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本质上区别在哪里?

不是个人练习生


从飞机代目装备情况来看,美国先进飞机服役时间平均要比苏联早了5~8,比如:F–15就要比苏–27早了6年以上的时间,而图片上的F–14舰载战斗机装备时间也要比苏–30早了至少10年。

从二战结束之后空军进入到喷气机时代,“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战斗机作战能力上没有形成代差,从米格–15和F86开始,苏联战斗机的研制工作都是亦步亦趋紧跟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什么新机型,苏联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一段时间后研制出新机型对抗的机型。
米格–21是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多的喷气式战斗机,其主型号、改进型、衍生型、仿制型...加起来超过了10000架,世界各地有50多个国家地区使用,有战斗机界的AK–47的赞誉。


米格–21怼F–104/105、米格–23怼F–4始终如此!但这个期间由于作战思想的不同,苏联的战斗机设计开始简单化设计(同时技术水平也跟不上美国了)苏联参考了二战经验认为:世界大战期间一架新飞机从出厂→参战→被击落…最多80–100个小时到头了,所以不必使用高级的技术和制造材料,即便是在和平时期飞机机体的寿命能达到3000小时就可以,也用不着精工细作。
美国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与苏联截然相反,普遍设计都是体积大的重型战斗机,美军认为:大飞机的好处很多,在:航程、武器挂载量、设备安装量...等方面远远优于机身狭小的苏联飞机,并且在制造方面尽量使用一些新技术、好材料,将飞机变成一种耐用品而非大规模消耗品。图片上可以对比出F–4战斗机与F–16和幻影2000的机体大小,同时F–4由于设计冗余度高,改进升级空间大,到目前仍然有不是国家在使用,而它的对头米格–23视乎不见了踪影。

整场冷战期间苏联的飞机讲求的是“量”,所以冷战时期苏联的各型作战飞机数量极多,甚至在局部形成了对美国的较大优势地位!相反对于“质”来说,苏联人认为,不形成代差落后一点无所谓!当然这也是苏联航空工业确实落后欧美因素的影响,苏联战斗机的寿命对比于欧美战斗机普遍不高。

“冷战期间”美苏战斗机的巅峰之作F–15系列和苏–27系列,这两个型号的战机都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服役,到现在已经40年时间之久了!它们的改进型、衍生型,仍然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

到了1980年代初期也就是冷战末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已经意识到“第三次世界大战”永远打不起来了,武器装备制造方面再追求“量”是不能长久的,也是国力承受不了的…所以,放弃了“量”而转为往“质”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苏–27系列战斗机在制造工艺上的一些进步,多少的改变了以往苏联战斗机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落后印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严重的下降了 ,飞机研制工作水平也是“断崖式下降”,在战斗机研制方面已经大大的落后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的苏–57并不让俄军方满意,它的服役时间比F–22A比晚了近20年,并且现在苏–57的技术水平也远远的落后于F–22A!


至于说军种通用,既可以陆上基地使用,也可以上舰的批量化“五代机”,俄罗斯目前无力研制,只得是对苏–27这样基础型号进行改、改、改...。

战斗机是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项目,目前的俄罗斯已经力不从心了,出现五代机落后美国也是必然的…总体来说一代机、二代机、三代机苏/俄的技术水平并未与美国相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距,基本用旗鼓相当来对比,落后的只是当前。


皇家橡树1972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在第一代喷气机时期,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区别不太大,两者几乎系出同源,都是在二战德国喷气机技术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所以,冷战初期,什么苏系、美系的,技术上都差不多。

比如,当年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打了“平手”的米格-15和F-86,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甚至光看外形特征,长得就跟双胞胎似的(下图)。

到了二代喷气机时期,苏系和美系的区别开始愈发明显了。

苏系战机发动机劲大、火猛,更加偏重于高空高速和空战;

