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麼訓練孩子讀懂題?

愛熊貓的小姐姐


作為學生,做作業或者考試過程中,要完成作業或者是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前提是必須會讀題目,必須讀懂題,理解題目含義,知道題目要求,才能有效完成作業,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一、小孩不認真讀題的具體表現。

(1)、小孩在做作業或考試中,有些小孩根本不看題目,直接去做作業或者在考試中直接去答題。

(2)、看題目不認真,一目帶過根本就不理解題目意思,不清楚題目要求下,直接做作業直接在考試中答題。

(3)、雖然看題目了,但在沒有真正理解題目意思,根本不瞭解題目具體要求下,直接去做作業直接在考試中作答。



二、不認真讀題的影響。

(1)、在做作業和考試時,不認真讀題,就不知道題目所問所求,盲目作答往往會出錯,直接影響到成績。

(2)、這種不認真讀題做法若長期堅持,就是一種不良習慣的養成,與能否正確完成作業,與考試能否正確作答有著密切關係。

(3)、是自己對待學業的一種表現,不認真讀題往往體現出對待學習不認真不夠重視。



三、怎麼訓練?

(1)、老師在課堂上要多教小孩如果去讀題,讓小孩從讀題中知道題目所問所求,讓小孩撐握答題技巧。

(2)、要反覆讀題,從反覆讀題中找出題目關鍵字關鍵詞,瞭解題目意思找準題目要求,結合題目意思及要求去作答。

(3)、家長要加強指導,通過舉例教學方式,讓小孩懂得如何從一條題目中找到題目的關鍵字、詞,讓小孩怎麼去理解題目要求,怎麼找答題突破口,從加強指導中讓小孩學會讀題讀懂題。

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育兒知識幫助解決育兒難題。(文:源於創作,圖:源於網絡。)


2019小二談育兒


你好,我是樺霖媽媽。

作為一個家有一年級、二年級倆娃的家長,陪作業的時候發現,孩子讀不懂題才是作業不會做的關鍵。

1、教會孩子題目常用字。

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多字都不認識。特別是第一個月,幾乎沒幾個認識的字,但是隻要家長把題目讀一遍,孩子很快就能領會題目的意思,並且能很快把答案寫出來。所以我做了一件事,把經常在題目裡的一些字特別挑出來,單獨寫了一張A4紙,寫上拼音組上詞,每天教孩子讀幾遍。很快,大部分的題目孩子都能讀出來了。

2、讓孩子指讀題目。

在開始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讀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再指讀一遍,要讓孩子做到不漏掉題目的每一個,養成孩子細心的習慣。要知道,中國文字多一字少一字意思天差地別。孩子經常題目做錯,很大部分都出在沒有認真讀題,一略而過,少看了那麼幾個字,導致理解錯了題目意思。

3、平時多閱讀

有些題目,即使讀給孩子聽了,孩子還是不懂題目是什麼意思。這就跟平時的詞彙積累有關係了。有些詞彙組合在一起,孩子 就是不明白什麼意思,需要家長掰碎瞭解釋給孩子聽。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關於訓練孩子讀懂題的一些小方法。其實這些方法同樣可以用於領孩子閱讀入門中。


樺霖媽媽


家有二年級孩子,關於讀懂題,也是有一番心得體驗。

在女兒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問題女兒會做,但卻做不好做不對,仔細一瞭解,發現原來是讀題上出現了問題。

所以,第一個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孩子這一題做錯,先別急著批評,讓孩子自己讀一讀,告訴我們這道題問的是什麼?

