試圖仿效史密斯中尉那樣,依靠俯衝轉彎躲過攻擊。

這種錯誤的方式,讓他送了命。

史密斯中尉依靠野馬卓越的俯衝能力,毫不費力追上其中1架二式戰鬥機,連續開火,將它的右邊機翼打掉了。這架二式戰鬥機立即旋轉墜落,史密斯中尉知道日本飛行員是不可能從這樣一架飛機中跳傘成功的,他必死無疑。

另外1架2式戰鬥機,乘機跑了。

史密斯中尉拉平飛機的時候,遇到了第528中隊的戰友希克斯中尉,兩架飛機互相掩護,又殺入戰團。

他們2人很快發現2架二式戰鬥機,正在以高速逃走。這次由希克斯中尉攻擊,史密斯中尉負責掩護。希克斯中尉的技術也相當不錯,他以野馬的速度優勢(700公里/小時的高速)追上敵機,不等他們做機動就立即射擊。

二式戰鬥機飛行員倒是比較有經驗,他們在被攻擊前發現了野馬,慌忙準備盤旋躲避。但已經太遲了,其中1架二式戰鬥機的左邊機翼全部被打掉,飛機燃起大火,翻滾墜落。

就在史密斯中尉全力掩護希克斯中尉攻擊的時候,他意外的遭到敵人的偷襲。

史密斯中尉回憶,突然我的機翼傍邊略過一串火球,我有麻煩了!

偷襲史密斯中尉的是,2架日本最先進的四式“疾風”戰鬥機。

第一次攻擊沒有打中野馬,有經驗的四式“疾風”戰鬥機飛行員立即爬升,準備第二次攻擊。

“疾風”戰鬥機有著相當不錯的爬升能力和俯衝能力,僅僅比野馬差了一截。如果被襲擊的是P40戰鬥機,P40戰鬥機的水平和垂直能力都不如敵人,顯然難逃一劫,甚至無法逃走。

遺憾的是,他們遭遇的還是野馬,而史密斯中尉他們之前已經多次和四式“疾風”戰鬥機交過手,知道對付這種惡毒飛機的方法。

史密斯中尉回憶:我看著它們來個一個漂亮的急上升轉向動作,飛向左邊準備下一次攻擊。我僅有的機會是等他們衝下來時,先進行躲避,然後反咬住它們。我把發動力提升到急速,高速的飛起來。它們俯衝下來,在很遠的距離就朝我開火。我能看到它們炮火噴射的火光,但因為我的野馬速度太快,它們沒有擊中我,炮彈都落到了我和希克斯座機的下面。

四式“疾風”戰鬥機,又一次沒有打中史密斯中尉,那麼後者的機會就到了。

他們沒有給四式“疾風”戰鬥機再次爬升的機會,立即俯衝追了上去。

情況逆轉,變為野馬俯衝追擊四式“疾風”戰鬥機了。

不過四式“疾風”戰鬥機的俯衝性能,比一式二式好的很多,他們的飛行員也是日本僅有的老手了。“疾風”在俯衝中多次精彩的機動,試圖甩掉野馬。

強中自有強中手,四式戰鬥機雖然強,野馬卻更強。無論“疾風”如何機動,始終無法擺脫野馬的獵殺。

4架飛機捉對殺到低空200米,史密斯中尉和希克斯中尉先後擊中敵機,其中一架四式戰鬥機重重的摔在地上,另外一架帶傷勉強迫降成功。

擊落這2架飛機以後,武漢上空的空戰也結束了。

此戰,中美聯合空軍像割韭菜一樣,短時間內擊落10多架日軍戰鬥機,包括多架最先進的四式戰鬥機。

我軍僅有4架飛機損失,都不是野馬戰鬥機。

到了戰鬥的後期,日本武漢空軍指揮官終於明白,這樣的空戰形同送羊入虎口,慌忙命令停止戰鬥。

日本戰鬥機四散逃走,中美聯合空軍則按照既定任務轟炸了武漢機場,然後成功返航。

此戰表明,最先進的四式戰鬥機也不是野馬的對手。

四式戰鬥機暫時不敢升空,等待零件和彈藥,在這期間日本空軍又遭受連續慘重打擊。

-------------野馬的強悍之處,在於它是一架相當完美的戰鬥機,就性能上來說他並沒有明顯的弱點,卻有很多優點。各國軍事專家認為,野馬戰鬥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戰鬥機,沒有一款軸心國戰鬥機是他的對手。德國戰鬥機不用說,下下圖的日軍四式“疾風”戰鬥機也不是野馬的對手。

1:8,仍然擊落兩架敵機

第14航空隊的頭號王牌飛行員,擊落18架敵機的約翰.赫伯斯特也在野馬戰鬥機上有出色的表現。

1944年9月3日,赫伯斯特少校駕駛野馬投擲炸彈炸燬一座日軍固守的鐵路橋後,正準備返航,突然發現2架99式俯衝轟炸機飛了過來。

也許這2架飛機誤以為火炮炮彈爆炸的煙霧,是國軍陸軍造成的,趕來進行空襲的。

99式俯衝轟炸機是一款優秀的轟炸機,但在野馬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的。它的最高時速僅有380公里,由於攜帶750公斤炸彈導致行動緩慢,機動性很差。

赫伯斯特少校駕駛它的野馬,悄悄的繞道99式的背後,隨後高速突擊。第一個點射,就把1架99式俯衝轟炸機的機翼打掉,飛機翻轉墜落。另一架99式飛行員的經驗倒是很豐富,他立即扔掉炸彈,然後高速翻滾俯衝,試圖利用飛機輕便的優勢(99式僅有2噸多),躲避野馬的追擊。

可惜他遇到的是野馬,赫伯斯特少校輕鬆俯衝追上他,連續開火,將敵機的垂直尾翼和後機身幾乎打斷。雖然99式的尾部機槍手一直在奮力射擊,但他不可能射中高速的野馬,一發也沒有擊中。

這架99式飛行員確實是個老手,他掙扎著衝到幾十米高空,用盡吃奶的力氣將飛機拉平,轟然迫降在一片水田裡。遺憾的是,飛機隨機翻了身,肚子朝上。赫伯斯特少校明白,如此猛烈的撞擊下,飛機上的二個日本飛行員都不可能活命。

野馬式打轟炸機,自然是毫無問題,更厲害的戰績還在後面。

此戰的2天后,赫伯斯特少校從桂林領取了換裝新式零件的野馬戰鬥機。在返航的期間,他在3000米高空,突然遭遇了大批日軍飛機。

赫伯斯特少校判斷,光是一式“隼”戰鬥機就有8架之多,更低的地方還有數目不詳的大量敵機。赫伯斯特少校估計這是一個編隊8架戰鬥機掩護另一個編隊的轟炸機,去執行轟炸國軍的任務。

