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米将来会与阿里巴巴和腾讯一个等级吗?

人工怼智能


仅仅说市值的话,小米或许有朝一日能够与如今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一个等级,但如果说的是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小米几乎没有可能赶上这两者。

我说说我的理由。

第一,仅就市值而言,小米还是拥有与阿里巴巴和腾讯掰手腕的可能。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主要盈利地区都是大中华区,严格说来是大陆市场,在国际市场开拓上,阿里巴巴比腾讯走得更远,但阿里巴巴输出的不是商业模式,更不是自己的渠道资源,而是一种思想。

仅就赚钱而言,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收获相比国内分量实在不重。

但小米的海外业务,尤其是印度业务,如今已经逐渐成长为小米的重要收入来源,作为硬件制造厂商,小米以其亲民价格、高性价比、丰富的产品矩阵来满足印度等新兴市场老百姓的需求,可以说在商业模式输出上,小米的完成率很高。

这也就直接带来了其在长远发展上的潜力,如果印度的发展和巴西、南非甚至中国相似,那么这一市场必然能够为小米带来巨大的回报。

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在这类市场上很难有所作为,因为互联网服务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认同,来自于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很难在这一类有着文化传统的地区获得深度发展。

体现于市值上,小米无疑会在未来有着更大的市场增量。

当然,更大可能性还是永远追不上阿里和腾讯的步伐,因为这类互联网巨无霸已经发展到多产品多服务,并且中国市场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我们的消费潜力还在挖掘当中,这是两个印度市场都无法比拟的。换句话说,阿里和腾讯就是靠山吃山也比小米的打秋风家底厚。

第二,小米可能永远达不到阿里和腾讯在各自领域内的地位。

说起这个,小米是有点吃亏的。

阿里崛起的时候,国内做的好的电商不思进取只想着守成赚钱,国外的电商态度傲慢,这就给阿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腾讯崛起的时候同样如此,社交软件领域只有一个不懂中国人的MSN,后来多了一个死守自家大门的飞信,结果最后便宜了免费且方便的企鹅。它的外部环境同样不错。

它们可以说都崛起于整个行业的蒙昧阶段,许多人看到了远处风景,却都以为是海市蜃楼,只有寥寥几人,坚定步伐,认定那是未来。

小米的成长则要尴尬很多,它诞生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出现不少,三星、HTC和苹果已经站在了行业巅峰笑傲群雄,而国内像中华酷联,像魅族,都是强悍的对手,它的外部环境自诞生之日就荆棘遍地。

它是实实在在的挑战者。

所以后来即便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因为先发优势上存在的不足,导致顶部资源从开始就跑不到他头上,于是一步慢步步慢,发展到如今,即便小米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支持,但依然无法成为行业老大。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米可能永远跟这个行业的老大宝座无缘,这或许来自于小米的基因,它虽宣称为发烧而生,但其实质仍然是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它更为熟稔的是互联网营销,近几年开始的调整才慢慢转向产品,但是为时已晚。

最后需要说明,即便小米无法成为阿里和腾讯那样规模庞大的公司,依然值得尊敬。因为国内智能手机的首次大规模降价就是从小米以昂然姿态进入这一领域之后才发生的,那句为发烧而生,以及之后饥饿营销出过的风头,都证明这家公司的生龙活虎。

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

而伟大的企业也往往诞生于此。

以上。


好人长安君


成立 8 年,小米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虽然经历了暂停发行 CDR 和估值从 1000 亿美元下降到现在 500 亿到 700 亿美元左右这些事情,但这都丝毫遮不住小米的光芒。

小米已经在 6 月 25 日正式公开招股,并且小米董事会也已经决定给雷军高达 98 亿的股权激励。

那么,最近风头正劲的小米未来能达到阿里与腾讯的高度吗?

