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劉邦說:“張良懂謀,蕭何懂政,韓信懂兵,我能用此三人,故能奪取天下。”

這是將自己能奪取天下的最大功勞,歸給了這三個人。

然而韓信被封了王,張良、蕭何卻只是諸侯。

韓信之頭隕於長樂宮鍾室,張良、蕭何卻得已善終。

蕭何因為說錯了一句話,差點被斬;樊噲剛被劉邦派去討伐盧綰,沒多久,陳平就奉劉邦之命去殺他。

劉邦手下的人,結局最慘的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類“盟友之臣”(於其說是劉邦的臣,不如說是劉邦的盟友);稍微好一點的,就是蕭何、樊噲、灌嬰這些老鄉舊友;能真正得到劉邦信任,幫他出謀劃策的,則是張良、陳平這種心腹謀臣。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漢高帝劉邦畫像


謀臣永遠是君主的心腹,在張良、陳平之前,最受劉邦信任的謀臣是酈食其(讀作“力異基”)。

酈食其比張良、陳平更值得信任

軍隊有嫡系和旁系之分。

手下也有“心腹”與“外人”之分。

劉邦起兵沒多久,就聽說景駒擁立了一個楚王,作為楚國人,他第一時間跑去會見景駒。

途中他遇到了韓國貴族後裔——張良,兩人相見恨晚。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留侯張良畫像


項梁擊敗景駒擁立楚懷王后,支持張良重建韓國,他被派去輔佐韓王成攻打韓地。

劉邦帶兵進攻關中時,韓王成派張良輔助劉邦入關。

項羽將劉邦封到漢中後,張良又向劉邦辭行,回到韓國。

韓王成最終被項羽帶回楚國並殺死,曾經的吳縣縣令鄭昌(楚國人,項羽故人),成為了新的韓王,張良才又回到劉邦帳下。


張良和劉邦的關係比較微妙,他不像是劉邦的臣,而像是劉邦的客。

劉邦確實很賞識、信任他,但他終究是韓王的臣,而非是漢王的臣。

劉邦是酈食其的首位君主,而張良是沒了國君才不得不投入劉邦麾下。


陳平最初在項羽手下當官,後來項羽要殺他,他就投靠了劉邦。

剛到劉邦帳下沒多久,有關他貪汙的事情就傳入了劉邦的耳朵。

據說陳平在老家生活時,還與自己的嫂子有些流言蜚語。

陳平的人品算不上高尚,他的計謀則更為陰險狡詐。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秦末農民起義


據《史記》記載,陳平一生為劉邦出了7個陰謀,全都不能被公開,不得被載入歷史,可見其陰險的程度。

平城之圍冒頓單于(讀作“默讀蟬魚”)親率30萬引弓之民,將西漢皇帝劉邦層層包圍在白登山上。

陳平想出陰謀,令匈奴人主動鬆開了包圍圈的一角,放劉邦軍出圍。

陳平究竟用了什麼陰謀,無人能知,世人莫曉,根本不敢公開於世。

而世人只能通過臆想來描述這個奇蹟的事件。


在劉邦眼裡,陳平只能處理緊急事件。

楚漢戰爭中期,劉邦軍處於劣勢,糧道也被楚軍切斷。

劉邦在這種情況下,讓陳平想出了重金離間楚國君臣的策略。

平城之圍,劉邦和漢朝的命運處於危險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又令陳平出計。

擒楚王韓信,劉邦畏懼與楚軍交戰。

在這種情況下,又令陳平出計擒拿韓信。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酈食其



秦朝末年,秦二世還控制著大半個天下時,酈食其就跟著劉邦了。

入秦關、入漢中、定三秦、定三河(河東、河內、河西郡)、攻彭城、守滎陽、定齊國,君臣都是一步步走來的。

酈食其一直承擔著類似外交部長的職責,他的弟弟酈商也是劉邦手下有名的將軍,兄弟二人都是開國元老。

到了楚漢戰爭中後期,項羽之敗指日可待,劉邦令酈食其勸齊王田廣投漢。

酈食其三言兩語就讓田廣同意與劉邦聯合對抗項羽,並撤除了齊、趙(趙國此時被韓信、張耳控制)邊境的防衛部隊。

若不是此人被韓信害死,張良陳平再有才,在劉邦帳下都只能靠邊站

淮陰侯韓信畫像


韓信心中不服:“我帶兵在外征戰一年有餘,也只打下了趙國50城,酈食其只用隻言片語,就降伏了齊國70座城,我的面子往哪裡放?”

於是乘著齊國撤銷防禦漢方面的部隊,韓信令漢軍全軍出擊,一舉打到臨淄城下。

田廣指著城下的漢軍,向酈食其討說法,酈食其察覺到自己是被人出賣了,沉默不語,最終被田廣用鼎煮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