女兒把自己理解的題意告訴我們,我們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於是給予糾正。這個過程裡,她有一個理解的過程,而我們的糾正是建立在她做錯的這部分。

有這個過程之後,很快一些常見題她就不會犯錯,比如常見的選擇題、是非題、多項選擇題等等,題型是相對比較固定的。

第二個,則是孩子一些字不認識,對很多內容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這同樣是可以舉一反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讓孩子試錯的過程。

在做一些看圖寫話或者回答一些複雜一些問題的時候,找到孩子常犯的錯誤,之後我們可以重點來幫孩子去改變。

我們要有一個重要的心理預期,那就是:

孩子讀不懂題是正常的,有問題就去面對,並且幫助孩子去解決,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和成長。

那種孩子不能犯錯,或者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會錯的想法,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為了不錯更加不敢嘗試。


第三,孩子讀不懂題的背後,是詞彙量掌握不夠,閱讀能力不足的體現。

從長遠來看,需要從識字和閱讀方面來入手。這些自然最好是從陪伴孩子來作親子共讀來入手,通過每天和孩子閱讀,來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詞彙量。而閱讀過程中再有一些互動與交流,對孩子的讀題能力的提升會有很大好處。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您好,我是暖爸!

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是剛上小學。

上小學不懂題的情況,基本是屬於兩種情況:

1、不認字

2、認字後的不理解

所以,只要解決了孩子識字和理解的問題孩子就能讀懂題了。

但是,我個人不建議過早識字,有些孩子較早上幼小銜接班,認識了很多字,一二年級成績不錯,但是到了三五年級就被那些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反超了。

建議:識字最好從5-7歲開始

針對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但是一年級的題讀不懂怎麼辦?

到了孩子可以識字的年齡,就要開始訓練孩子識字了,所以識字不是要早,而是要剛剛好。

有的父母,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就覺得輕鬆了,不教孩子識字了。其實,剛好相反,這個時候可以教孩子多識字。因為這個時候,他們識字的能力很強。

1、特定時間識字

如7:00-7:30為識字時間

2、設立小目標

如識字目標3000個,分成小目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學習

3、不要過分在意成績

這段時間裡,孩子可能因為不識字成績不好,但是不要緊,等他們都識字了自然就好了

4、讓孩子通過寫作來交流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可以鼓勵孩子們多以寫作的方式來交流。不一定他的寫作非要多麼好,形式怎樣,多寫就可以,不一定要加入多少基礎知識的寫作,用孩子能表達的方式寫作,甚至塗鴉、畫畫都可以。

5、讀題練習

一開始可以念給孩子聽,他們一聽就懂了,然後讓他們自己念題給自己聽,最後他們自己就會了


暖遇親子學習社區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1.有4個盤子,每個盤子裡面裝了5個蘋果,盤子外面還多了3個蘋果,請問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一個會做的孩子會知道:4*5+3=23個蘋果。
2.二年級一班的小朋友來排隊,排了4排,每排有5個同學,還有3個同學沒有排進去,請問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很多情況下家長會發現自己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剛開始接觸這類型題目的時候,孩子會做上面的第一題,卻不會做下面這第二題。在家長眼中,這兩道題目換湯不換藥,區別不大,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卻有著天壤之別,我想這也是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數學作業容易生氣的原因之一。

家長們要知道,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孩子學習不認真,而是他的理解能力有限,他沒有讀懂題目。作為過來人,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幾個關於訓練孩子讀懂題目的小技巧。

1.理解題意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識字量和數學語言轉換能力。

小學3年級之前,孩子的應用題需要書寫單位,學校老師和家長會告訴孩子“多少的後面的那個字就是單位”,這樣看似簡單的解決了孩子理解上面的問題,但也會出現烏龍,就比如下面這道題目:

一包糖果2元,如果我們需要購買3包糖果需要多少錢?

