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2019年东京车展上,第四代飞度GR3隆重发布。早在9月下旬,本田在北海道鹰栖赛测试赛道上举办了第一次原型车媒体试驾会。虽然飞度保持了上一代的底盘和单厢车造型,但设计思路却和曾经的超跑GK5完全不同了。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改变来自开发者的执念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田中健树

第四代飞度的总工程师,由本田技术研究所四轮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田中健树担任。他参与飞度项目的时间超过10年。田中早在开发现款飞度时就在考虑,如果将来打造新款,应该优先改进哪些地方。

第三代飞度的设计目标是同级最低油耗,田中对此颇有疑虑——用户们真的如此看重油耗么?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于是,田中决定亲自走访现款飞度用户,他发现消费者选择A0级小车的真实原因,大多是因为手头不宽裕。

购买飞度只是退而求其次而已,不管是乘坐品质、设计水平还是用料质感都不过如此。

小车就一定差吗?本田希望用新飞度打破常识。

重点提升舒适性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飞度GK5不是一台完美的车,他的优点突出,同时短板也很明显。

第三代飞度的1.5L发动机不仅低扭出色,高转时的爽快感更是让人难忘,说它是运动车型并不为过。在实用性方面,尾箱空间足够放两个大人的行李,这也是飞度的一贯优点。

当你长时间使用飞度之后也会发现不足。首先,飞度的悬架虽然能轻松化解振动,但是有些偏硬,谈不上舒适。座椅较硬填充物不够厚实,长期驾驶免不了腰疼。特别是后排座椅很差,底盘的振动会透过椅垫上传。

还有一点是视野狭窄,特别是A柱太粗。城市行驶时,在十字路口时的盲区较大。如何减少A柱视野影响的同时增强刚性,工程师们必须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本田仔细研究了欧洲最出色的小车们。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大众POLO

本田认为飞度GR3的直接竞品是大众POLO,必须先赢了它才行。反观法国车和意大利车,它们有不能量化的“优点”。新飞度放弃了在数据上争胜的过时想法,把法系车也当做了竞品车型。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雪铁龙C3,大小和本田飞度接近

具体来说,雪铁龙C3是本田对“舒适”感的参考来源。舒适性不仅体现在悬架如何动作,乘坐舒适性如何。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雪铁龙C4毕加索鱼缸般的视野

具体来说,雪铁龙C3是本田对“舒适”感的参考来源。舒适性不仅体现在悬架如何动作,乘坐舒适性如何。而雪铁龙C4毕加索是本田学习打造宽阔视野的导师。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第三代内饰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第四代内饰

如果想打造一台“视野是主角”的车。那么就必须去掉仪表台上的凸起。凸起不仅会阻挡驾驶员的视线,副驾驶也因为平直的中控台而获得解放。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同时,飞度对内饰颜色,以及座椅的皮质都做了大量研究。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在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飞度对方向盘可调角度做了优化,坐垫角度和椅背的可调角度也进行了调整。后排可掀起的魔术座椅也保留了下来。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本田不仅增加尾门开启角度了,还特意扩大了尾箱盖板下的储物空间。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两种支撑结构的优劣一目了然

新飞度前座椅从现款的S型弹簧“线支撑”结构改为了MAT型“面支撑”结构。树脂材料不仅保证了柔软舒适的乘坐感,填充材料厚度更是增加了30毫米。面支撑结构也提升了长途驾驶的舒适性。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由于飞度采用了后轮碟刹+EPB电子刹车,这就意味着飞度将标配电子驻车系统,节省的扶手箱空间可以用来放包等杂物。

创新车身结构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新飞度大幅降低了视线盲区

本田将新飞度定位为上一代的进化版,沿用了第三代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新款飞度最大的设计亮点,是独创的A柱结构。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撞击力传导方式改变,不影响安全性