1:8,顯然不是對手,應該撤退了。不過,赫伯斯特少校對他的野馬卻有著極大的信心,他沒有選擇逃走。

他立即從高空俯衝下來,向8架敵人戰鬥機飛去。由於是執行攻擊任務,日軍飛機也有很高的警惕性,他們很快發現了赫伯斯特少校,立即四散逃開,準備迎戰。

可惜,已經晚了。此時赫伯斯特少校已經利用野馬戰鬥機的700公里的高速,衝入了敵人戰鬥機編隊中。

赫伯斯特少校抓住敵人張皇失措的機會,首先對準迎面飛來的一架一式“隼”戰鬥機猛烈開火。當兩機交錯飛過的時候,赫伯斯特少校看到日軍飛行員已經癱倒在機艙裡,鮮血從他的胸口噴出來,敵機機艙的玻璃被子彈打得粉碎。

萬萬沒有想打的是,此時赫伯斯特少校的機槍然卡殼,只有1挺還能發射。

日軍餘下的7架一式戰鬥機發現野馬停止射擊,立即四面包圍上來開火。還好野馬有著優秀的防禦能力,赫伯斯特少校的座機被連續擊中幾十發發子彈,其中一發子彈擊中防彈玻璃,崩裂的碎片打破了赫伯斯特少校的頭皮,鮮血立即流了下來。

頑強的赫伯斯特少校仍然在利用剩餘的那挺12.7毫米機槍攻擊,將前方一架一式戰鬥機擊落。這個日軍飛行員慌亂的從機艙中跳出來,打開了降落傘。

餘下的6架一式戰鬥機被徹底激怒了,難道他們6對1,還對付不了一架受傷的野馬嗎?

子彈像洪水一樣從四面八方射過來,最倒黴的是赫伯斯特少校的最後一挺機槍也卡殼了。眼見就要被擊落,赫伯斯特少校高速俯衝躲避。6架一式戰鬥機尾隨俯衝,可是實在趕不上野馬的速度。最終赫伯斯特少校在不到30米的距離拉昇,然後加速飛走,徹底甩掉了這6架一式戰鬥機,帶傷回到了機場。

可見,野馬1對8,並且自己武器出問題的情況下,仍然能獲得擊落2架並且成功突圍的成績。那一式“隼”戰鬥機還怎麼同野馬正面對抗呢?誰還敢升空作戰呢?

-------------------------中美聯合空軍還曾經裝備過P38閃電戰鬥機和P47雷電戰鬥機。但這兩種戰鬥機的數量不大,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中華民國空軍使用了15架以P-38L改裝的F-5E(偵查機型號),全數發配獨立第12戰術戰鬥機中隊,剩餘幾架P-38L與J被配發到不詳的單位。下圖的P47雷電戰鬥機是1944年開始裝備中美聯合空軍,但基本都用於保衛成都和重慶的美軍基地,或者巖掩護B24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並沒有用於東部豫湘桂會戰。豫湘桂會戰期間,由於燃料缺乏,而P47的油料消耗是P51的一倍,所以也很少出動。抗戰勝利後,國軍在 1945 年接收了美國第 14 航空軍第 38 和 81 戰鬥機大隊的 102 架 P-47D戰鬥機。下下圖是P51野馬戰鬥機寬大的座艙,儀表盤也非常合理!

野馬打垮了日本帝國最強的“疾風”22戰隊

其他的日軍戰鬥機陸續不敢升空,所有的重擔就壓在第22戰隊身上。

巖橋讓三少佐的幾十架四式戰鬥機,是中國境內唯一可以正面和野馬對抗的。

於是,22戰隊被迫四面出擊,成為戰場的救火隊員。從北方戰場的西安到南方戰場的桂林,四式“疾風”戰鬥機被迫高強度飛機空戰,在野馬打擊下傷亡慘重尚且不談,每個飛行員每月飛行時間竟然高達120小時以上。

到了9月20日,巖橋讓三少佐在執行了一次攔截B24重型轟炸機,卻無功而返以後,終於爆發了。

他向上司表示:戰隊飛機損失太大,而且飛行員疲憊之極,根本無力繼續作戰,要求暫時休整。

在被上司嚴厲訓斥為懦夫以後,巖橋讓三少佐賭氣親自駕駛飛機,帶領另外3架四式“疾風”戰鬥機趕赴西安同野馬式空戰。

但此時22戰隊已經被摧垮了,4架飛機剛起飛,就有1架因為機械故障墜毀,飛行員古郡吾郎准尉當場死亡。飛行期間又有齋藤隆大尉的1架四式戰鬥機出現嚴重故障,被迫返航。最終只有2架四式“疾風”戰鬥機,歷經長達1100公里的通宵飛行,於黎明才飛到西安!

由於是在黎明突襲,西安的中美聯合空軍沒什麼準備,吃了個小虧,有一架野馬戰鬥機被掃射擊毀在跑道上。但機場的高射機槍也擊中了巖橋讓三少佐的座機,這架飛機當場墜毀。巖橋讓三少佐此時已經擊落了20架飛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在諾門罕空戰中擊落的蘇軍飛機。這個日軍超級王牌就死在這裡!事後國軍檢查了巖橋的屍體,發現他頭上中了一槍,半個腦袋已經沒有了,這是地面高射機槍的傑作。

剩餘的另一架四式戰鬥機的飛行員久家進准尉,見隊長戰死,嚇得立即高速逃竄。此時西安機場已經有多架野馬戰鬥機起飛,他們很快追上了久家進,一陣亂槍將其座機油箱擊穿。

好在先進的四式“疾風”戰鬥機也使用了自封油箱,一定程度制止了漏油。久家進勉強飛到日戰區迫降,飛機損毀,人受輕傷,僥倖沒死。

遭受如此慘重的打擊以後,第22戰隊基本失去戰鬥力,被迫又調回日本本土。

連最先進的四式戰鬥機都是如此下場,其他的飛機還用說嗎?

此戰結束以後,日本戰鬥機已經不怎麼敢於升空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野馬的對手。

12月23日,第118戰術偵查中隊的16架野馬,在武漢附近掃射轟炸日軍艦船。期間,他們順道掃射了武昌地區的日軍臨時機場,擊毀了2架飛機。

見中美聯合空軍上門欺負,日本飛行員氣得肝膽劇裂,他們駕駛6架一式“隼”戰鬥機追擊過來。

結果並不難預料,短促的空戰後,6架一式戰鬥機有5架被野馬擊落,只有1架僥倖逃走。

野馬戰鬥機有1架被打成輕傷!