此外,跟地面装甲武器的思路一样,都是讲究高产量、大消耗、维护方便,皮实。不太考虑发动机寿命,反正量大,生产成本低,使劲糟呗。

而此时,美系战机则关注于多用途作战、远程交战、电子压制性能等方面,飞机寿命比苏制战机要长的多,研发方向相对偏重于综合性能。这种思路,虽然短期内可能显得弱些,但其实更有后劲和发挥的余地

这一时期,在越南战场上,发动劲大、火力凶猛的苏系战机,曾经给美系战机带来过困扰和重创。

到了三代喷气机时期,两者的区别就更鲜明了。配合着升级后的战术,美军机的后劲优势开始秒杀苏系战机。

此时,美系战机为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预警机、电子战和远程、中远程空空导弹,尽量避开近战格斗;

苏系战机虽然火猛,劲大,但精准性和系统化方面已经开始落后,有劲也使不出来。

比如,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对峙伊朗的F-14,显得很费劲。

还有著名的贝卡谷地之战,充分证明了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关键角色。飞机性能再强大,也得搭配着系统化的作战数据链,否则处处都可能是陷阱和埋伏。

当年,贝卡谷地的“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被以色列导弹袭击后,叙利亚空军紧急从国内派出了60余架苏式米格-21、米格-23前往增援。然而,叙境内的战机刚起飞,就被以色列的E-2C预警机捕获并被诱至指定地点,叙以双方150余架飞机进行了一场空战。由于以军的F-15和F-16战机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在空战中无一损失,而叙军则挂掉了29架米格。

第二天上午,以空军用同样的办法对叙军发起了进攻,叙利空军52架飞机和7个导弹连无一幸免,而以军再次全身而退。此番较量,可谓震惊世界。

很显然,苏制战机主打的高空高速,火力猛的特色,在开始信息化的美系战机前,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发挥作用的机会。

到了四代机时期,苏/俄战机吸取了教训,也开始往信息化、系统化和人机交互方向使劲,非常重注与预警机的配合。

俄系的四代机跟美国的四代机比,设计思路比较相似,只是由于缺钱的缘故,各方面做的不算太到位。

四代机主要活跃于冷战后。但此时,俄美两国战机的较量多发生在军事演习之和地区冲突中,实战中相遇的几率比起前面那半个世纪,要低得多。在仅有的几次正面交锋中,比如,南联盟战争和本世纪的中东战场上,面对西方大规模的电子压制和预警机的支持,貌似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单说飞机性能的话,俄系四代机的大推力发动机虽然速度快,机动性好,但电子飞控技术上还是落后于美系战机。

在三代机和四代机上,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俄美战机的一个明显区别——美系战机很多为单发布局,但苏/俄系战机一直坚持两个发动机的设计。

(苏-27就是双发战机中的典型设计)

很显然,这跟两国的战术思路和实际国情有关。

俄罗斯地域辽阔,也对飞机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不同于美军的高低搭配掺和着用的习惯,比如F-15和F-16的混搭。苏/俄系战机主要是“职能区分”,他们看到,在格斗中,重型双发战斗机可以很好的压制单发战机,于是,非常用心的把三四代价都设计成了双发。

此外,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学的风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

到了当今的五代机时期,相对于F-22和F-35,关于苏-57的隐身性能,至今有很多争议,搞得外界一直怀疑它可能不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机。苏-57曾经多次被瞧见外挂粗犷的外挂导弹,还有从正面就能看到涡轮发动机的风扇叶片,那雷达电磁波的反射效果,估计也杠杠的...