在A柱位置上,飞度从第三代的116毫米降低到了第四代的55毫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前方视野。本田认为车内舒适性和视野好坏息息相关。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那么,如此细的A柱,是否会影响碰撞安全性呢。传统A柱只为固定车窗玻璃,不承担防撞功能。真正需要承担撞击力的是,被本田称作“A DASH柱”的结构,这是在A柱和B柱之间增加的结构。这才是新飞度真正的“A柱”,和传统A柱结构相同。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在车架方面,本田选择从强化悬架安装点着手。有许多车友拿上一代飞度GK5下赛道之前,需要将塔顶切断重新进行加固。如果不做任何改装的话,不仅前塔顶会变形,后塔顶甚至会被顶成球面。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本次飞度特意对前后塔顶与车架的连接处进行了加强,这会减少从悬架向上传递的多余振动,对舒适性和操控性都有帮助。在实际试驾中,当你左右快速摆动方向,会发现新飞度的响应更加及时,减少了多余动作。

要知道思域TYPE R和思域掀背版在车架上的最大区别,就是加固塔顶和减震器连接点。

这样看来,如果飞度真的推出TYPE R版本也不令人奇怪。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除此之外,飞度为强化侧面防撞性能,加强了侧面底板以及B柱刚性。飞度的前轮眉内侧的横梁以及仪表盘下半部分的前围板都用强化材料和A柱连接到了一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设计。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为进一步强化隔音性能,飞度的前减震器和中控台下板、以及后减震器上沿材料都使用了大量补强材料加厚。实际表现方面,新飞度和近期推出的本田车一样安静了不少。

最终,飞度的高强度钢板使用率从10%提升到17%。成功让车架重量降低了4.5公斤,刚性提升了3.4%。虽然没有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质变,但也足够令人满意。

混动飞度值得期待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国产新飞度有望在未来使用混动系统

新飞度上也搭载了双电机混动系统。与雅阁、INSIGHT、奥德赛上搭载的i-MMD系统不同,飞度的混动系统被称作“e:HEV”。为了放进飞度小巧的机舱中,在动力单元设计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e:HEV使用的汽油机并没有披露详细规格,但应该与INSIGHT车型使用的LEB 1.5L直四发动机相近。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在测试赛道中体验下来,飞度新混动系统的加速能力让人感到惊讶。与现款飞度RS的1.5L自吸发动机相比加速能力更强。并且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和车速同时提升的感觉非常协调。虽然是混动车型,排气管却积极的发出声浪,为运动驾驶加分不少。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对于小排量车型来说,在高速巡航时维持速度是要特别注意的。GK5在上坡时速度下降的比较快,在不知不觉中车速就会慢下来。需要时刻留意油门开度,才能更好的维持速度。新飞度对此做出了改进。另外,新飞度的车道保持系统也能提升长途的舒适性。

北海道测试赛道模仿了欧洲路面,多弯,颠簸且起伏较多。新飞度在底盘表现上同样大有进步。不仅在减少了噪音和振动,悬架也能承受更多来自的路面的力量。不仅车头入弯积极准确,并且从方向盘上比较容易感受到路感。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混动版飞度配备了思域和雅阁身上使用的可变转向比。在高速行驶中转向变得比较稳重,在城市行驶时转向更灵活。

目标是满足生活需求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新款飞度的开发关键词是“心地よさ·舒服”

飞度的车名“FIT”,正是恰好满足生活需求之意。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液晶仪表尺寸不大但十分精致

第四代飞度开发总负责人田中健树同样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新飞度在设计过程中,本田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试图寻找一台全球小型车的核心诉求到底是什么。希望在用户可感知的价值上投入资源,这就是开发新飞度的原点。”

本田新飞度的改变,在开发GK5时就已经想好了

田中健树

新飞度在本土同样取消了上一代的“RS”1.5L+手动挡配置。田中也是一位爱车人,他也对取消手动档感到遗憾。但上一代RS版在日本的销量只占总销量的3%,在新款中对这个配置只能割爱了。本田认为,全力让自动挡车型的配置更丰富才是正道。

第三代飞度开发总负责人小西真认为,飞度将油箱放在中间的同时,也将客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如何更新换代,这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撰文 I JM 图片 I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