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諸葛亮為什麼打不下陳倉?

李蕾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以多擊少,卻攻不下陳倉,歷來為後人所“恥笑”。


可是,仔細看此戰前後,許多朋友對此戰都有所誤解。

未雨綢繆的曹真


經過張郃等人的努力,魏軍擊敗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驚無險。

但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給魏軍敲響了警鐘。自劉備死後,蜀軍不足為患的安逸思想是十分危險的。

曹真在擊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判斷:諸葛亮出祁山受挫,很有可能會攻陳倉。因此,曹真下令郝昭防守陳倉,加築城防,嚴加防備。

機遇出現,準備卻不足,該不該打?

鑑於第一次北伐期間,“祁山箕谷,兵皆多於賊”,卻遭遇失利的情況,諸葛亮退軍後,積極整頓,準備再戰。

此時,情況出現了對蜀軍有利的變化。

當年5月,魏國發起了三路攻吳之戰。為了協助司馬懿攻打江陵,張頜東下支援。


當年8月,曹休兵敗石亭;司馬懿沿漢水東下,也因水淺不得行而退;

當年9月,鮮卑圍攻田豫。

諸葛亮決心利用這一時機,再次北伐。

陳倉大戰,技術流的較量

諸葛亮走故道,攻陳倉。

抵達陳倉城下,諸葛亮派人勸降郝昭,無果。

隨後,一場經典的技術流攻城戰展開了!


諸葛亮充分發揮了理工男的本色,拿出了各種攻城手段,郝昭也見招拆招,對抗精彩紛呈。

諸葛亮令軍架雲梯、衝車進攻。郝昭依託城牆堅守,以火箭射燒雲梯,用繩磨打壓衝車。


儘管中國歷史上的火攻由來已久,但陳倉之戰是史書中第一次明確記載的運用“火箭”(射擊點燃的箭)的戰例。

諸葛亮架設起百尺井闌,猛烈射擊,壓制城頭魏軍,並派軍填平城壕,攀爬城牆。郝昭在城內加築重牆,增強抵抗。

諸葛亮軍挖掘地道,郝昭令人挖掘橫溝堵截。

就這樣,諸葛亮軍猛攻二十餘日,糧草不繼。

同時,曹真派出的費曜軍、從荊州方向返回張頜軍,已經逼近。

諸葛亮無奈退軍。

精彩的撤退戰

在撤退中,張頜軍的先鋒王雙軍的騎兵部隊迅速逼近蜀軍。


諸葛亮治軍嚴整,在撤退戰中可沒有吃過虧!他只會軍隊回頭激戰,斬殺王雙!

隨後,諸葛亮又趁撤軍之際,派遣陳式攻取了武都、陰平。

在這個過程中,諸葛亮主力擊敗了郭淮軍,一直追擊到祁山!(收復武都、陰平,在許多書籍中被列入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戰果,但實際上,無論是時間,還是動機,都與第二次北伐相連)

戰後個人命運

戰後,曹真因預設陳倉防禦以及舉薦郝昭之功,被加封為大司馬,並賜劍履上殿,達到了他事業的巔峰。


可是,月盈必虧,剛被加封的曹真,就發動了伐蜀之戰。結果,成了一場烏龍。

諸葛亮儘管攻陳倉不克,但因收復武都、陰平,恢復相位。(此前街亭之敗後,自降三級)。

陳倉之戰,是諸葛亮北伐的一個縮影

1、時間窗口短,只有迅速攻取一條路。

這次所謂的機遇,窗口只有20多天!


才20多天的時間,退軍時就被王雙追上。如果再遷延時日,魏軍張頜等部抵達,形勢將有多危險!

借個地圖看:蜀軍要到陳倉,需要走故道、散關,途中的補給十分困難。而魏軍到陳倉,只需沿渭水走水路,補給十分充足。

不要說準備倉促,即使是準備妥當,陳倉也不是主力對峙的理想地區!

諸葛亮這次攻陳倉,不可能一邊攻城一邊打援。就20幾天時間,攻下就攻下了,沒攻下就要馬上撤軍!

