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内涵丰富的"西楼"意象:从唐诗的男子之气,到宋词的闺阁之情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人黄升在《花庵词选》中评价此词:"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接受赵匡胤赐的屈辱封号"违命侯",在大宋过了两年屈辱的囚徒生活。昔日红巾翠袖、纸醉金迷,今日冷冷清清,愁绪纷纷,有言不能说,只能无言登上西楼,凭栏而望。

李清照有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与丈夫分居的日子里,她寂寞无助,只能登上西楼,回望故乡,以排解自己的愁绪

这两首词提及的登高之处都是"西楼",可见"西楼"已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我通过翻阅唐诗宋词,发现"西楼"意象与其他意象一样,也拥有丰富的内涵。

一、 唐诗中的"西楼",经历了从实物到抒情意象的变化,且此时多数是以男子之气为主。

其实用"楼"作为意象的诗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比如说《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陌上桑》中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时"楼"的抒情功能并不突出,它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

到了魏晋,"楼"意象的使用就更广了,比如曹植笔下的"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等,"楼"慢慢从实体变成承载诗人情感的载体。

内涵丰富的

中国古代的楼阁

相比之下,"西楼"的出现更晚一些,据现有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梁代诗人庾肩吾和何逊,庾肩吾吟咏"天禽下北阁 , 织女入西楼",借"西楼"写春夜时令特点,何逊吟咏"洛汭何悠悠 , 起望登西楼 ",表达他的流落之苦。

意象的使用都是有传承性的,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当然也就继承了"西楼"意象,并且完成了"西楼"从实体意义到诗歌意象的转变,使得"西楼"具有更多的内涵。

据统计,全唐诗中把"西楼"作为意象的诗歌大约有70多首,而是使用的频率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多,初唐使用频率最低,中晚唐使用频率较高。

阅读70首诗歌我们发现,"西楼"意象不是单独使用的,它或与"登"、"上"等动词组合,或与"月"、"秋"等其他意象组合,从而表现出复杂的主题内涵。

归纳起来,唐诗中"西楼"意象所表现的内涵大概有以下几种:

内涵丰富的

夕阳之下的西楼

登临内涵

提到"楼",我们一定能想到"高",这是由"楼"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中国文人在遇到人生挫折之时,喜欢登高赋诗,以求解脱愁思。唐诗中的"西楼"意象,与"登"、"上"、"望"、"看"等动词相结合时,表现的就是这种登临内涵。

纵观这类诗歌,我们发现登西楼望远兴怀,其实和登高主题类似,要么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要么表现边疆战士或游子的思乡怀亲。

如白居易的《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借"西楼"抒发自己对远游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比如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也是借望西楼来书写自己的思友怀亲之情。

而岑参、许浑等边塞诗人则是借"西楼"来表达边疆戍卒、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的《题铁门关楼》:"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内涵丰富的

登楼望远

遣怀内涵

我们常常讲"秋士易感",从宋玉开始的"悲秋"情怀,一直贯穿读书人的精神世界,当他们登上高处,看到萧飒的秋景,感受到生命的衰败,往往会有无限伤感,所以诗词中的"秋"是与"愁"紧密相连的。

唐诗中"西楼"常常与秋意象连

用,表现出悲秋情怀,诗人们借悲秋之情,抒发年华易逝的感慨。最具代表性的是白居易,他在《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中说"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这首诗表现了他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古文字中"西"和"栖"本义相同,《说文》讲:"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楼"和"夕"有很大的相关性,古代游子常常在夕阳西下之时表现出浓浓的乡愁,所以"西楼"也和游子的羁旅情怀有关。如郎士元《石城馆酬王将军》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内涵丰富的

登楼望远

宴饮与送别内涵

关于这个内涵,我想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古人常常在楼上招待宾客,宴饮赋诗等。本来聚会并不局限与西楼或者东楼,但是在古人的习俗中,西方是宾客的席位,东方是主人的席位,所以诗人在采用"西楼"一词时,大概也有这种意思。

