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堪称明朝最动荡不安的一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朱翊钧在弘德殿崩逝。八月初一,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乃是著名的“一月天子”,只在皇位上坐了二十九天。九月初一,朱常洛突然暴毙,发生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红丸案”。九月初五,又发生了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移宫案”。九月初六,太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是历代帝王中一个最特殊的存在。他是个毋庸置疑的天才,不但小小年纪便已精通泥、木、瓦、雕、漆等工种,而且还酷爱亲手盖房子、制家具、做玩具,其作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可同时,他又是史上罕见的文盲皇帝,不但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更是丝毫提不起一丝兴趣。于是,在他执掌明帝国的七年时间里,便培养出一位“旷古绝伦”的巨奸——大宦官魏忠贤。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其实,朱由校的天资并不算差,若是能自小接受严格的天子教育,相信结果也不会很糟。但可惜的是,他从未正经念过一天书。朱由校父亲朱常洛,虽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其生母却只是个身份卑微的宫女。更何况,朱常洛出生四年后,万历帝终身宠爱的郑贵妃便诞下了次子朱常洵。因此,朱常洛从小便得不到父皇宠爱。甚至,围绕他能否被立为储君太子,万历帝还曾与群臣进行过十五年的对抗。但由于朱元璋当年便已立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和“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皇位继承法,朱常洛还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被封立为东宫太子。其时,他已是个二十九岁青年。却在其后的日子里,始终都摆脱不了可能被废黜的恐惧。而朱由校也因此和父亲一道,在一种不受人待见的环境中慢慢成长。按照明朝祖制,皇子皇孙降生之后,名字、封号、教育和婚姻都由皇帝亲自安排。可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却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除了名字外,其余诸事竟全部无人问津。即使是朱常洛被正式立为太子后,朱由校也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孙。甚至,祖父万历帝不知出于什么心思,竟然不允许他开蒙读书。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如此尴尬的境遇,一直持续到万历帝驾崩前一天。弥留之际,他才在遗诏中示意道:“皇长孙朱由校还是早日读书为宜。”然而,朱由校这时已然十六岁,而月余之后便已轮到他当皇帝。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当了皇帝。他立马便开始大赦天下、犒赏边防,此举令朝野上下无比感动。朱常洛本该有番作为,岂料郑贵妃为了讨好新君,竟送来八个绝色女子。于是,朱常洛即位后仅过八天,便开始生起病来。按理说,朱常洛虽自小便不得宠爱,但好歹也是皇家的长子长孙,又怎会缺少嫔妃侍奉?但他却和祖父隆庆帝一样,青少年时代始终活在惶恐中,时刻都要面临被父皇废黜的厄运。所以,他变得越发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直到他终于当上皇帝,竟也和祖父隆庆帝一样,犹如化身色中恶鬼,不顾病体透支,每夜都要临幸数位美女。就这样,朱常洛的病情竟变得越发沉重。于是,他便服下一粒有壮阳功效的“红丸”,结果竟一命呜呼。这便是明末著名的“红丸”疑案的大致经过。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短短月余之内,大明王朝便接连送走了两位皇帝。现在朱常洛死了,朱由校该顺理成章、轻松愉快地继承皇位了吧?却没那么简单。朱常洛即位之初,宠妃李选侍因要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而迁入乾清宫。不料皇帝暴死于“红丸”之下,这个女人见失了靠山,便想继续侍奉新君。她平日就与魏忠贤来往甚密,而魏忠贤却想利用朱由校年幼,把持住朝政大权,便让李选侍扣留朱由校,并拒绝迁出乾清宫。这一下,和魏忠贤素来敌对的东林党人不干了。很快,双方便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在大太监王安支持下,逼迫李选侍移宫到仁寿殿,并且夺回朱由校,还将这个目不识丁的皇长子拥立为帝。这便是明末“移宫”疑案的大致经过。“移宫案”其实并不神秘,只是明末党争的产物。但由朱由校这样的文盲来君临天下,对大明朝意味着什么?当时恐怕无人能预料到。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明末之时,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主要依靠“票拟”和“批红”。内阁大臣将建议写在纸上,贴于奏章内,这是“票拟”。