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比在校老師厲害嗎?

如月微光


課外機構的老師就比在校老師厲害嗎?肯定不是的,絕大多數的優秀老師還是在學校,雖然在現在的輔導機構也有一些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歡與信賴的老師,但真正厲害的老師肯定在學校。但為什麼會會有一些同學會認為輔導班老師比較厲害呢?

授課內容方面的差異

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為了備戰小升初都要學習奧數,學校的課程是不能涉及到過多的奧數內容的,所以大部分的學生都需要去輔導機構學習奧數。奧數題目比課本的難度要大很多,很多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學校沒有接觸到了,老師還會給學生講一些比較有趣的方法和題目,這讓很多的學生感到很新鮮,也容易產生興趣,學到一些學校老師沒有教的方法和思路,學生認為輔導班老師很厲害也是很自然的了。

老師的包裝和宣傳

現在的很多機構開始注重老師的包裝,經常會打出“名師”的廣告,不管老師是否厲害光一聽這個名頭就感覺很厲害,有了先入為主的感覺。在輔導機構上課時,因為對老師的續班和滿意率都要要求,決定績效和工資,所以輔導機構的老師難免會在課堂上比較討好學生,課堂會更加生動、有趣些,讓學生能感覺到比較輕鬆自在些,也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好的影像。現在很多的輔導機構對老師不僅在教學上有要求,在猜疑上也有要求,課教的好,還有才藝的老師比較受歡迎,因為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

授課方式

輔導機構的上課方式與學校上課還是不太一樣的,學校的課程比較系統進而細緻,而輔導機構的課程一般會選擇性的講,一般是以重點、難點和易錯點為主,還會給學生講一些做題的技巧和方法,與學校課程相比,在學生看來,輔導機構老師講的課程更具有實用性,對考試的幫助更大,豈不知這都是建立在學校學習的基礎之上,沒有學校所學的基礎內容打基礎,輔導效果很難體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培優容易補差難的原因。輔導機構老師的講課一般都是針對考點來設計內容的,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講乾貨,這樣在學生看來確實是很受益。

輔導機構老師工資與績效掛鉤

輔導機構老師的工資的高低與老師的授課能力和受學生的歡迎程度決定的,看在錢的面子上,輔導機構老師在備課和上課方面花了更多的心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能力。在輔導機構的老師雖然課程集中在週末,但周內也在上班,備課,寫教案,做課件,該作業,分析學生的試卷,寫總結,練課,探討學習,等等,為了週末幾個小時的課,之前準備了太多,就是為了給學生展現最好的一面。相對來說,學校老師在這方面很少能做到輔導機構這麼精細。


輔導機構確實也存在著一些比較厲害的老師,也有一些一般的老師,同樣學校也是這樣的,有比較優秀的老師,也有很一般的老師。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輔導班老師就一定比學校老師好,或者學校老師比輔導班老師好,各有千秋吧,只要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提高學生成績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個人認為一個好老師需要具有愛心,耐心,責任心這是前提,還必須要有紮實的功底和教學能力,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去學習,不斷提升和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效率。


胡老師數學教育


本人曾在某輔導機構做了一年的數學老師。

我是研究生畢業,數學專業,有教師資格證。

不說大話,我當時剛畢業,一點教學經驗都沒有,但我自認比那幾個在這教了好幾年數學的老師教得好。

除了我和一個英語老師,從所謂的“校長”(教英語)到老師,全都沒有教師資格證,而且那幾個“老教師”考了好幾年還沒有考出來。

我教本機構的最高年級--初三,教初二數學的那個是本市一個三本學校機械專業的。曾經一個初一老師是青島某職業學校的未畢業生,他走了後換了個我市二本院校的未畢業生,後因要複習考研耽誤輔導,被“勸退”了。