4天后,野馬又在廣東擊落一個編隊的一式戰鬥機,僅僅赫伯斯特少校本人一架就擊落了3架敵機。赫伯斯特少校事後回憶:這比打野鴨子還要簡單!

豫湘桂會戰的桂柳會戰期間,中美聯合空軍完全掌握制空權,共擊落日軍飛機34架,可能擊落14架,擊傷10架,擊毀地面飛機6架,炸死日軍超過4500人。

-----------------------------野馬擊落德軍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的場面。可以這麼說,野馬戰鬥機是活塞時代戰鬥機的頂峰之作,很難有飛機能夠超過他!在中國,由於轟炸機的數量不足,野馬戰鬥機也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可以投擲炸彈。

日本人驚歎:不要和野馬作戰

日本方面知道野馬戰鬥機的厲害以後,迫切的想得到一架回國進行研究。

大家記住一個道理,再強的戰鬥機或者轟炸機,在低空攻擊的時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撞在敵人防空炮火上。

1945年1月16日,在武漢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一架P51野馬C型戰鬥機,被日軍高炮擊中。飛行員山姆.麥克米倫中尉在水田裡面迫降,而這片水田正好是日軍一箇中隊的營房門口。衝出來的日本兵,把麥克米倫中尉從機艙裡面拖出來打了一頓,然後將這架飛機送到武漢後方。

麥克米倫中尉回憶被俘的場面:被押到戰俘營之前,日本陸軍看守每天都要打我一頓,一般是拿著木劍抽打,有時候4個人一起上。相反的是,拜訪我的日本飛行員倒是非常友善。他們非常敬畏美軍飛行員,因為我們比他強。日本飛行員經常跟我說道,他們最想做的就是駕駛野馬戰鬥機,因為野馬比他們的飛機要好得多。

1945年3月,日本將這架戰鬥機修復後,運回本土進行研究。

這架野馬,大大震驚了整個日本軍界。

先被震驚的是日本飛機設計師。

專精槳葉研究的佐貫氏與其他設計海軍紫電改螺旋槳的學者,對使用高級橡膠固定槳座、連槳葉剖面都採用層流翼型的野馬深表拜服:“竟層流化至此地步…!” 並在日後手記中表達了當時的敬佩與挫敗感。

其次,它震驚了眾多日本飛行員。

由日本空軍最著名的超級王牌,擊落敵機51架之多的黑江保彥少佐負責駕駛。

黑江保彥少佐駕駛過日軍所有的戰鬥機,也特別擅長操縱最先進的四式戰鬥機。

本來對美軍飛機不屑的黑江保彥少佐,經過測試以後完全震驚了:我對野馬的性能大敢吃驚,他的轉彎動作非常漂亮,在水平轉彎時幾乎和四式戰鬥機一樣。它的俯衝速度和俯衝時的穩定性極為出色。他的無線電設備非常先進,武器和其他設計也非常好,相比日軍裝備簡直不是一個級別。它的航程很可怕,根據耗油量的估算,我們計算出他可以毫不費力的從硫磺島飛到日本東京。更可怕的是,這隨後就成為了現實。

黑江保彥少佐最後做出結論:如果我駕駛這架野馬,我就不會把任何日本戰鬥機放在眼裡!

黑江保彥少佐又邀請了著名的”加藤隼“戰隊的王牌飛行員檜與平少佐,也去駕駛野馬作為測試。

檜與平少佐在緬甸被野馬式打斷了一條腿,被迫截肢。他的飛行技術非常了得,隨後帶著假肢參加了幾次空戰,得到一個“假腿王牌”的外號。

檜與平少佐在1945年,就一直在日本陸軍航空部隊的最高學府明野飛行學校擔任教官,實際是負責本土的防空工作。

檜與平正在從事所謂本土決戰最後王牌,五式“飛燕”戰鬥機的測試工作!

檜與平是帶著仇恨心理登上野馬的,但一進入駕駛艙,他就被驚呆了。

檜與平回憶:進去以後,我立即被寬大的座椅驚呆了。我毫不費力的把假腿放到了方向舵的踏板上。對我來說,這架飛機有好幾樣東西是第一次看到。首先就是防彈玻璃,比我日軍的薄型玻璃有著更好的透明度;其次,座椅被一層厚鋼板包圍,這個我以前從來沒有在哪架飛機上看到過;飛機的冷卻器有個自動排氣口,而他的氧氣系統對我們來說則是全新事物。總體而言,他的設備比我見過的任何一架日本戰鬥機都要好得多!

飛機升空以後,檜與平居然激動不已:它是1架飛行員夢想得到的飛機,他的操作漂亮極了,設計出色,製造精良,他飛得非常快,非常結實!

檜與平少佐走下飛機時,面目凝重。

黑江保彥少佐詢問:您看我們應該怎麼樣對付野馬戰鬥機?

檜與平少佐考慮良久,從牙縫裡面冒出一句話:唯一的方法是,儘量不要和野馬戰鬥機空戰!

要知道,他們駕駛的還是相對落後的P51野馬C型戰鬥機,使用的是劣質的日本汽油(會嚴重影響發動機功率),如果使用的是新式的P51野馬D新戰鬥機,使用美國標準的航空汽油,又會如何?

實際上,自從中美聯合國軍裝備P51野馬戰鬥機以後,在空戰中沒有幾乎被擊落過,倒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被日軍高射武器擊落了幾架。

這是沒有辦法的,就算是今天美國F22如果低空執行轟炸任務,一旦遇到地面防空炮火的面打擊,只要運氣不好也一樣會被擊落。

道理就是這樣,豫湘桂會戰標誌著日本空軍的完蛋。

到了1944年下旬,中美聯合空軍實際已經能夠轟炸中國戰場所有的城市和據點。

因為我們有野馬式戰鬥機,制空權就是我們的。

---------------------------國軍裝備的P51野馬戰鬥機。這種戰鬥機也是內戰中國軍的主力戰鬥機,所以有一些被解放軍繳獲。這架就是北京軍事博物館裡面的野馬,保存的還算完好。

完全掌握制空權,中國的天空是野馬的

1945年初,除了駐中國的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和中美聯合空軍聯隊裝備P51野馬以外,中國空軍第4大隊也淘汰了落後的P40戰鬥機,換裝了最先進的P51野馬D型戰鬥機。

1945年1月28日,中國遠征軍幾乎全殲日軍第18師團,收復了緬北,打通了中印公路。由此,大量美援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運送到中國。