不过,后续苏-57升级了发动机,蒙皮涂装也改进了许多。据说,改造后的苏-57,机动性非常理想,还有那个涂装,不但有很好的隐身功能,甚至自带了“防晒”作用呢。

为了塑造苏-57的正面形象,去年俄罗斯曾经下本儿拍了一部纪录片——《从T-50到苏57》。片中,苏-57现任总设计师米哈伊尔·斯特列茨对中美俄三国五代机性能进行了评价,镜头前非常自信的表示——“世界上符合五代机所有特征的只有苏-57,美系战机根本达不到俄罗斯的标准......苏-57在所有能力上都超过美国战斗机。

最后,还意味深长的说——苏-57编号的含义就是22+35=57,指——F-22+F-35的性能之和等于苏57.....”,呵呵

其实,各国飞机性能的异同,也跟其预想的制胜模式和作战理念有关。比如,中国想中远程干掉对手;而美国则是讲究隐身逼近,搞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毛熊这边呢,偏机动,要求个大,发动机禁得起折腾,能量产,续航能力强。

所以,总体上看,相对于苏系,美系飞机的技术水平还是要领先一些。苏/俄系战机的性能特点,除了缺钱外,也形象的反应了苏联/俄罗斯自身的作战需求和民族性格。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苏式战机与美系战机起点是一致的,如米格-15比斯与F-86佩刀,米格-15升限高一点,F-86盘旋性能好一点,性能基本相当,在战场上基本打了一个平手。

F-86与米格-15

随后,两国设计理念出现的分叉。苏联大陆军思想根深蒂固,空军地位不如陆军,注定了空军当配角的命运。苏联空军战机向更加专业化发展,歼击机负责防空,截击机负责拦截轰炸机,强击机负责支援陆军作战,甚至没有空优战机这个概念。苏联空军装备的发展体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满足国土与阵地防空作战需求,配合陆军大兵团作战。苏联与华约一直想与对手打消耗战,这个战略思想也影响到战机的研发,导致战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皮实耐操,性能单一,总寿不长。

米格-21与F-4

在战场上,米格15升限高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俯冲攻击倍儿爽!随后的米格-19、米格-21等防空型歼击机都追求高空高速性能,航程与载弹量被忽视。此外,机头进气的米格系列战机无法装备雷达,严重依赖地面雷达与指挥所的指令作战。在苏联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支援下,歼击机是能够充分发挥拦截功能的,但是这些武器出口到中东国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中东国家国土狭窄,防空系统薄弱,地面雷达与指挥机构一旦遭到破坏,苏式战机就很难与以色列的美系飞机对抗了。在东方战场上,苏式战机并未处于明显下风,只要把性能发挥出来,还是能与美式战机一搏高下。

F-15与F-16

美国空军虽然成军较晚,在二战时还分属于陆军与海军,但美国特别重视制空权的争夺。再加上美国的电子工业发达,从二代机开始,美国倾向于研发性能均衡的空优战机,并率先使用了机载雷达、空空导弹与精确制导炸弹。美国民航工业发达,导致航空发动机始终走在了战机研发的前头,新型战机总能找到与之匹配大推进发动机,就是在一块砖,装上发动机都能飞,随之带来的航程与载弹量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多用途战机的诞生。所以美军将多用途战机统称为fighter,不像苏联按照作战任务进行细分。70年代,美国率先研发了F-16、F-15空优型战机,以色列在战场上以4架F-15对战20架米格-23,获得全胜。

苏-27与米格-29

正是遭遇惨败的米格-23,成为苏式战机寻求改变的尝试,苏联设计思路逐步向性能均衡的空优战机过渡。米格-23抛弃了机头进气布局,在机头安装了雷达,采取可变后掠翼,兼顾了低空与高空性能。所以苏联特意将米格-23称为第三代战机,这也是苏联比美国战机划代多一代的原因。

米格-23

米格-23不管是雷达,还是机动性,与F-15、F-16都有很大差距。为此,苏霍伊设计局拿出了苏式战机的巅峰之作苏-27,同期还发展了中型空优战机米格-29,形成了苏-27与米格-29轻重搭配的格局。美苏第三代战机都强调超视距打击、高机动性性能,又兼顾高空高速性能,后续型号既能空战,又能对面打击,属于各项性能指标均衡的多用途战机。单从战机性能上看,各有千秋,孰优孰劣不好区分,美苏战机又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