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下。

第一、最近小米要上市,就先从市值来看。

首先以目前的市值来看,马云的「阿里巴巴」以及马化腾的「腾讯」市值都在 5000 亿美元左右,而雷军的「小米科技」目前正在进行公开招股,很快就会上市,即使上市,市值也可能也只在 600 亿美元左右,无法与现在的「阿里」「腾讯」相比较。

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去对比,「腾讯」从 1998 年成立到 2008 年时市值 200 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从 1999 年成立到 2009 年市值只有 110 亿美元左右,「百度」从 2000 年到2010 年市值才 250 亿美元。

而小米成立 8 年市值就达到 600 亿美元,这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哪家公司的发展速度能与之匹敌。

第二、发展规模

小米从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硬件的价格都不高,小米的模式主要是想通过硬件入手,逐渐向提供各种软件服务进行发展。

这点从小米之前发布的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出,小米把自己看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并且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也在逐年增高。

如今小米已经拥有自己的即时通讯,视频,支付、游戏、金融等各种产品无一缺席,再通过大大小小的收购,小米成为另一个巨头的时间指日可待。

第三、盈利模式

小米的模式有点像腾讯,腾讯 QQ 以及微信都是免费的,都是通过微信和 QQ 向周边发展赚钱,比如腾讯游戏。

小米现在的互联网收入虽然占比不高,但已经在逐年提升,加上小米现在的生态链构建的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硬件、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的小米铁人三项。

数据显示,MIUI 拥有 1.9 亿的月活,这些都是小米的未来,通过这些用户基础,小米的未来将会有无限的可能。

第四、国际化

小米在国际化层面算是略胜一筹,小米手机现在已经进入多个国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经做到了印度智能手机领域的第一名,「阿里」「腾讯」虽然在海外也有布局,但依然没能在向印度这样的大市场成为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与「阿里」「腾讯」相比,虽然现在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发展前景是很好的,未来成为与「阿里」「腾讯」相同的存在,ATM 也不是没可能的。


stormzhang


  • 小米将来会与阿里巴巴和腾讯一个等级吗?我认为不会。

  • 腾讯最主要的能量是社交,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是电商。这两者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市场上这两个基本没有太多的对手可言。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 而小米现在主要还是生产手机,手机面临的竞争对手很多。在国内,小米就要面临华为的强大挑战,现在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华为这么多了。至于小米所提出的生态链,在其他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目前来看,还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这点从港股小米集团的股票就可以看出了。
  • 曾经小米在腾讯之前就抢占了社交的市场,曾经的米聊在线人数比腾讯要多多了。可是,小米并没有这方面的运营经验,现在米聊也基本很少人用了。
  • 因此,综合来看,小米将来很难会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同一个等级的。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在小米公司即将上市之际,谈论这样的话题显然有软文的嫌疑,但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简单感受。小米公司尽管成立只有8年时间,但公司营收在2017年就超过了1000亿元,这比腾讯和阿里都快不少。未来,我不知道小米会不会与阿里巴巴、腾讯在同一个等级,但小米公司的想象空间很大。

一方面,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著称,不仅年轻人喜欢,现在的用户群体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小米手机的全球布局成效显著,我曾经去过乌克兰,当地竟然也有小米专卖店,而且小米手机在当地人眼里是高端货。

另外一方面,小米生态链是小米公司未来的重要竞争平台,小米旗下的米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OT物联网平台。大家知道,5G移动网络很快就要到来,这个场景下的重要应用非物联网莫属,当然还有人工智能,而小米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小爱音箱就是一款试水产品,市场反应非常好。

还有就是小米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公司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十分注重研发,比如投入10亿研发松果芯片,比如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居产品。最后一点就是小米公司的价值观,这可以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前段时间,雷军发布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这让我更加看好小米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也希望这样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


震长


小米从2010年正是创立,到现在已经将近8年的时间,小米也成功的上市了。上市之后的小米,UPO规模又再次扩大,而它也成为继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以来,科技行业最大的IPO,可是小米真的会与阿里巴巴、腾讯一个等级吗?

