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1951年,慶祝新中國成立兩週年閱兵式隆重舉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閱兵是一次載入新中國史冊的閱兵。人民軍隊在閱兵中對外公開的所有信息,在向世界表明,人民軍隊的現代化跨越式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這話從何談起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軍事學院方隊

在徒步方隊上,體現了我軍從單一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

在1949年開國大典和1950年閱兵的時候,徒步方隊基本上以陸軍為主,海軍和空軍的方隊不多。可到了1951年,閱兵徒步方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新組建的軍事學院領銜,第六高級步兵學校、海軍學校、空軍學校、戰車學校、炮兵學校的學員,陸續通過檢閱場接受檢閱。

從這個方隊的構成我們可以看到,我軍已經把培養軍隊高級指揮人才、陸軍技術兵種、海軍和空軍等現代化兵種人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換句話說,以軍兵種各個院校方隊組成的隊伍走在徒步方隊的最前面,表明人民軍隊諸軍兵種建設已經全面形成了體系。這些人才將成為我軍陸海空三軍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海軍學校方隊

當然,軍事院校方隊的增加也表明,我軍軍事高等教育的體系正在全面形成。在戰爭時期,我們可以靠實戰或讀基本簡單的兵書指揮戰爭。但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逐步建立起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靠實戰或讀幾本兵書指揮戰爭就行不通了。

一方面,現代戰爭的武器裝備技術含量高,尤其是海空軍武器,必須接受相應的高等教育才能運用。另一方面,軍事指揮人才指揮現代化的合成軍也得靠系統的學習軍事理論知識。不管怎麼說,我們建立起的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對於我軍現代化建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除了軍事院校方隊,民兵方隊也成為亮點。手持步槍,頭上包著毛巾的華北民兵方隊走過了檢閱場。這也表明,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已經邁向了正規化軌道。民兵作為我軍強大的助手和後備力量,其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說完了徒步方隊,我們再來說說裝備方隊。

對於裝備方隊,我的解讀是1951年閱兵,我們的地面裝備達到了統一化的水平,部分裝備性能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空軍空中梯隊的裝備,甚至在有的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摩托化步兵

先來看看地面裝備方隊。

在1951年閱兵的地面裝備方隊中,以T34坦克、IS2重型坦克、ML20加農榴彈炮、喀秋莎火箭炮為首的一批蘇式武器正式亮相。這表明,通過蘇聯的輸血幫助,我軍向著機械化的目標邁進了很大一步,武器裝備制式統一。這在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拿坦克方隊而言,1949年和1950年閱兵,我們僅有日本製造的97式中型坦克和美製的M3坦克。這些坦克性能落後,型號比較雜。但在1951年閱兵,我們的坦克方隊換成了統一的蘇聯造坦克——T34和IS2坦克。這兩款坦克在二戰中屢立戰功,IS2坦克在1950年代初期也屬於比較先進的坦克。這表明,我軍當時的裝甲兵實力已經和二戰後期的蘇軍完全吻合。蘇聯坦克的進入,讓我軍裝甲兵正規化建設一起步就站在了比較高的起點上。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IS2坦克

裝備的制式統一,對軍隊建設意義重大。過去,我軍武器來源很雜,既有從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場繳獲,又有各種自制,光槍支就來自一二十個國家,可謂“萬國造”。這給我軍後勤增添了很大的壓力。隨著蘇聯武器的進口,我軍裝備從過去的“萬國造”發展到以蘇聯裝備型號數據為統一標準的新時代。隨著國產裝備在1957年以後的列裝,我軍的裝備實現了真正的統一。

空中梯隊方面,人民空軍138架飛機飛過了檢閱臺,這是中國空軍歷史上首次大編隊機群檢閱。

1949年閱兵,我們只有17架飛機。1950年閱兵,我們有19架飛機。到了1951年閱兵,距離1950年10月1日才短短一年時間,受閱飛機就有了138架,這表明什麼?很直接的是一點,是1950年到1951年,人民空軍建設的速度明顯加快,數十個航空兵師在這一年時間裡快速組建奔赴戰場。

138架飛機翱翔,重型坦克登場,新中國成立兩年,武器翻天覆地

米格15

人民空軍不僅規模在擴大,裝備也在提升。此次閱兵,空軍蘇制戰機米格15噴氣式戰機首次亮相,圖2、伊爾10、拉9、拉11等活塞式飛機也跟著米格15一起接受檢閱。空軍機群執行多種類作戰任務的多樣化機型建設已經初步形成,米格15更是減小了我國空軍和世界先進空軍發展的差距,讓我軍主力殲擊機在一夜之間就邁入世界先進水平。

所以,1951年閱兵在我軍閱兵歷史,乃至我軍現代化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