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愛奇藝薄情寡“億”?

1


我們是應該祝賀愛奇藝的。

行業首個付費會員超過1億的視頻網站,從氣勢上,已經壓了騰訊視頻、優酷一頭。近些年又接連打造了《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現象級節目,就在人人都被束足家中的農曆新年,又靠《愛情公寓》第五季的情懷收割了一波現成的流量。

但我們似乎又該給愛奇藝嘆氣的。


愛奇藝薄情寡“億”?


十年的江湖歲月,時至如今都走不出虧損的陰霾。這彷彿也是在用無言的委屈,拐彎抹角的告訴大家視頻行業的錢不好賺,廣告費、會員費依然無法填飽肚子。

況且會員體系本身已經是種揠苗助長的韭菜,但為了把他們再榨成韭菜汁,也在近兩年窮盡智慧,巧立名目,一些節目、電影讓會員再進行額外付費,說好永遠不見的廣告也成為一種默認的存在,需要會員再動動手指,反正是能掙一秒是一秒。

現在,他們又打算把韭菜汁釀成韭菜酒。

某些熱播劇、大IP,會員可以享受超前點播。當然,你得付出一點點代價。不管你是全年會員還是月度會員,請麻煩再掏一筆錢,這是會員才能進一步享受的尊榮。

喝了這杯韭菜酒,噁心又醉了。


2

從邏輯上,愛奇藝想必是早已明白了願意掏錢的會員,往往不會介意再掏一次。這般規律在其他行業中也屢試不爽,比如汽車4S店裡的加裝、捆綁保險、玻璃膜等,相比較人們已經付出的沉沒成本,或者已經薅出的羊毛,再揪一點用戶從人性本能上,也是願意慷他人之慨的。

對於這種近乎流氓式的做法,無怪後來者西瓜視頻要打出“全免費”的噱頭來全面搶人。不過,孔二老師也認為“全免費”是耍流氓的另外一種形式,而且任何免費模式,最終都會走到收費的道路上來。

但愛奇藝的流氓在於,不是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光想著如何來收人頭稅、如何來加賦。這直接造成了連年虧損的病根。且不論一億會員的規模,哪怕這個數字再翻一倍,愛奇藝依然“億”無所有。

在版權付費、內容付費、服務付費的維度上,愛奇藝的做法倒無可厚非。在任何一個消費場景,不管你腿多長,這都是跨不過的門檻。但是,始終打人的主意,就是用心叵測。


愛奇藝薄情寡“億”?


孔二老師一直認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幾乎是擁有全球最好的用戶。因為規模效應,能輕輕鬆鬆的養活整個產業。然而,這卻慣了它們另外一個毛病。

太懶了。中國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太懶了。因而創新成為最稀缺的品質。


3

很多人都喜歡對互聯網產品侃侃而談。孔二老師或許希望提供一個觀點。

一個真正優秀的產品,或者說創新型的產品,一定事先關注的是如果“沒有人”,它是否還能繼續存活下去。

自然,任何工具都不能摒棄人單獨而存在。不妨舉個其他的例子我們就能恍然。

工業時代最早的萌芽,不是想著一個工具誕生究竟是要讓多少人使用,我才能通過邊際效應來構建盈利模式。而是,為了克服人,即勞動力的不足,如何讓這個工具在只有少部分人使用時依然能實現廣泛的收益。

科技的進步亦是同理。

所以我們在中國的互聯網圈經常聽到一種很奇特的論調,那就是中國互聯網前幾年的風光是因為人口紅利,而近些年的瓶頸是因為人口紅利消失。

那麼孔二老師疑惑,你的成功究竟是憑藉手藝高,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中國互聯網產品,對人的依賴過重,因而只能想方設法的榨乾人的剩餘價值。


愛奇藝薄情寡“億”?


美國互聯網企業的崛起,雖然很多從一開始都是著眼於世界市場的體量,但不是絕對的以人為唯一的指標。換言之,不是以人為為唯一的盈利指標。

以用戶為核心,到了中國的互聯網語境,成為以榨乾用戶的錢為核心。

就像之前人們吐槽同為搜索引擎,谷歌不靠賣藥而存活,但百度就以把你送進醫院為榮。谷歌用搜索引擎敲開了科技的門,但百度卻用搜索引擎撬開了你的保險櫃。

在一點上,同樣備受詬病的就是騰訊的遊戲系,每一套皮膚的刷新都恨不得讓你欠薪。這一套萬年不變的盈利模式,從QQ秀一直玩到了王者榮耀,人們樂在其中,全然接受。

回到正題上,一款健康的互聯網產品,是要琢磨如果沒有太多的人願意付費,也沒有太多人來為我的理想買單,那麼它靠什麼樣的方式才能養活自己?

肯定有人會反駁,不掙錢人的錢那掙誰的錢?

注意,孔二老師強調的是不能僅僅只掙用戶的錢。事實上,那些把心思全盯在用戶口袋裡的企業最終往往也沒能擺脫虧損的噩運。因為當人口紅利或用戶規模成為唯一的致勝條件,那麼遲早都會走到極限。

愛奇藝就是典型。當傳統的會員收益走到了極限,就開始構思如何讓會員們再心甘情願的二次付費、三次付費、四次付費……這頗似健身房的盈利套路,辦了卡之後成為會員,一次買課、二次買課、三次買課等就成為一條道走到黑的掙錢法門。


4

前不久,愛奇藝CEO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論稱,《囧媽》免費的網播是一種不健康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孔二老師贊同一半,《囧媽》的現象及收益恐怕無法複製,但從盈利模式上,《囧媽》開闢了除院線之外電影的另一種活法。雖然此舉得罪了整個行業,也動搖了某些價值觀,但殊不知,多少電影都是因為只能依靠院線這一盈利模式而壽終正寢,甚至很多天才想法都因為不符合院線的盈利規律而胎死腹中。


愛奇藝薄情寡“億”?


如果很多電影不適合在院線掙錢,但能在視頻網站求個溫飽,這對整個行業而言,豈不是善莫大焉?況且,美國很多視頻網站也早已採取了這種做法。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一套固定的盈利模板。

顯然,屠龍少年已經變成了惡龍。愛奇藝習慣割別人的韭菜,也生怕自己成為他人的下酒菜,只能盡人之財。可惜,手握一億會員的愛奇藝依然被虧損所累,茫然的就像個無助的孩子。

這也間接的戳穿了一個真相。中國的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本質,就是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廣告公司。光盯著人口,永遠也看不到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