从手机业务这个层面来说,手机市场的红海竞争尤为激烈。经历过15年的低谷后,根据IDC最新报告,小米在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60万部,同比增长102.6%,包括在这一次的618活动期间,小米在手机品类的销售,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不过,小米在手机市场这一块,还有华为的竞争,华为的优势目前来说,是要比小米明显的。不光如此,小米尽管在印度有市场,可是还有oppo和vivo的竞争。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现在在手机硬件上的低价竞争策略,现在已经有了一片市场,包括积累了很多的米粉,但是,要是提高其产品价位,在高端市场领域面临的压力就比较大了。所以,未来的手机之路,小米在产品的定位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必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

加上前段时间米粉因购买了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导致大量的米粉遭受到了经济损失,小米上投放的所有P2P平台都出现了暴雷的现象,虽然说现在除了小米还有其他的P2P平台也出现了暴雷的现象,但是小米在投放相关广告时,并没有对其平台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加上之后,小米给的相关回复就是:小米商店不再接受任何的相关P2P投入。这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解决了相关的问题。

小米要说成为和阿里、腾讯一个等级,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monkeyflowers


我觉得有可能。

很多回答中都将小米视为一个制造公司,这让我非常诧异。

事实上,小米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物联网企业。小米手机对于小米公司来说更多的是一个载体、一个控制终端。

虽然雷军称小米公司为互联网企业,但是事实上,互联网服务在小米营收中的占比并不大,排在前两位的还是智能手机业务与生活消费品等业务。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小米手机的收入占比在下降,而生活消费产品的占比在上升。

小米未来能不能赶上阿里巴巴和腾讯,占据关键的并不是互联网服务,而应该是生活消费品。

目前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小米几乎没什么太大机会。市场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锁死,想要突围必须另辟蹊径。

同样,在手机的激烈竞争中,小米渐落下风,虽然并未滑落到第二梯队,但是在第一梯队中已经是末尾。而排在小米前面的除了华为以外,OPPO与VIVO也并不能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提并论。

因此,另辟蹊径弯道超车的机会就落在了生活消费产品这一个项目上。

小米提供的更多是面对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很多产品都是围绕着智能家居来进行的,而在这个领域,目前并没有一个霸主,小米的机会可以说非常之大。而在线下,关于家居做得最出名的是宜家,宜家在全球来看,显然足以匹敌腾讯与阿里巴巴。


小米的生活卖品也在逐渐的发展壮大。


有意思的是,宜家家居也开始做线上,而小米则开始逐渐发展线下。

在全球范围来看,小米的生活产品具备简易设计风格,超高的性价比,以及不错的质量,完全就是对比宜家,但更重要的是,小米的产品以小米手机为一个控制终端,面向的是未来的物流网。

随着时间的发展,谁又敢断言,小米不会超越宜家呢?


岁月杂谈


雷军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短短几年将小米做的风声水起,估价达到一千亿美元。

可如果想与两马平起平坐,中间还差一个移动支付,没有移动支付这赋能工具,小米就无法进入移动互联经济时代。

小米手机虽然做的不错,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可却无法做到苹果的水平,苹果最赚钱的是操作系统赋能超级APP,形成一个生态圈,每年靠提成赚几百亿美元。

