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圖源網絡

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日本終於走出了戰後在生存線上掙扎的饑荒時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沒有減少人們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僅僅是從“貧困中的貧困”轉變為“繁榮中的貧困”。在這個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新時代依然陷入窮忙和債務纏身的極限狀態的人們,被稱為“飽食窮民”。他們既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企業戰士”,又是這個殘酷競爭社會的犧牲品。

一邊是超飽和、讓人身心臨近崩潰的工作狀態,一邊是同儕壓力和鼓吹消費的宣傳導向下的過度購買,表面的經濟繁榮背後日本人的陰影,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埋藏在每個“飽食窮民”心中。

眼前明明是繁榮社會,那到底是什麼在催生越來越多的“飽食窮民”?日本著名記者齋藤茂男曾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很多日本普通人並諮詢了智囊顧問X先生(多人代稱),試圖找出這種新型貧困的成因。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本文選自“日本世相”系列圖書之《飽食窮民》,作者:[日]齋藤茂男


最為缺失的東西

X先生告訴我,日本的貧困人群大量產生於明治時代以後。以地租改革為標誌的大規模的社會變動,使大量農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進而湧入城市淪為底層。

比如,日本劇作家唐十郎編劇、蜷川幸雄導演、話劇團“狀況劇場”表演的話劇《下谷萬年町物語》中所描寫的東京下谷萬年町,就是一個由明治二十年代(1887—1896)的進城貧民所形成的聚集地。他們平時只能做一些撿垃圾、修木屐、挑著扁擔走街串巷賣雜貨、賣魚、集市擺攤、拉人力車等城市裡的雜活來勉強維持生計。

隨著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所帶動的軍需工業的發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到了在工廠幹活的工人階層中。

X先生首先介紹了傳統意義上的貧困人群的歷史。

“有時候,針對不同社會階層,使用的詞語也有所區別。所謂‘細民’,是指有固定工作的社會底層的一般工人階層。‘貧民’是屬於沒有固定工作的城市雜工階層。而‘窮民’,則是指老弱病殘等無力維持生計的赤貧階層。但無論叫法如何,他們都是日本踏上近代資本主義國家道路後產生的貧困階層。他們的貧困可謂是‘貧困中的貧困’,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然而,戰後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後,貧困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成了‘繁榮中的貧困’。”

社會上物質極大豐富,明明已經擺脫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極端狀況,為什麼還有貧困存在呢?究竟貧困在哪些方面呢?

X先生這樣告訴我們:

“首先,是在經濟上沒有可以依靠的儲蓄。比如,一個人有三百坪(1坪約為3.3平方米)土地,他死後可以將這三百坪土地平分給他的兩個兒子,每人可以分到一百五十坪。這就是最純粹的所謂經濟上的儲蓄。但如果這樣定義儲蓄的概念,那幾乎所有人都會沒了自信。現在(1985年)東京圈內一般人有能力購買的帶土地的獨棟住宅價格,大概是三千五百萬日元,土地面積二十三坪,建築面積二十五坪。這樣的‘儲蓄’,是沒辦法分割的吧?”

哪怕算上退休金和死後的生命保險賠償金,積攢一輩子的積蓄仍然不夠作為留給孩子的“儲蓄”,這種不安大概誰都會感受到——X先生指出這一嚴峻的現實後繼續說道:

“缺少‘儲蓄’的不安,還有另一層意義。打個比方,一個熟練工花一輩子時間磨鍊出來的車床手藝,也許一夜之間就會被計算機化的數控車床所取代。一個人從根本上賴以生存的最終手段——技術、技能、知識、判斷能力,也許一夜之間就會被徹底推翻。現代人心中的這種不安,都在日漸膨脹。”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摺磨,是現代貧困的一大特徵。也許,人們正是為了緩解心中無時無刻都充滿著的不安,才會被尋求物質上的擔保以獲安心這一衝動所左右。

“為什麼人們不顧自己的償還能力,也要從信貸公司借貸,或是用信用卡購物呢?這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虛榮心在作怪,而是出於一種人們在苦悶中試圖證明自己的心理,證明自己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證明自己沒有落後,證明自己不低人一等……”X先生如是說。但是,為了證明自己而買的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帶來幸福,這才是最大的問題。X先生用希臘神話中點石成金的邁達斯國王來舉例。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日劇《東京女子圖鑑》臺詞