而皇帝用红字批示,便是“批红”。要想处理好帝国的各色事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工作量之浩大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个不小考验。因此,这就产生了一个弊端。如果皇帝厌倦或没能力处理“批红”工作时,司礼监的大太监便成了事实上的“皇帝”。而不幸的是,朱由校却恰恰是个既没能力又厌倦怠政的皇帝。其实,在他即位后,也曾试图接受大臣建议,想要好好读书学政。但朱由校这时已是个十六岁的半大小子,别说研读那些晦涩难明的四书五经,就是识字都已有些晚了。更何况,天启皇帝在另一个领域里,已经发现自己“天才”的一面。他无师自通,游刃有余,表现出的惊人才华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朱由校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能精通泥、木、瓦、雕、漆等工种,并亲自设计、制作出精巧绝伦、创意新鲜、不流凡俗的各色工艺品,这不但需要极高天分,更需要的则是全身心的热爱和投入。据说,朱由校从事这些工作时,都是废寝忘食,不顾形象光着膀子干。但怎么说他也是九五之尊,也许自己都觉得跌份,便除了少数亲信外,严禁他人看到。而魏忠贤却每每在这个时候,拿着大臣的“票拟”向他请示工作。起初,朱由校还象征性地听上几句。后来逐渐腻烦了,便干脆交由魏忠贤“酌情”处理。而他若是在兴头上,还可能亲昵地骂上魏忠贤两句:“这点小事还来烦我?要你这奴才有什么用?”对于皇帝的“骂赞”,魏忠贤自然也会“虚心”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愚钝。而作为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朱由校最喜欢的便是既能谦卑承认无能,又可以将所有烦心事处理干净的奴才。恰好,魏忠贤便是这样一个稀世“人才”,朱由校焉能不喜?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有可能会不知道朱由校是谁,但未听过魏忠贤的却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大坏蛋。但是,这个坏蛋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必定是有其原因的。反面英雄也是英雄,自然会有过人的能力。因为,坏人也不可能随便就“成功”。事实上,魏忠贤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个“天才”。他是河北人,赌博输了欠下一屁股债。他一不想办法还钱,二不找关系平事,三不寻机会逃跑。竟不走寻常路,一气之下就把自己阉了。能对自己下此黑手之人,其魄力已是不同凡响,常人所不及。而且,魏忠贤此人更是多才多艺,从乐器歌舞到踢球唱戏,无所不精。尤其是他唱戏的水平,早就超出骨灰票友一大截,甚至都能给专业戏子当老师。此外,他不但精于骑射、胆识过人,还人情练达、豪爽机智。再加上他讲起话来幽默诙谐,插科打诨,常令闻者捧腹难耐、乐不可支。而这些本事,却又恰好是天启皇帝,除木工活外最喜欢的。但魏忠贤偏偏也有一短处和朱由校同病相怜——他也是个文盲。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魏忠贤入宫后,凭着这些本事很快便和地位较高的宦官魏朝拜了把子。后来,他又在魏朝的引荐下,结识了极有名望的大太监王安,并深受其赏识。后来,魏忠贤有次犯了大错,还全赖王安搭救,才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真正让他“发家”的,却还是他在万历朝时的一次政治"赌博"——他竟甘愿去太子东宫,伺候当时还一脸霉相的朱常洛和朱由校。万历帝那时整日琢磨的,便是怎样劝服大臣,改立太子储君。而如此的话,魏忠贤必将输彻底,永远再无翻身之日。然而,他最终还是赢了。后来,朱由校当了皇帝。魏忠贤又从把兄弟魏朝手中横刀夺爱,而这又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朱由校有个乳母叫客氏。皇帝不但是吃她的奶长大的,而且在备受冷落的青少年时代,更是客氏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朱由校身边。事实上在他心里,客氏可能扮演着很多重要女性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姐姐、密友等等。总之,客氏就是朱由校在这个世界上,最信赖、最依赖、最宠爱、最离不开的那个女人。而这样的女人,自然值得让魏忠贤多花费些心思。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客氏本是魏朝的“对食”,不料在见到魏忠贤后却一见钟情。很快,两人便已如胶似漆、难舍难离。魏朝见祸起萧墙,竟被自己的把兄弟挖了墙角,心中不免怒火中烧。于是,在一个夜不黑、风不高的半夜,魏朝和魏忠贤这对“兄弟”竟大打出手,甚至还将已睡下的朱由校都给吵醒了。睡梦中的朱由校肯定没在干木匠活,因为惊醒后并不恼怒。他只是问清了两人打架的缘由,便笑问乳母客氏想和谁相好。其时,若论起在宫中的地位,魏忠贤远远比不上魏超。但此时,他却早已“摆平”客氏。客氏是什么人?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又有多重?客氏见皇帝问得直截了当,也未故作扭捏,当即就回答说想和魏忠贤相好。朱由校见乳母表态,便做主将她许给魏忠贤为“对食”夫妻,又命令魏朝从此退出三角关系。有了客氏这层关系,魏忠贤才真正开始飞黄腾达了。公元1620年10月,客氏被初登皇位的朱由校封为“奉圣夫人”,而魏忠贤哥哥魏钊也借机被荫封为锦衣卫千户。