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企業進村包地,小農戶怎麼辦?

十年1209


這個是以後的趨勢,大企業進入農村承包流轉土地,便於生產,利於機械化作業。大企業進來之後,農民把土地出租給他們,即可以收地租,也可以靈活就業,可以幫助他們管理農場,種植糧食 或者可以出去工作



達文兄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推進城市化腳步的加快,目前中國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而農田也只剩下老人在種地,年輕人都到城市裡面打工了。很多企業看到這一商機,紛紛到農村包地,面對這樣的情況農村的小戶改何去何從?

農村種地很多人是不得已而為之,何為不得已,就是說沒有更好的選擇,才來種地,現在農村種田已經很不賺錢,各種成本的上升,而各種糧食價格的低廉,農民種田早已不賺錢。所以現在農村種地多為老人,就是因為老人不能出去工作,只有靠種地來養活。

而根據目前國家維持糧食價格穩定的情況下,糧食價格很難上漲,所以說農民種田就很難保證收益。這種情況下只要大企業開的價格合理,農民將田包出去也未嘗不可。

大企業包地有國家的補助,有大面積的管理,可以攤平成本,創造收入,所以說從國家的政策上,他們是鼓勵農田大戶。也是在這種政策的方向指引下,農村小戶的空間會被壓縮,具體體現就是農業成本上升,糧食價格不漲。

小戶將農田包出去的時候,需要做到簽訂合同,約定期限,仔細關注合同中的內容,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至於其它方面,有的不需要考慮太多,比如說,將來兒子、孫子輩沒有了農田怎麼辦。其實現在的80/90後,會種田的已經很少,這些很多都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到老了還不一定能回農村,所以這方面的考慮不比太糾結。


天下農為本


大企業進村包地,是有人喜歡,有人憂。這是一個大趨勢和目前有困難的矛盾。究其怎麼辦?大企業怎麼辦面對,村丶鎮丶縣各級組織如何面對,小農戶如何面對。這是目前農村需要探索丶研究丶實事求是面對的問題。

土地流轉的形式是轉包。這個轉包過程中。都是以雙方自願為前提的,沒有什麼強迫,這存在多數人傾向轉包,有些人有千根木頭隨排走的隨大流轉包意願,還有些人從思想上就不大願意往外轉包的意願,是在多數人做工作的情況下迫於無奈的情況下轉包出去的。這是目前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正常情況。

無奈轉包是什麼人群要作分析。一般年輕人多數都願轉包,收入來源穩定人群願意轉包,無奈之人是一些種慣地,年嶺偏大身體暫好的人,而且認為幾畝地雖然收入不大,但辛苦一點還能收入一點的人,一般是無奈之人。這類人群是在逐年減少,因為上年嶺的衰退是自然規律。

大企業和規模流傳土地的實體。他們是熱心農業找出路找發展的社會力量。這一點無容至疑。出來混,不容易。但從兼顧穩定這點上,也需考慮一點。就是滆洽,轉包實體到什麼地方滆洽很重要,滆洽辦事順利,滆洽社會穩定。企業和實體去種地,總要用人,用勞力。企業可以考慮在有規則的情況下,注重無奈人群,讓這些無奈人群出勞力增收入。但必須在企業規則之下進行,不符規則的不能用。這因為企業沒規則就無法運轉。但思想上、言論上、工作上多在滆洽上動點腦筋。互為互利,共同發展。

地方組織,也需從方方面面關心轉包企業和實體,要讓企業安心丶放心丶有長心的從事規模化農業。能用的政策要幫,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對小農戶,集體有用工需要,要環顧,讓有力氣有勞力之人,儘量多增加收入。這樣的兩邊護理應是地方組織的職責。少推多想,少推多做,為大企業和小農戶創造增收的穩定環境。

小農戶在自願轉包的情況下,要懂得規則。小農戶有困難,要從自身努力上下功夫。現行社會有力氣,有技術可以面向市場需求。實際上農村周邊找工作的機遇會挺多,因此多渠道找就業,可以這麼講,勞力市場的收入肯定高於種幾畝地的收入。當然也可聯繫地方組織和大企業,介召你的特長,一切從商量的角度出發,應該說也能有機會,但地方組織和企業的接收,還需按規則辦事。

我認為,這三者大企業、地方組織、小農戶和睦相處,是大家共贏的結果。以上是個人觀點,不一定正確,請小農戶丶大企業丶地方組織共同獻計獻策,請閱讀者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如果說有大企業承包農田土地的話,農戶應該積極配合,因為小農戶本身土地就不多,國家政策現在也是想回收承包給個人。

如果大企業承包的土地給出的價格合理,而且每年還給分紅的話,那麼農戶是應該積極配合的,我們村有很多土地是給個人承包的,他們承包整個山嶺或者成片土地來還種著水果或者水水稻之類的,因為成片的土地好管理好發展,還有乾旱的地方,承包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乾旱地方應該都是種水果,甘蔗之類的。如果小農戶自己種,都是幾分地一畝地,這樣就不好管理了。