阿里巴巴也是靠电商赋能全生态,靠收管理费,广告费,技术服务费,每年赚了上千亿,还开发出阿里云,菜鸟,盒马生鲜,支付宝这些超级独角兽,每一只都不比小米估值低。

腾迅也是靠微信赋能全生态,靠手游,广告费,平台费,技术服务费,每年赚了上千亿,还开发了微信支付这个无处不在的赚钱工具。

小米除了在硬件研发上有独门绝技,在APP上却无大突破,不能赋能小米全生态,无法独立于两马的移动支付,也就无法靠全生态赚大钱。

除非小米能做出个几亿爱用,离不开的超级APP,愿意把钱放在里面,雷军才有资格和两马平起平做。


光芒万丈34957


小米一旦上市,ATM将不再是调侃。

近期,关于小米准备上市的传言越来越多,被拿来讨论的点则是,小米倾向于在港上市,还是在美上市。如果小米明年进行IPO,估值很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我们不妨先来看此前小米的融资路程:
2010年4月,小米公司由雷军及团队、晨兴创投、启明创投等投资创立;
2010年底,小米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里多了IDG,当时公司全年累计融资约为4100万美元,公司估值是2.5亿美元;
2011年12月,小米获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2012年6月,小米获得新一轮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40亿美元;
2013年8月,小米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100亿美元。
2014年,小米当时的融资金额为10亿美元,估值已达到460亿美元,仅次于蚂蚁金服和Uber,是全球第三大独角兽公司。
从2010年到2014年,小米的估值翻了180倍。如果此次1000亿美金估值传闻为真,也就意味着,从2010年至今,7年内小米身价翻了400倍。
当然,这也得益于小米2017年的亮眼业绩。根据IDC最新报告,小米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2760万部,同比增长 102.6%,市场份额从前一年同期的3.7%增加到7.4%,重新回归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队伍。
另外,得益于线下商店的扩张,小米已经取代苹果成为中国第四大智能机厂商。
尽管百度近几个月来,凭借AI战略弥补了以往的颓势,估值迎来增长,达到866.8亿美金(截止到11月23日数据)。
仅从估值上看,小米完全有可能取代百度成为ATM一级。
再来说回小米,在海外市场,小米2017年表现也极为亮眼,特别是东南亚市场。
IDC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最快的印度市场,小米的出货量已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另外,小米重新启动了此前陷入停滞的全球扩张计划,开始进军美国和欧洲市场。2017年11月初,小米宣布进军西班牙,这是其首次进军西欧市场。
在高通2017骁龙峰会现场,雷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7年小米的国际业务成长了300%,明年预计会达到100%。
三年前,小米提出IOT战略,计划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所有设备。
雷军近日公开透露,截至2017年11月1日,小米的IOT平台全球激活联网的智能硬件的物联网设备已经超过八千万台,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lot平台。
在小米电商方面,根据雷军的说法,小米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仅次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电商平台。
从了传统的小米商城外,今年又新增了小米有品,米家等,除了卖手机电视等科技产品外,日常生活用品,小米一应俱全。
综上所述,小米能否站在阿里、腾讯同一等级,不无可能。

创业邦


想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能不能站在一个水平线,先晒晒各家都有啥宝贝。

阿里巴巴有淘宝和支付宝,这实际上才是它的根本,而且这种平台规模的积累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电商和支付领域足够阿里巴巴撑很多年。媒体总拿蚂蚁金服说事,动不动就上万亿估值,可是谁感受到了蚂蚁金服是干啥的,这种金融机构最终都是国家的,马云是明白的。

腾讯有微信和qq,这两样东西可以说很多人每天比用,而且次数多频率高,虽然腾讯的主要收益是游戏,但如果没有这两样社交工具,谁玩它的游戏,况且就游戏来说,腾讯实际只是个渠道商,而发行权也在国家,马化腾是明白的。

而小米有什么呢,雷军说有三大板块,手机,物联网设备,互联网服务。手机就不说了,这个硬件变化快,中国市场都洗了几次牌了,下一秒谁是王者都不好说。物联网设备的本质还是硬件,小米并没有制造能力,当市场成熟时,它会付出代价的,本人不看好。至于互联网服务,小米主要是广告收入,手机和电视上的广告,这种收入华为,ov也有不少,电视厂家也很多。

对比来看,小米并没有一个拿的出手杀手锏,如果硬要说有,那就只剩下雷军了,米粉都认识雷军,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如果雷军退休了,米粉还买账吗?相对来说,用微信的不一定认识马化腾,用支付宝的不一定知道马云,从这角度来说,企业的可持续性就不在一个层级。

综上,小米要走的路还很长,去年上市以来的股价已经说明了一切。


灰鸽观察室


不可能的,如果小米和AT一个等级,是对AT最大的鄙视和对小米最大的捧杀。小米距离成为ATM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走,目前看不到成为AT的可能性。

一、市值差异巨大

小米现在市值仅有600亿美元,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就超过了5000亿美元,二者相差近10倍,可以说小米还要数十年追赶才可能赶上腾讯和阿里。

从利润上看,三者同样差异巨大,小米营收刚1000亿美元,利润才65,而阿里巴巴利润614亿元,所以利润也才阿里巴巴的1/10。

二、生态差异巨大

AT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两极的主要原因除了体量外,更重要的是生态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阿里巴巴垄断了电商,腾讯垄断就社交和游戏,成为用户离不开的存在,而小米呢?还在苦苦的和华为,OPPO,vico战斗,2016还差点死掉。

你觉得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