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我觉得我家孩子到了五年级成绩越来越好?不是说到了高年级会下降吗?

sillydreamer


相同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会发现,有的孩子在整个小学初中并不十分优秀,但是到了高中却十分优秀,因此我们觉得,提出这样疑问的同时,尽量保持孩子现有的学习状态。完善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先说整个小学阶段,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但是更重要的应当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他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作业习惯,上课听讲习惯,往往决定了孩子成绩的关键因素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很多情形下,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会引起孩子成绩的下降,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类似的看法,但是出现您所说的这种情形,到了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并且上升态势,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只可能发生在很少的一部分几率,因此作为家长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去怀疑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的一个规律。

那么孩子成绩上升之后,他肯定是有这原因,我想原因不外乎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得到了提升,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如果是真的这种情形的话,家长应当保持孩子现有的学习状态,避免孩子因为这些琐事状态的变化而影响了成绩,其实也就是要求,孩子必须保持现在良好的上课听讲习惯,以及对待作业的态度。


义诚老师


讲讲我儿子班级的事,一二年级都不需要说了,全班不是100分的都不好意思说。不过他们班有两三个一二年级考不及格,数学,语文总有一门是不及格的。喊家长喊的比较厉害的是个男生妈妈。反正一二年级没少被老师喊去谈话。从五年级开始这个男孩数学成绩基本都是班级第一了,还是数学课代表。男孩子学渣不可怕,后劲也很大。拿我儿子来说,我儿子一直是乖乖的那种类型,排名全班前十。一二年级看不出来大家都是100,五年级开始我儿子数学一直还是前五,但是语文是明显从三年级考试越来越差了。现在一般语文只能考个80几分,偶尔考个90分。还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这门课。还有最明显的变化是班上女孩数学考高分的很少了。基本都是男生了。一二三年级女孩成绩都优于男生。五六年级女生放慢脚步了,有些男生进步空间很大。所以老师说三年级前成绩好不算什么,像我们经过的家长是很切身体会的,三年前的学渣也有可能都是潜力股。一二三年级抓得特别紧的一些小孩还会在五六年级出现不想要学的态度。以前不怎么上课外课的小孩五六年级确变得很好学。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有时候真的也很难。不上课外课怕你落后别人,上了不进步感觉没效果,上多了还厌学,像我儿子初三的班级有个男生叛逆期来了,死活不肯上学,家里打了骂了,捆起来送学校也不上,老师上门做思想工作也不上。初三上半学期在家里。还是个成绩好的小孩。下半学期过生日会她妈邀请了班级成绩好的同学,然后去上学了,现在轻松考取我们这边重点高中。天赋真的牛啊。就这样也考上重点高中。


大陈小小成


题主跟俺家的情况差不多。

我儿子,一年级的时候,考试经常是95分左右。可能是晚熟吧,考试总是出一些小错。比如小兔子,他会写成小免子。

一年级班上很多同学数学语文都是100分,平均分都是98左右。95分,在班上40多个人里面,是倒数的分数了。

小学一二年级,比的就是细心。

慢慢长大,到了四年级,那些一年级双100的同学,慢慢变成每科都是80多了。我家的还是95左右,排名变成了前几名。

所以题主说五年级进步了,估计和我家的差不多,一年级95是倒数,五年级95,就能排前十。

我没进步,人家退步了。


春暖花开003


我弟弟就是这样的,他7岁的时候对数字特别模糊,就连家里几口人一直搞不清,妈妈背着他去外婆家,一路上教她,马四条腿,桌子四腿,凳子也是四条腿,我们家四口人,一路教到了外婆家,那些堂舅妈知道弟弟不识数,故意问他,你家几口人啊,他想了半天,回答,我们家是“大桌子腿”,后来“大桌子腿”成为外婆家对弟弟的称号,见到他去,就说“大桌子腿”来了啊[捂脸],就这样的弟弟,从上小学2年级开始,学习一直都名列前茅,他在大学期间,他名言,数学考一次100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每次都可以考100分,他就是这样的学霸,现在是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


用户73466719421桐桐


我们小孩的情况跟你们家是一模一样的,我小孩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成绩都好低,别的小朋友都考100分,他只有六七十分,从开三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好,有嗯,80分90分的样子,四年级开始就像开了挂一样,基本上考试就是,100分,95分以上


倪之光


说说我儿子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心智晚熟,刚上一年级时,不懂得听课,作业也乱写,又调皮捣蛋,自然成绩是班上垫底了,又是经常被叫家长的对象。现在到了四年级成绩慢慢跟上了,而且语文数学都是班上比较好的了,英语中等,虽然还很调皮,但已经好多了,爱看书,爱画画,喜欢钢琴,总之,现在和一年级时判若两人。特别男生,我们家长要耐心一点,多给男孩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多鼓励少打击,总有一天会给你惊喜的。


寒塘夜雨


恭喜题主,孩子成绩越来越好是好事啊。我的孩子现在二年级,希望也能向题主的孩子学习啊。

到了高年级,不是所有的人成绩都会下降。

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到了高年级成绩的确会下降。

这是因为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内容非常简单,大家看不出来区别。就好像我孩子这次期末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语文平均分93,数学平均分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孩子两门主课的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错题都是偶尔有的,所以这时根本看不出来区别。




但是很显然,孩子的学习习惯是有千差万别的,如果家长被表面的成绩所迷惑,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在二年级期末的家长会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说,到了三年级,孩子的学习将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时候学习习惯的好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成绩,家长务必要十分的重视,并着力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比如,到了三年级,孩子的书写将由铅笔变成钢笔,以前书写习惯不好,反复用橡皮擦掉修改的孩子,在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再比如,到了三年级,考试作文的要求就达到了600字,我认为这一点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以前没有坚持阅读习惯,没有作文积累的孩子,写作文可能连凑够字数都困难了。

孩子习惯培养好了,家长后面会越来越轻松。

就像题主的孩子,到了五年级,学习越来越好,这就证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好,到后来就会越来越省心,家长参与的越来越少,而孩子成绩反倒会越来越好。




所以也祝愿题主的孩子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其他小学生向题主学习,把自己的成绩都弄得棒棒哒!