還有就是現在很多農村的小戶型都不種地,有土地都是荒廢著,大部分的農村現在都是老人,小孩在家裡年輕的一般都是在外面打工,所以很多土地都閒置著,大部分的農村年輕男女都在外面打工打工賺錢,維持家裡的生活,因為在家裡種植二.三畝地是無法生活的,如果有大企業來承包土地是在好不過的了。土地給別人承包,自己還拿份到一份工資,這樣何樂而不為呢?這樣也添加了一份小收入。

小農戶只要跟大企業協商好,每畝地每年的土地承包費是多少錢?還有承包多少年要跟大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還有就每年的分紅是多少?要明明白白地寫在勞動合同上,這樣我們就放心給他承包。




貴港鄉村雜談


會強行將農民土地轉包給本公司,作為村民的話是可以有權利來救濟的,這裡分為幾個方面,其中一個呢轉包給大公司做什麼用?如果是作為農業生產,那麼就存在一個強迫交易,或者是強迫轉土地流轉的問題。

如果是流轉之後不是做農業生產而是做建設或者其他項目,那麼這個村委會的這個行為是違法違反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可以通過請律師來幫你解決。

認真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貴州農村李哥


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持續推進,不僅僅是大企業還有小企業、農業合作社、個人等都會進村包地。作為小農戶,如果大企業還未進村包地,應該提前瞭解附近村莊或者集體已實行的案例,做到有備無患;如果大企業已經來村包地,應該沉著應對,實現承包土地收益最大化。

利弊分析

土地流轉政策成熟後,將會出現大批農場。農村地區大片種植同一農作物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將由此拉開供給側種植的序幕。

利:大農場的出現將極大可能使原有土地實現更大種植收益,在合理政策的推進下,農民將可能獲得更多的分紅。將土地承包給別人,農戶將會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擅長的工作,獲得雙份收益。

弊:承包土地靠別人種植,將會加大種植風險。如果農場年度收益不佳甚至收益負增長,農戶很有可能拿不到分紅。如果農戶在承包期間想自己搞點特色種植產業,因合同限制,短期將無法收回土地。

必備工作

作為農戶,在土地正式被承包之前,應積極瞭解各項政策規定,確保安全後再簽訂合同。

1.瞭解資質和實力。當村內忽然來了大企業,作為村民首先應該保持理智,不要被大企業的標籤欺騙。在土地流轉之前核驗大企業的承包資質、企業類型、承包團隊,理性分析這家大企業的專業化水準。在土地流轉之前,農戶還應瞭解這家公司的資金實力,可通過網絡或者實地勘察進行驗證。

2.瞭解政策。農民將土地承包給大企業目標是實現收益最大化。在土地正式流轉之前可以向周圍有過經驗的村莊或者集體詳細瞭解承包分紅方案。如果當地沒有案例可以向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或者通過網絡諮詢相關承包辦法。在瞭解清楚後根據大企業給出的條件進行進一步磋商確保最終的承包辦法。

3.瞭解收益。農戶應根據最終談成的承包方案中給出的每畝收益和自家種地當年的收益進行對比。如果承包價明顯低於當年淨收益,應予以拒絕承包。如果承包價高於當年淨收益,可以進入下一步簽訂合同階段。

4.瞭解合同。在一切就緒準備簽訂合同階段,一定要細緻研讀合同,必要的時候開個村民研討會,對合同中涉及的村民利益、雙方違約條款進行核實。如果發現與之前的承包方案存在差異或存在異議,應聯繫大企業進行更正。

綜上述

土地流轉和農場經濟順應時代潮流,在這個大潮流中,農民、承包方都將成為受益者,土地也將實現利用和收益最大化。


獨家社觀: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

獨家社觀


大企業進村,這是好事,但前提是他們是不是真的幹事真的是為了老百姓,如果只是為了套取國家補助,那要是我的話我是不會同意的,但要是真的幹事,那問題就好解決了,可以用土地入股的方式進行合作,這樣一來我們的地也可以掌握在我們手裡,也放心。


難得糊塗1156


大企業進村包地沒見過,只要真的有大企家進村包地我們農民拍手歡迎,當原不是來搞房地產的就好,基本農田就是用來種糧種菜,誰種都是種有人能把糧食產糧提到畝產二千斤,三千斤甚至更高,中國的糧食豐收了,產能過剩了就不用進口糧食了,十四億國人也就進入小康生活了,貧困戶的帽子摘了有什麼不好的,歡迎大企業快怏來包地!


用戶87751048672李長


大戶承包。小戶退出。別管怎麼說,30年不變。這是個趨勢。我總覺得農村要發展。走國營農場的道路。60歲開資,收回承包田。把土地交給大戶種‘。這樣農民老有所養。孩子們打工也放心。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方法。


石來運轉5582


有三種選擇一:你可以個大企業進行合作,就是他們吞併你,因為你競爭不過它,但是它可能在這方面的經驗不夠或是不全面。二、你可以用你獨特的種地方式與他競爭,從概率角度來說,你可能被擠垮。三、最好的就是合作,畢竟再大的企業也不是面面俱全的,它種地可以吸引並促進消費,它種蔬菜,你就種不同的蔬菜,這樣就能形成互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