孩子沒有接觸乘法之前,解題方法是需要買幾包就把每一包的錢加起來,但是這種情況之下孩子會出現2種錯誤,一種是直接“3+2”的算法,一種是直接把結果後面的單位“元”寫成了“錢”

如果孩子的數學語言轉換能力足夠的情況之下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我們可以通過日常圖文結合的繪本,邊聽故事邊看圖邊理解文字來訓練孩子的這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方式往往還是依靠具體的現象或者是物體,很難理解比較抽象或者是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所以我們在選擇孩子的課外讀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否具體生動、貼近生活,在我看來其中故事性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外加一兩句簡單描述的繪本是較好的選擇。

2.選好讀物還要有正確閱讀方法

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還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獨立而靈活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差,在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用手指逐字讀給孩子聽,用手指或者是肢體的動作吸引孩子關注每一個字形,這樣孩子才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將聲音和眼前的字形對應起來,這樣孩子在生活中不同語境下的同一個字有一定的親切感,才能不斷加深,豐富對孩子這些字的理解。

3.好的閱讀方法也要隨時應變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的之後,家長就可以開始慢慢的放手讓孩子將被動輸入的方式轉化成主動的輸出模式閱讀,根據我的經驗來講可以,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積累來循序漸進的轉換閱讀方式:從單純的家長朗讀,到讓孩子自己大聲朗讀,再到讓孩子複述,最後是親子討論

4.數學文字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有了文字積累和思維能力之後,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把文字轉換成數學語言。方法不一,就好比家長在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利用數學知識:

“買一盒飲料3元,一包糖果2元,如果你只有4塊錢能把兩樣都買下來嗎?”

讓孩子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孩子把難以理解的題目生活化,抽象的題目具體化,自然而然孩子理解題目的能力就會有所提升啦


我是十安媽媽,以上便是我的經驗所談,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十安媽媽


孩子做作業,家長一看很簡單的題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覺得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事實上,我們要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在小學階段,各個學科之間是互通的,語文是各個學科之首。因為閱讀理解能力低,識字量少,就會容易導致做數學的時候看不懂題目。


那平時應該怎樣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呢?




讓孩子自己讀題,不要代勞,不要一看孩子沒理解,趕緊念一遍,在你的帶領下,孩子是理解了,可是下次還是不會。只有多放手,把問題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來解決,才能夠讓孩子激發潛力,思考問題。



平時和孩子一起閱讀,讀完一個故事讓他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訓練他的表達能力。孩子做題時讓他自己把題目讀完,再讓他講出題目的要求。如果理解的不對,就要求他再讀一遍,再講一遍。


在他動筆前說說解題思路,自己是準備怎樣做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讓題目變得有趣。把孩子在學校裡學過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比如,一年級有歸類題。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把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等,在平時進行歸類,平時有意識的提問黃瓜是水果還是蔬菜?西瓜呢?


學習了鐘錶的認識,每天和孩子一起看看現在幾點鐘,讓孩子更好地認識時間。

學習了錢的知識,和孩子一起去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付錢,讓他自己算賬。

學習了長度,讓他自己量一下家裡的物品,都有多長。

學習了形狀,和他一起找找,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都是什麼形狀。

學習了數量,可以和孩子一起數數。

在生活中,讓孩子愛上學習,有助於培養他的學習興趣。


家長有耐心,平時多帶領孩子一起練習,讀題能力會越來越好的。


加油心葉


低年級的孩子考試的時候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審題不清,我家孩子扣分也多。怎樣訓練孩子讀懂題目,我是從以下幾點來著手的:


1、讀題之前首先要掃清生字障礙,如果孩子識字量不夠,家長要從旁輔導,逐字逐句地讀給孩子聽。而後讓孩子自己再讀一遍,弄清楚題目的意思。


2、其次,搞清楚題目給出的條件,劃出關鍵字。尤其是在寫作文的時候這點特別要注意,讀懂條件,弄清題材,才不會下筆離題萬里。另外教孩子將自己容易出錯的、看漏的地方都標記出來,這樣做題的時候就不會犯低級錯誤,比如把鉤打成橫線等等。


3、如果此時孩子已經明白了,就可以下筆寫。如果孩子還一臉疑惑,家長可以讓孩子再讀一遍題目,仔細品味一番題目真正要考的知識點是哪裡。大多數的題目孩子經過這樣兩次來回,都是能夠解決的。實在不會做的,家長再給予提示。最後教孩子檢查有沒有漏做的地方。


4、平時多做些相關的練習題,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做多了,孩子自然能夠融會貫通。


5、家長多多鼓勵孩子,逐漸放手。


6、多讀書,豐富詞彙量。詞彙量大的孩子,見識廣,理解能力強。


養成好習慣,孩子的成績才會越來越棒。家長要學會引導,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當他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的時候,他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總之一句話,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我是輕煙說育兒,專注育兒理念的傳播,歡迎關注交流!


