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个儿子,同时,也是唐僖宗之弟。但是,地位本该稳如磐石的李晔,却为何会被区区宦官所废黜呢?

咸通八年二月,李晔降生在长安宫,最初的名字为李杰,并在六岁的时候被封为寿王。文德元年三月,唐僖宗李漼在武德殿驾崩,李晔随之被立为皇太弟,代理监国之责。至此,李晔改名为李敏。登基当天,他又将名字改回了李晔。其实,这一次次改名,便是预示着他后来政治地位的巨大转变。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李晔继位的这一年刚好22岁,按照古代的标准来看,怎么都是一个成年皇帝。但是,在当初,唐僖宗弥留之际,那些朝廷大臣却根本瞧不上他,反而,对吉王李保寄予了厚望。这是因为李保在当时诸王之中的名声最好,而且,年龄又比李晔大,行事作风也更加稳重成熟一些。

当时,支持立李晔为皇帝的只有宦官杨复恭,这个杨复恭并不同于普通宦官,他是枢密使杨玄冀养子、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从兄,在当时可是手握重兵的权臣。而杨复恭拥立李晔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可以自行对其废立,这点也符合当时唐朝的旧例。

当时的主要原因有:

一、唐昭宗与唐僖宗是亲兄弟,关系非常密切;

二、在唐僖宗曾逃难时,李晔一直陪伴在侧;

三、李晔与杨复恭的关系比较融洽。

于是,就这样,李晔在杨复恭的拥戴下,成为了唐朝最后的皇太弟,随后,继承了皇位。

刚刚上位的唐昭宗,自然是意气风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壮大国家。所以,李晔读书十分刻苦,不仅潜心研究儒学,还努力从中总结和研究治国方略。这时候的唐昭宗,自然是雄心勃勃,他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十分有为的形象,民间称赞其“有会昌之遗风”。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唐昭宗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壮大国家,从而,压制那些割据一方的藩国。所以,他在刚刚上位之后,便集结了十多万大军,为其称霸天下的伟业做准备。

但是,这一切却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因为,那些藩国实力都比较雄厚,且他们又与朝中的臣子们有着复杂的关系。所以,仅仅依靠一场胜仗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政治危机。大顺元年,唐昭宗贸然下诏废除了李克用的官爵和宗室身份。结果,这一废不要紧,却使其它藩镇纷纷自保,根本不愿惹祸上身,最后,唐昭宗派往山西的军队也被全盘覆灭。

此时,杨复恭趁火打劫,不仅罢免了站在唐昭宗一边的宰相,还与山西西道节度使结成联盟,一起威胁朝廷。这一事件,使得当时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找到了攻打大唐理由,他立刻集结关中几个藩镇,以讨逆为名消灭了杨复恭。立下战功的李茂贞自然是心高气傲,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唐昭宗“只看强弱,不计是非”。唐昭宗自然看不惯如此跋扈的李茂贞,于是,便想出了“先削藩后用兵”的计策。

宰相杜让能觉得,李茂贞的军队可能就在附近,所以,劝唐昭宗要谨慎决策。但是,唐昭宗根本不听,最后,他的上万禁军还未踏入凤翔,李茂贞便率领重兵直奔了大唐朝廷。最后,唐昭宗退无可退,便杀死了宦官和宰相来逃避责任,使得李茂贞才停止逼宫。

从那以后,李茂贞一直占领着关中的十五个州,并一度成为京畿地带实力最强的藩镇。李茂贞在朝堂上一直以元勋自处,常常干预政事,所以,大有“问鼎之志”。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乾宁三年,汴州的朱全忠及关东地区的诸侯们都上奏朝廷,他们以关中地区会有灾祸为名,请唐朝皇室宗亲将都城迁往洛阳。而且,这些野心勃勃的割据势力,已经开始修缮洛阳皇宫。唐昭宗在迁都之前,想要调度军队来护送其前往洛阳,但奈何没有成功。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使得唐昭宗一行人遭遇了灭顶之灾。一年之后,终于抵达洛阳的唐昭宗,却被华州节度使突然挟持。另外,他们不仅囚禁了韩王、通王等八王,连他们之前带来的两万多名侍卫,也被遣散。而且,韩建还逼迫唐昭宗立德王为太子,为后来的政乱埋下了祸根。

