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九五步槍為什麼能夠成為我國主要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盟國的軍用步槍型號雜亂,口徑多種多樣,於是1947至1956年間,北約盟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口徑論戰,最終在政治干預下選擇了美國的7.62×51毫米步槍彈作為北約的制式槍彈,稱為全威力槍彈。而蘇聯則堅持走中間型槍彈的道路,即7.62×39毫米槍彈,並推出了經典的AK47步槍。我國的56式衝鋒槍和81式槍族都延續了前蘇聯的中間型槍彈之路。

美軍裝備發射7.62×51毫米步槍彈的M14步槍後不久,到了1960年代,又出人預料地推出了M16,是5.56毫米口徑步槍,並在越戰中充分體現了小口徑的優勢。在美軍單方面換裝的情況下,北約各國也都競相研製小口徑步槍及槍彈。與此同時,前蘇聯悄然推出了5.45毫米口徑AK74步槍。最終結果是,美國以5.56毫米口徑統一了北約,前蘇聯以5.45毫米口徑統一了華約。

國際小口徑的發展引起了我國的注意,其實早在美國人剛剛開始研製小口徑步槍的同時,中國的輕武器專家就曾提出過小口徑的問題,並初步認為步槍口徑以5.8毫米為宜。1970年,在中央軍委常規兵器工業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研製我國小口徑步槍的思想。根據這個指導思想,總後裝備部在1971年3月的輕武器科研工作會上確定開始研製我國的小口徑彈槍系統。隨後一場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小口徑步槍論證工作開始了。由於當時正處於文革時期,小口徑論證是在“一窩蜂”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在全國有8個會戰組從事小口徑的論證工作,開始論證的口徑有5種,即5.6毫米、5.8毫米、 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科研工作幾乎處於停滯階段,因此小口徑的論證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徘徊之中。

1975年,總後決定成立專門的輕武器科研論證機構,組建了輕武器論證研究所,小口徑步槍的論證工作開始走上正軌。在集合各方論證成果的基礎上,1978年我國第一次提出發展5.8毫米槍彈和槍械及其戰術技術的要求,並於1979年2月被中央軍委以[79]軍字第2號文件批准立項研製,我國由此正式開始了5.8毫米口徑槍械的研製工作。但是,我國應選擇什麼口徑的爭論並沒有停息,軍內外不少人主張仿製美國的5.56毫米口徑或前蘇聯的5.45 毫米口徑步槍,認為這樣有利於外貿出口,而且有國外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由於受口徑問題干擾,5.8毫米槍族的研製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設計方案。1982年7月軍隊首長指示,“我軍小口徑槍族系統應儘快研製定型,早日裝備部隊”。為加快研製進度,經研究決定,先在81式7.62毫米槍族結構基礎上改成5.8毫米口徑。這就是後來的87式5.8毫米槍族。87式槍族系統於1986年通過了設計定型試驗,1987年被批准定型,命名為QBZ87式5.8毫米槍族和DBP87式5.8毫米普通彈。步槍定型後,被列為國慶 40週年閱兵裝備,又對外形進行了改進。87式槍族採用工程塑料彈匣、小握把及護蓋,新設計了劍形刺刀。由於存在尺寸偏長、重量偏大、工藝落後等問題, 87式槍族只生產少量裝備四個軍區部隊試用。87式槍族是中國小口徑步槍的開端,解決了發射小口徑槍彈特有的技術難點,為中國實現小口徑化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1985年,總參、科工委發出“359號”通知,要求“從作戰使用任務和我國 國情出發,吸收國外技術,在戰術、技術、經濟性、四化等方面,抓緊新型小口徑槍族的論證工作”。為落實總部指示要求,1986年,我國再次進行口徑論證,經過對三種小口徑武器和彈藥大量的對比試驗和分析,1986年 11月,提出了採用5.8毫米口徑,可以發展成一種口徑,五種槍械(自動步槍、班用機槍、短步槍、通用機槍和狙擊步槍),通用兩種彈(普通彈和機槍彈)的小口徑槍械繫列,能大幅度提高我軍輕武器彈藥通用化程度,顯著增強步兵分隊的作戰能力。1987年,中央軍委召開常務會議討論小口徑槍族口徑問題,與會者一致同意“選定5.8毫米口徑,發展新一代小口徑槍族”。至此,經過中央軍委兩次決策並最終確定。

1987年,我國第一代小口徑步槍完成設計定型,正式命名為QBZ87式5.8mm自動步槍(簡稱87式自動步槍)和DBP87 式5.8毫米普通彈,並開始少量試製,配發部隊試用和徵求意見。87式自動步槍被列為國慶40週年閱兵裝備。87式槍族採用工程塑料彈匣、小握把及護蓋,新設計了劍形刺刀。由於存在尺寸偏長、重量偏大、工藝落後等問題, 87式槍族只生產少量裝備四個軍區部隊試用。87式槍族是中國小口徑步槍的開端,解決了發射小口徑槍彈特有的技術難點,為中國實現小口徑化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1989年,根據部隊試用所提的意見,87式自動步槍不能完全滿足軍方使用要求,因此部隊使用部門又提出研製第一代5.8mm小口徑班用槍族,並提出更高的戰技指標要求,這次研製新槍彙集了工廠、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門的科技人員所組成的聯合隊伍。

1995年,經過6年時間的研製,新型槍族中的自動步槍和輕機槍設計定型,分別命名為QBZ95式5.8mm自動步槍(簡稱95式自動步槍) 和QBB95式5.8mm班用機槍(簡稱95式班用機槍)。1997年,QBZ95式5.8mm自動步槍和QBB95式5.8mm班用機槍作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後來又增加了短槍管的QBZ95B短突擊步槍,這三種武器被簡稱為95式槍族。如今95式槍族及其他5.8mm口徑班用槍族已經大規模裝備部隊,由於某種原因還沒有全面替換81式槍族。

在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徑槍械繫列指標要求方面,我國提出在總體性能上力爭達到同類武器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使步兵班具有點、面殺傷和打擊輕型裝甲的能力,增強夜間作戰能力;明確提出採用“無託”型總體設計方案,大幅度縮短槍長和減輕重量的技術途徑,要求採用鋁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術工藝,提高防護性能和質量要求。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新槍族的研製過程中引入了競爭機制,組織了七家單位參加新槍族的方案競標工作和選型試驗。組織了輕武器行業內各方面專家進行了兩次評審把關。這種招標競爭評優方式調動了各單位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使結構創新和新材料、新工藝應用等方面有了實質性進展,為後續的槍族優化設計,研製性能優良的武器系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89年提出研製指標要求,於1995年設計定型。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徑自動步槍。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時作為駐港部隊的制式武器之一第一次公開露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