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怎么看一个领导老是组织下属开会?

乡村老梁说教育


先别急着讨厌。看看这些情况是否属实?

1、领导经常开会,喜欢吆五喝六爱批评人。

很多管理者自恃清高,觉得自己是公司负责人是管理者,对待下属经常吆五喝六,特别通过批评别人来提高自己。

如果你发现你的领导是这种情况,对于你的职场发展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

所以,如果你还想在这家公司发展,不妨忽略他的缺点,多看看他的优点。

2、领导经常开会,会议没主题说话无主次。

很多公司领导组织下属开会,都是属于无效会议。因为会议没主题,领导说话没主次,大家开会完全是尬聊。

如果你发现公司领导是这种情况,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因为时间被浪费,很有可能你要加班。

3、领导精彩开会,喜欢抓权做事繁琐啰嗦。

这种情况下,都属于领导喜欢抓权的现象。

作为管理者算是当局者迷,做事流程繁琐,说话啰嗦。

我是@壹哥职场说 职场咨询规划师,知乎专栏作者,互联网资深内容营销。更多职场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

壹哥职场说



沙漠一舟2000


领导组织下属开会,或许你个人会觉得有些烦,但是实际上你要明白,开会要比不开会好的太多,原因如下:

1、开会其实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开会你会了解到许多你职责之外的信息,包括对整个部门的运行情况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假如领导不开会,有什么事情,直接打电话吩咐你,那你就只是沉寂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估计等到你离职了,你对整个部门也不会清楚。

2、开会虽然有些烦躁,但确是一个团队沟通交流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会议上,你可以了解各个同事对一些事情的建议看法,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东西,不是私下可以交流的,一般私下交流的意见都是负能量较多的。

3、通过开会,可以有效地分解责任,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每个企业都有周例会,这个东西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在企业例会上,你可以有机会提出自己工作存在的困难(明显超过自己的工作范畴),如果上边不予以重视,你也有的说,而私下里打电话,总会多出一些扯皮的事情来。

总之,开会是好事,只要为了推进工作,只不过现在有些人把开会当做了自己的斗姿势的场所,所以才引起人的反感。


贫困山区的亮光


做为一级领导,召集大家开会布置工作,这很正常。

在此我们罗例一下各种会议名录:

按内容有:

生产例会、总结会、上级精神贯彻会、组织学习(会)、换届选举会、交接班会……。

按形式有:

工班会、工会会、党(团)小组会、民主生活会、QC小组活动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情况汇报会……。以上罗列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会只是"冰山一角",按每天二个会都排不了,能说领导会多吗?文山会海做领导也不容易吧?


心平气和更快乐


看到这个问题,刚好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我们公司有个营销总监姓李,因为经常给他的团队或其他部门同事开会,风趣地被行政部小姑娘起了一个“李会长”的称呼。

我比李会长高一级,站在我的角度来看的话,发现任何问题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及时沟通,这样可以带动他的整个部门推进工作效率,所以处于这种情况的话我是支持的。

站在员工角度去看,私底下有员工抱怨一天开会好几次,每次开会通知都会听到在大办公室抱怨“又开会了!”有时开会就听余会长一个人在啰嗦,听着听着都听瞌睡了,他还讲!所以开会次数多,有时也会让员工厌烦。

那么如何有效率的开会?如何不让员工厌烦呢?

我觉得要提高开会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可能只关心领导开会时关乎自己的工作内容部署和安排,所以关乎整体利益或部门成员需要协调沟通的就开大会,如果是关于个别人或单个人的事就开小会或单独沟通,而不是每次开会都把所有人叫一起。另外,开会要主题明确,少谈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时间不易过长。

现在是特殊时期,做为公司层面应尽量减少人数过多的开会过程,当然不管是现在还是平时如果对领导经常组织开会不满的话,都可以找行政部沟通,让行政部代为委婉转达你的领导,他也会改进工作方式的。



龙哥看商业


做为一个合法合规的组织机构,召开会议是正常的,及时传达上级的政治、经济、生产等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深入学习,步调一致,促进各项工作在本单位本部门扎实有序地开展,即开会开会,开了就会,不开不会。但做为一个领导,老是组织开会就有些不正常了。因为经常开会,容易以会为主,忽视深入实际工作,流于形式,出现形式主义,滋生官僚主义作风。

开会要讲究一个质量,不能追求数量。针对一些急难险重的重要工作,比如震灾、疫情、安全等重大事项,不但要及时组织开会,领导要亲自部暑,亲自动员,亲自讲话。同时,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情况变化,再开会、再部暑、再强调、再推进。这种类型的会,一个领导经常组织开会,有益于促进工作,有益于团结统一,有益于工作实效。