更重要是,自從史迪威被解職以後,新上任的魏德邁將軍恢復了中美的正常合作,中國軍隊得以獲得真正的美元物資。

在豫湘桂會戰結束僅僅3個多月後的1945年4月湘西的芷江雪峰會戰中,國軍就憑藉自己的力量,輕鬆擊潰了進攻的10萬日軍,殲滅其中3萬多人,獲得完全的勝利。

而與此同時,在中國的日本空軍已經窮途末路,離滅亡不遠了。

由於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制空權,日本軍部乾脆割肉補瘡,基本放棄了中國戰場,將其中一部分主力調回了臺灣和菲律賓,準備和美軍決戰。

日軍在中國大陸剩餘的作戰飛機,僅剩100多架,而飛機總數不過300多架。

而中美聯合空軍的實力已經突破900架(其中美國第14航空隊有700架作戰飛機),想不贏都難了。

整個1945年,中日兩軍已經很難有空戰了,日軍飛行員頂多利用黎明和黃昏駕駛單機出擊,騷擾一下國軍而已。

到了1945年3月,日軍殘餘空軍力量,只能勉強防禦侵華日軍司令部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了。雖然3月18日的老河口戰役中,日軍還孤注一擲出動106架飛機(戰鬥機48架)出戰,但一旦遭遇野馬戰鬥機試圖決戰,日機就立即四散潰逃。

4月的湘西會戰中,日本空軍基本沒有出動,參戰的日本步兵被中美空軍打的很慘,轟炸造成傷亡超過3000人。

期間,中美空軍完全肆無忌憚。

1945年1月11日,11架P51野馬攻擊了武漢機場,將其再次摧毀,期間擊落多架日機。

1月17日,16架野馬掃射了上海機場,摧毀了73日敵機。

2月10日,12架野馬掃射了青島日軍海軍基地,擊毀多架日軍飛機。

3月7日,10架野馬乾脆轟炸了侵華日軍司令部南京,共擊落4架敵機,其中一架是王光復擊落的。

同一天,日本海軍第4派遣艦隊司令山縣正鄉中將乘坐水上飛機,從廣州飛往臺灣,途中遭遇野馬戰鬥機襲擊。飛機被擊傷以後,迫降在浙江外海,被國軍保安隊火力擊毀。山縣正鄉死後,追贈為海軍大將!

4月1日,40架野馬轟炸日本在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慌忙起飛迎戰的5架日機全部被擊落。

5月31日,野馬戰鬥機進行了抗戰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空戰。

16架野馬攻擊南京日軍最大機場明故宮機場!日本空軍不甘心坐以待斃,出動30架戰鬥機攔截。遺憾的是,結果不難預料。日軍飛機就像秋天落葉一樣,瞬間被擊落10架,餘者紛紛逃走,中國的野馬戰鬥機毫髮無傷。

隨後的2個月,日本空軍沒有一架飛機敢於升空,任憑野馬戰鬥機肆虐。

8月21日,野馬在中國執行了最後一次任務。中美混合聯隊的5架野馬戰鬥機,押送搭載投降日方代表的日本運輸機,在芷江機場降落。

整個抗戰期間,我們一共接受美製飛機2394架,佔抗戰期間外購飛機的百分之六十。需要說明的是,中國購買的其餘百分之四十全部是付款的,包括蘇制飛機,但美製飛機是無償援助的,並沒有付錢,而且綜合性能遠高於蘇制戰鬥機。

其中包括1088架戰鬥機,其中約有250架以上的P51野馬戰鬥機,約佔戰鬥機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中國空軍自己裝備48架。

這區區200多架P51野馬式戰鬥機,就控制了中國的天空。

隨著野馬式戰鬥機押送日本運輸機在芷江降落,抗日戰爭由此結束。

中國空軍戰鬥機部隊也結束了他的壯烈的歷程。

血戰八年,中國空軍從弱小到強大,期間經歷過無數困苦和巨大犧牲,終於實現了由弱到強,最終徹底控制中國的天空。

8年內,中國空軍殉國、失蹤高達4321人, 負傷347人。這4600多人都是中國軍人的精英人物,用他們的鮮血捍衛了祖國的藍天。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每一箇中國人都該記住他們!


薩沙




(秋季大演習中的戰車教導營卡登洛依德輕型坦克)

(中國軍隊裝備的卡登洛依德m1931輕型兩棲坦克)

中國軍隊中第一支裝甲部隊,誕生於1929年3月1日,為陸軍教導第一師戰車隊,成立於南京新小營。戰車隊的前身是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機槍排,裝備為英國維克斯軍工廠製造的卡登洛依德輕型機槍坦克18輛,指揮官為黃埔軍校六期畢業生,中校張傑英,最初的初衷,是以這種輕型機槍戰車替代騎兵原本的偵查,搜索與追擊任務。

(中國軍隊裝備的維克斯6T輕型坦克)

1932年10月1日,交通兵第二團裝甲汽車隊,也在南京成立,裝備是美國道奇運輸卡車,加裝了防彈鋼板和小口徑機槍。隨後,又從英國維克斯軍工廠購進一批維克斯6T輕型坦克。

1934年,由於中日關係日趨緊張,國民政府決定引進德國軍事顧問,逐步購進德國軍事裝備,整軍備戰,當年年底,國民政府向德國一次訂購了36輛克虜伯造1號輕戰車以及124門37毫米反戰車炮,次年年底的國軍秋季大演習中,戰車部隊首次以營級規模參加,演練了營級裝甲兵的戰術運用。參加演習的,是陸軍交通輜重學校戰車教導營,下轄三個連,第一連裝備16輛維克斯6T,第二連為16輛卡登洛依德,第三連為16輛克虜伯1型。其中,唯有第一連的維克斯6T裝備了47毫米主炮,成為國軍裝甲部隊中唯一擁有重火力的“炮戰車”

(隸屬陸軍裝甲兵團的德制1號坦克)

另外,由於我國東南蘇浙一帶湖泊密集,水網縱橫,如果中日開戰,在此地形上應用水陸兩棲車輛進行攻擊防禦,似乎是一種不錯的辦法,於是國民政府在此期間又購入英國維克斯廠卡登洛依德M1931式水陸兩棲輕便戰車一批,

1937年5月16日,戰爭的陰影已經籠罩在華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陸軍裝甲兵團,由25師原師長杜聿明少將擔任兵團指揮官,組織編制模仿當時德國陸軍的機械化團,以陸軍交通輜重學校戰車教導營為主力,加上一個裝備37毫米反坦克炮營,防空學校高炮一個營,一個步兵營,以及一個裝甲搜索營(裝備德制SDKFZ221輕型裝甲車以及德國zundapp K800軍用摩托車)組成,這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支以坦克裝甲車為核心的協同作戰機械化部隊。

