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名字几乎响彻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亚洲。

大江健三郎说:(鲁迅)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鲁迅的作品,更是贯穿了我们整个青年时期,从《纪念刘和珍君》的“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到《野草集》里“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再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文人风骨,这就是不朽的呐喊。

然而即便如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永恒定律似乎不会改变,一个女子,便倾其半生,以“骂鲁迅”为主业,她就是苏雪林。

作为与冰心、丁玲并称的“民国五大才女”,苏雪林的一生其实颇为坎坷。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传统羁绊浓厚的家风,也让她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少时,能够修习《三字经》等典籍,却不能够与兄长一般学习西学,而她也只得通过兄长们从上海带回的杂志、译本上汲取西方文化思想。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但这与希冀求是的她而言,显然不够。于是,她哀求祖母、母亲,甚至以答应婚约为凭,换得求学机会。从安徽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再到1921年欺瞒母亲远赴法国留学,最后却又因为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婚约问题不得不回到国内。

在这些人生履历面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子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而这一点,作为文坛泰斗,无疑鲁迅会是她学习的榜样。伊始,她也确实是如此做的。

1928年,苏雪林的第一本散文集《绿天》出版。她特意以学生的名义,赠送给鲁迅一本。而在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呐喊》《彷徨》品评上,她亦是极尽赞美之词:“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足以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病逝。可就在此时,原本对鲁迅先生极尽赞美的苏雪林却态度斗转,她向蔡元培写信,阻止他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而随后一封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发表。

在这封信之中,鲁迅先生也成为了“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四史文学传所无之奸恶小人”般的人物。从先生到衣冠败类,为何苏雪林眼中的鲁迅会转圜如此之大?

对于此事,很多人都以为是源于1928年7月时,苏雪林与鲁迅的会面。当时的苏雪林已经因为《绿天》的发表而小有名气,就在一次宴会时,苏雪林与鲁迅碰面,作为后生苏雪林自然是热情招呼,并且伸手想要握手,但鲁迅先生却不知何故并未伸手,而只是点头。这也致使苏雪林颜面大失,但无奈碍于“吵架”鲁迅先生未曾输过,只得隐忍直至先生故去,才做反应。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作为辅证,苏雪林的丈夫张宝玲的话更是人尽皆知。“苏雪林宁可骂鲁迅,也不愿意在生病的时候为他做上一碗汤”。苏雪林个性高傲、睚眦必报的形象也昭然若揭。这种性格上的强势,最终也导致她与张宝玲之间的婚姻关系破裂。

但事实上,作为读者的小编,却认为这不尽然都是苏雪林性格上的因素造成的,这其中还当有苏雪林人生中两位导师以及社会环境造就下的因素。

苏雪林曾经师从周作人、胡适,而这二人恰恰又与鲁迅意见不合,时常论战。不过我们必须要提及的一点是,作为导师的胡适,在闻知苏雪林的尖锐言辞之后,甚至还曾规劝 她,不过她并未接纳。

她用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一碗汤,102岁时孤独离世

导师的耳濡目染,鲁迅对自己的轻视之下,外加之在解放前夕她选择前往香港随后前往台湾,政治因素下的需求,批评、责骂鲁迅似乎更像是一个女子求生 的必然选择。

而在台湾的几十载年华里,她虽然屡有作品问世,在教育事业上也颇为应心。但身体上的病患加深,眼疾下的视力近乎丧失,以及性格上的孤傲,最终也让她孑然一身。1999年4月21日,年届102岁的她在孤独中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