当时,唐昭宗封韩建为常理郡主,为其赐予了“资忠靖国功臣”的封号。同年八月,韩建又因为私人恩怨,以诸王点兵造成“舆驾不安”为借口,秘密勾结刘季述假传圣旨,发兵围十六宅。白玉带将覃王、通王已下的十一王以及士兵,无论年幼统统灭口,而韩建只是以“谋逆”的借口搪塞了唐昭宗。

韩建在出兵围堵诸王的府邸之后,宗室的诸王全都惊恐万分,披散着头发匆匆逃命,他们边跑边对着城墙大喊:“官家救儿命。”这些平时尊贵无比的宗室们,有的竟爬上了房顶和大树,希望能避免被杀。当时,韩建军队的屠戮行为,使得人们纷纷叹息。

但即使这样,唐昭宗仍对韩建加官进爵,还赐了他铁券及自己书写的“忠贞”二字,如今想来,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光化元年十一月,唐皇宫内又发生了皇帝被宦官废黜,皇太子李裕成为监国的宫廷政变。

唐昭宗在经过这么多次的劫难之后,早已成了如行尸走肉般的帝王。他每天除了饮酒作乐再无它事,所以,久而久之,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一日,昭宗从猎场回来后照常喝酒,醉了以后杀死了许多宫人。然而,此时的刘季述等人则以其昏庸无道为名,要挟百官签署废黜皇帝的文状。签完之后,他们立刻带兵进了皇宫。唐昭宗酒醒时,看到了士兵,立刻惊惧的掉下了床。虽然,他还想挣扎,但却被刘季述等人按在了座位上。

这时,唐昭宗的皇后何氏则出面与其周旋:“军队本来是保护官家的,你们不要恐吓他,有什么事情,就由你们各位全权做主吧。”听完这番话的刘季述,马上拿出了文武百官签署的文状说:“陛下既然已经厌弃了皇位,不如按照大家的意思让太子监国,陛下则在东宫颐养天年。”

当时,昭宗还想继续狡辩:“我昨日与卿等欢饮,不觉过了点,何至于此呢!”然而,皇后却马上阻止了他:“圣人就依他们的意思吧!”说完这番话,便在众人面前取出了宝玺交给了刘季述,随后,与昭宗乘着轿子,带着十几个平常伺候的人离开了。

唐昭宗一到东宫便被囚禁了,还是刘季述亲自锁上的,并差人每天为他送饭。同一天,宦官们再一次扶持皇太子监国,并假传圣旨称:“太上皇命皇太子继位。”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后来,宰相崔胤联合禁军首领孙德昭出兵攻打刘季述,最后,他们取得了胜利。天复元年正月,唐昭宗被迎出东宫,并得到了百官的朝贺。曾经不可一世的刘季述,不仅被棍棒打死,连尸体都被扔到了大街上。皇太子李裕被降为了德王,并改名为李祐。

唐昭宗在东宫被幽禁的时候,崔胤曾发难彼时正在汴梁的朱全忠,希望他能出兵问罪。这时,崔胤又再次派人到朱全忠军中请他迎驾。而这,正好中了朱全忠的意愿,他立刻赶往长安,使得崔胤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朱全忠与李茂贞在凤翔进行了激战,最后,朱全忠将其围堵在了凤翔城之中。

因为,李茂贞外无援兵,使得城里的百姓大多都饿死了,连唐昭宗也被迫在东宫中自磨粮食生存。最后,凤翔城被攻破,唐昭宗再次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天复三年,朱全忠押解唐昭宗回京。唐昭宗赐了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将自己的玉带解开送给了他。