有人说,南联盟与伊拉克的米格-29完全不是F-16的对手,所以苏式战机打不过美式战机,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美军有预警机、有电子干扰机,整个作战体系都在支援F-16作战,没有体系支撑的米格-29哪里是对手。未来空军装备的发展,空优战机只是一个前沿终端武器,构建装备与作战指挥体系远比单机性能更重要。


红龙军团长


本质上讲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采用何种设计,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将战力最大化。只不过鉴于各国工业水平、战机研发能力、需求都不一样,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技术路线。所谓苏系战机跟美系战机的划分正基于此。
美系、苏系战机彼此一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角逐空天数十载,留下传奇无数。

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在材料、发动机、电子技术领域,始终属于领先地位,所以美军战机在应用新技术上,比俄罗斯要快一些。比如在苏式战机还满是仪表盘的时候,美国已经引入了先进的屏显技术,一平三下的经典航电布局开始广泛见于各种三代机及三代改型战机。再比如,美国率先研制出隐形战机,通过隐形蒙皮技术、大推力发动机,先进航电系统的结合,使新型战机的性能远强于普通三代机。经典的f22猛禽战机,就是美国高新技术的集合体。
现代战机经典的一平三下设计


此外,美国工业技术的领先还体现在制造工艺上。与苏式战机给人傻大黑粗的印象不同,美式战机工艺更先进,做工细致,常给人一种精密的机械美感。美国战机普遍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无论是F22、F35还是F15,气动设计都中规中矩,真正的功夫用在看不见的地方。
采用常规气动布局的f22

俄式战机更注重气动设计的创新,机体讲究简单实用、经典机型往往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皮实耐操。对注重实用主义的国家而言,苏式战机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但由于不注重工艺,苏式战机往往细节不到位,多见粗糙之感,机体寿命也短于美式战机。


图为俄罗斯最新的隐形战机苏57。细看可以发现腹部弹仓无法合拢
,可见工艺水平堪忧。

机动性能好是苏式战机一贯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在崇尚狗斗的年代,苏式战机凭借优异的气动性能,常常能够制霸蓝天,足以跟美式战机分庭抗礼,丝毫不落下风。经典的侧卫家族,经久不衰,至今仍广泛服役于世界各国,成为各国空军中的当家主力,守护着一方蓝天。
苏式战机沿袭了机动性能


优异的特点,打响了良好的外销口碑。

要是说美式和苏式谁更好,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同代机型上,美苏战机一直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以往的战绩上,也各有胜负,很难说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


兵者诡道也


美国和苏联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工业水平,作战思想和战争策略不一样,反映到武器设计上有一些共性的特点,这就是美苏武器的区别吧。

苏联把战争作为常态,认为武器是消耗品。苏式武器都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用途单一,维护简单,容易掌握的武器。反映在战斗机上,就是米格-21与F-4的差别。

苏联在很多技术领域都落后于美国。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制造工艺等,特别是电子技术方面,雷达、导弹都落后于美国。

苏联的很多武器产品都是跟在美国后面模仿的。或者吸收借鉴美国的设计。

比如变后掠翼,最早是德国研究,美国在50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应用在F-111上。

米格-23的进气道附面层隔板,米格-25的进气道,苏-27的升力体机身,都是美国最早应用的。

从米格-25和SR-71的设计方案也能看出来。苏联技术落后,加工制造工艺差,不能加工钛合金零部件,只能采用不锈钢材料。雷达采用电子管,才能得到足够的输出功率。发动机技术不完善。美国不仅技术领先,还超前考虑到了雷达隐身的问题。苏联立足于前线作战,美国是改变设计方案用途,从作战改为侦察。苏联遇到问题用后退替代方法解决,美国遇到问题用前进技术方法解决。

苏联战斗机为了减小空战时的重量,提高机动性,以牺牲机内燃油量为代价。恶果就是航程短。米格-29是F-18的体量,却偏要和F-16争优势。只能靠减少燃油的办法。

总体上来说,苏联飞机产量大,动不动就上千架。米格战斗机从15到21都超过5000架(中国生产了3000多架),只有25和29生产了1000多架。米格-29产量低主要是冷战结束了。