輕煙說育兒


在應試教育下,避免不了題海戰術,然而你一味的追求數量,不讀題,不審題,也是白搭,可見讀懂題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那怎麼做才會讀懂題目中真正的含義呢?

1.加大閱讀量

在現在的教育改革中,閱讀被提上了名單,因為它不僅在今後的學習裡,代表了你的學識深度和寬度,而且也是你人生路途上真正的朋友,因此很多的孩子們都開始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就拿我來舉例,在過去的教育裡,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提出閱讀要求,就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因此讀懂題上面吃了很大的虧,總感覺題能讀懂我,我讀不懂它,尤其在應運題上面,更是完全懵圈。所以閱讀量的上去,你的審題、解題才不會吃力,考試當中也會得心應手。

2.反覆去摳字眼隱身含義

有些題目的類型,你雖讀懂了,但是並不代表你真正的理解,因為有些題,就是為了迷惑你的,你稍不注意,就掉入人家的陷進裡,所以審題要一字一句的去摳,不要輕輕帶過,這樣的審題習慣養成,對今後的學業,也是有害無利的。可見那個良好的習慣,都是從當下的小事開始,不要急於求成。


隨性淡然


在每次的考試和作業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許多孩子的錯誤都是因為讀題不準確,憑著自己的第一映像而直接判斷,導致在檢查時也不能夠發現錯誤。但是,只要教師把題目著重的再讀一遍的時,或者帶領孩子重新做一遍時,孩子才能發現錯誤。於是,我們在分析的時候往往會認為,孩子太粗心、太馬虎了。但是,到底是不是因為孩子粗心、馬虎才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呢?其實不然,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審題能力薄弱才導致的。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培養出來的,它需要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漫長過程。從低段開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1動口閱讀 讀題是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第一步。蘇霍姆林基說過:“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可見閱讀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只有通過讀題,才能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的思考作準備。由於年級段的不同,孩子的閱讀題目的能力水平也不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我們要求他們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理解能力薄弱我們就必需採取一些有計劃、有目的的讀題方法的指導。認真讀題,讀準題目。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經常發現許多同學喜歡直接用眼睛掃一遍題目就急於動筆,根本就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平時經常做的題目,但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裡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 例如有這樣一個道題:有21盆花,送給幼兒園一些還剩7盆,送給幼兒園多少盆? 對於這個題目大部分同學都只粗略的看了一眼就開始做題了。因為孩子們剛剛經歷了7的乘法口訣,所以大部分孩子直接就寫出了21除以7等於3。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差錯,就要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讀題習慣。讓他們在讀題時,讀懂題目所給的條件,讀清題目問的問題,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清楚後再開始答題。另外,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2動手做題,動眼觀察 孩子的審題能力的培養不光在於讓他們去讀題,還要讓他們去多做題目。低年級的題目大部分很雷同,有一定的規律性,只要多看寫題目,多認識些題目,就能根據一些規律找到解題的方法。 如:每個花壇栽6棵花,3個花壇共栽多少棵花?每個花壇栽6棵花,18棵花栽了多少個花壇? 3個花壇栽了18棵花,平均每個花壇栽多少棵?這些題目大意是相同的,學生做多了,會自然而然的解答,並且找到它的規律性。所以,孩子接觸的題目多了,在另一個方面來講也是有利於審題能力的培養。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 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觀察要有針對性。比如在學習《認識乘法》時,出示情境圖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孩子通過觀察知道了雞是3只3 只在一起的,兔子是2只2只在一起的。這就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係。在課堂上,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儘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動手操作 審題是一個對題目中的有用信息進行輸入、處理,然後輸出的複雜過程。數學語言的精練、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觀上增加了低年級學生審題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有時我們還需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審題方法和思考策略。 擺擺放放。在低年級,有許多實際問題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得到。比如:《平均分》中,求10個圓片,每2個一份,分成了幾份;10個圓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個。如果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往往會出現分現象,從而導致解題錯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己用圓片分一分,然後在獨自填寫。在操作時提醒學生注意比較每次操作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正確的分,仔細審題的目的。 折折剪剪。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摺折剪剪的過 程中,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如: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圖形等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折折拼拼,幫助學生有效地