唐昭宗返回宫中之后,朱全忠便派率领士兵将朝中的宦官都杀死,同时,还命各地的藩镇也要将那些监军的宦官都杀死。这样一来,唐朝宦官专权的问题,便随着这些宦官的消失画上了句号,但是,这却不能从根本解决朝野中存在的政治腐败问题。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朱全忠为了更好的控制唐昭宗,在天祐元年正月,提出要其迁都洛阳的要求。

为了防止有些人对长安念念不忘,朱全忠不仅下令所有百姓均要按照古籍来迁移,还把那些宫殿和房屋都毁掉。据说,当时从房子上拆下的木头,被扔在河中一个多月都没漂完。历经数百年的古长安城,在经过这一次劫难后,元气大伤。

当时,长安城中尽是哭声,百姓在迁移的路上都在骂崔胤是卖国贼,更斥责其无端引来朱全忠,最后,使得江山社稷都被倾覆了。但是,百姓私下骂归骂,他们还是对朱全忠十分的恐惧。唐昭宗尚且不能摆脱朱全忠的控制,最后,只能无奈离开故乡前往关东。

他离开长安之后,便没有再回来,使得长安终成了唐昭宗心中遥不可及的梦。天祐元年四月,迁都一行人在抵达陕州时,唐昭宗竟然向朱全忠哀求,说自己的皇后刚刚产子,出行很不方便,希望到十月再入住洛阳宫。但是,朱全忠却对昭宗的话全然不信,反而认为他是在故意拖延,等待转机。

所以,他便对手下的人说:“你立刻前往陕州,催促官家动身。”对此,唐昭宗非常无奈,所以,只好从陕州出发。这时候的昭宗,身边不仅没有禁卫军的守护,连左右陪伴他的只有诸王、小孩以及伺候的十几个宦官。但是,朱全忠对此依然不放心,他担心其身边的人会作乱。

于是,便命人将其全部坑杀,而后,在唐昭宗身边安排了自己人。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之后,从长安抵达洛阳的唐昭宗,已经完全成为了朱全忠的傀儡。而朱全忠,则转变成了控制关中大部分地区的军阀,他本来对皇位就是虎视眈眈,现在,篡位的心思更是明显。太原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以及西川的王建等人则结成了联盟,以“兴复”的幌子与朱全忠对峙。

自从唐昭宗离开长安,他便整日与皇后及内人饮酒,试图借此来疏解内心,但是,他更担心会再次发生动乱。而另一边的朱全忠,也很害怕唐昭宗再次成为敌人的傀儡,于是,最后便杀了他。那是天祐元年八月,唐昭宗被朱全忠的左膀右臂杀死在东都的椒殿。

那一年夜里,蒋玄晖率领百余人到达内门,并称有紧急的军事要面见皇帝,让宫人将内门打开。蒋玄晖在每一个门上都留有士兵把守,一行人一直杀进了皇帝的寝宫。当时,是贞一夫人开的门,她对蒋玄晖说:“什么急事也不能带着士兵来啊!”只见,她的话还没说完,便被人一刀杀死。

之后,他们冲到了殿下,大声质问皇帝在何处。只听到昭仪回答:“院使(指蒋玄晖)莫伤官家,宁杀我辈。”此时的唐昭宗,还半睡半醒,在他发现问题时,史太却已经拿着剑走了进来。唐昭宗为了活命躲到了柱子后边,但最后,还是被人一剑杀死,连试图保护皇帝的昭仪也随之被杀。

皇后何氏因为言辞恳切,所以,被放过了。

大唐迁都洛阳后便气数已尽,后期的皇帝,更是将无能演绎到了极点

自此,38岁的昭宗就这么轻易死在了朱全忠的手里。

其实,唐朝将都城迁至洛阳之后,便是气数已尽。当时,朱全忠只是因为忙着打仗,所以,没有时间来做改朝换代的事情,使得唐昭宗才暂时保住了性命。最后,朱全忠立了李柷为唐哀帝,后又逼其降位,自己成为了后梁太祖。从这一点来说,唐哀帝也真算是最可悲的皇帝。

【《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哀帝》、《新唐书·奸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