週一到週五是下午2點到晚上9點,週六或週末休息一天,工資不高,還很累。

幾乎每天下午要練課,聽課的是“校長”和本學科其他老師,都不是專業的,也說不出什麼建設性意見來,能練出什麼來。

我只幹了一年,實在是沒興趣幹了,就辭了。


惜歡娛樂君love數學


其實並沒有,只是他們的大力宣傳和一種速成的教育方式矇蔽了我們的雙眼罷了,讓家長和學生產生了一種他們很厲害的錯覺。我作為一個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其實課外輔導這些我也經歷過很多,下面我來給大家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輔導機構是幹什麼的,他們無非也是為了賺錢,帶著比學校老師更高的功利性去賺錢。他們的酬金是和業務是掛鉤的,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輔導機構的運營機制是和做銷售是一樣的。我們可能經常在學校附近的大街上,看到關於輔導機構的鋪天蓋地的宣傳單,上面各種誇大其辭的描述,各種吸引眼球的承諾,比如免費試聽不滿意無條件退款這樣的字樣。其實大家都會懂得他們也是在吸引家長,現在家長對於孩子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


好多家長每天在接送孩子上學總會碰到一起,他們聊的也大部分是孩子的學習方面的多一點。可能聽到說誰家的孩子之前數學都考不及格,然後暑假去什麼什麼機構補習了,補習結束考了80多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你往下跟蹤調查,那個學生開學之後回學校上課,參加考試該不及格還是不及格。這就涉及到輔導機構的套路了,短短20天想要把一個孩子的成績拔高一大截哪有那麼容易。此外我們還會聽說哪個輔導機構有個很厲害的英語老師,能夠讓學生一星期掌握多少單詞,我還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特別火,家長擠破頭也把孩子送進去,請問現在還火爆嗎?那只是一種速成而且不切實際的營銷,對孩子的幫助真的沒那麼誇張。


孩子的學習說到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打腫臉充胖子的教育手段對孩子沒有幫助。課外輔導最初是就是為了幫助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畢竟學生的各方方面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它有存在的獨特意義。但如今輔導機構的盛行和大肆吹捧也帶有虛假效應的,而且我在這裡奉勸各位家長不要過分迷信你輔導機構,還是要注重孩子的課堂學習,讓孩子在一種正確的體制下學習。


Sunshine日出東南隅


這還真不一定

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大多數是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雖然也持有教師資格證,講的也比較詳細,但是畢竟不在教育一線,缺少群體教研,所以對重難點的把握欠佳。

曾經看到一個學生在課外輔導機構的筆記,基本很少涉及課本知識的重難點,大部分是圍繞相關知識,講能讓學生高興,開心的內容。

2.輔導班:辦學目的

儘可能的多吸收生源,這樣才能收到補習費,賺到更多的錢。於是,怎樣能吸引到學生,留住學生是關鍵,此過程中,孩子願意來,來後待著高興快樂,即是輔導班的辦學準則。對於成績,提高了輔導班的功勞。提不高,有學校兜著。



3.穩定性:輔導機構的老師,流動性頻繁,知識很難形成體系。

輔導機構的老師,流動性比較頻繁,知識很難形成整體體系,在輔導的過程中真不一定比在校老師強。

打個比方:輔導機構的老師每天辛苦付出的教孩子科目中的知識點,就像語文中的認字。受時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少教學生把知識點連貫起來,也即把認識的字,連起來組成詞或連成句。因此,考試時想在試卷中把認識的字連起來組成一篇好文章是特別困難的,而只有在校老師通過長期的教育培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阿吖凡子


這個問題能問出來的人思維一定是非常狹隘的,孩子的成長依靠的是三方面家庭學校和社會,這個社會絕對不包括校外輔導機構,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校外機構的老師是完全參與不了的,這也是培訓機構的老師很難找到成就感的原因之一。學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無法代替的,而學校起到的作用實際就是學校老師起到的作用。學校老師承擔的是教育的功能,而培訓機構的老師起到的僅僅是教學的功能。教學容易育人難。一個孩子在學習生涯中他的知識構建是從易到難慢慢形成體系的。學校老師要將一個孩子從一張白紙教起,讓他慢慢形成知識體系,而培訓機構的老師是跳過了很多環節,只針對學生查漏補缺,也就是他教的知識是不成體系的,只教一些重難點,這也就造成了一個表象,好像培訓機構老師解難題比較厲害,其實這僅僅是表象。他本身自己的知識就是不成體系的,可以這樣說培訓機構的老師你要他去正兒八經的去跟學生上新課他是不能勝任的,他不懂學生的認知過程,或者說他懂但是沒試過,試想哪個培訓機構會從簡單的知識成套的教學?這樣教會把自己整死,因為學生會說老師這些太簡單了我都知道。你給我講難的就行,也就相當於培訓機構老師上課都是閹割版的課堂,沒有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這是他們所承擔的角色所決定的。最後就是前面說的關於育人了,學校老師整天和孩子在一起,而校外老師僅僅是給學生在週末和假期上兩個小時課而已,課後跟學生的交流是很少的,即對於學生的成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訓機構的老師是完全參與不了的。他們只承擔了相當單一的功能,教授課本知識而已。如果再形象點比喻,學校老師就像建房子的,培訓機構的老師僅僅搞裝修。