唐诗中与"西楼"有关的宴饮诗,要么是表达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要么表达饯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如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醆,西楼无客共谁尝。"

闺怨内涵

纵观唐诗,我们发现"西楼"与闺怨也是紧密相连的。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古人强调"天人合一。"

古人设计楼房时,常常根据阴阳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认为西边属阴,将女性的住所安排在西边,所以西楼与女性有很大关系。

虽然唐诗注重表现男性的情怀,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女性闺阁的代言体,这些诗词中,就大量使用了"西楼"意象,抒发思妇心中的深闺幽怨之情。如李白《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到此时,"西楼"在唐诗中,逐渐从实体之楼演变出登临遣怀、送别闺怨等丰富内涵,成为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意象,且都是以男子为中心的情怀。

内涵丰富的

登楼宴饮

二、 宋词中的"西楼",它的含义范围渐渐缩小,少了唐诗中的男子之气,更多的是表现闺阁之情

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文学,失去了唐的大气端庄,更多的是以轻柔婉媚的形态出现,南唐后主李煜突破了"花间词"的柔糜,写了很多明朗、率真的清丽词,他的词中"西楼"意象频现。

经过唐诗和五代词的发展沉淀,在150首"西楼"意象的宋词中,西楼已经完全虚化成表现男女的相思之物,成为记载着男女聚少离多的生活场所,内涵也缩小为咏叹离别和女儿情,与唐诗中表现男子的庄重之气大相径庭。

表现闺阁女儿情

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里,西楼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场所,而是充满了浓重的相思之情,这是闺阁词的重要代表。

另外,宋词中的"代言体"比唐朝更甚,即是男子揣摩女性的心思,模仿女性的口吻,将自己的情感借抒情主人公之口表达出来,情感更加真切婉转。"西楼"作为女子闺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代言体"诗词中。

如李玉的《贺新郎·春情》,主要写女主人公在西楼盼望情人归来的情景:月光洒满西楼,女主人公凭栏远眺,感觉男子快要回来了,可是又不知道日期。女子自我安慰、自我劝解的心理活动在小小的西楼里显得十分密集。

词人借"西楼"展现女主人公在室内的活动——驻足观望、扶栏怀远,从而透露出她内心的相思痛苦,一种柔美缠绵的感情基调在西楼上蔓延开来,这是最经典的闺阁女儿的相思。

内涵丰富的

登楼望夫

表达男女感伤怀人之情

前面我们讲唐诗中西楼有送别的内涵,但是送别的对象往往是男性,而在宋词中西楼主要是男女送别的场所,所以"西楼"意象所表现的情感也变成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

这方面的代表是晏几道,他是宋词中使用西楼意象最多的词人:"醉别西楼醒不记"描写的是与美人在西楼饯别的场景,对于多情的他来说,这种离别十分缥缈,他对重逢基本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一直处于沉郁悲凉中难以自拔。

又比如"西楼别后,风高露冷"写的是与恋人离别后的萧索落寞,"有人凝澹倚西楼,新样两眉愁"是以想象的方式,写出心上人在闺阁中的伤心难过,"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写的是与心上人相见的场景,表现自己离别后的凄凉心境等。

可以说,晏殊、晏几道等人将西楼的悲凉落寞之情大肆渲染开来,

"西楼"意象的抒情内涵基本已经固定为离愁别绪的感伤。和"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相思一样,"西楼"也成为古诗词中表达相思哀怨请安的凄美意象。

小结

"西楼"从梁代的具体建筑物,到唐诗中逐渐虚化的抒怀意象,再到宋词中被固定的凄美意象,内涵逐渐丰富,有的表达登临之感,有的表达遣怀之感,有的表达送别之情,有的表达相思之情,可以说,西楼集忧伤、愁苦、凄凉甚至是幽怨于一身,成为历代作者喜爱的抒情意象。


作者|清芜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