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最近,婷婷收到樓下早教機構發的宣傳頁,尤其是針對幼兒的腦力開發,雖然收費不菲,但是這種主打讓幼兒變得更聰明的早教課,依然讓婷婷感到動心。其實像婷婷這樣執著於讓自家娃娃上早教課來開發腦力的年輕媽媽不在少數,只要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益,大多數媽媽還是很願意“付費”的。但是這個錢花的值不值?到底幾歲上早教課更合適?早教課開發孩子哪方面的智力?早教課上開發寶寶智力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這些問題仍然是新手媽媽感到困惑的地方,但是隻要掌握了開發寶寶智力的方法,寶爸寶媽在家也能當寶寶的“早教”老師呢。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早教的方法是什麼?

隨著現在的早教機構越來越多,各種標榜可以對幼兒進行右腦開發的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針對這麼多機構,寶媽如何選擇?其實最應該搞清楚的是早教是不是智力開發的代名詞?早教機構雖然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但是孩子上課的時間有限,另外老師在每個孩子身上傾注的精力也有限,這個時候其實爸爸媽媽擔當起給寶寶“早教”的重任也未嘗不可。

但是早教機構沒有明確告訴寶媽的是:機構是通過對孩子進行“感官教育”,來達到開發孩子右腦的目的,而右腦開發無疑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什麼是“感官教育”?

人有“五官”,“感官教育”就是針對幼兒進行的右腦開發課程。而提出“感官教育”的正是嬰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君不見全國到處可見的“蒙氏班”,正是踐行意大利女醫學博士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嬰幼兒學習班。“蒙氏班”的主要教學宗旨是訓練孩子的“感官”,通過提高孩子的信息感知能力和辨別能力,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感官教育”是老師通過對孩子的感官進行重複性的訓練,從而提高孩子對世界的感知能力,讓孩子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上的感知進一步加強。幼兒在3-6歲,是感知能力大幅度發育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進行感知能力的培養,可以促使孩子大腦開發突飛猛進。

比如課堂上老師通過具有鮮豔顏色的物品,來教給小寶寶對物品進行感知,通過模擬不同動物的叫聲,教孩子分辨不同的動物發出不同的聲音,還有嗅覺,觸覺等等,雖然方式不一而足,但是歸根結底,是讓孩子細細感知世界上不同的事物,來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幾歲“感官教育”最合適?

常言道“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實際上,最應該對嬰幼兒的“感官教育”的階段,恰恰是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雖然那個時候,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小嬰兒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

孩子或許看媽媽還是模模糊糊,聽見的聲音也沒那麼多層次,但是孩子能分辨出哪個是媽媽,還能分辨出媽媽的情緒好不好,他餓了尿了拉了會哭,想要抱抱的時候也會哭,如果媽媽滿足了他的“心願”,他會非常開心,會對著媽媽笑,也會“心滿意足”的繼續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小的孩子是如何感知世界的呢?當然是因為小小的他有著非常強大的感知力了。媽媽對他柔聲細語,還是不耐煩?媽媽對他和顏悅色,還是大發雷霆,他都能感覺到,並且立馬用哭或笑反映出來。

如果媽媽溫柔的撫摸孩子柔嫩的肌膚,孩子會非常配合非常享受的看著媽媽,如果媽媽假裝生氣,他也會皺眉頭,嚴重的,還會哭給媽媽看。所以別看小傢伙人小,但是感知能力厲害著呢。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在家如何進行“感官教育”?

既然爸爸媽媽是最好的“感官教育老師”,何不在家就對寶寶進行“教育”呢?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都有很多機會為孩子送上豐富的“教育素材”。

  • 1.生活中處處皆是“感官教育”素材

都是白色的“鹽和糖”,味覺如何分辨?高高的凳子和矮矮的凳子怎麼區分?什麼叫電視?“冷和熱”是什麼感覺?生活中處處都是素材,只要媽媽有心,向幼兒描繪出日常感覺的不同,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就好像打開了一扇大門,推開大門,TA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每一天都有新知識,媽媽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對未來對未知充滿了求知慾和征服欲,長此以往,孩子的右腦自然開發的比那些沒有得到教育的孩子要多的多。

  • 2.大自然也是“感官教育”的好場地

“藍天和白雲”是心曠神怡的感覺,綠地和花朵是春天的感覺,泉水叮咚,鳥語花香。小狗汪汪叫,小羊咩咩咩,帶孩子走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五顏六色的世界,孩子對世界的感知會越來越豐富,而大量的感覺信息到達大腦後,又會引發更美妙的“化學反應”,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想了解萬物的異同,父母給孩子提供的信息刺激越多,孩子們越能體驗到學習和成長的樂趣。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的原則不能忘

雖然父母想讓孩子“變聰明”非常心切,但是孩子的“感官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和其他教育一樣,“感官教育”的“安全性、科學性、適齡性、趣味性”這個大的原則不能忘。

1.安全性

幼兒的教育和陪伴,安全最重要。不要盲目的為了開發右腦,而對訓練的安全性有所忽視。太高的地方不能讓幼兒獨自攀爬,有電的地方不能讓幼兒觸碰或摳挖,鋒利的,有尖角的玩具不能讓幼兒獨自玩耍,玩耍的時候這些事項尤其需要爸媽注意。二胎時代來臨,很多二寶媽媽是看著兩個孩子的,一個不留神,就容易讓老大受傷,要極力避免“不安全”的現象發生。

2.科學性

“感官教育”一定要遵循科學的原則。不和一些不普通的孩子進行橫向比較,也不要拿一些特例去約束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獨一無二的,只不過接觸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當媽媽的都要以自己的孩子為傲,在制定家庭“感官教育”計劃和進行“感官教育”時,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循序漸進的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3.適齡性

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大人不同,枯燥的,死記硬背式的“教育”都不適合嬰幼兒的右腦開發。媽媽所施行的“感官教育”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嬰兒有嬰兒的方式,幼兒有幼兒的方式,對嬰兒的“撫觸”、“面帶微笑的凝視”無疑是嬰兒“感官教育”的好方式,而重複的“溫柔教導”、“鮮豔的顏色對比”、“聲音對比”等更適合對幼兒進行“感官教育”。

4.趣味性

孩子喜歡的遊戲、玩耍、跑跑跳跳,都是容易讓孩子接收並踐行的“感官教育”,相比“照本宣科”的講故事,或者觀看視頻和書籍,幼兒更喜歡互動性更強的遊戲。活潑的遊戲設計、鮮豔的道具、卡通造型的玩具都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感官教育”方式,爸爸媽媽不妨在設計親子游戲時多考慮“趣味性”,畢竟孩子的“童真”能讓你體會到“人生真美好”。


上早教=智力開發?醫學博士:腦力開發的最好方式是“感官教育”


6歲以前是寶寶們進行“感官教育”的最佳階段,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感官最“敏感”,如果錯過了,還能在6-12歲期間,用大量的愛和為TA打造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來彌補。

經過多年的實踐,跟蹤大量孩子的成長軌跡得到的結論:右腦潛能的開發實際上比我們想象中要重要的多,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義務為孩子打牢“右腦開發”和“感官訓練”的基礎,爸爸媽媽要不斷成長,為孩子擁有“聰明才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