2、倉促。

人們總是說諸葛亮北伐“屢屢糧草困難”,可是,這次北伐是僅有的一次真正因糧草不足退軍。(第四次北伐“慮糧無繼”退軍,但撒軍後李嚴表示糧草才很足)


可見,這次北伐的發起,是極為倉促的。以至連張郃都判斷:等不到援軍到,諸葛亮必退!

3、魏軍將領出色

實力懸殊、形勢嚴峻,諸葛亮唯一可以指望的,只能是對方將領垃圾。

很遺憾,諸葛亮的對手,很牛逼。

統帥曹真,預先判斷形勢,加強陳倉防禦;將領郝昭,能創造性使用守城方法,堅守城池。

整個諸葛亮北伐中,對面的曹真、司馬懿、張郃、郭淮,在軍事素質上都極高!


曹真:老子被黑得好慘!

4、行動容易預料

陳倉之戰前,曹真預料到諸葛亮必攻陳倉,提前布放;陳倉之戰中,張頜預料到諸葛亮糧草不繼,可能他率領的援軍還沒到蜀軍就退了。

在此後的第五次北伐前,司馬懿也能預料到諸葛亮攻堅屢屢失利,必求野戰,因此放心在渭南加強發展,補充軍實。


由於前面提到的補給條件、道路條件的限制,蜀軍進軍的選擇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無論是曹真、張頜,還是司馬懿,都能基本預料到諸葛亮的進軍路線和支撐極限。

錯過了第一次北伐時的突襲機會,此後,諸葛亮的選擇越來越有限,這樣的仗,很難打!

不宜過分貶低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未成,尤其這次陳倉之戰以絕對優勢兵力失利,長期被許多朋友詬病。可是,許多對諸葛亮的指摘是不客觀的。

以陳倉之戰為例。

1、陳倉之戰的糧盡而退,是爭取主動行為。

很多朋友以諸葛亮在陳倉之戰中“糧盡而退”,認為諸葛亮腦子不清楚,只能支撐二十幾天的糧草,還北伐個毛?


諸葛亮臨陣如何,暫且不議,但真的是隻準備20多天糧草就敢北伐?

事實上,他撤退後,立刻組織了對武都、陰平的攻略,並擊敗郭淮,一直追到祁山。

這說明,諸葛亮的所謂“糧盡而退”,並非是沒有計算好糧草,糧草吃完了被迫撤軍。而是在攻堅不利後,主動退出不利戰局!

張頜所說的諸葛亮糧草不繼,也是指的這個:魏軍逼近,諸葛亮必退!諸葛亮準備倉促,不可能在陳倉和魏軍主力對峙!


在我軍鬥爭史上,攻大同攻包頭不克,三打運城,戰四平,“摸一摸老虎屁股"吃不下胡鏈...主動進攻很可能受挫,但不主動,是沒有出路的。

2、陳倉攻城不克,很正常。

張頜的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陳倉防務良好,郝昭守城牛逼,有把握守住!

連用兵謹慎,善處營勢的張頜都認為陳倉不容易攻克,說明這場攻堅戰原本就很難打。

就在這次北伐前,諸葛亮的奏章中就寫到:曹操是個厲害人吧!先帝都經常讚許他!可是,他五攻昌霸不克、四越巢湖不成,用夏侯,夏侯敗亡···何況我諸葛亮呢?我怎麼可能保證我必勝呢?

近來,趙雲、鄧芝等人紛紛離去,外來人才凋零,不多久,這些外來人才,包括外地帶來的這些老革命都會紛紛離去。到那時,我們如何以一州之地的人才、實力,對抗四方精銳?


從益州一州之地,選拔出當年那樣的人才,談何容易?

所以,我沒有必勝把握,也必須去打!

面對堅城+良將(橫空出世的郝昭),諸葛亮攻不下陳倉,很正常!但諸葛亮去攻陳倉(有二十餘日攻千人守護的城池,對蜀已是難得機遇),很正確!

嘗試失敗了,未必代表嘗試是錯誤的。不嘗試,永遠沒有機會!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諸葛亮率軍北伐期間,被小小的陳倉守將赫昭一兩千人阻擋,魏延久攻不下,諸葛亮也無計可施,還下令差點斬了魏延。那麼,小小的陳倉,怎麼如此難打?

那麼陳倉在哪裡呢?