andy波浪


從大概率講,在校的在職老師肯定比輔導機構的老師厲害,但是不排除一些特別厲害的老師。各行各業都有人才,都有佼佼者。

但是從普遍性上看,在校的在職教師至少先要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篩選,再通過入編考試的篩選,基本上經過兩輪競爭,已經會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了。在校的在職教師還有比較系統的培訓,教學水平提升會比較快。

有的人會說,公辦教師都是混日子,其實各種考核壓力下,混日子的真的很少。只是極個別。

但是各行各業都有混子吧。而且培訓機構老師流動性大,為什麼呢,大部分生活沒多少保障,自然流動性大。或者謀求更好的發展去了。

我們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有後效性的,相對的穩定,對學生來說是好事!

我是初數小金雲課堂,專注於初中數學培優補差,關注關注我的系列微課,用心做好每一節微課,讓孩子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提高學習。


初數大金牙


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比在校老師厲害?

作為一個在校上課了13年的數學老師,我就以高中數學三角二輪複習的課件內容展示,讓大家對比下

課件封面

角拆解的題型歸納

以近10年高考原題,進行整理分析,舉一反三

二倍角

作為高考題型最重要的內容,二倍角位置極其重要,這個要引起考生重視

易錯題型

該類題型陌生,但技巧性強,掌握得當,輕鬆解決

以上為本人制作的三角概念、誘導公式、恆等變換的課件

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與在校老師沒有強弱之分,只與老師的個人水平有關係,只是課外輔導機構對老師考核是以利益為單位,所以要求很更加嚴格。一個老師的成長是需要大量時間的,因為知識佈局是最困難達到的。


高中數學大講堂


你好,這個問題要分類討論。

教育機構大體上分為兩種:直營和加盟。直營中分為:上市公司、全國性品牌、地方龍頭、自創連鎖、自創單店。加盟校一般都是全國性品牌,分為投機性加盟和事業型加盟。

先說直營校,上市公司、全國性品牌、地方龍頭機構都深耕多年,都有自己完整的教師選聘和培養體系,因為工資水平要遠高於公辦校也都提供完善的五險一金保障,所以學歷和教師的素質要求不會低於公辦學校,比如新東方海外事業部都要求員工有留學背景。

這些機構都深知教育機構的第一個核心永遠不是招生,教學質量才是真正基業長青的根本。再比如學而思,只班課見長,教師的培養選聘體系比某些公辦校還要嚴格。

第二點,如果瞭解教培機構工資標準的人都清楚,教師工資是分為底薪和績效的,想要拿高工資要靠績效。而教師崗位的績效多與學生滿意度、提分率、續班率等學習指標掛鉤。教的不好,提分效果不明顯的教師在大機構就是底子,工資待遇也低的可憐,也是倒逼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三點,課外輔導機構主要是利用學生放學和週六週日以及寒暑假的時間來進行輔導。所以有比公辦校教師更多的空餘時間,這樣就有大量的時間去做題、教研、以及進修。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時間更充裕,接受新的模式,方法的機會更多。

所以,在以上三種機構裡面學生數量多,課程費用高的老師基本上水平都要相同於重點學校的最優秀的老師,或者還要略高一些。

地方性的中小機構,也就是創業的品牌,特別是對發展沒有明確規劃的機構,因為品牌影響力小,吸引不來高端人才的加入,缺乏良好的體系也就是新人看不到希望。就會出現招不來,留不住的情況。教學質量確實不如公辦校老師。但是,如果是大公司工作過的運營經驗豐富的運營者運營,一開始就設定完善的體系和充裕的資金儲備,也不見得質量會差。