美国的战斗机产量在西方是很多的,很多产量都超过了2000架,最多的是F-86有9000多架,接近一万架。F-84有7000多架,F-4有5000多架,F-16生产4000多架,生产2000架以上的有F-104,F-5,生产1000架以上的有F-100,F-102,F-8,F-15,F-18。

欧洲只有幻影超过2000架。1000架的没有。

苏联战斗机主要是米格和苏霍伊两个设计局。他们设计的飞机外形都比较接近。区别不大,只是后掠翼苏7和三角翼苏9的区别。

米格21和苏9,米格23和苏24,米格29和苏27。

苏联战斗机在设计细节上不够重视。米格-25线条粗犷,风洞试验不够多,对外形没有很好的修饰。美国的SR-71外形圆滑过渡,和美米格-25相去甚远。同样的还有雅克-141和F-35。雅克也和米格一样,线条直来直去,而F-35的外形精雕细琢。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就比较注意外形细节。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在于适应的是各自不同的工业体系和作战思想。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苏联将武器装备作为消耗品,不注重使用寿命,粗糙简单等,这都是受了那本《苏军内幕》的影响。实际上,在冷战时期,苏联只有靠自个儿一个研发,然后提供给华约各国。而美国除了自己研发,还有欧洲一大票国家帮忙。再说技术水平上,欧美本身就比苏联发达。让苏联做到欧美的水平很难,要么周期很长,所以苏联是根据自己的工业实力情况发展。它的航发寿命短,不是把战斗机当成消耗品,而是做不出来西方那种寿命长的,到现在都是如此。

苏军的战机在发展上是两条线,一是进攻时用的前线战机。由于冷战时期主要预设战场就是中西欧,纵深不大,所以对前线战斗机的航程、作战半径要求不高。再者强调专用化,所以不要求战机具备太多功能,战斗机比较强调机动性,以米格系列为代表。二是国土防空用的战机。由于苏联国土广袤,又地处高纬度,人口也不是很多,不可能大量建设机场,所以对国土防空战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要求高,以苏系列为代表。

美国技术先进,在战机设计上强调多用途,尤其是对地攻击,所以美军战机通常有复杂完善的机载设备,对地能力都不弱。对比一下苏系和美系战机的载弹量,可以看出前者明显比后者低。

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已经不可能进行战略进攻,而是实行战略防御,既不需要也维持不了苏联时期的作战体系,战机设计思想开始趋向西方的多用途,但仍然强调机动性,在苏-57这样的隐身战机设计上依然如此。(S)


联合防务


苏联和俄罗斯都是两大战机生产大国,虽然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经济上比较困难。但是俄罗斯在研发战机的能力,总能后来居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苏27对阵美国f15,两款战机也堪称三代机当中的巅峰之作。至今还是世界各国的主力机型。

题: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本质上区别在哪里?

答:美苏两大国的战机的区别,简单来说,苏式战机粗糙耐用,机动动作眼花缭乱。而美式战机注重保养,身怀绝技。可以说两型飞机各有各的长处,两国飞机性能数据差不多,除了外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苏27战机贴海飞行)


(f15战斗机贴海飞行)

苏27战机享有巴伦支海手术刀的美誉,可谓是一战成名。

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上空,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时,遇到一架苏联新式战机拦截,这架苏军战机第三次逼近P-3B时,从P-3B的右翼下方快速掠过,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侧的一号发动机上,像手术刀一般划开了一个大口子,P-3B差一点坠毁,而苏联战机则因垂尾损坏很快返航。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就是日后享誉全球的苏-27,而这次冲突,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