裝甲兵團剛成立不久,77事變烽煙就起,一個月後就是813淞滬抗戰,三月後又有南京保衛戰,稚嫩的中國裝甲兵立刻投入了抗戰的大熔爐,雖然官兵盡了最大勇氣與犧牲,但裝甲兵作為技術含量高,戰鬥力形成周期長的特殊兵種,並非能“即插即用”,在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裝甲兵駕車奮勇向前,但無法與步兵形成有效的步坦配合,從而導致孤軍深入,被日軍分割,以反戰車炮火力阻擊,損失慘重。

在南京保衛戰中,裝甲兵團戰車3連1排在淳化外圍防禦中,配合156師,以4輛1號輕戰車突擊日軍行軍縱隊,造成重大殺傷,但旋即被日軍飛機擊毀一輛,日軍反坦克炮擊毀一輛,另有一輛因機械故障而被迫放棄。在南京城內,3連一輛1號輕戰車為了掩護炮兵42團後撤人員,與入城日軍16師團展開近距離搏鬥,以炮塔機槍擊斃日軍十餘人,隨後邊打邊撤,一直撤至國民政府司法大院附近,因汽油耗盡,被迫當做固定火力點阻擊日軍,又相繼斃傷日軍數十人,最後彈盡糧絕,兩名戰車兵在車內自殺成仁。

由於淞滬,南京戰役中戰車和其他裝備損失較大,德國因日本同為軸心國,拒絕向中國提供軍火資助,國民政府遂從意大利進口菲亞特CV35輕型機槍坦克134輛,從蘇聯進口t26B輕型坦克82輛。

T26B坦克性能參數:全長4.65米,寬2.44米,高2.24米,全重10.6噸,主武器m1932/34型號45毫米坦克炮1門,副武器DT7.62毫米機槍2挺,裝甲厚度為炮塔護盾處25毫米,車體前部與側面15毫米,成員3人,最高時速31.1公里。

而意大利菲亞特CV35的具體技術參數為:乘員2人,分別為駕駛員和機槍手兼車長;車重3.43噸,長3.16米,寬1.40米,高1.28米;越壕寬1.45米,越障高0.65米,涉水深0.7米,最大爬坡角45度;發動機為一臺菲亞特SPA CV3-005型直列4缸43馬力汽油機,最高車速42公里/小時,越野最高車速1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125公里,武裝為固定炮塔中並列連裝兩挺8毫米機槍,攜彈量3200發。俯仰範圍–12度到+15度,水平射界左右各15度;裝甲厚度前後都為15毫米,兩側為9毫米,車頂和車底為6毫米

1938年1月,為了增強戰鬥力,向德國學習裝甲兵運用先進經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了國軍中第一個裝甲師,200師。在內部討論中,何應欽提交了《擬具裝甲師建議意見書》,而著名軍事家蔣方震(蔣百里)也撰寫了《機動兵團之組織》,於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決定,200師,以陸軍裝甲兵團為核心組成,直屬軍政部,杜聿明擔任師長,副師長邱清泉,師參謀長廖耀湘。200師司令部,首先設在湘潭,陸續建立了後勤營,修配工廠等附屬單位,下轄兩個戰車團,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一個反坦克炮(戰防炮)團,一個裝甲搜索營,一個步兵炮營,一個通訊營。


200師下屬兩個戰車團為1149以及1150團,一團下轄3個營,一個營下轄4個連。因戰車數量有限,每個連只能配備12輛戰車,共有炮戰車(T26以及維克斯MK.E)84輛,以及輕戰車60輛,實際戰鬥力只相當於德國早期一個裝甲團。而200師的裝甲搜索營,也部分換裝了德國SDKFZ222裝甲車,但裝備依舊是德國舊式KwK30型20毫米機關炮以及MG13型號7.92毫米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SDKFZ222裝甲車)

另外,在1937年底,國民政府成立了陸軍機械化學校,用以培養裝甲兵作戰指揮人才,以及車輛機械後勤修理人才。

在臺兒莊作戰中,200師下屬炮兵52團戰防炮8連奉命防守臺兒莊,給予日軍“中島戰車隊”以巨大打擊,3月27日中午,在臺兒莊西門附近的4門37毫米德國Pak 35/36 型戰車防禦炮開火設計,將輕敵冒進的“中島戰車隊”前鋒6輛89式中戰車全部擊毀,指揮官山崎小隊長狼狽棄車而逃,被英勇31師官兵大刀隊追上,亂刀砍死。當日下午,日軍“天羽輕裝甲車隊”又以94式輕裝甲車試圖迂迴到臺兒莊東北,戰防炮8連再次迎戰,擊毀日軍94式輕裝甲車一輛,擊傷一輛,車內日軍被迫棄車而逃。

(中國軍隊裝備的意大利CV35超輕型坦克)

5月,以200師戰車團為主力編組的"機械化突擊軍第一縱隊”參加了蘭封會戰,這是國軍裝甲部隊在淞滬和南京會戰後,另一次成建制大規模參加機動作戰:7輛維克斯E和12輛CV35在開封下火車後,開往蘭封,16日下午四點,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最先行動,協同第88師第262旅攻擊當面日軍,奇襲起初收效,無足夠反戰車武器的日軍驚慌失措,被迫後撤,但由於國軍平日步坦協同戰術訓練缺乏,導致坦克推進過快,步兵無法跟上支援,導致戰果無法鞏固。18日,邱清泉親率8輛坦克支援第88師和第106師,亦獲小勝。

另外,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派10輛坦克支援第71軍和第195師作戰,沿隴海鐵路攻擊儀封、考城及內黃以南一帶的日軍,其中5輛坦克在儀封、水口附近,因推進過快,與步兵失去聯繫,遭遇日軍平射炮火阻擊,1輛維克斯Mk.E和3輛CV35被擊毀,排長賈玉林少尉陣亡。

20日,日軍兵分三路,再次撲向蘭封,邱清泉率部攻擊盤踞在蘭封以南,貴李寨、祥符營和馬集的日軍。21日,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再度出擊,但落入日軍準備嚴密的反戰車陣地,在馬集,損失了3輛維克斯Mk.E和4輛CV35,官兵傷亡慘重,排附白景福准尉以及班長2人和士兵4人陣亡。

23日,蘭封正面的守軍桂永清部不支撤退,邱清泉部以戰車為掩護,且戰且退至羅王車站,6月1日,蘭封戰役結束,第200師參加突擊縱隊的官兵傷亡300餘人,其中坦克部隊殉職軍官7人和士兵19人,損失坦克13輛。

