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自從安切洛蒂離開那不勒斯接手埃弗頓以來,這位享譽全球的名帥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他的執教能力:過去十場英超聯賽,太妃糖豪取5勝3平2負,不僅擺脫了降級區,更是有望衝擊下賽季歐戰資格。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安帥入主埃弗頓

毫無疑問的是,在埃弗頓戰績觸底反彈的背後,是老帥安切洛蒂的運籌帷幄,他將個人最為擅長的4-4-2陣型帶到了古迪遜公園球場,並開啟了一段逆襲之路。

安切洛蒂麾下的埃弗頓踢得堅韌而又不失魅力,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老好人第一次登陸英倫時的光景。彼時的安帥不過50出頭,他低調卻才華橫溢,帶著米蘭時期收穫的榮耀與輝煌空降切爾西,藍軍球迷由此度過了一段為期兩年的足球蜜月。

回顧安帥的藍橋之旅,筆者總是抑制不住內心替他打抱不平的衝動:這個世界對不善言辭之人似乎有天生的敵意,以至於故意對其取得的成就視而不見。在過去的十年間,我看過無數頌揚穆一期的故事,卻極少聽到對安式藍軍的讚美,這未免有厚此薄彼的嫌疑。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切爾西時期

我自然是穆里尼奧的追隨者,並深諳穆一期的偉大和不可複製,但與此同時這種崇拜並不妨礙我對安切洛蒂執教時期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因此,在接下來的文字中,讓我們把目光遷移至10年前的2009/2010賽季,找尋關於安式切爾西征服英倫的記憶。

老好人來了+我要踢4-4-2

2009年7月,由於連年未能在聯賽層面有所斬獲,安切洛蒂與米蘭和平分手,他接受了來自阿布的邀請,接替“救火隊長”希丁克成為切爾西主帥。

出於對安切洛蒂“前米蘭主帥”身份的認知,彼時的英國媒體普遍認為老好人會用4-3-2–1陣型(即聖誕樹)顛覆英倫足球傳統;然而,就當記者們踮起腳尖、揮動筆桿子,用迫切的眼神注視著安切洛蒂時,意大利名帥卻讓追逐者們失望了,他說:“我的戰術將主圍繞4-4-2菱形中場展開。”

不是聖誕樹,而是4-4-2,並且還是菱形站位4-4-2,安切洛蒂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面對質疑,他如是說道:“我可以在前鋒身後派上蘭帕德,或者德科和喬科爾,也許還有卡盧。”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安帥和馬盧達

“蘭帕德可以踢左中場,或者攻擊型中前衛,而其他球員也能夠在菱形中場裡扮演角色,因此我希望使用這一戰術。”

顯而易見,菱形站位4-4-2並非英超的主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真正善於使用它的人是曼聯教父弗格森),對於切爾西來說更是如此。直到穆里尼奧離開藍橋的兩年後,狂人“兩翼齊飛4-3-3”的風格一直烙印在那支藍軍身上,無論是格蘭特還是斯科拉里,都只能活在陰影之下。

切爾西唯一的擁有者阿布對這一現象並不滿意,而這也是他邀請安切洛蒂的原因所在,他要意大利人為自己的球隊建立起一種新的風格。以此為前提,安帥的4-4-2應運而生。

老好人的菱形4-4-2體系是如何展開的呢?我們不妨通過某場具體的比賽來進行闡述。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安帥和特里

2009年8月9日,安切洛蒂執教藍軍以來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使用4-4-2菱形中場,他對球員的站位是這樣安排的:德羅巴和阿內爾卡成為鋒線搭檔;中場方面蘭帕德出任前腰,馬盧達和埃辛分居左右兩側,米克爾擔任首發後腰;後衛線一字兒排開分別是伊萬諾維奇、卡瓦略、特里和阿什利科爾。

儘管在那場距今已經很遙遠的社區盾杯比賽中,切爾西全新體系的運轉並不算多麼流暢,但它依然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自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藍軍便是在這一體系下前行的。

菱形4-4-2如何發揮威力:安帥對切爾西的改造

在穆一期及後穆里尼奧時代,切爾西的風格鮮明:前場以強壯中鋒為支點,兩翼提供縱深和盤帶;中場力量與速度兼備,主張肌肉絞殺;而後衛線則尋求低位防守,以穩妥為主。

安切洛蒂入主並改打4-4-2後,切爾西戰術層面最主要的變化發生在中前場(後場除了人員外沒有太多變化)。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藍軍身上有太多穆帥印記

就前場而言,德羅巴和阿內爾卡的搭檔起到了“1+1>2”的效果。在以往的比賽中,德羅巴和阿內爾卡往往會陷入到“個人英雄主義”的泥沼中無法自拔,而當他們成為關係更為密切的鋒線搭檔後,兩名神鋒都感受到了配合帶來的快樂。儘管就進球效率來看,阿內爾卡的表現似乎不如德羅巴,但可別忘了法國人多次在重要比賽中打進唯一進球,破門含金量十足。