(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

美国f15战机战后单翼着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83年5月1日,以色列空军一次往常的训练,造就了一架战机的传奇故事。以色列空军派出两架f15和四架A-4天鹰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演练。而A4天鹰战斗机不小心撞击了f15战斗机。而此时的f15战斗机飞行员,根本不知道战机的右翼整个都已经掉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f15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安全着陆。此事一出震惊全球。要知道战斗机对单一极小的零部件要求很高。战机的小磕碰可能都会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人们也津津乐道,以色列f15战斗机能够安全着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综上两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式战机还是苏式战机,两国战机的稳定性和结构设计,令人佩服。



(F15战机单翼降落


21世纪美苏两国隐身战机的对决。

2005年f22隐身战机加入美国空军,成为世界在役的唯一一款隐身战斗机。因f22造价昂贵和美国认为短期内没有对手,所以f22只生产了,187架就停产了。现今虽然俄罗斯的隐身战机还未服役,但其十架苏57隐身战机的验证机在地面空中试验。相信不久,美俄两国隐身战机对决的时代就要到来。
(上图:F22隐身战斗机)
(f35隐身战斗机



,美国出口版本隐身战斗机)
(俄罗斯苏57隐身战斗机

综上所述,我们也能发现美俄两大战机生产大国,都在拼命的发展下一代战机。如果非要说两国战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想只有等到两国战机实战后才能发现。


馬时辰


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的根本区别在于进攻和防守,美国是进攻防,苏联是守御方,现在的俄罗斯也是这样,这些是国力决定的。

从比较早的米格15对F86,米格21对F4,苏27和米格29对F14 15 16 18都是这样。看一看苏27属于苏联的哪个部队?防空军。苏联进攻的战斗机呢?是米格29。

在美国看来,如果战斗机不能进攻那就不是战斗机了,而苏联用的是防守反击。

在战斗机方面,美国要的是全面超越,而苏宁做不到,只好另辟蹊径。所以苏联飞机要的是灵活性,把发动机发挥到极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苏俄战斗机的发动机虽然看起来比较粗野,但损失了寿命。而俄罗斯人会解释,说是出于战争考虑,只不过是挡的盾牌而已。



大志远思想空间


如果非要在美苏两系的战机上找差异,我认为本质差异其实并不存在,苏系战机总体上一直在追赶美系,不断验证着美国走过的路。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技术差异就是本质区别。

美苏战机发展同源,冷战中又经历了长时间的性能对标,它们两系都曾经发展出超强规模的航空体系,拥有各种性能极端的技术验证机型,可以说以前能玩的都玩过了,甚至它们独霸了战机的常规布局,搞得别的国家只能采取其它布局弯道超车。这就像两个对手在赛车,美国人被苏联人追着狂奔,回头看一眼又拼命跑,而苏联则紧追不舍,不断借美国开出的路省力。

上图.德国Me262和英国格洛斯特“流星”各自代表了二战两边阵营的喷气机技术

众所周知,苏联与美国战后研制出喷气式战机,与他们缴获的德国科技和相关人才密不可分,德国二战时发展出了相当多的喷气式机型,总结出了相当程度的技术经验,他们在1939年8月27日就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He178,战争期间更是制造出实用型喷气式战机Me262,生产了上千架之多,这些技术经验都在战后化为了美苏两国的战利品。

上图.北美航空的FJ-1“狂怒”与苏联的雅克15(这张图其实是23,但差别不大)

所以,美苏的第一代战机极为近似,这些大量掺入德国技术的兵器产生出高度的趋同性,一个个仿佛兄弟一样。

上图.与F86同框的米格15

同代的美苏一代战机没发展多久就迎来了战火的考验,受朝鲜战争影响,双方都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喷气机应用经验,同时也在相互的战斗中第一次摸清了对手机型的能力,令人惊讶的是,美军开发的F86与苏联的米格15机型性能相当接近。

上图.麦克唐纳公司的FH“鬼怪”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清,美国发展喷气式的时间也不晚,在航空设计与技术积累上他们比苏联更有发话的权力,因此美军的喷气战机打一开始就更富含自身特色,发展的机型也更多,包括舰载机。