陳倉就是現在陜西省的寶雞,位於陜西省西部,西與甘肅天水市、清水縣相鄰。

諸葛亮為了穩操勝卷,派大將魏延攻打,沒想到,魏延一連攻打了好幾天都沒打下來,傷亡巨大。魏延沒有辦法,只好向諸葛亮報告實情,諸葛亮一聽,非常生氣,差點殺了魏延。

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

他以為陳倉好打,沒想到是塊硬骨頭。

(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曰:“陳倉正北就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進兵。”命魏延引兵到城下,四面功之。連日不能破。魏延復來告孔明,說城難打。孔明大怒,欲斬魏延。

陳倉為什麼難打,守倉人又是何方人物?

首先,陳倉地理位置非常險要。地處秦嶺北麓、隴山支脈、黃土高原和渭河地嶄交吻處,南、北、西三面環山,如此地形,易守難攻。

其次,陳倉守將赫昭,深通戰法,很會打仗。赫昭身長九尺,猿臂善射,很有謀略。最開始,赫昭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司馬懿舉薦赫昭鎮守陳倉,抵擋蜀軍,曹叡封赫昭為鎮西將軍。



陳倉最後如何拿下?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赫昭病重,諸葛亮急忙趕往在張合換防前出兵,赫昭病的呻吟之間,聽到蜀軍到了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因為當時各門都已經起火,城中開始大亂。赫昭聽說後大驚而死,陳倉終於被攻破。

諸葛亮也算愛才惜才,因憐赫昭之死,令其妻小扶靈柩回魏國,以表其忠。


紙上談歷史


看待諸葛亮的北伐一定要弄清楚他的戰略目的是什麼?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以趙雲的疑兵吸引曹魏主力,然後諸葛亮親率主力奪取隴右五郡,因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的是奪取隴右五郡。

諸葛亮攻打陳倉是第二次北伐,時間是在228年11月到12月之間,離第一次北伐僅僅過去8個月時間。



諸葛亮之所以在228年的冬天發兵攻打陳倉,是因為聽說了東吳在石亭之戰中大破曹休,曹魏關中兵力空虛,諸葛亮為了策應東吳而發動的一場臨時起意的北伐。

諸葛亮在228年11月決定發兵,12月就兵臨陳倉城下,而且還從漢中急行軍1000多公里,出散關走陳倉道,攻打陳倉城。



諸葛亮在攻城20多天無法攻下後率軍撤退,要知道攻城戰難度極大,需要攻城武器,陳倉城堅固,又早有準備,20天攻不下是正常情況,攻得下才是奇蹟。

知道蒙古人攻打襄樊城攻了多久才攻下嗎?打了6年,不要嘲笑諸葛亮20天攻不下城,蒙古人那麼強大,攻打兩座城池打了六年,是蒙古人不行嗎?是攻城難度極大。



兵書上說攻城要有敵方雙倍兵力才適合,而且攻城需要攻城武器,比如投石車,雲梯等,我估計諸葛亮不可能把攻城武器能從漢中運到陳倉。

另外,就算諸葛亮攻下陳倉城,又有何用呢?魏軍可以從東邊的長安和西邊的隴右兩邊夾擊諸葛亮,到時候還是守不住。



所以諸葛亮攻陳倉城根本就是佯攻,他的目的是魏國的武都和陰平二郡。

嚴格說來,諸葛亮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只能算同一次北伐,不僅在時間街接如此緊密,而且在行動上也有連貫性。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在229年1月到3月間,諸葛亮派陳式從漢中出兵攻打武都,陰平二郡,第二次北伐在228年11月到12月,攻打郝昭失敗後,諸葛亮直接從陳倉道轉到祁山道阻擋魏將郭淮救援武都,陰平二郡,最終陳式成功拿下武都,陰平二郡。



所以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目的有兩個:

1、策應東吳;

2、為第三北伐成功拿下武都,陰平二郡創造條件。

所以如果你要問諸葛亮為什麼攻不下陳倉城?答案就是:因為攻打陳倉城的目的不是拿下陳倉城,而是其他原因,也就是上面分析的兩條。

還有第三條就是:諸葛亮攻下陳倉也守不住,所以沒必要攻。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打不下陳倉,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陳倉易守難攻!


