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养殖中华蜜蜂,应该如何繁殖蜜蜂?

Cc_Rock柴超_柴伟


中华蜜蜂养殖,应该是蜜蜂养殖业中,相对比较简单、好管理的一个养殖品种。中华蜂本身野性较强,疾病相对较少,适合粗放式管理,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但繁殖能力一般,喜欢分群是它的显著特点,所以较难形成强群,一般情况都是中等群居多,八到十框已经达到极限,十框以上情况已经比较少见。

正是由于中华蜂的这些特点,在不取或少取蜂蜜的情况下,发展蜂群数量非常快,如果只要数量不管质量,一箱蜂一年分七到八群,可以说轻而易举。言归正传,中华蜂的繁殖和其他蜜蜂发展繁殖方法,其实基本大同小异,也并不困难,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保证中华蜂的快速发展。

一、优质蜂王,一个优质的蜂王,是一个蜂群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有多好的蜂群,没有一个可以持续产卵,产好卵的蜂王,说再多可能都是枉然。

二、合适的工蜂群,蜂群要发展,单单只有好的蜂王,其实也没有用,还需要一个好的合作团队,没这样一个团队,蜂王产再多的卵,没有足够的工蜂去培育,卵还是卵,不可能会自己发展成蜜蜂。

三、优质足够的饲料,为什么要说优质的饲料呢?现在的养蜂人为了发展蜂群、多取蜜,大量投喂白糖、糖浆,表面上来看蜜蜂是发展迅速,很快就可以达到理想状态,但最后结果可能全群覆没,很多养蜂人只知道是蜜蜂容易生病,其实原因根本不是这样,这都是养蜂人自作自受,用白糖、糖浆养出来的蜜蜂,灭群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优质的蜜蜂饲料,必须是蜂蜜,要发展优质抗病蜂群,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

四、合理的分群,在合适的时候合理的分群,在养殖中还是比较重要的,所谓“儿大分家,树大分丫”,采取控制分蜂的方法,发展强群,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对蜜蜂的发展,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五、病虫害预防,合理的增减脾,可以预防大多数蜜蜂的疾病和虫害,相对来说中蜂的疾病较少,主要应该注意的是巢虫的危害,只要不饲喂其他替代饲料,蜜蜂有强壮的体质,基本上不会有大的疾病发生,保持蜂满脾,巢虫想侵入也比较困难。

以上是中华蜜蜂养殖、繁殖的五个基本方法,只要做好这五个方面,想蜜蜂不快速繁殖发展都难,希望对养蜂人有一点帮助。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可能叙述方式有些粗俗,如果写的不好,也请谅解!





新农村百事通


说到养蜂,相信很多养蜂人一开始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蜜蜂能够快速繁殖,但是往往想要蜜蜂快速繁殖的时候,蜜蜂总是难以分家。很多朋友看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采用少量多分的模式,最后不但蜂群没有快速壮大,还让蜂群越来越弱,最后蜂群生病、失王、盗蜂等等现象都在发生。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让中华蜂快速繁殖呢?在蜂部落看来主要要做好下面几点。

第一:优质的蜂王

想要让蜜蜂快速繁殖,首先蜂王产卵要快,不但要快,而且还要蜂卵的质量高,这样培育的蜜蜂幼虫存活率才会升高,为我们蜂群壮大提供大量的新蜂。所以蜂王应该是年轻的,产卵旺盛的,对于年老的蜂王或者劣质的蜂王要及时淘汰,同时要学会人工育王,有计划的来让蜂王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第二:蜜粉充足

在蜜蜂充足的情况下,蜂王有足够的王浆,产卵能力增强。而工蜂有充足的食物,哺育能力和采集能力都会得到大大提升。对于蜂群中的幼虫来说,由于有充足的花粉,幼虫食物充足,营养充分,自然存活率高,质量好。如果蜂群中蜜粉不足,要及时人工补助喂养。

第三:饲养强群

蜜蜂饲养强群是重中之重,一个强大的蜂群不但拥有较好的哺育能力和采集能力,对于病虫害的抵御也比弱群有较大优势,所以想要快速繁殖中华蜂,饲养强群也是一个关键。如果单个蜂群长期无法发展,可以采用提前补弱的方式来加快弱群的发展速度。

第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中蜂来说,一般最严重的就是巢虫,但是我们在满足饲养强群的情况下,只要注意经常大少蜂箱底部的蜡屑和更换巢脾即可,一般采用一年更换一次,基本上可以免除蜜蜂巢虫的危害。

第五:适时分蜂

在满足上面的条件以后,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其实蜜蜂繁殖是非常快的,所以剩余的就是在蜜蜂大量繁殖以后我们要学会人工分蜂。由于中华蜂分蜂性强,饲养强群不会分蜂出现自然分蜂对我们养蜂来说会造成损失,所以在发现蜂群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要提前人工分蜂,蜂群的具体群势可以参考当地常规的蜂群群势,一般在国内蜂群的群势由南到北呈现群势越来越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南方地区温度相对较高,蜜蜂往往不用过分保暖也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是北方地区温度较低,蜜蜂养成了抱团取暖的习性。

在蜂部落看来,如果我们在养蜂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上面几点,对于我们的蜜蜂快速繁殖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蜂部落


