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說到《慶餘年》裡面的皇子們,那是一個比一個狡猾。太子表面上看上去性格軟弱,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主心骨,

實際上心思深沉,還和自己的姑姑有一腿,讓長公主這個強大助力一直默默地站在背後支持自己。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二皇子在小說裡面其實是一個熱愛文學又很好學的人,這一點從他母親對書本的痴迷中也可以看出來。二皇子的野心其實是隱藏在心裡的,畢竟算起來他還是太子的兄長,既然太子之位沒有落到他的頭上,就說明其實從血統上說,他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但是在電視劇裡面,二皇子憑藉一頭飄逸的劉海火出了圈,酷似羊駝的傲嬌表情,讓觀眾們對二皇子這個角色總是生不起太大的反感情緒。但是認真分析起來,二皇子其實既可悲,又可嘆。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可悲之處在於,在慶帝的心裡面,二皇子其實和大皇子一樣,根本就沒有登基的機會。

慶帝放任二皇子和太子之間相爭,只是把他當作太子的"磨刀石"。這一來是出於制衡的考慮,不能讓太子一家獨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二來也是希望太子能在這樣的鬥爭之中,學會怎樣才能守住自己的位置,當好未來的一國之主。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是慶帝偏心太子麼?其實也不盡然,慶帝這個人是極其自私的。他所想所做的事情,都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穩固自己的皇權為基礎。當這個前提受到威脅之時,他什麼人都可以捨棄,不管是自己的兒子,還是當年範閒的母親,他所謂的,深愛之人。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如果單論帝王之才,二皇子比太子更有資格登上帝位。權謀和城府方面,他可以說是遺傳到了慶帝的優良基因。可惜的是,還是太過年輕,謀劃之時終歸有些急躁,過早地把範閒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以至於在謀權失敗之時,沒有任何退路。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另外一點是,二皇子和太子對於慶帝的實力都嚴重預估失誤。慶帝隱藏得多深,可能只有陳萍萍這種和他一路走來的人心裡才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二皇子在沒摸清慶帝全部底牌的情況下就貿然造反,本身就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在慶帝和範閒關係還很好的時候,二皇子對於範閒的過度打壓就惹來了皇帝的猜忌和不快。一個下棋的人,是不能容忍棋子不按自己安排的路線行進的。所以在小說看到後半部分的時候,就隱隱約約有種感覺,二皇子怕是會涼得很快。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兵敗之時,二皇子自盡而亡,但是贏家也不是太子,他們可以說是率先登場,也死得最快的。贏家是拜範閒為師的三皇子,就是一個不爭不搶最後躺贏的小屁孩。

所以皇位爭奪這件事,真不是前期跑得快就行,前期跑得快很可能死得也越快。就像李世民的幾個兒子,老三老四爭奪了幾十年,臨了還是老九登基。又或者像琅琊榜裡面的靖王,後發制人。

《慶餘年》二皇子不過是慶帝的一顆棋子,最終結局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