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丁謂《天香傳》。香文化歷史悠久,遠古時代的人們用木頭生煙的方式來祭天,使燃燒的煙到達九天之上,讓天神看到,人們稱之為

“香菸”,以此表達對上天的崇敬之意,《爾雅》中記載“祭天曰燔柴”。這也是中國人在祭拜祖先時要在靈前焚香的最早的源頭。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不僅用香來祭祀祖先,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生活用香,他們在公共場所會擺放薰香來使空氣清新;在洗澡時會進行燻浴,用香薰蒸來使身體充滿香氣;在重大節日中,人們還會用香來驅逐妖魔鬼怪,祈求上天福澤;甚至詩人們也很喜歡香。

屈原在《離騷》中寫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表達了自己對於香的讚美。中國早期的香,都是祖先們自己發明創造的結果,而歷代絲綢之路的開通,不僅帶來了布料、美食、馬匹、金銀、茶葉,更帶來了西域的香文化,各種風情迥異的香,隨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的流入中國,各種作用不同的香,也對中國的香文化產生了諸多影響,讓我們走進香的世界,看一看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聊一聊它對中國的影響。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一、中國早期的絲綢之路

根據史書的“官方記載”,絲綢之路最早起源於漢代,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絲綢之路起源的時間,其實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就有了最早的絲綢之路,只是處於亂世紛爭的時代,人們對這條絲綢之路知之甚少。

1、早期邊疆的絲綢之路

早在張騫出使西域的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一條連通中華民族與其它民族交流的道路了,這條道路叫做“身毒蜀道”,也被成為“南方的絲綢之路”,這條古道全長200公里,是一條起源於四川,途徑雲貴高原,通向南亞次大陸以及中南半島的道路,它將西南邊疆地區的文化傳入了中南半島地區,促進了這些古老民族的交流。古代的西南地區瘴氣遍佈、毒蟲肆虐,人們的死亡率極高,由於那時候西南地區還沒有真正被納入到中華民族的版圖之中,因此他們並沒有學到中原人防治瘴氣的方法,而是自己苦苦摸索,與死神進行鬥爭。

邊疆地區的人民發現,喝青蒿水、用青蒿來薰香和焚燒有很好的化解瘴氣的作用

,尤其是經常焚香可以有效的減少瘴氣對人的傷害,提高人們的壽命,於是用香來防治瘴氣成了西南地區的一種醫療方式。同時他們發現香料中具有的獨特成分可以解毒和治療瘟疫,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於是在不斷的交流中,把香文化傳入了中原地區,《博物志》中記載:漢武帝用西南少數民族進貢的白檀藥治療了宮中患有瘟疫的宮人,同時也治好了很多人的頭疼腦熱,香做成的香料和香藥,對於治療疾病有些非常好的療效,這些先進的治療方法,都是從早期的“南方絲綢之路”傳播過來的,而並非張騫出使西域所帶來的。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2、印度香文化的傳播

早期的絲綢之路聯通了南亞次大陸,因此與印度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繫。印度地區氣候多樣性比西南地區更加複雜,因此產出的香料也非常優質,因為兩地經常進行貨物往來,所以印度的香料也有很多傳入中國,其中以甘松香和阿薩那香為主。考古研究發現,甘松香和阿薩那香只有在四川地區和雲南地區生產,其它地區則一概沒有,由此可以推斷,這兩種香很有可能是在早期絲綢之路中從印度傳入的香,在與印度有聯繫的四川和雲南地區比較流行。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3、早期絲綢之路與麝香的傳播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除了以宮鬥為主線,另一條隱藏的主線就是各種香料的運用,其中以麝香為最,在劇中很多人通過使用麝香,來達到陷害他人,為自己爭寵的目的,而麝香的歷史,也非常久遠,同樣起源於西南少數民族。西南地區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且瘴氣瀰漫,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烏煙瘴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峰聳立、溫熱溼潤、叢林密佈、河流縱橫的地方,這種地形地勢很符合地理學中的“環境多樣性”學說,很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於是各種草本植物和麝這種珍貴的動物開始在此地繁衍生息,很快使麝香文化誕生,這種西域的香料在不斷的交流中傳入中原地區,誕生了一條“麝香之路”,這條路甚至連接了歐洲地區與西南邊疆的交流,羅馬帝國就通過這條古老的“麝香之路”,運輸西藏和益州等地的珍貴麝香。可見這條古路上傳播著豐富多彩的香文化。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中國早期的絲綢之路起源於四川,是“南方絲綢之路”,而漢代的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則是一路向北,可以稱之為“北方絲綢之路”。

二、漢代的絲綢之路與香文化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簡單的連通中原與西域的道路,它促進了國家間的交流,也促進了國家間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香文化就是在這一時期進入了中原文化,成為人們精神生活和醫療衛生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誤打誤撞中傳播香文化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奉行“黃老之學”,讓百姓休養生息,這種政策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期,國家逐漸富強起來,於是漢武帝開始動手清除漢王朝的肘腋之患——匈奴,在出兵匈奴的同時,漢武帝命令張騫出使西域,尋找西域國家協同漢朝對匈奴作戰,以使匈奴腹背受敵。但是張騫出使西域的途中卻一波三折,他誤入了匈奴的領地,被匈奴人扣押,直到匈奴內亂他才趁機逃出,輾轉來到了大月氏國,然而月氏國王沒有同意張騫的請求,張騫就只能在月氏國逗留了幾天後離開。

