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五代演义 第11章 秦宗权兵败被杀 杨复恭失势被斩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这是刚继位不久的唐昭宗登齐云楼,西望长安时,而发出对贤臣和英雄的一种渴望,这首菩萨蛮写出了他的心声,也写出大唐王朝的心声。

公元888年三月,宦官杨复恭立寿王李晔为帝,即唐昭宗。

唐昭宗李晔是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宫中,6岁时被封为寿王,初名杰。

乾符四年(876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唐僖宗即位之后,因为是其同母弟的缘故,待他十分优厚。

广明元年(880年)因为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晔也是密切随侍唐僖宗左右,让他参与机要事务,众人都十分看重他。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病危时,群臣因僖宗的皇子年幼,拟立皇弟吉王李保为嗣君,只有宦官杨复恭请立唐僖宗同母弟李杰。

杨复恭之所以拥立李杰,仍然是宦官自行废立的惯用旧例。加之李杰自身也能够表现一些军事才能,与杨复恭关系相处也算和谐,比较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此时唐僖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恩准了。

于是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遗诏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 当天就由中尉刘季述,率禁兵迎入寿王李杰,安置在少阳院,由宰相孔纬,杜让能带人去观察。

群臣见他"体貌明粹,饶有英气,亦皆私庆得人"。八日,僖宗崩,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即位于柩前,又改名为晔,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责令朱温加强攻打已经自称皇帝的秦宗权。

公元888年4月,朱温遂集中力量围攻秦宗权的大本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朱温自任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率军进至滑州(治今河南滑县),相继攻克黎阳(今河南滑县北)、临河(今河南濮阳)、李固(今河北大名东北)三镇,又占据洛州和孟州(治今河南孟县),解除了西顾之忧。

五月,朱温率宣武军大败秦宗权于龙陂(今河南汝南),进逼蔡州城下,攻北门,久攻不下,于是采用围困的作战方式。秦宗权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求助于在河阳的大将孙儒。

然而,当孙儒收到秦宗权的救援令时,并没有去救援,孙儒一直自恃功高,不再愿意听命于秦宗权。

对人说:"丈夫不能苦战万里,赏罚由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贵,死得庙食乎?"

于是斩杀了秦宗权的弟弟秦宗衡,屠杀了河阳城全城居民,焚毁城市,并与刘建锋、马殷和大将许德勋等盟誓,率骑兵七千人南奔,号称"土团白条军"。

朱温的大军对蔡州进行经过长达半年的围困作战,终于在十二月,秦宗权被叛变的部将申丛抓获,将其送至汴州(今河南开封)。

公元889年初,朱温又将其送至京师。唐昭宗审问他之后,命令京兆尹孙揆将其斩首。

临刑之前,秦宗权还在槛车里伸出脑袋向孙揆辨解:"尚书大人,您看我秦宗权是造反的人吗?我只是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处投效罢了。"

这个愚蠢的辩护,惹得当时围观的百姓都捧腹大笑。 死后,他曾经叛变的部将之一,此时已经攻下潭州(今湖南长沙)自称楚王了,楚王马殷谥其为齐桓帝。

这是唐昭宗继位后的第一件事,算是了结了,唐昭宗的内心还有两件更重要的事情,一是夺取宦官杨复恭的权力;二是削藩。

唐昭宗继位后,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然而唐昭宗这个人从来没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

表面上,唐昭宗一再对杨复恭表示尊敬。同时,却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暗地里,唐昭宗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唐昭宗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因杨复恭从中阻挠,王瓌没能当上节度使。后来,杨复恭担心王瓌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提出让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

不久,昭宗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对杨复恭痛恨非常。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杨复恭都成为了昭宗的最大敌人,因此昭宗决心将其铲除。

为了除掉杨复恭,昭宗对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昭宗用计离间杨复恭和杨守立的关系。

唐昭宗先是封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不到一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