上图.1947年的美军舰载机F9F

在这一时期内,苏联虽然拥有米格-9、雅克15/17、米格15这样的机型,但总体还处于航空发展期,仍然在消化德国的技术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哪怕后来推出了米格-17机型,实际上也没有达到美国喷气战机的丰富程度。

上图.1951年的 F3D“空骑士”

上图.1951年 航母起飞的F7U“弯刀”

上图.1950年的F89“蝎子”

上图.1954年的“超级佩刀”

美国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投入实用的喷气战机就有道格拉斯F3D“空骑士”、诺斯罗普F89“蝎子”、钱斯沃特F7U“弯刀”、格鲁曼F9“美洲狮”、北美航空FJ-2/3/4“狂怒”,F-100“超级佩刀”、共和F84F“雷电”等许多机型(估计老王还写漏了)。

上图.米格-17机型 1950年装备苏军

这方面苏联还真没法比,同时期拉沃契金和米格等设计局还在研究后掠翼技术。这段时期的美苏战机本质区别很明显,“技术含量”本身就是二者的区别。

进入50年代中后期以后,二代机开始出现,这时候出现了两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苏战机,F4“鬼怪”和米格21。1958年试飞的F4“鬼怪”是美军60-70年代的主力机型,具有非常优良的空地两用性,美国空军、海军都装备了这种战机。至今日本仍然装备着不少F4战机。

上图.F4“鬼怪”

美军在“鬼怪”上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多功能应用,也更加注重电子系统的应用,美国很早就抛弃了机头进气方案,改为两侧进气,机鼻中得以容纳更多的电子系统和更大功率的雷达,升级潜力也极大。

上图.米格21时苏联航空已经整体落后,所以后来米格23被苏联划为“3代机”,导致现在4代机、5代机的混淆

米格21机型苏联后来并不太看重,但恰恰米格21机型创造了划时代的奇迹,成为扩散得相当广泛,影响时间特别长的机种。中国的歼7系列就取自米格21技术,后来的歼8改进自米格21的放大,FC-1“枭龙”源自歼7的“超7”改造计划。

从米格21和F4上面体现出了美苏两国空战理念的分歧,美军已经在电子系统的道路上大步前进,而苏联仍然在追求极致的飞行性能。同期如果没有1958年温州湾空战缴获的响尾蛇导弹,恐怕苏联对这种制空新型武器还蒙在鼓里。米格21后期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飞行性能升级潜力无穷,电子设备升级空间太小。

上图.北越米格17其实性能远不如F4,但依靠F4的机炮问题,反倒屡建战功

当然,也不能说美军一味追求的先进就是对的,步子大一样扯到蛋,F4机型在越南战争中就扯到蛋了,当时美军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导弹上,连门机炮都不安装,结果遭遇越军米格17时屡遭毒手,不得不在改型上重新增加机炮。

上图.采用了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

但是,米格21在技术上整体落后于F4是毋庸置疑的,苏联人心里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们很快开发出了米格23,这型飞机技术数据高度接近F4,成为苏联70年代的守护者。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的米格23兼顾了高低空性能,终于形成了苏式的多功能战机风格。

上图.F111和SU-24,双方明显走的是一样的可变后掠翼潮流

后来的三代机时代其实是美苏差异最小的时候,苏联在二代机末期似乎就已经打定了主义,只要美国出了哪类机型,苏联就必须拥有与其类似或超越其性能的东西。F4的时代过去后,美国的F111、F14、F15、F16这些机型陆续推出,而苏联也紧跟着推出了苏24、米格29、SU-27。

上图.F14、F15、F16、F18,一个时代的标杆

苏联与美国最终都进行了战机的高低搭配,这种做法从美国开始,F16搭上了F15,苏联随后也形成了类似的米格29搭SU-27组合。同时SU-27和米格29也成了F16\\F15搭档的技术对标者。