陳倉的出名是因為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連韓信這種千年難遇的軍事天才打個小小的陳倉都迫不得已採用了偷襲戰術,可見,陳倉是有多難打,而且韓信還派猛將樊噲出戰。所以諸葛亮打不下陳倉是很正常的,宋代的吳玠吳磷兄弟守在陳倉也重創過金兀朮!總體來說,陳倉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

陳倉地處兵家要衝,軍事戰略地位很重,是漢中連接故秦關中的樞紐,所以,城高牆厚,守備物資充足!處秦嶺北麓、隴山支脈、黃土高原和渭河地塹的交匯處,三面環山,僅有東部相對平緩。諸葛亮雖有數萬大軍,但是施展不開,無法四面進攻,只能將兵力擠在狹窄的東門,成添油戰術!郝昭兵力只有千把人,即使動員百姓參戰那也只有兩三千人,但是他只需防守一面就行了。兵力雖少,用於防守綽綽有餘了,這就是地利的優勢,和潼關的形式差不多。

二、郝昭這人能打!


街亭之敗後,曹真覺得諸葛亮下次會進攻陳倉,於是把郝昭調去守這個戰略要地。可見,郝昭的軍事能力是很受看重的!郝昭到任後,開始重新修固陳倉,嚴陣以待!魏延親自帶兵來打都被打退,諸葛亮親自上陣。受制於兵力施展不開的困境,諸葛修建大量攻城衝車、百尺木欄,甚至挖地道,填壕溝等方式,都被郝昭一一挫敗,進攻二十來天后還是打不下小小的陳倉,不得已因糧草用光而退兵。

三、諸葛亮心有餘而力不足!


荊州丟失和夷陵戰敗後,蜀國元氣大傷,等到諸葛北伐時,蜀國的國力是三國中最弱的,常備兵力基本不到十萬。諸葛進攻陳倉小方面是策應吳國,大方面是趁著魏國在東線戰敗,兵力屯在合肥一線的機會,趁機撈一把,能拿下長安那也是劉家祖先保佑了!

所以,諸葛亮開始就沒準備和魏國大打出手,糧草都只帶十日的!到陳倉時也沒開打,先是勸降,勸降不成才動兵!不過沒想到郝昭太能打了,繼續死磕下去是能打下陳倉,但是蜀國國力絕對大傷。蜀國兵馬才幾萬人,損失了很難補充,魏國的大軍正在來援,東線的孫權已經不想打了,戰爭繼續下去,對蜀國不利,所以見好就收,等待時機。


尋找不答應


我感覺是所謂的天命,盡人事,聽天命,諸葛亮再厲害,六出祁山,匡扶漢室,最後還是三國歸晉。打不下陳倉,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將領的不好,到後期,蜀國大將不多了,諸葛亮也改不了天命,諸葛亮想續天燈接命,最後還不是被魏延一腳踢了。存在即合理。所以諸葛亮打不下陳倉,歷史沒有真相,他只是教給我們一個道理。


悅示齋主人


就在馬謖兵敗街亭不久後的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十二月 ,諸葛亮決定第二次出師北伐,他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再次發動北伐,與曹魏國內軍事形勢的變化有直接關係。

史載,蜀漢建興六年(228)五月,吳主孫權命鄱陽太守周魴寫信給曹魏楊州牧曹休,誆騙他說要獻郡降魏,請曹休率軍接應。曹休是一介武夫,想法簡單,居然信以為真,上報獲批後立率步騎十萬向尋陽縣進發以接應詐降的周魴。與此同時,魏明帝曹睿為保萬無一失,又命司馬懿率軍出宛縣開至江陵,命賈逵由西陽向濡須口進發,從兩路配合曹休。

八月,孫權親至皖口,派大將陸遜揮軍大破曹休於石亭,斬首萬餘,擄獲牛馬輜重、軍資器械無數。多虧賈逵拼命救援,曹休才得以生還,不久急怒攻心,背上長瘡迸發而死。曹魏於石亭之戰大敗虧輸,為了加強東線的兵力,抵禦並抗衡東吳,便將大量軍隊東調,而關中的防守較以前空虛很多。

正是這種千載難逢的時機,諸葛良才迫不及待地發起第二次北伐的。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在第二次對曹魏用兵前又給後主劉禪上了一個表——也就是所謂的《後出師表》,用以表明心跡。