“國王點石成金,明明是一個求之而不得的大好事。但是他想喝水,卻連杯子帶水一起變成了金子,而根本喝不到真正想喝的水……這則希臘神話的故事,難道不是跟我們現在面臨的狀況非常相似嗎?我們追求物質上的富裕,但當這個世界真正被物質上的財富所充斥的時候,我們卻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貧困。退一步講,如果像邁達斯國王一樣能夠點石成金倒也還好,然而我們所碰觸的東西非但不能成金,反而會成為無用的垃圾……”

這樣一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我們的社會達到溫飽狀態,才反而陷入了貧困的泥潭。那麼,我們人類最需要的又是什麼呢?我和X先生的對話逐漸深入到問題的本質——

重新審視“生活”的價值

向眾神許下的願望得以實現,手指點石成金,身處金碧輝煌的榮華之中,卻連手邊杯中水都會變成金子,無法緩解自己喉嚨的乾渴——我們試著將X先生引用的邁達斯國王的故事對照現代社會的狀況進行思考。

我們的社會和神話中的情節如出一轍。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我們日夜兼程跑步趕超發達國家,雖然表面上獲得了物質上的繁榮,但不知不覺之間,原本對於我們來說不可或缺的“水”卻乾涸得一滴不剩。所有人都在急忙慌亂地一邊喊渴一邊為生活東奔西走。

據X先生分析,讓這種現象從社會的底層浮出水面、化作各種社會現象進入我們的視野的,其實是由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放緩。

仔細想想,X先生說得沒錯。貸款公司和信用卡正是乘著這陣以廣告煽動人們購買慾的東風急劇膨脹。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之中,人們才在慾望的驅動下,爭先恐後地預支未來的幸福,被捲入到借錢消費、提前享受的黑洞之中。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日劇《公主小屋》臺詞

也同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孩子們躁動不安,走向失足,學校裡的暴力行為愈發嚴重。

那麼,現代社會中能夠作為滋潤人的“水”,換而言之對人們來說最為重要的又是什麼呢?X先生這樣告訴我們:

“我們所在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既無情也無義,只會一味追求利益,這個社會中,資本一面不停增值,一面彼此之間還會不斷競爭。刺激企業追求利益的衝動、經濟的衝動不停侵蝕人們的生活,壓垮、吞噬並統治生活本身……我認為,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特質。換句話說,就連我們的生活,也遭到了經濟原理的徹底佔領……所以,人們開始變得像企業一樣對經濟活動愈發敏感,甚至可以說人類已經被改造成了金錢和物質統治下的行屍走肉。”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日劇《非自然死亡》臺詞

所謂經濟活動原本是指人們曾經為了餬口而進行的耕田、狩獵等為生活動。雖然經濟是支撐人們生活的重要基礎,但其本身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X先生說,生活第一,經濟是支撐生活的基礎——這本應該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道理,然而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變得本末顛倒,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重新審視。

“人們不是有多種多樣的慾望嗎?最典型的欲求就是想要陪著自己的小孩子開開心心地玩耍,或者多看看大自然、種花養草什麼的……所以首先是滿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後,才有條件享受這些生活。其次,是拓展自己的能力、不斷成長髮展,滿足實現自我的慾望。再有,就是享受和外面世界進行多種多樣的接觸的快樂。有時,可以是參加與政治相關的活動等……我認為,將所有這些人的慾望綜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謂的生活。”

比如,在本書開篇登場的證券公司的銷售員,被銷售指標所迫,陷入了起早貪黑的長時間工作,最終徹底失去理性、人間蒸發。人類如果不紮根於X先生所說的正常的生活,遲早有一天會在精神上走進越來越窄的死衚衕,生理上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會日漸衰弱。如果陷入這種狀態,人就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害得失,徹底淪為慾望的奴隸。X先生指出上述“人性喪失”的危險性之後,如此說道:

“如果每個人的個人世界中,不能夠充分地、均衡地滿足上述多種多樣的慾望,那麼無論我們的憲法多麼強調和平和人權的重要性,我們也會忘記是非善惡,忘記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實現的目標,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在戰爭中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才得到的民主主義,不就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夠發展自己的人性、實現幸福生活的國家體制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回歸初心、重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嗎?——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飽食窮民:繁榮背後,是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