徐州,蘭封會戰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痛感,諸軍種協同作戰不力,是裝甲兵無法在抗日戰場上發揮最大效用的根本原因,為了彌補這種缺陷,決定以200師為基礎,成立陸軍新編11軍,軍長為陸軍中央機械化學校教育長徐庭瑤中將,副軍長杜聿明兼200師師長,軍參謀長為黃翔,新11軍成立後不久,由湘潭移防至廣西全州,後,戴安瀾將軍擔任200師師長,進行全軍整訓,番號也變更為陸軍第五軍。期間,200師又得以補充一批法國雷諾ZB 輕型坦克,以及雷諾UE輕型履帶輸送車。第五軍下轄200師,榮譽第一師,新22師,以及裝甲兵團,汽車兵團,騎兵團和炮兵團。



(隸屬200師的蘇制t26b坦克)

1939年10月,桂南會戰發動,第五軍戰車部隊奉命向崑崙關發動反擊,為了解決步兵與戰車協調作戰問題,第五軍將《關於戰車使用要領》下發各部隊,做出特別強調。12月18日攻勢發動,第五軍先用德制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轟擊,榮譽1師在師長鄭洞國率領下,配合裝甲兵團戰車2營6連開始突擊,20日拂曉,6連下屬的T26戰車衝過崑崙關隘口,,但遭遇埋伏在此的日軍戰防炮阻擊,損失戰車兩輛,連長席殿庚上尉壯烈殉國。次日,第五連與200師598團的步兵一起,攻佔了崑崙關以北同興附近的60號高地,在此守備的日軍步兵42聯隊第一大隊4中隊全滅。

當日晚間,戰車部隊又協同榮譽一師攻克崑崙關西側的羅塘高地,日本守軍第五中隊自中隊長田村能康以下全部被中國軍隊殲滅,但戰車第三連隨後突擊時,遭遇日軍戰防炮伏擊,菲亞特CV35輕型戰車損失一輛,排長李耀民中尉腿部負重傷。

25日,戰車部隊1營2連繼續配屬200師600團,向崑崙關隘口發動自此攻擊,攻擊中,擔任先鋒的517號車突然遭遇炮彈啞火卡殼,車長侯長明不顧炮火襲擊,衝出車外,利用擦炮杆從炮口將啞彈推出,再命令戰友將啞彈拋出車外,31日,中國軍隊克復崑崙關,並繼續向八塘,九塘追擊,戰車部隊所屬輕戰車主動出擊,追逐日軍潰敗殘兵,又取得了一些戰果。

1940年8月,9日,第五軍下屬裝甲兵團的第1,2營分別擴編為裝甲兵第一團,第二團。1942年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緬甸,為了配合盟國,保衛滇緬公路,中國以最精銳的第五軍,第六軍編成中國遠征軍,進行第一次入緬作戰。

遠征軍入緬後,被要求擔任仰光至曼德勒鐵路以及以東地區的防禦。由於英軍倉皇撤退,仰光很快淪陷,日軍向同古發動進攻,遂展開了壯烈的同古保衛戰。駐守同古的200師,被日軍從3麵包圍,遠征軍司令部不得不派出22師,裝甲兵第一團等部隊,試圖為駐守同古的200師解圍。由於T25炮戰車重量較大,運輸困難,所以滯留臘戌,參與進攻的只有CV35和雷諾輕型坦克,齊總僅有7輛CV35的戰車第六連(連長魏成祿少校)被配屬給新22師第64團,28日,國軍展開行動,向南陽車站西南方向進攻,中國軍隊首先在CV35掩護下衝破日軍防線,但旋即步坦協同作戰經驗缺乏的弊端再次出現,數輛CV35在開闊地帶遭遇日軍炮火擊毀,連長魏成祿等官兵光榮犧牲,再次證明,在叢林崎嶇地帶,以超輕型坦克貿然進攻敵軍防禦良好陣地,實為不智之舉。

戰後,第五軍裝甲兵第一團團長鬍獻群沉痛地總結說:意式飛雅特戰車裝有兩挺輕機槍,無轉塔,射角左右僅30度,僅適宜偵察與搜索,而不宜作戰。葉達西之役,我第六連屢次發現有利之目標,如成隊之敵步騎兵等,均因無轉塔,射向不能隨意換變,而非將車頭轉向目標不可,動作遲鈍效力極小,尤以距離在五六百公尺以外之敵防炮無法應付為憾。

隨後,由於英國軍隊背信棄義,擅自撤退導致戰線洞開,第五軍所有戰車隨同遠征軍部隊一路北撤,經臘戌,保山撤回中國境內。第五軍裝甲兵第一團在入緬前有53輛CV35,有文字記錄的累積戰鬥損失為8輛,撤退途中和戰鬥總損失為13輛。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部分部隊歷盡千辛萬苦,抵達印度境內的阿薩姆和雷多,包括66軍新38師孫立人部以及第五軍新22師廖耀湘部等。同年8月,以這兩支部隊為基礎,中國陸軍“駐印軍”成立,美國援華軍事司令部稱之為Y部隊,下轄新一軍與新六軍,並對其開始進行美式訓練整編,重新裝備,戰車訓練營也升級為“駐印軍戰車學校”,在國內的陸軍機械化學校學院,也分批搭乘飛機,經駝峰航線,來到印度參加實習培訓,共舉辦三期,培訓裝甲兵指揮,駕駛通信,射擊,保養修理等學員800餘人。

自1943年7月起,美製戰車裝備逐漸抵達印度,配發駐印軍,主要是M3A3輕型坦克。駐印軍開始編組3個戰車營,下轄營部,三個戰車連,補給連,裝甲炮兵連以及通訊,衛生等單位,每個戰車營配屬M3A3斯圖亞特輕型戰車54輛。

(駐印軍裝備的M3A3輕型坦克)

M3A3技術參數:全長4.53米,寬2.24米,高2.64米,全重13.7噸,主武器為M5型37毫米戰車炮一門,副武器為M1919A4型7.62毫米勃朗寧機槍三挺,裝甲厚度為主炮防盾51毫米,炮塔側面38毫米,車體下部44毫米,車體側面25毫米,最高公路時速58公里,越野時速32公里,乘員4人。

1943年春天開始,中美工兵部隊自印度入緬,開始修建中印公路,1943年10月,駐印軍開始向緬甸境內日軍發動反攻,經過一年多的英勇奮戰,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之戰,孟拱河谷之戰,以及密支那,八莫等戰鬥的勝利,乘勝向滇西畹町挺近。1944年4月,美方對駐印軍在緬北反攻中的表現印象深刻,決定將戰車第一營換髮M4A4謝爾曼中型戰車。