此次北伐,諸葛亮沒有走祁山老路,大軍出漢中後經故道,出大散關,很快直逼陳倉(今陝西寶雞以東)。蜀軍迅速將陳倉包圍起來,但一開始並沒有發起攻擊,而是派曹魏守將郝昭的同鄉靳詳在城外喊話,勸說郝昭出降。郝昭在城上朗聲答道:“魏國法律,君所熟悉,我之為人,君所深知。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只知死守城池。君勿再言,請還告諸葛亮,便可攻城”。

靳詳將郝昭的話轉告諸葛亮,諸葛亮再派靳詳去勸降。靳詳對郝昭說,陳倉已是孤城,兵少援絕,蜀軍大軍圍城,志在必得,你哪裡守得住?不要白白送死,自取滅亡。郝昭大怒,張弓搭箭欲射靳詳,靳詳乃急速退去。

諸葛亮見勸降不成,自忖擁數萬雄兵,而曹魏陳倉守軍僅千餘人, 且其關中救兵短時間內無法趕到,遂下令攻城。蜀軍開始大舉圍攻陳倉,各種攻城法使盡,郝昭也將各種守城法輪番使來。蜀軍架雲梯、用衝車猛攻;郝昭命將士用火箭射雲梯,用礌石砸衝車。諸葛亮命人搭百尺高架,軍士在上居高臨下俯射城中,運土填壕溝;郝昭就命士卒“於內築重牆”。諸葛亮督促蜀軍日夜不休,輪番攻城,猛攻20多個晝夜而不克,郝昭率部精血守城,死戰不退,攻城並沒有取得任何明顯的進展。

曹魏大將軍曹真得知蜀軍正大舉圍攻陳倉,急命將軍韋耀率兵增援。與此同時,魏明帝曹睿急調名將張頜馳援陳倉。張頜於街亭大破馬謖後,本來駐守關中,後因曹休潰敗石亭,他便被調往東線,移駐淮南方城。

《三國志》載,張頜奉命從方城回援路經洛陽時,特地去見魏明帝,明帝問他:“等將軍率部抵達時,諸葛亮會不會已經攻克陳倉”?張頜料到諸葛亮孤軍遠出,軍糧不濟,若補給不及時的話定難持久,便信心滿滿地答道:“等不到臣率大軍到達陳倉,諸葛亮肯定已自行退兵。掐指一算,蜀軍攜帶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消耗”。於是辭別出宮,率大軍晝夜疾馳,兼程西進。

果不出張郃所料,諸葛亮久攻陳倉而不克,軍糧已經告急,又偵聽到曹魏援軍正大舉開來,不日將至,進退維谷間只得主動撤圍,退軍而返。曹真部將王雙率援軍第一個趕到,見蜀軍撤退而還,立功心切的他立刻率騎兵追擊 ,諸葛亮設伏大破其軍,蜀軍悍將魏延奮力斬殺王雙。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除斬殺魏將王雙外,一無所獲,而陳倉久攻不破,蜀軍反而遭受了不小的傷亡代價。所以,第二次北伐是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數萬大軍猛攻數十日,竟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陳倉,只是這次出兵不像第一次兵出祁山那樣敗的慘重而已。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12月右將軍行丞相事的諸葛亮率數萬大軍通過大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50裡),進入關中平原,進而圍攻陳倉。諸葛亮五伐中原的第二次軍事行功,陳倉戰役拉開了帷幕。

諸葛亮為了穩操勝券,派了大將魏延攻擊陳倉城防。沒想到魏延一連攻打數幾,士卒死傷重大,戰事卻無半分進展。諸葛亮見魏延戰不利很是生氣,甚至還欲斬魏延于軍中。

陳倉為何難打?地理位置十分的險要。此地處秦嶺北簏、隴山支脈,黃土高原與渭河地塹交吻處,南、北、西三面環山,如此地形易守難攻

其次陳倉守將郝昭深通兵機,很會打仗。司馬懿舉薦郝昭鎮守陳倉,抗擊蜀軍,就是看此人甚有謀略,曹叡封其為鎮西將軍。

諸葛亮親率大軍攻城,架起一百多乘雲梯,周圍用木板遮擋,以防魏軍箭矢。另派一部士卒用繩索爬牆上城。郝昭下令用火箭攻之,梯滅繩斷,士卒燒死、摔死的很多。

孔明又令用衝車攻城,郝昭令士卒用石頭鑿眼,以繩穿之,飛打衝車,衝車皆被擊毀。

孔明又令士卒白天背土填城壕,晚上挖地道,企圖潛攻入城。郝昭也令士卒於城內橫向挖壕溝,截斷蜀軍地道。就這樣雙了你來我往於陳倉城下鏖戰了二十多天,諸葛亮辦法用盡,仍拿不下陳倉。