杨守立也是一个权迷心窍的野心家。他见昭宗十分宠信他,就想脱离杨复恭的控制。于是他迎合昭宗的心意,不断把杨复恭恃宠弄权的所作所为报告给唐昭宗。

此后,杨复恭和唐昭宗的矛盾公开化了。杨复恭写信给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

对此,昭宗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891),夺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昭宗进行要挟。昭宗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

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

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家中探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指示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昭宗抗衡。

此时,昭宗得知杨复恭同杨守信合谋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之前杨复恭的干儿子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

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发生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深夜。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

刘崇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

杨复恭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昭宗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景福元年(892年),杨复恭的军队被陇西郡王兼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打败,李茂贞攻克兴元府,最终,杨复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杨复恭被杀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被唐昭宗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昭宗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昭宗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带三百士兵来到宫门,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李顺节一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

经过一系列斗争,唐昭宗终于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中,另一个令唐昭宗更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割据势力。

我们来看看唐昭宗接下来要面对哪些藩镇割据势力。

离京师长安城最近的藩镇势力当属李茂贞了。李茂贞在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经过凤翔(今陕西凤翔)时。

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冲突,李昌符败退而去。唐僖宗很生气,命李茂贞领兵猛追,李茂贞没有辜负唐僖宗的期望,不但追上歼灭了李昌符的残部,而且斩杀了李昌符。唐僖宗龙颜大悦,加封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

李茂贞并不满足于此,之后就开始四周扩展地盘,成了长安城附近最大的藩镇势力。

唐昭宗继位后又加封他为陇西郡王,这一次又平叛杨复恭有功,实力更是更上一层楼。

北方有李克用的势力盘踞,实力更是强大。

东方和东北方是朱温的势力范围,自从朱温消灭秦宗权后,将其河南区域的和部分安徽区域的所有地盘几乎悉数占尽,势力比李克用还要大。

东南方是宣州节度使杨行密的地盘,他占据着江苏南部,安徽省的所有区域。

杨行密,初名杨行愍,其父为农夫。杨行密幼时丧父,家庭贫困。为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的物体,一日可走三百里路。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至879年),江淮地区反叛势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失败后被捕。刺史郑棨因为他相貌奇特,于是解开他的绳索,将其释放。

之后杨行密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吏非常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杨行密临行前,军吏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杨行密大声说:"只要取你的头!"当即斩下军吏的首级,携带而出,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公元883年,唐朝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被毕师铎所攻,高骈上表皇帝请求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杨行密率领几千兵马赴援,走到天长(今安徽天长市)时,毕师铎已囚禁高骈,并召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属江苏),杨行密没有成功进入扬州,于是屯军于蜀冈。

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杨行密佯装失败,放弃营寨逃跑。

毕师铎的士兵没有军粮,非常饥饿,乘胜争相入营收取军资。杨行密见状回兵攻击,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并杀死高骈。杨行密听说高骈已死,令全军穿白色丧服向城哭三天,再进攻西门,秦彦及毕师铎逃奔到东塘,于是杨行密得以进入扬州。

杨行密攻入扬州之时,扬州城中正是仓库空虚。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羊、猪一样被屠夫宰杀。杨行密想到无法守住扬州而想离开。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秦宗权派遣其弟秦宗衡攻掠淮南,秦彦及毕师铎还师东塘,与秦宗衡联合,杨行密闭城不敢出。

不久,秦宗衡被偏将孙儒所杀,孙儒攻破高邮,杨行密更加害怕。杨行密的门客袁袭说:"我们以新募集的军队守卫空城,而将领大多是高骈的部下,必须有厚恩信义和有力的统制才能使他们心服。现在孙儒军势正盛,攻无不克,这是将领们持两端、选强弱、择向背的时候。想到海陵镇使高霸,是高骈的旧将,肯定不能为我所用。