超人爸爸说教育


不同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会存在差异。

有的孩子是短跑选手。赢在起跑线上,当一段时间的领跑者,然后就下来了。

有的孩子是马拉松选手。他在前半程会跟随整个队伍,然后在中程逐步超越周围的人,到后面阶段不断发力,成为真正的强者。

举一个例子——

就是我呀!哈哈

小学三年级留级,五年级留级,读最差的初中,然后考上重点高中。因为比较调皮,甚至是顽劣,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被学校赶回家4次。最后却是我们那代孩子中考上大学的三个人之一(我是农村出身的70后,我们这代人能上大学的人很少)。本科毕业后,又跨校跨专业保送研究生,成为我童年小伙伴中学历最高的。

所以说,在读书方面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读书方面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来舒易—不同的视界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随着年龄增长,心智越来越成熟。

我家是男孩子,心智发育较晚。作为家长,我们也比较佛系,我们认为考试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不要过分看重成绩,可能这种想法也传递给了孩子。四年级以前,他对分数和名次不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关注分数和名次。因此,当他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时,开始奋起直追。

有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可以把问题交给孩子。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我们家长不必说,他们已经开始弥补差距了。

2、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孩子成绩越来越好,我们只看到了结果,但是并没有看到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

小学前两年,只要家长抓得紧,孩子多背多练习,成绩自然不会差。而且,每次考试双百的同学很多。孩子考九十多分,在我们家长看来是很不错的成绩,在班上已经排不到前面。

到了三年级后,科目增加,同时难度增加,有的孩子就有了懈怠心理,自然成绩可能会出现落后现象。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的孩子才能跑到终点。

因此,学习不仅要比热情,更要比耐力。要取得优异的成绩,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结束语: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运动员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与加倍的努力,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对父母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只问耕耘不求收获,当好孩子的引路人,静待花开。


清扬教育说


孩子到了五年级成绩越来越好,应该恭喜呀!从科学的角度讲,说明了他的脑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得到了保护,是鼓鼓的而不是瘪瘪的;从教学的角度看,说明他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护,他的思维的开发是有序进行的。

这个事实,给了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者有力的回击。



孩子身体的发育成长,与孩子智力发展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人的智力发展和身体的成长是存在一定比例的。也就是说,孩子智力的发展是以身体的发育成长为基础的,特别是大脑的发育。

孩子身体的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心肺功能、脑部发育等指标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孩子的智力发育:包括运动、语言、行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等方面。儿童、少年时期的身体处于发育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发育正常了,相当于为智力的发展准备了一片沃土。有了这篇沃土,智力因素中的运动、语言、艺术素养、数字、科学、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对社会的适应等方面,就会像沃土里的庄稼,茁壮成长起来。

现实中,急功近利的家长和部分教育工作着,是怎样“摧残”孩子的智力因素的呢?

1.过早的智力开发。各种早教机构,真的是值得推敲。如果是以玩为主、玩中学,那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2.过早的识字、算数。现在的家长哪怕文化不高,但是基本的汉字和基本的计算还是会的。由于望子成龙的心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识字、数数。并以自己孩子比同龄孩子多识字而引以为傲。结果呢?这些孩子大多成为了泯然众人的方仲永。

3.过早的艺术培训。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教他识字、数数,我教他跳舞、画画、打球。一定程度上,学习这些,比识字数数要好一些,但也不是学得小就好。不在脑部发育接受的范围,同样伤害着智力的发展。

4.过重的学业负担。这一点主要表现为上了小学后的孩子。除了一天的功课,家长还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因为上了小学有分数衡量,所以家长们就名正言顺地给孩子增加负担了。殊不知,孩子每天要承受的学业负担远远超过了他们脑部发育的程度。

以上行为,除了给各种培训机构赚钱以外,别无好处,还有可能抑制甚至伤害孩子的智力发展。

虽然,两岁之前,脑细胞数量的多少和脑细胞发育的质量已经定型,但是,两岁以后主要是大脑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阶段。现在3岁就开始开发和培养孩子的各种教育行为,无异于是在做抑制孩子大脑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的行为。所以,好多孩子,上小学前能背好多的诗、算百以内的数,可是越到高年级却越吃力了起来。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向这位成绩越来越好的五年级孩子学习?

简而言之,遵循孩子脑部发育、身体发育的自然规律,幼儿时期,让孩子玩个够,在玩中学到他们那个年龄应该会的东西,在玩中学习他们那个年龄的大脑能承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得学习,学习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

小结:

1.孩子的学习任务要与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别是脑部发育成比例。

2.两岁之前,脑细胞数量的多少和脑细胞发育的质量已经定型,但是,两岁以后是大脑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的重要阶段。千万要保护好脑细胞,让孩子每一个脑细胞都是鼓鼓的。

3.家长不仅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也要学习一些孩子生长发育的知识,以及各年龄段能承受怎样的学习任务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