最後蜀軍糧盡,無奈退兵,孔明於陳倉道口設伏兵,斬殺了追擊蜀軍的魏國大將王雙,總算是扳回了點顏面。


賀拔嶽


演義過於誇大諸葛亮了。

諸葛亮北伐毫無進展,說到底,就是因為蜀國實力太弱。北伐就是像少數民族劫掠百姓一樣來轉化內部矛盾。

曹真在上次諸葛亮撤兵之後,就大膽猜測諸葛亮下次北伐可能在陳倉。所以故意留下守城大將郝昭修建好城池武器和糧食,準備大戰。

曹真這才放心離開。

郝昭也是不負眾望,面對諸葛亮大軍,無論是挑釁還是勸降都是堅決不讓。蜀軍各種攻城戰法都被郝昭識破並且予以反擊。

這也證明了蜀軍戰鬥力不行,僅僅是依靠計謀打了幾次勝仗。但是真正的攻堅能力不行。

就這樣堅持了幾個月。曹真大軍過來救援,諸葛亮遭到前後夾擊,不得不撤退。

不過呢,守城的郝昭也好不了哪裡去。幾個月的艱難守城讓他身心疲憊,耗盡了精力。沒過多久就生病去世了。


亂神虎


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痛失街亭,不得不在漢中撤軍。但在當年,諸葛亮便趁魏將曹休被東吳打敗於石亭,魏軍主力不在西線之際而二次發兵北伐。然而,此次卻與第一次北伐的影響大不相同。

在20天的時間裡,成千上萬的蜀軍居然打不破一個千人守衛的小城。最後,待曹兵增員部隊到達,諸葛亮不得不撤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倉之戰。

陳倉,歷史上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說。當年的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就是從陳倉出兵搞定三秦。而諸葛亮之所以要攻打陳倉,主要還是因為陳倉一地所在位置有關。

陳倉位處隴西三縣與曹魏來兵之要道,若能拔得陳倉,必可斷隴西三郡與曹魏之糧草,兵卒之聯繫,不出一月,此三郡可不戰自破。

而首次北伐時的街亭失守也導致了隴西三郡的反水降魏。因此陳倉所在位置及其重要。拿下陳倉即可阻斷曹魏與隴右各縣的聯繫,整個涼州地區即可唾手可得。

可是,第二次北伐的諸葛亮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為什麼無法攻破陳倉呢?

首先,曹魏有所準備,導致諸葛亮無機可乘。

首次北伐後,魏將曹真料得蜀兵未來必從陳倉二次進發,於是派郝昭任陳倉守衛,提前做好準備。果不其然,二次北伐諸葛亮出兵陳倉。

第二,魏將郝昭守城得力,防禦齊備。

諸葛亮二次北伐雖出兵5萬,但為了保險起見,每次攻城只有五千人,雖然有各類攻城雲梯等,但守將郝昭等人身經百戰,他們利用戰斧斷梯,澆熱油,火燒兵將,攻城的士兵死傷無數。

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雖說5千兵對1千兵士5倍,但陳倉位於關中八百里秦川西端,三面環山又是易守難攻之處,攻城失敗再所難免。

第三,出兵倉促,糧草準備不足。

二次北伐距首次不足半年,只因曹休敗於東吳石亭,蜀軍打算趁魏兵準備不足出奇兵,可沒想到在小城陳倉耗費時日,帶魏軍援兵到達時,糧草已不多,即便攻破也無法二次進擊,因此不得不退兵。

不過在退兵途中將魏將王雙斬殺也算此次北伐的唯一功績吧。









富士康一哥


攻打陳倉,這本領就是一個假象。攻打陳倉就是為了配合東吳的軍事行動,攻打陳倉目的更在於圍城打援,利用更有利的環境更有效的消滅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