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手机缓存从1G到目前最高12G,为什么系统总是占去一半?越大不是剩得越多吗?

御天神鸣人


你说的是运行内存,手机从1G到12G说明硬件越来越强大了,当然也会有人想你这样问为什么系统永远都占用很多内存,不给软件留出太多运行空间,难道是厂商故意为难?当然不是,谁不想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好用。

那就从系统说起了,如果用12G内存的手机运行八九年前的系统,那就跟玩一样。但是手机硬件在成长,软件也在成长,出现了以前没有的很多功能,屏幕分辨率也从480P到1080P了,操作系统功能强大了,自然需要占用很多的内存,同时硬件也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用户才会得到更好的体验。二者是相辅相成,一起成长的。


什么啊是啊啊


8G+855普拉斯,就运营了一个头条还剩不到3G,系统是安卓10, 跟我同款机型同系统的的6G版本的也是运行一个头条剩2.2G左右,搞不懂他怎么算的…



老男人的诱惑


楼主应该说的是手机运行内存吧,的确从智能手机诞生至今,运行内存从最初的64MB到128MB/256MB/512MB/1GB再到如今的8GB、12GB,运行内存看似在成倍数的增长,但是系统永远占用了一半空间,这主要与手机的功能发展有关系。


我们拿早期的Android手机来举例,早期Android系统还在1.X-

2.X

时代里,系统是非常简单的,基本就是几个原生的APP组成,设置菜单、桌面都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当时的软件也非常干净,比如QQ就真的只是聊天功能,没有新增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在里面,占用内存空间也非常小,所以在整个手机的运行中不会占用太多内存,512MB就已经足够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行了。

但是科技是不断在进步的,随着三星对于LPDDR技术的攻克,将手机内存也带入了GB时代,更大的内存意味着可以包容系统和软件运行更多功能,于是之后出现的无论是Android系统还是第三方的诸如MIUI/EMUI/FLYME等定制系统都加入了非常多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功能,一下子系统占用直接去了一半,安装两个软件运行一下, 再占用1/2,所以现在即便是8GB内存,也还是可能会不够。


科技金轩文


首先,针对提到的手机缓存从1G到目前最高12G,为什么系统总是占去一半?越大不是剩得越多这一问题,以下从个人理解角度,在这里简要讲述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系统和软件都在更新、都在进步。举个例子,就像问题中所说的1G内存的时候,可能系统占用一半,12G内存的时候,可能系统也要占用将近一半。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系统小,软件小。而现在系统与过去系统相比远远不同,软件也越做越大,运行的软件也多,这就好比以前一个月开300元工资能够话,现在可能3000元才够一样。

第二,手机系统每天运行都会有缓存,这在显示中表示的就是系统数据。所以下载的软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可能说手机内存大就剩内存大,只会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清理一些缓存。比如可能卸载软件没有卸载干净,之前的数据文件可能还留在手机里,或者是一些观看视频的缓存都是比较大的。

所以,大家在现实中遇到手机系统占用近一般内存的情况时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要紧张,其实就是软件和系统不断地更新,久而久之手机里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用户只需定时清理即可。


cal仔知道一切


手机内存总是不够用,可以用安迪-比尔定律来解释,就是不断更新的软件会慢慢吃掉手机的硬件性能的提升。这个现象在整个IT产业中很普遍。



这个定律是始于英特尔公司原CEO安迪.格鲁夫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安迪-比尔定律原来的表述是“安迪所给你的,比尔将他们拿走”。一直以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都遵循摩尔定律,也就是每过18个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的数量就会翻一番,硬件的性能也就增加一倍。英特尔公司也是按照摩尔定律来提升硬件的性能的,但是往往提升的硬件性能,都被以微软的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消耗掉了。

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与手机行业。以iPhone为例,从2007年iPhone第一代诞生至今,iPhone已经有了11代,今天iPhone 11系列的速度大约是当年iPhone的100倍,正好平均18个月翻一番。但是,你使用各种App,感觉速度还是和以前差不多。而且,过去一个App就占用几百K空间,今天它们动不动就要几十兆,甚至上百兆。

如果你还保留着最早的iPhone,你会发现今天的什么软件它都运行不了。这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在PC时代就是如此。乍一看像是微软等公司在和大家作对。实际上,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维系整个IT产业的不断扩大发展。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是一个紧密耦合的IT生态系统,两者相辅相成。软件开发商们吃掉了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新硬件,这会让各种IT设备生产商首先获益,如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公司。然后,这些IT设备生产商会再向英特尔、高通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向LG、三星等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先后得到相应的提升。整个IT产业链上都皆大欢喜。反过来,如果软件开发的速度跟不上,不仅软件公司自身的业绩不好,而且要影响大家购买新的硬件的欲望,进而影响到元器件设备厂商。