然後說說品牌加盟校。

投機性加盟者選擇的一般是短線速成類項目,如快速記憶、全腦開發類或者是考前衝刺。前兩種教的是技巧有固定的學習流程,和校內老師教學質量無法比較。衝刺班絕大多數都是機構和在校教師合辦的,所以你懂的…除了那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沒有幾個人敢隨便找老師來耽誤孩子的前途。

事業型加盟者一般有運營經驗,加盟大品牌無非是想借助品牌影響力達到快速啟動市場的目的。

如果是從事過教育行業的,知道招生和教學這兩方面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創業者一般是非常重視教學質量。

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一些投資者是跨行業投資,就是報著快速賺取利益的目的加入進來的,會非常重視廣告的投入和市場推廣,教師質量和培養重視不夠。但是可以放心,口碑對機構存活的影響是巨大的,這類機構的繁榮頂多是曇花一現。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能清楚的認識到。教育事業是一個不僅要有能力,還要有情懷的行業。如果不重視教學質量,不重視師資培養和儲備的機構,很快就會被家長和市場一起淘汰。和在校老師的比較大型連鎖直營機構的優秀教師不比重點學校的優秀教師差。一般機構,如果能長期生存下去,起碼教師資源也不比普通學校的教師差。


教育哪有那麼難


事實上大部分都是補習班老師能力更強!

一個靠提成績才能生存或拿到高薪,成績提高達不到要求,跟家長溝通不到位,家長學生不認可就可能隨時面臨失業風險,你說這樣的高標準下能留存的補習班老師能不厲害嗎?

再看看很多學校老師,現在很多連作業都懶得改!學生考好考不好也不在乎!甚至一些學校,比如七八年級,他們的班級數學平均分才二三十分!

瑪德!家長把孩子交給你們!信任你們!你們這幫只知道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誤人子弟的玩意兒!或者能力低下的玩意兒!可知道你們可是毀掉了一個個家庭的希望啊!你們有罪知道嗎?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月季先生


我的觀點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不如在校老師。所以我一般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輔導機構,特別是是那種託管幫助輔導作業的,理由如下:

1.教學很專業,教學水平需要時間的歷練,需要在實戰中積累。

我所在的城市,課外輔導機構良莠不齊,辦的好的幾家家,一個是夫妻雙教師辭職辦起來的,一個是重點高中退休教師帶著兒子辦起來的,老闆都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是一項專業技術,是很專業的事情,而很多輔導機構很難招到真正有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只有招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在校生。這些“教師”有的沒有資質,有的沒上過講臺,大部分對課程的知識體系和重難點一無所知,沒有完整帶過一屆學生。您想,這怎麼和正規在校教師相比?

2.很多課外輔導機構出發點不對,就是抱著掙錢的目的,管理不規範,不少機構老師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


公辦學校辦學,講究“教書育人”,辦學經費由上級劃撥,沒有盈利這一說,出發點就是“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大多數教師拿著工資幹著良心活。

課外輔導機構則不然,它的誕生就是為了掙錢,正規教師招不到?那就招大學生!小學中學那點知識誰還不會啊?等到招生時,虛假宣傳,把師資吹的牛氣的不得了。要出成績?統考前千方百計獲得試卷和答案,裝作自己猜題講部分給學生,結果學生成績突飛猛進,家長樂開花,鈔票使勁掏,還免費做廣告……

3.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隊伍還是穩定點比較好。

學生要適應老師的性格和教學方法,這需要時間。穩定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會產生默契,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小型課外輔導機構的師資很難做到穩定:年輕人大多把它當做跳板,一旦有了更好的機會他們就會辭職,機構又得招新人。新人又得重新培養,和學生之間又要重新磨合。往往學生才剛剛適應一位老師,結果人家就跳槽了。

如果真要報課外輔導機構,家長一定要睜大眼睛,多問問其他家長,瞭解它有沒有資質。否則錢花了事小,孩子的教育和學業耽誤了真是無法彌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