時任駐印新一軍軍長的鄭洞國將軍回憶說,新一軍所屬戰車部隊效力巨大,在1944年3月攻克孟關後,獨立戰車第一營穿越原始森林,深入敵後,穿插至孟關與瓦魯班公路之間,突入日軍號稱熱帶山地作戰王牌的18師團師部,這些M4中型與M3輕型坦克“鐵騎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第一營第一排排長張天翼,指揮M4坦克一騎當先,首先擊毀日軍一門47毫米戰防炮,以及一輛日軍95式輕戰車,再碾毀一門47毫米戰防炮,使得日軍防禦陣地上的官兵士氣瓦解紛紛逃跑,第一營副營長趙志華率領M3A3輕戰車,從敵人側翼迂迴,缺乏重武器的日軍步兵56聯隊毫無抵抗之力,不是被坦克機槍與炮彈所擊斃,就是被坦克履帶碾斃,M3A3輕戰車還順帶擊毀了兩輛日軍97型輕型裝甲車。此戰中,日軍18師團作戰科科長石川中佐,56聯隊聯隊長山崎大佐以下官兵450餘人,均在此次戰車奇襲中斃命,師團指揮系統全部瓦解。

(駐印軍裝備的M4A4中型坦克)

11月,駐印軍進攻八莫,八莫日軍守軍此時的火力與裝備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制裝備駐印軍,此時八莫日軍中的裝甲部隊為搜索第二聯隊,裝備只有95式輕戰車和97式輕裝甲車,以及5輛89式中型戰車,自然不是駐印軍的對手,27日,總攻開始,由於性能不濟,日軍只能將裝甲車輛作為防線上的固定火力點使用,駐印軍戰車部隊排成楔形隊形推進,對暴露的日軍固定戰車猛轟狂打,由於日軍裝甲車火力完全難以穿透M3A3與M4正面裝甲,所有裝甲車輛都被國軍裝甲部隊摧毀,為了對付固守在碉堡和壕溝內的日軍,駐印軍將部分M4與M3坦克改裝,將炮塔機槍改為火焰噴射器,並加裝推土鏟,頑抗日軍多被活埋或者燒死,12月15日,八莫宣告光復。

1945年春,日軍進犯豫西鄂北,裝甲兵第二團配屬第85軍,3月29日日軍110師團向豫陝之間的交通要衝西峽口進犯,這也是八年抗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裝甲兵第二團與85軍23師,在重陽店附近設下包圍圈,由於此時中國空軍已握有制空權,炮火支援充足,日軍一個大隊在我軍空地步炮坦協同圍剿下全滅,隨後CV35坦克又編入快速追擊縱隊,一路追擊潰逃日軍,收復丁河店,這也是抗戰中我軍難得的多兵種協同作戰戰例,此後直到日軍815投降,第二團的CV35坦克一直在丁河店附近與日軍對峙,丁河店一戰,也成為中國軍隊裝甲兵在抗戰中的最後一戰。


用戶69792950182


有人認為是德國1號坦克,其實1號坦克就是一個小豆坦克,火力還不如日本的小豆95式坦克。起碼95式坦克還有1門火炮,而1號坦克只裝備機槍。
抗戰,我國軍隊完全壓制日軍的武器,是M4謝爾曼坦克。在1944年,美國援助我國的這批M4坦克,屬於M4A4型坦克,主要是1942年7月開始生產,到1943年11月停產,總產量為7499輛。
全重31.6噸,使用一門75毫米主炮,還有1挺12.7毫米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正面裝甲厚度50-76毫米。乘員為5人。本來是1944年4月,美國援助了英國英印第251坦克旅M4坦克,後來看到裝備M3坦克的中國駐印軍戰車營表現優異。
就從這批援助武器當中調撥了35輛M4A4型坦克給中國駐印軍戰車第1營使用。第一次參戰是在5月,支援中國駐印軍新22師與日軍在清河的戰鬥。
當時,天氣非常惡劣,美軍戰機無法起飛,日軍抵抗頑強。我軍坦克被日軍摧毀3輛,進攻失敗。隨後,經過休整,36架美軍戰機升空進行掩護,同時還有幾架L-5型炮校飛機協同空地,步坦協同。
M-4坦克全部排列成三角陣型,再次發動進攻。坦克互相交互掩護,逐次延伸火力。其中1輛坦克被日軍反坦克地雷炸燬履帶。但還是掩護新22師第65團突破了日軍陣地。

烽火觀察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的軍隊和日軍武器差距是很大的,尤其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等武裝力量,武器裝備和日軍的差距更是十分懸殊。但國民黨的軍隊當時有不少號稱精良部隊,他們的武器裝備來自美國、蘇聯等國家的支援或出售,作戰性能還是相當先進的,部分裝備能與日軍的相媲美,甚至是超過日軍。下面我們區分武器類別,看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一些最先進的武器。 一、步兵武器。


1.步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先進的步槍是仿造德國毛瑟步槍生產的“中正式”步槍。這種步槍殺傷力比日本的“三八大蓋”強,但射程和準確度稍差,並且當時中國軍隊能配有這種步槍的不足一半人。

2.手槍。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手槍主要是德式毛瑟駁殼槍,俗稱“二十響”,這種手槍曾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自動手槍,使用7.65毫米的子彈,在性能上比日軍的“王八盒子”要強一些。

3.衝鋒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先進的衝鋒槍應該是美製湯姆森衝鋒槍,口徑為7.62毫米,射速每分鐘700發,比日軍的“三八式”強8倍有餘。

4.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最先進的要數捷克式ZB-26輕機槍,口徑7.9毫米,有效射程900米,射速為每分鐘240發,在性能上遠遠優於日軍的“歪把子”機槍。

5.重機槍。中國軍隊當時使用的重機槍是大名鼎鼎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可發射7.92毫米各種子彈,由100發或250發帆布彈鏈供彈,射速每分鐘600發,有效射程1 0 0 0米,殺傷力十分強大。

二、火炮類武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比較先進的火炮是八二式迫擊炮,這也是在抗日戰爭中唯一能在較近距離壓制日軍火力的武器,初速、射速、射程均高於日軍九七式迫擊炮及九二步兵炮,此外,當時中國軍隊還裝備了六〇迫擊炮,與八二迫擊炮形成互補,直接支援班排一級作戰,有效抑制日軍一線部隊大量裝備。

三、坦克和裝甲車。中國在抗戰中使用的坦克全部是從外國購買的,最先進的坦克是美製的M4A4“謝爾曼”坦克,不僅火力強,並且有較厚的裝甲護板和良好的機動越野能力,作戰性能超越日軍的任何坦克,但這種坦克裝備中國軍隊較晚,直到1943年才在中國駐印部隊列裝。