但是在這幾天時間裡,張騫發現了大月氏的蘇合香,這是一種中原地區很少見的香料,從而使張騫對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張騫從大月氏回來的路上又被匈奴人俘虜,之後又趁亂逃出,在西域輾轉十餘年,他到達了龜茲、高昌、天竺、波斯、大食等北方的西域國家,發現了這些國家各種各樣的香文化,並把它們帶回了漢朝。從此漢朝和這些西域國家建立了一條“香之路”,西域國家通過出售香料來換取漢朝的絲綢和寶馬,香料源源不斷的傳入中原地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沒有達成政治性的目的,但是它加強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國家的聯繫,也使香料貿易發展的如火如荼。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2、香藥的發展

張騫出使西域除了帶回香料文化,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帶回了香藥文化,拯救了很多生命垂危的人。上文提到漢武帝宮中曾經有瘟疫蔓延,人們稱之為“傳屍骨蒸病”,當時中原的治療技術根本無法挽留病人的生命。於是來自西域的使者進貢了白檀香,號稱專門治療這種疫病,漢武帝接受了這種做法,讓西域使者施用這種香,長安城一連幾個月都是香氣瀰漫,經久不散,沒過多久宮中患病的人就痊癒了,人們都認為這是“神藥”。除了這種治療疑難雜症的香藥之外,還有蓽撥、旃檀這種治療頭痛的藥,蓽拔的根可以治療血氣衰弱、食慾不振等疾病。西域的香藥文化在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後不斷傳入中原地區,一時間“香風盛起”,香藥的傳入很好的解決了困擾人們的疾病問題。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3、漢武帝對香文化的推動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從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上看到了國家統一的一樣,他清除的認識到香文化的傳播和香料、香藥貿易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於是他一邊加強絲綢之路的開通,不斷促進香文化傳播,一邊征服西南地區,使其歸入中原地區的版圖之中,這樣一來就加強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各國的聯繫,二者融為一體、互利互惠。同時漢武帝也非常迷信香文化,相傳他曾經用各種上等的香料、香藥、檀香來祭奠西王母,民間也爭相效仿,用不起昂貴的香,就用普通的香來替代。可見從漢代開始,香文化就已經在社會上廣為傳播,實現了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實際作用。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三、唐宋時期的香文化發展

1、唐代的絲綢之路與香文化

唐朝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國力達到巔峰,原有的陸上絲綢之路不斷髮展,海上絲綢之路也不甘落後,由於國家的興盛,海上貿易也更加發達,中南亞、西亞等國的香料通過海陸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如沉香、龍腦、乳香等等。唐朝時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海上之路的開闢,使東西方交流貿易的中心轉移到了廣州地區,從而使寧波等南方港口城市興起,各國的貨物從東南沿海地區進入中國,這比從陸地進行貿易方便了許多,然而儘管海上絲綢之路也蓬勃發展,陸上絲綢之路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到了唐朝後期,海上貿易發展迅速,因此出現了像馮若芳這樣的“海盜”,他經常劫掠來往的船隻,搶奪各種香料,在他家的房前屋後都堆滿了搶來的香料。

因此唐朝政府設立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市舶司,來嚴格規範對外貿易,嚴厲打擊這種“不法分子”。唐朝時做香料生意最著名的非拉伯商人莫屬了,他們活躍在新疆至敦煌一帶的絲綢之路上,主要販賣香藥,以數量巨大、價格低廉的好口碑獲得了中國民眾的喜愛,阿拉伯地區氣候條件多樣化,所以盛產香藥,其中最著名的香藥就是安息香,

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孜然”,當時流行於新疆和四川地區。阿拉伯在絲綢之路上的活躍,促進了香料、香藥、香文化的發展,這三者可以說是東西方民族文化交流的紐帶。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2、宋朝的絲綢之路與香文化

宋代人打仗不在行,確是做生意的高手,宋朝的GDP穩居世界第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海上絲綢之路也很發達,其中香料貿易也佔據了世界中心位置。宋代乳香的銷量非常大,因為乳香的藥用價值明顯,對於中國來說是一種非常急需的香藥,因此在中國的市場非常好,根據史料記載,僅在熙寧十年,廣州的乳香的貿易額就已經突破了一百萬貫,為宋朝政府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很多商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進購乳香,在國內販賣,賺的盆滿缽滿,以至於宋朝政府後來規定乳香只能國家專買。

除了乳香這種主要的香料之外,還有沉香、鬱金香、龍涎香、檀香等不斷地從海上絲綢之路傳播開來,使得宋代的香文化的品質和種類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皇帝到百姓都對香文化鍾愛有加,宋代的絲綢之路對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貿易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明清時期的絲綢之路和香料貿易也有所發展,但隨著海禁政策的事實,中國只有廣州地區對外開放,其他地區相對封閉,海上絲綢之路相對衰落,由於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陸上絲綢之路也隨之衰落,香文化的發展進入了低谷,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發展相對緩慢。

結語

從身毒蜀道到麝香之路,再到絲綢之路,香文化的發展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它產自於氣候複雜多樣的西南地區,在海陸絲綢之路的推動下,與其它國家的香文化不斷碰撞融合,變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物品、醫療用品、以及文化用品,香料、香藥文化通過絲綢之路產生的貿易關係,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聯繫,實現了互利互惠的目標。

“絲綢之路駝鈴遠,一縷幽香傳千年”:聊聊絲綢之路上的香文化

在新的時代,應該學習絲綢之路的精神,促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使中國文化和異域文化不斷融合、借鑑、共存,發展富有多元化色彩的香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