面對現實13的嘟嘟


孩子讀懂數學題,就是所謂的數字閱讀能力。

數字閱讀能力,是將數字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的能力。


數字閱讀、與抽象思維、空間想象、邏輯思維等等,都屬於數學的底層能力。

但是不要被這些看似高深的字眼所嚇倒,因為所有這些能力,都在孩子小時候的數學啟蒙階段都可以涉及到。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為什麼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數學啟蒙老師,這是因為:

  1. 【情感訴求】

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地方才有可能投入學習。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指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和社會上的根本訴求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一個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從父母這裡開始了追尋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而這兩種感覺的底色便是一個孩子從家庭和父母那裡得到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學習更專心,學得也更輕鬆。


2. 【生理原因】

人大腦的三個部分,爬蟲腦、邊緣腦、新皮質是分先後順序發育完全的。負責處理語言學習、情感發展的是第二部分大腦邊緣腦。它的發育完成在4歲左右。


4歲以後,才開始新皮質的發育。新皮質部分也被很多人稱作是理性腦,也就是負責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功能。


但是4歲,又只是一個很寬泛的年齡,實際上,孩子在早幾年的發育階段都很不同,而且這也特別正常。


因此,把孩子放進一個雖然同齡、但很可能還不在一個發育階段的班級裡,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最優解。


3.【效果最佳】

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用。與其讓孩子在課堂上看黑板,在本子上去使勁兒學習,默寫好幾遍去記憶,不如家長與孩子沉浸在生活中去學習,讓孩子去實際操練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3-4歲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時間只有十幾分鍾,放在課堂上幾十分鐘無疑是拔苗助長,打壓積極性和興趣。不如在生活中,10分鐘左右的互動的效果,要比班上幾十分鐘有效的多。


孩子從具體事物到數字抽象這個過渡階段,不是上幾堂課就解決的能力。而是需要在大量的生活實際場景中,不斷啟發,不斷引導慢慢才能建立起來。


這些特點都最終指向,啟蒙孩子數學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家裡,由家長親自來做的效果最好。


也許有些家長感到發怵,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承擔起孩子數學啟蒙的“重任”。其實,數學本身就來源於生活,基本的數學能力大部分家長在生活中都已經在使用。數學啟蒙並不是被妖魔化了的那麼難。


數字閱讀能力

鍛鍊孩子的數字閱讀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故事中融入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進行分析。


讓兩個孩子自己分餅乾,一共有多少,每個人能分到多少。讓孩子自己付款冰激凌,給5元,冰激凌多少錢,會找回來多少。


在城市裡開車的車速是多少,在高速上的車速是多少,相差多少。


開50公里10分鐘可以到達一個地方,如果開車100公里需要多久。


生活中充滿了與數字息息相關的場景。


對孩子數字閱讀思維的啟蒙,不但讓孩子在上學做應用題時,對題目的理解會有很大幫助。反過來,也是為孩子的建模能力打基礎。


(建模就是把實際情況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對真實的實際生活場用數字進行還原。這雖然是高階數學中的能力,但是它起始於數字閱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