而在中場方面,安切洛蒂將蘭帕德放到了前腰位上,這對習慣於適當回撤併尋找後插上得分機會的神燈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與以往相比,位置前提並沒有給蘭帕德帶來更多進球,恰恰相反,英格蘭人的數據提升來自於助攻,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蘭帕德所獲得的空間變小了。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蘭帕德

當然了,除了蘭帕德的不適以外,藍軍中場自然有人因為安切洛蒂的改革受益,比如說巴拉克和德科。兩位年過三十的老將在安切洛蒂的鑽石中場體系重獲新生,他們對比賽的閱讀以及對中場的掌控讓這一體系更加完善。

讓改變發生,安帥變陣4-3-3

憑藉菱形中場4-4-2,安切洛蒂在09-10賽季贏得了前14場比賽中的12場,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然而,隨著賽季的不斷深入,當其他英超球隊回過神來,並開始針對限制切爾西的新體系時,安帥的新陣便沒那麼神奇了。

世間萬物都講究相生相剋,天底下沒有完美無缺的陣型,菱形站位4-4-2也不例外,簡單來說,該體系最大的問題時常發生在邊路。由於四中場的存在,鑽石陣的中場中路得到了極大的鞏固與保護,但這一切是以犧牲邊路的“利益”為前提的。如果說4-2-3-1體系和4-3–3體系中邊後衛身前都會有一名邊前衛或者邊鋒提供支撐的話,那麼到了菱形中場4-4-2中,邊後衛就成了孤膽英雄式的存在了。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安帥和德羅巴

當切爾西以一種更強的姿態發動進攻,並形成對對手的絕對壓制時,那麼一切ok,邊路的漏洞會被掩蓋,此時你會看到球隊的兩名邊後衛有如神助,直上直下好不厲害;而一旦球隊整體進攻不力,甚至難以展開時,對手球隊很有可能從該體系最脆弱的邊路入手,逐個擊破,此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為何在阿什利科爾和馬盧達之間有如此大的空檔可以被對手利用?而這種情況在切爾西主導比賽時是看不到的。

與此同時,蘭帕德在前腰位置的不適應依舊在困擾安切洛蒂,正如上文中所指出的那樣,新體系下神燈的活動空間被壓縮了,進球效率也由此出現下滑,但無論是安切洛蒂還是切爾西整體,都需要一個更具得分能力的蘭帕德,改變勢在必行。

2010年1月,隨著非洲盃賽事的開啟,切爾西陣中德羅巴等人的離開一度讓外界擔心安式藍軍的攻擊火力會受到影響,而對於安切洛蒂本人來說,他或許正翹首期盼這樣一個改變的契機。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神燈

從那時起,切爾西悄然回到了4-3-3體系,由此帶來的直接利好便是蘭帕德又打開了進球賬戶。

從7:2橫掃桑德蘭到3:0完勝伯明翰,蘭帕德在兩輪比賽中攻入4球,得分效率堪稱恐怖。

在4-3-3體系下,兩名正統邊鋒的存在吸引了對手更多的防守注意力,蘭帕德因此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無球跑動和機敏後插上的能力,再加上英格蘭人本就相當了得的射術,進球自然不在話下。

安式4-3-3戰術模板:邊鋒內收是關鍵

安切洛蒂在切爾西踢4-3-3的比賽並不算太多,而且大多是由於德羅巴的缺陣,由此,我們不妨和上文一樣,以某場具體比賽探討他在這一體系下的戰術設計。

在意大利人的自傳《我的聖誕樹》中,安切洛蒂提到了10年4月與曼聯的紅藍大戰,那場比賽德羅巴由於賽前會議遲到被老好人按在了替補席上,切爾西也變陣為4-3-3。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阿內爾卡

面對弗格森爵士排出的4-4-2陣型,切爾西的鋒線三人組為喬科爾、阿內爾卡和馬盧達;中場則由德科、蘭帕德、米克爾組成;後防線上,特里與阿萊士成為中衛搭檔,左右邊後衛分別日爾科夫和費雷拉。

安切洛蒂的戰術不難理解。他讓馬盧達和喬科爾內收,並有意識地突破至曼聯中場身後,縮小其活動空間,此時會有兩種情況:一是曼聯兩名邊後衛跟隨馬盧達和喬科爾內收;二是曼聯中場盯防他們。在第一種情況下,曼聯邊後衛的失位為日爾科夫以及費雷拉提供了輕鬆插上助攻的空間;而第二種情況則會使切爾西在中路獲得5打4的人數優勢。

憶安帥藍橋之旅:看菜下飯,主打菱形站位4-4-2和4-3-3

安帥和老爵爺


寫在最後:

憑藉中場菱形站位4-4-2和4-3-3兩套體系,安切洛蒂率領切爾西奪得一座聯賽獎盃和一座足總盃獎盃,儘管最終老好人與切爾西的故事算不上善終,但他所倡導的攻勢足球的確給不少藍軍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時間本週日晚22:00,切爾西將迎來與這位藍橋故人所率領的埃弗頓的對決,而蘭帕德也將面對昔日恩師。高手對決,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