上图.投弹的F117,1982年该机已经服役,而SU-27到1985年才服役

SU-27出现的较晚,所以成为了冷战末期的大明星,苏联人四处拖着SU-27做飞行表演,不过这也是苏联时代最后的辉煌,美国人随后在越来越发达的电子系统和推力越来越夸张的发动机外,又加上了“隐身”指标,又将苏系飞机甩开一段距离。当SU-27还在卖力的进行飞行表演时,美国已经就隐身技术进行验证,诞生出B-2和F117这样的隐身机型。

上图.飞行表演的SU-27

苏联尽管拥有一些数据直飚美国战机甚至性能还能与其一争长短的先进机型,但归根结底在航空技术上与美国仍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对航空的前瞻性上,不得不承认美国是个引领者,苏联更多时候扮演的则是追赶者。放到战机技术上,这就是美苏两系战机最难以回避的区别。

上图.SU-47金雕

包括冷战后的发展也是如此,美国提出了“超机动、超巡、低可视性、先进电子能力”的4代机标准,并将之成功贯彻,发展出F22机型后,俄罗斯方却仍然在费尽心血的搞米格1.42计划,米格1.44垮台后,苏霍伊方面亦死不撒手,硬是搞出S-37“金雕”这种概念过时的战机,SU-47入役随即退役,因为谁都知道它无法与F22抗衡。

上图.SU-57

后来的T50战机更无奈,尽管俄国人已经从单纯超机动性战机的坑中回过神来,但他们仍然无法快速追上美国的步子,仅凭一个JSF联合攻击机计划,美国人就在全球占下了大片江山。F35的性能好不好姑且放一边,就实际科技含量和实用化应用来说,俄罗斯那个拍扁了的SU-27无论如何也差点火候。

而且很明显,美国仍然在做航空作战的前瞻领导者,能不能够上美国战机的性能,与美国战机有哪些差异,对比美国战机有哪些优势等等都成为当前战机设计不可回避的话题。

从T50到SU-57入役,如果说SU-47和米格1.44还存在一点苏联式的傲气的话,那么SU-57则完全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美国人的车辙走了下去。


王司徒军武百科


苏军和美军装备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科技水平上的区别。换句话说就是美军装备的信息化水平要高于现俄罗斯装备水平。我们知道现在战争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兵种的战斗转换成综合立体性的全区域全方位甚至全球的各种军事手段融合的作战模式。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水上有舰艇,水下有潜艇,路上有各种车辆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而如何掌控和调动这些因素就成为各国装备发展的优先考虑方向。这就为各种智能装备的发展产生了基础。而这些智能装备的互联互通就是掌握这些制胜因素的最重要的环节。所以现在发达国家军队都将智能信息化水平当作提高战胜对手的重要保障。二战以后的冷战时期,美国的信息技术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随之而来的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为它的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带来了新机遇。新武器新装备频繁在美国军队中装备。例如各种隐形飞机,F22/F35,隐形战舰(滨海战斗舰),高速巡航器等等。这些超级装备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化程度高,综合作战力量强大,足以对任何对手造成严重影响。反观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在技术领域,尤其是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根本就没有实质进展。在民用领域如此,在军工领域就更不咋样了。它们还在沿用前苏联的战争理论,单纯强调单一兵器的强大。综合应用就显得差一些。而且随着欧美国家的制裁,俄罗斯经济恢复疲软。科技投入不足者有客观造成它军工装被水平的降低。只是由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强大的核武库,美欧等宿敌不敢轻易招惹是非(虽然也隔三差五找事,但也不敢真刀实弹的比划)。前苏联的战争理论就是主张单一兵种的强大,具有强大突击力量。但是现在战争已经不是二战时期拼火炮时候了。智慧战争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方向。俄罗斯军机的操控性和火力配置与美军机差不多。就是在隐身性和信息化水平上差一些。不过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国合作研制新一代战机也未尝不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今后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谁在这方面领先谁就可能成为今后世界军事领域的霸主。我们拭目以待。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