不久,魏忠贤更是从掌管皇宫薪炭的惜薪司,直接被晋升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有人肯定会说,这魏忠贤不是个文盲吗?如何能担任替皇帝“批红”的秉笔太监?可因为客氏的存在,这似乎又没什么不可能。总之,魏忠贤一跃便成为明帝国权力中枢里的重要成员。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几日之后,魏忠贤和客氏便假传圣旨贬了魏朝。而魏朝也深知自己凶多吉少,便赶紧收拾细软出逃避难,却在逃到河北献县时,被魏忠贤派出的人逮住。最终,魏朝被残忍勒死。公元1621年9月,魏忠贤又杀死了救命恩人——大太监王安,更以此奠定了在宫中无人敢惹的地位。公元1623年,这一年成了魏忠贤人生的巅峰。正月刚到,朱由校便按照他的建议改组内阁,而新上来的四位大学士基本都是魏忠贤期望的人选。腊月时,魏忠贤又奉命提督东厂,至此手中又多了把锋利无匹的杀人刀。公元1624年,情况却突然变得有些糟糕。开年首日,长兴县就发生暴动,知县当场殒命。二月,京城附近发生大地震。乾清宫晃得尤其厉害,竟把朱由校吓得大病一场。三月,杭州发生兵变。五月,福州又发生兵变。五月末,朱由校因不明原因大发雷霆,魏忠贤被勒令出宫,归家反省。六月初,东林党认为弹劾阉党的时机已经成熟。杨涟上奏疏给皇帝,列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并提醒皇帝朝野内外早已到了只知魏忠贤,而不知天启帝的地步。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然而,这道奏疏还未被朱由校见到,却已先到了司礼监。魏忠贤不识字,在听完手下诵念后,当场涕泪纵横,惊恐得大失分寸。危机时刻,客氏这个女人倒出奇冷静。她心中只一合计,便想出一个应对之策。当司礼监太监给朱由校诵读杨涟的奏疏时,客氏便一直守在皇帝身边。朱由校本就听不大懂文绉绉的奏词,此时的奏疏又已被魏忠贤删改,因此皇帝听完后已是云山雾罩、满头雾水。而就在皇帝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杨涟小题大做时,客氏又伺机为自己的对食“老公”说起了好话,而魏忠贤更是满腹悲愤,立时就跪倒在皇帝面前哭天抹泪,细述自己的“冤屈”,并主动请求辞职。于是,朱由校当场就扣下了杨涟的奏疏,不许魏忠贤辞职,同时又颁下诏书,斥责杨涟所奏不实,纯粹是为捞取名声而做出的诬陷之举。结果,这场广得同情、东林党对阉党发动的最猛进攻,居然就这样消散得无影无踪。同年七月,魏忠贤及其党羽开始展开反攻。时至年底,朱由校朝堂上的东林党人及支持者,便已被阉党铲除得十之八九。公元1625年,魏忠贤对东林党人又发动了新一轮猛烈进攻。而这次目标很明确,针对的便是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领袖。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这年四月,杨涟、左光斗、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魏大中六人被捕,罪名是贪赃枉法,受了熊廷弼的贿赂。朱由校下令不惜重刑务必追回脏银。九月,六人全部受刑不过,惨死狱中。据说他们死后,六具尸身早已面目全非,被拷打得辨认不出。公元1626年,朱由校再次兴起大狱。这次的受害者是周顺昌、高攀龙、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黄遵素、李应升七人,皆是在地方极有名望之人。因此,抓捕他们的行动竟激起了民变。数名锦衣卫官员被激愤的百姓活活打死,朝廷也不得不派出军队进行镇压。最终,周顺昌等七人无一幸免,除高攀龙投水自尽外,其余六人全部惨死于大狱之中。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辽东边关也是鸡犬不宁。朱由校当了七年皇帝,先是极富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干的辽东经略熊廷弼,成了阉党和东林党之争的牺牲品,然后又是一代名臣袁崇焕,在对满清军队连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却饱受阉党排挤而心灰意冷、请辞求去。更让人错愕的是,朱由校竟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辞呈。至此,辽东局势愈发糜烂,变得岌岌可危,从此再也无人能力挽狂澜了。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其后,大明帝国各地莫名掀起一股为魏忠贤建生祠的风潮,而魏忠贤也开始被人称为“九千岁”。对此,朱由校不闻不问,反而对魏忠贤愈发恩宠。公元1627年夏,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岂料,一阵狂风吹翻船只,他不慎落水,差点被溺死。后来,朱由校虽被人救起,却连惊带吓就此重病不起。不久后,朱由校便已预感自己时日无多。由于他一直没有子嗣,遂决定把皇位传给五弟信王朱由检。临终之际,他还特意叮嘱朱由检两件事:第一,善待妻子张皇后。第二,魏忠贤忠诚可靠,贤德有才,要继续重用。八月十一日,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病驾崩,终年23岁。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即位为帝,是为明思宗崇祯帝。翌年,大明各地陆续开始爆发农民起义。而此时,距离大明王朝灰飞烟灭只剩下不到十七年了。

气数已尽?两个“天才”就这样折腾死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