多会并开,提升工作效能,营造下沉一线、深入实际的工作氛围。文山会海,是突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以会传会,以会代替落实工作,这是不健康的工作形式。现在,从上到下注重改变文风会风的不良陈规陋习,突出接地气重实际,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因此,提倡多种会议合并开,简少会议,精简会议,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集中精力深入实际,扑下身子抓落实,沉入一线抓服务。

做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对召开会议,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开必须开的会,不开耗时重复的会,不开形式主义的会,不开有官僚之嫌的会;开会要开出质量,开出效益,开出正能量。





短笛轻吹润家园


领导老是开会这一现象是多因一果的客观现实。一是政治遗传基因。现在有个词叫红色基因,会多这也是其中的一个现象。我们的执政党的前身是以军人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打仗之前必须开会,且不是一次会两次会就能解决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今天。二是与几千年形成的演绎式思维方式做决定的。因而我们的行政方式也是演绎式的工作方式,通过会议部署任务也是客观的需要。三是形式主义的缘故。形式主义是行政主义的伴生物,一切重大主张都是从上级来的,下级只有落实的义务,没有自作主张的权利和机会。久而久之形成了下级看上级的脸色行事,因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开会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进而形成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同时派生出来以检查落实检查。四是领导的素质问题。有的人喜欢大轰大嗡,为抖威风而开会。应当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套路不止一次的开会。五是足球思维方式导致的。临门一脚,只要被我就是万事大吉,开个会简单吗,然后写个汇报就是万事大吉。


隶桀


我们公司基本一天平均要开六个会,最长的一个会从早上八点开到夜间两点,饭直接拿在会议现场,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整个会议期间就是在推诿扯皮,对于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

开会本来是上传下达,统一思想的,布置协调的,结果因为会议的效率低,反而成了工作的负担,另外,对一些不相关的人员开完既走,这样有助于提高开会效率,不相关的人员陪会是最要不得的,生产单位最忌讳在办公室长时间开会,现场会最能直接深入的解决问题。

会议过多反而是效率低下的典型代表形式。为什么要开会,上传下达好做,关键是统一思想,布置协调。如果效率高私下都能沟通好,就不需要专门去开会解决,经常开会恰巧说明了,该单位部门间配合不足,掣肘有余,部门墙现象比较严重,单位内耗严重,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效率不够高,机制不灵活,干部职工担当不足。



庚辛桐


  • 现在开会
  • 嗯嗯,现在开会。
  • 会议开始前请大家把手机,电脑都都收起来,放好。
  • 所谓“放好”就是放在不影响你做笔记和听讲的地方。如果影响了,就说明你没有放好,为什么没有放好呢?
  • 这个问题,需要在座的各位领导从深层次和浅层次两个层次上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和研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研究结论交给全体干部、全体员工学习。
  • 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
  • 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要认真的审慎地批阅,并且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写上评语。
  •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提醒一句,你的评语重如泰山!你写的每一个字,字字千金。为什么这样讲?
  • 因为,这代表着你对员工的尊重,体现了你的领导智慧,更是充分证明了你的业务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 对一个没有能力的领导,我是不会让他稳坐钓鱼台地!因为,我不能伤了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们的心啊!
  • 最后,要召开员工大会,对每一份心得体会展开讨论。
  • 讨论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我给这种方式取了个名字叫“人逐篇讨论法” ,也就是由某个员工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朗读一遍,其他人遂个发表意见。
  •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呢?是为了民主。只有每个人都汇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人都对别人的心得体会发表了意见,才能真真正正的体现民主的精神,达成民主的目的。
  • 最后,在民主程序走完之后,就可以开始集中了。那么怎样集中呢?这又是一个摆在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原则情很强的重大问题。
  •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原则性很强的重大问题呢?方法是……
  • 大会工作人员双手奉上一张字条!!!
  • 关于这个原则性很强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问题,我准备留到下午的会上再接着讲。现在,先解决大家肚子造反的问题。
  • 顿时,天昏地暗。
  • 在巴掌的撞击和肚子的呐喊汇聚而成的巨大声浪中,工作人员的呼叫声断断续续震动着众人的耳膜
  • “下午,两点,继续,开!会……

破烂王633


为了强调他是领导。经常召集大家开开会,见见面,互相沟通一下,以免大家把他忘了。这是其一。其二,这位领导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工作细致入微,而且非常民主,经常发现一些原来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又怕耽误工作,更怕承担责任,所以请大家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