从这个角度讲,长远来开,软件企业在整个IT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更大,因为是它们为IT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力,是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以及提升使用体验。


前沿科技馆


软硬件厂商,举着提高用户体验的旗子,互相协商,协同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必然。

一个故事

五年前,老王住老破小,一张小圆桌,一碟花生米,再加瓶红星二锅头,就相当满足。五年后,老王创业奋斗,住进别墅,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加上零九年的飞天茅台,也满足不了胃口,即使有美女相伴。


物质生活的升级,如果没有配套的内心世界的拓展,就会不平衡,麻木无聊空虚。


妙龄美女和臃肿大妈

同样,硬件的升级,软件不配套,程序员就很无聊空虚。为了不空虚,当然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也可以说是提升用户体验,程序员变着花样耍弄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臃肿。

手机系统从一个妙龄苗条的少女,慢慢演变为臃肿的大妈,但大家还都很开心,突然间有人发现了问题,很怀念妙龄少女年代的顺畅。

对不起,周围都是大妈,你会格格不入。即使你心理强大,技术高超,刷回了老版的系统,但诸如微信等必备app你装不上,因为新版本微信也很臃肿。这就是生态的力量,逼着你升级。


变化和永恒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硬件变,软件也在变。但讽刺的是用户体验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满足,系统一如既往的卡顿。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从青春到中年到老年,或由少年到老大爷,或由少女变大妈,这是时间的力量。系统占用的内存越来越大,也是如此。


以上故事非虚构,结合作者所见所闻,如有同感,请点赞支持。


平凡科技


先说结论:不是缓存越大,就剩的越多,它遵循安迪-比尔定理。


什么是安迪-比尔定理

安迪-比尔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的一个概括。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如何理解安迪-比尔定理

1.提供更加的用户体验

当新的硬件诞生后,操作系统为了把硬件的效能发挥到极致,软件是越来越大,比如为了更精美的界面,可能会消耗更多的内存和CPU,都是为了给用户最佳的用户体验。

2.对利益的追求

商人之间也许存在某种默契,你想要用APP或者操作系统最新的性能,就得更新换代硬件产品,让用户掏更多的钱,这样就形成一个利益体。

总结

如果仅仅是硬件更新,软件不更新,题主的目标也许会实现。但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你为了体验更优的功能,你不得不升级软件,这样就会消耗更多的资源,所以就产生了题主所提的问题。


欢迎大家关注AI扫地僧,给你好看的科技科普知识!


逐浪踏雪


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也确实如此。

记得第一次用安卓是一款山寨机,叫佳通手机(又叫谷峰AK47)当时运存256M,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不过当时运行比较流畅,安装了QQ、读书软件、QQ输入法、播放器等一堆软件,内存占用在50%左右,全开也是80%多,总之比较流畅。

随着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一个软件动辄几十兆上百兆,有的游戏一两个G,手机的运存也在增大,512M,1G,2G,3G,4G,6G甚至于8G,无法想象,再过几年,会到几个G?!

究其原因,不仅是软件变大,功能齐全导致占用内存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安卓系统在不断升级,几乎一年一代,现在都安卓8了,安装包大的好几个G,记得很久前刷机包才几百兆……安装包里的自带系统软件多,加上厂商又往里添加广告软件,不了卸载的软件也是吃内存大户,虽然现在要求自带软件必须可以卸载,但可卸载的只是无关痛痒的一部分,只有root,而root就面临风险。


厉害了我的国Amazing



并没有占据一半啊......我之前用坚果R1 8+128 刚开机的时候系统占用在35%左右,最高也就在40%,也就是差不多占用3G左右的运存吧。手机运存当然会逐渐往上涨,但是总归会有一个零界点。目前看来零界点就在4G-6G过渡之间,超过6G的运存,系统很难占到一半的使用量。你如果有一台12G的手机,系统占比应该只有30%左右。

安卓和苹果,在最初拥有两种不同的内存管理方式。安卓是后台优先,只要是打开的应用程序都分配内存跑着,如果开启的应用过多,内存消耗超过80%就会出现卡顿,再加上各种垃圾软件自启动,所以过去用安卓机器要做的就是记得经常清理后台;IOS的机制是前端优先,系统优先调用资源运行目前用户在使用的APP,关掉后台消耗资源的APP,所以过去的IOS是假后台,并没有所谓多任务。

后来经过不断的优化,安卓用了内存回收技术,系统会回收掉后台占用资源大的程序优先满足当前使用的程序;苹果则更是增加了内存压缩技术和快速启动,提高APP的启动速度,用更少的内存达到相同的效果,目前苹果内存最大的iPhone Xs Max也就4G运存,不得不说苹果对系统的优化是极其出色的。