繁殖蜜蜂需要温度适宜,温度在32度左右,而巢脾间的距离和蜂箱空间的大小,是人工控制温度的关键,繁殖蜜蜂期间,应该要适当缩小巢脾之间的距离,巢脾跟巢脾之间距离我们称之为蜂路,应该缩小到只能容纳一只蜜蜂过就可好。如果是蜂箱太大了,蜂箱的空间太大了,可以利用大隔板,把蜂箱隔为两部分,使的蜂箱空间小,有利于保温,有利于蜂蜜的繁殖。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把老劣的蜂王更换为新蜂王。我们这里更换新蜂王的时间在冬至这段时间左右,这段时间的粉源有不少,但是蜜源罗走不走,当然了因为各地的温度花粉蜜源不一样,做法肯定也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不能一概而论。

繁殖期间,要保持蜂群饲料充足,适当奖励,花粉好,蜜源充足,蜜蜂就能更好饲喂蜂王,能让蜂王产更多的卵,幼蜂出房多,消耗蜜蜂就一定多。发现蜂群缺饲料时,适当补充。

要保持蜂多于脾,不管几脾蜜蜂,总要蜂脾相称,当子脾好的时候,并且蜂量多时,再加入新的巢脾,





普通人强子和俊俊


中蜂本来就没有意蜂繁殖快,而且中蜂养殖者不注重饲喂,不想着怎样促使蜂群繁盛,当然就养不好蜂,产不出蜜了。

意蜂曾经也是野生蜂,也是没有人工饲养能够活下去的。经过人工两三百年的饲喂,不断改良蜂种,不断改进养殖方法,才会有现在高产的意蜂。中蜂想要高产就必须改进养殖技术,改良蜂种。

现在有的人还在坚持不饲喂不注重养殖方法来养中蜂,认为这样才能产出真正的好蜂蜜。种养业经过人工的改良,与原始的品种有很大区别了,这样我们才有丰富的食物,才没有饥饿了。

养蜂也是一样的,不能保持原始状态,要为提高产量 增加效益而努力。

中蜂要注意的是,要提前换王,要让蜂群永远在年轻优秀蜂王的领导下。每一个蜜源期都要想着移虫育王,春秋起码换一次蜂王,这样蜂群才能有活力,不会总闹分蜂。

中蜂养殖者要记住,蜜源花开时要记着换王,不要等着自然王台出现才知道换王。

要用饲喂促进蜂王产子。


要想蜜源花开有蜂采集,产蜜量高,就必须在花开前培育采集蜂,先让蜂繁盛起来。

蜜蜂只有蜜粉源充足时才会真正繁殖,但是如果等到花开才让蜂自己繁殖,没有蜂去采集,工蜂还要忙着抚子,根本就产不了什么蜜的。等花期产的幼蜂出房,花期就结束,蜂多了也没用了。

中蜂养殖者一定要注意,在花期前60--40天要通过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子。在春天第一个蜜源花开前一两个月,就要喂蜜粉促使蜂群繁殖。气温低了要进行包装保暖 ,使蜂群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要每一两天就饲喂糖浆,量少点让蜂群兴奋,边角有点存蜜就可以了。还要适量味花粉……

春繁的具体方法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我以前写文章说了,不再多说了。

还要注意培育越冬蜂

在有冬天的地方,蜂王有三四个月的停产期,而工蜂的寿命也只有三个月左右,能活过冬天的工蜂,是入冬前最后的子脾,没有参加劳动抚子的幼蜂才能活过漫长冬天。你入冬前看到热闹飞舞的工蜂都会在冬天死去的。

所以,要想春天还有蜂,就必须进行秋繁,培育越冬蜂,同时储存越冬饲料。这样蜂群才能安全越冬。在九月份左右开始进行奖励饲喂,促使蜂王产子。

各地气候不一样,秋繁时间也不一样,具体方法也不一样,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中蜂王优质品种少,养蜂人也不注意育王引进优良蜂种,这就造成了中蜂王产子量少,产量低的状况。有些为了急于繁蜂,记着加蜂巢脾。这样使蜂群不能护子不能维持蜂巢温度,就会造成蜂病虫害发生。

中蜂养殖人,一定不要多加蜂巢脾,不是蜜源期别加蜂巢脾,没有造赘脾别加蜂巢脾!让蜂群保持密集,蜂脾相称才是养好蜂的开始。

想养好中蜂,我就只给这几个基本建议:

每一个蜜源期都要开始育王换王

每一个蜜源花开前一两个月要培育采集蜂,要知道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子。

要学会春繁秋繁的方法,不能等到花开了再着急没蜂去采集。

要注意蜂脾相称,不是蜜源期,没有造赘脾就别急着加蜂巢脾。

要引进优良蜂种,好的蜂王就是财富,产子量大产蜜量多,值得花钱去买的。


追花精灵


养中华蜜蜂其实也是有点门路和讲究的。都说养蜂就要养强群,蜂群强不但更健康,而且采蜜能力也好。强蜂群就意味着收益好,所以养蜂的都想要养强群,要强群就得注意繁蜂。

繁蜂首先得有一个好蜂王,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是看天气和花期。在天气稳定和花期前培养一批采集蜂出来,这样就事半功倍了。其它时期就别要多加干预了,没有花期蜂群再强也是白搭。搞,不好还浪费蜂蜜。


唯蜜主义


好办多群繁殖,可以多群补一群强群,先以弱补强,利用小群繁殖,不会发生分群热,后以强连蜂代脾补弱,


良民大大的好544


多养蜂王蜂后,繁殖的事情就交给它们就行了,只须给它们喂白糖就ok


川峨茶业67114154


很简单,只要你不取蜜很容易繁殖


為伊葬天


中蜂是出于本地方自然环境成长的,想繁值快的话必须要做到追花调节,因为中蜂野性强,跟意蜂有所不同,它的食量杂意蜂可饲喂方便,中蜂食量比较少也难饲喂,之所以养中蜂条件要讲够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