杨行密于是以军令召高霸,高霸率兵进入广陵(属江苏省扬州市),杨行密想让高霸守天长。

袁袭说:"我们因怀疑高霸有二心而召他前来,如今还能再重用他吗?再说我们若能战胜孙儒,就没有必要用高霸,如若不胜,天长我们哪还能拥有呢!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

杨行密于是犒赏军队,擒获并族灭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不久,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以攻打杨行密。杨行密想到去海陵(属江苏省泰州市),袁袭说:"海陵难守,而庐州是我们的旧地,城池完好,粮草充实,可做以后图谋的基地。"于是杨行密又退到庐州。

很久以后,杨行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杨行密问袁袭说:"我想整装兼程而行,西取洪州(今江西南昌)可以吗?"

袁袭说:"钟传新近得到江西,势头正盛,不可图谋,而秦彦进入广陵时,召池州刺史赵锽托以宣州。现在秦彦已死,赵锽失去依恃,而守卫宣州非其本意,况且他的为人不是公敌,所以赵锽可以攻取。"

杨行密于是率军攻打池州兼宣州刺史赵锽,两军战于曷山,大败赵锽,进而围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赵锽弃城逃去,被追上杀死。杨行密于是进入宣州。

龙纪元年(889年),唐朝廷册封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进攻浙西地区的苏(今属江苏)、常(今属江苏)、润州(今镇江)。

大顺二年(891年),杨行密攻取滁州、和州。

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

孙儒自从赶走杨行密,进入广陵,时间久了,也不能守,于是焚毁城池,杀死老弱病残的百姓以饷食军队,驱赶部众渡江,号称五十万,进攻杨行密。田頵、刘威等将领被孙儒的军队击败,于是杨行密想退走铜官。

他的门客戴友规说:"孙儒来势凶猛,兵力众多,他的气势不可抵挡,但可以使他们先头受挫,他的兵力太多,不可力战。但时间久了兵力就疲惫,士气必然受挫。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弃城而走,那不是束手就擒吗!"

刘威也进言说:"背城坚守,可以不战使之疲惫。"杨行密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正确。

杨行密避而不战,时间一久,孙儒的士兵果然粮草不足,而且又发生了大瘟疫。杨行密尽其所有军队攻打孙儒,孙儒战败被俘。

将死之时,孙儒抬头看着刘威说:"听说避战不出的策略就是你提出的,倘使我有像你这样的将领,又怎么会失败呢?"

于是就死。杨行密收降孙儒的余兵数千,用黑衣蒙住盔甲,称为"黑云都",作为亲军。

公元892年,杨行密再入扬州,迫于杨行密军队的强大,唐昭宗不得不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西南方,田令孜逃至成都后,和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一起占领蜀地。之后又把他的干儿子王建调出为壁州刺史。王建夺取了利州,任命自己为防御使,于是攻占了阆、邛、蜀、黎、雅等州。诏令在这些地方设置永平军,王建为节度使。

田令孜计划和王建联合抵御朝廷,写信召他来。王建很乐意,可是将要去的时候,田令孜又拒绝了他。王建对此颇为愤怒,进而包围了成都。田令孜登上城墙向王建道歉,并问他为什么把城围困住。

王建说只要田令孜改变计划,不与朝廷对抗,那么父子之间仍然可以像当初一样相处。田令孜又要求和王建当面商谈,王建也答应了。

当天晚上,田令孜背着印信符节给了王建。次日,王建入成都,把田令孜关禁在碧鸡坊。过了两年,田令孜和陈敬瑄在同一天里都死了。

临刑的时候,田令孜把丝绢撕成条,结成粗的绳,交给行刑的人说:"我曾经担任十军的观军容使,杀我也罢,有一定的规矩。"

于是一代宦官权臣田令孜被自己的干儿子王建所杀,因此王建占据富庶的蜀地为己有,虽仍然向朝廷称臣,但也不再向朝廷纳贡。

这就是唐昭宗所面临的几大藩镇势力,个个都是兵强将广,不好对付,唐昭宗接下里的削藩计划将如何实行呢?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