目前安卓手机在售的内存已经达到12G了,要知道笔记本电脑大多数运存还只有8G。一方面是三星技术的不断迭代,能够造出更大容量的单存储芯片;另一方面是安卓系统本身的开源性质,被带三方厂商增加了很多功能。用过原生安卓的消费者应该能知道,原生安卓系统是相当轻便的,连音乐播放器都没有,运行起来流畅得不像安卓。第三方手机厂商拿过来后都会进行大量的修改,换UI,增加各种插件,最后就把一个苗条的小姑娘包裹成一个孕妇一样,行动自然就不方便了,要占用更多的空间才能跑顺畅。目前对于安卓原生系统改动最小的手机肯定是Google Pixle,国产厂商改动最小的应该是一加,如果你是注重运行速度的用户,可以考虑一下这两个品牌。

那么大内存除了能够放下内嵌更多实用功能的系统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第三方应用的支撑,而这一点才是用户真正能够感受到并且关心的。运存越大,你后台可以开启的应用当然就越多,手机使用起来也就越舒服,比如系统多屏模式下,你就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直播,一边听音乐等等,这是过去1G、2G内存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对于安卓手机而言,在相同处理器的情况下(不看处理器光看内存大小是耍流氓),12G运存的手机当然会比6G运存的手机要舒服很多,因为你可以开N多个程序,而且不用管清理后台的事情,只要电池受得了。

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到底应不应该买一台12G运存的手机呢?我觉得目前完全没有必要,6G完全够用,哪怕吃鸡;8G已经是可以跑桌面程序的能力了,用Pr剪素材也就占2G多一点内存,所以何必要花那么大价钱买一个12+256价格的机器呢?8+128就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组合了,你光是玩玩游戏很难把性能发挥到极致,除非装个老罗的Smartisan TNT系统办公啥的应该差不多。


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我更推荐6+128的组合,便宜,够用。不要想着未来几年后5G一来又不够用了,放心,5G来之前你手上的安卓机早被你换掉了。


PM宋先生


!!!商业化!!!消费观!!!

我所分享的观点,可能会遭到强喷!

因为这的确透露了一些商业内幕,但这种商业行为,往往也是用户的消费观驱使的!

手机缓存(运存)真需要占用一半吗?

(上图转自互联网)

纵观过去5到6年,打开手机的程序管理,会发现手机缓存越大,被强制运行的后台程序越多,然而这些程序的确允许用户关闭,但不久后又会悄悄运行。

你会发现有很多程序并非你正在使用,或者必须使用的,但是它们都在后台运行着。

这些被强制运行的后台程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程序,大多都是由手机开发商或者合作商创作的,相同的程序在不同手机缓存的手机上,大小不同,当然很多都被版本不同所解释了。

这些程序,有些不允许卸载,有些为了满足法律条款,允许卸载,但是在一些系统升级中又会被捆绑安装回去。

软件与手机结合的商业化

手机和软件作为商品,必然是要持续销售才能让企业存活下去。

对于手机,只有不断出新品,卖新品,才能持续获得维持生存的收入。

对于软件,只有不断更新迭代,让用户安装与新商业结合的新版本,才能获得收入。

用户的消费观

手机用户,都喜欢用更快,更新颖的手机。

软件用户,都喜欢用更流畅,更使用的软件。

但是用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一个手机用着很顺手,一直都很流畅,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着急还新的。

商业化和消费观之间的矛盾

商家,不允许用户很长时间都不买新款,那样会饿死。

用户,一个手机能撑多久就撑多久的人是很多很多的。

唯一能让用户定期消费的的方法,只有让手机定时达到“寿命”,就是内存不够用。

其实,其实,现在的任何一个手机和软件,完全可以让人用上10年都不会卡顿。

不相信???这真的可以!!!

你会问,为什么我的手机买的时候很流畅,用了一两年,总是会越来越卡,内存越来越少!!!

让手机内存不够用的方法很简单!

通过修改后台强制程序的运行列表,让运存逐渐不够用!

软件商通过修改软件的实际体积,让本地存储逐渐撑满!

其实有很多软件真正运行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存,但程序员可以要求它需要。

商家和用户需要相互谅解

虽然,商家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让消费级的手机,逐渐变得卡顿,内存占满,迫使用户更换新手机,但是,用户却得到了更好更新颖的手机使用。

虽然,用户可能无法接收商家这种“卑鄙”的行为,但是,商家也用实际行动,来让手机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

这就是手机缓存总是占满一半的一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