四、航空武器。中國軍隊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是美製P-51戰鬥機,低空飛行速度高達709.57公里/時,是當時世界各國戰鬥機中低空速度的王者,並且續航能力很強,作戰半徑可達1368公里。在火力方面,有12.7毫米和7.62毫米機槍各4挺;防護方面,全機厚實的裝甲防護板,確保了其在戰鬥中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P-51戰鬥機在性能上取得了對日本當時最先進的零式戰鬥機的絕對優勢。


阿爾法軍事


(淞滬戰場上中國軍隊的艱苦抗戰)

說起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我們作為中國人所能首先想到的是裝備上的落後,和精神上的不屈。縱觀整場抗戰,中國軍隊往往是在裝備武器劣於日軍的情況下展開戰鬥的,而技術裝備所帶來的戰鬥差距,往往只能通過血肉之軀的犧牲來彌補,不得不令人嘆惋。

不過,考慮到中國軍隊在抗戰時期廣泛裝備外國軍械與接受外國軍援,實際上中國軍隊也曾經使用過很多先進武器的。

(德國150mm榴彈炮)

首先在炮兵裝備方面,抗戰初期國軍精銳曾裝備過SFH18式150mm榴彈炮,該炮在當時無論是射程,口徑,炮彈種類和威力上,都遠勝過同時期的日本炮種。然而,由於國軍後勤體系和編制問題,這些火炮最終還是沒能發揮太大作用,很快便在戰爭中損失殆盡。


(深受抗戰軍民喜愛的湯普森衝鋒槍)

輕兵器方面,後期抗戰的中國軍隊,無論是駐印軍這樣的精銳,還是在敵後抗戰的游擊隊,都常常能看見湯普森衝鋒槍的身影。得益於美國的軍援法案,中國得到了大量的湯普森衝鋒槍。而湯普森衝鋒槍作為當時優秀衝鋒槍的典範,其強大火力和簡單的維護性,使得其深受廣大抗戰將士喜愛,有力彌補了中日雙方的單兵作戰力差距。

(謝爾曼坦克)

而在裝甲車輛方面,同樣託軍援法案的福,同時期盟軍普遍裝備的優秀坦克謝爾曼坦克和斯圖亞特坦克得以裝備中國軍隊。而這些美式坦克對付同時期日本的“豆丁戰車”,顯然綽綽有餘,還為中國軍隊步兵在緬甸,雲南地區的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國軍裝備的斯圖亞特坦克)

軍情解析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提問,科普更多的軍武知識。


區域拒止


由於抗戰歷時14年,時間跨度比較長,所以主要根據和同時期武器相比先進與否來進行篩選。 陸戰兵器方面。30年代末蘇聯援助的T26坦克在當時也算是先進裝備,同時期很多國家的坦克還是以機槍機炮為主要武器,但是T26已經是37毫米火炮了,在當時算得上是一流武器。而在抗戰後期,中國遠征軍獲得了美製M4A4、M3坦克,其在當時遠強於日軍的坦克,在西南戰場上所向披靡。

火炮方面,中國軍隊在30年代就獲得過德制FH18式150毫米榴彈炮,其性能在當時算是比較好的,當然放在整個二戰中FH18就有些差強人意了,不過其對於當時嚴重缺乏重火力的中國軍隊而言簡直就是寶貝疙瘩。而戰爭後期,我國又獲得了美製M1式75毫米輕型榴彈炮,輕便易於機動,而且火力猛,要強於日軍同類型兵器,在當時也是先進水平。 航空兵器方面。中國在全面抗戰爆發後獲得過蘇軍的伊15、伊16等戰機,這些戰機在當時是一流水平,也正是這些戰機伴隨中國空軍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不過在日軍投入零式戰機後,這些戰機瞬間落後。抗戰後期,中國獲得了美製P51戰機,面對肆虐中國領空多年的日軍飛機終於能夠佔據絕對優勢。
在輕武器方面。中國在整個抗戰期間使用過美製湯姆遜衝鋒槍、M1卡賓槍、英制勃然機槍、巴祖卡火箭筒等大量輕武器,這些武器的性能在當時是一流水平,而且有效彌補了當時武器裝備較為落後的中國軍隊的火力。


戰爭之王


你好,作為一名軍事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在抗戰時期,我個人認為中國軍隊所使用的最先進武器,就是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這是中國陸軍唯一可以壓制住日軍的武器。因為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無論是海陸空的任何方面,日軍的裝甲部隊不超出中國裝甲部隊的實力,一大截,m4謝爾曼坦克就是拯救中國陸軍的一大利器。

首先,m4謝爾曼坦克是美國在一九四二年開始生產的一批長火炮,強裝甲的一款坦克。整個坦克使用的是一門75mm的主炮,外加一挺12.7 mm機槍和梁挺7.62 mm機槍和裝甲厚度為50到76mm,乘員為五人。這款坦克在與日軍對抗中表現十分優異,幾乎完爆日本的所有坦克。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歪人和樹人


抗戰中中國軍隊使用過的武器有很多,有一些先進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外的,在抗戰早期,中國軍隊使用的最先進的是德式裝備,中後期有蘇聯和美國的援助。這些裝備中包括坦克,機槍和飛機,其中,我認為最先進的還是P-51野馬戰鬥機。

P-51野馬戰鬥機擁有出眾的性能,野馬戰鬥機不僅是螺旋槳飛機的巔峰之作,更是二戰中最先進的螺旋槳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最早是出於英國人的需求,因為噴火式戰鬥機的生產跟不上,而且美國生產的P40戰鷹戰鬥機的性能比不上德國的BF109式戰鬥機,所以英國急需尋求一種新的戰鬥機。北美公司在1940年為英國人設計的第一架野馬戰鬥機成功試飛,1940年底開始量產,二戰後期,P51戰鬥機已經控制了西歐的領空。美國參戰後,美國軍方也開始使用這款戰鬥機,為太平洋戰場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野馬戰鬥機在二戰後期於中國使用,主要是中國飛虎隊的主力機型,飛虎隊的教官是美國人陳納德。野馬戰鬥機參加過很多次對日作戰,中國飛行員英勇戰鬥,為抗戰做出了很多貢獻,對比日本的零式戰鬥機,野馬戰鬥機的性能完全碾壓日機。1945年,野馬戰鬥機已經佔領了中國的領空,日本的戰鬥機看到飛虎隊的P51戰鬥機都不敢起飛戰鬥,因為他們根本打不過,這款戰鬥機為中國的抗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