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东北王张作霖为何被军阀徐树铮暗杀三次?

韩圣剑


袁世凯死后,北洋实质上再无能号令南北的雄主,段祺瑞虽然号称北洋之虎,麾下有一众皖系大将,但他想主宰北洋,一统天下,说到底也只能是一场注定会落败的春秋大梦。

但权势是山中雾,巅峰处最浓。

仗着在北洋阵营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名义上掌控的军力最盛,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很想做收拾乱局,定鼎北洋,南北一统的雄主,而他所依靠的头号智囊就是皖系中锋芒极盛的徐树铮。

徐树铮是徐州人,秀才出身,乡试不中后改走投笔从戎的道路。起初,他想投靠的是在山东做巡抚的袁世凯。那时,袁世凯正值母丧丁忧,不能亲自接见他这个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便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来代他考察。哪知道,徐树铮与以“名士”自居的朱钟琪话不投机,被拒之门外。

就在徐树铮才不被识,郁闷落魄时,段祺瑞在小旅馆发现并收留了他。因为有这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渊源,段祺瑞对徐树铮始终赏识重用,而徐树铮对段祺瑞也很难得,始终忠心无二。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北洋政坛上的纵横捭阖,操盘手都是徐树铮。猛眼看过去,无论是借张勋复辟搞垮大总统黎元洪,还是暗箱操纵俱乐部政治(安福俱乐部)逼退北洋之豹冯国璋,徐树铮的手笔都堪称“风云杰作”。

然而,袁世凯生前却说徐树铮是小聪明,不走正道。

不得不说,北洋时代最大的乱世枭雄袁世凯在识人的境界上,的确高出段祺瑞一截。一开始还看不出来,可自从徐树铮在1918年破北洋规矩,擅杀北洋元老陆建章以及在张作霖那里自作聪明地大搞“割肉饲虎”的权谋把戏后,袁世凯所说的这两点便慢慢地呈现了出来。

以至于后来有人评价说,段祺瑞是“成在小徐,更败在小徐”。

破规矩,擅杀陆建章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这个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一个,自从之后北洋各派在实质上都十分警惕敌视徐树铮,段祺瑞的皖系也因此大失人心;二个,1925年12月30日,正值盛年时,他被同样不地道的冯玉祥枪杀在廊坊火车站,一切戛然而止。

再来说徐树铮的小聪明,在张作霖那里大搞“割肉饲虎”的权谋把戏。

在段祺瑞的皖系属于巅峰强势,冯国璋的直系处在实力次席的那个阶段,整个北洋真正的聪明人其实是两个出身很差的草莽,一个是布贩子出身的直系后起之秀曹锟,一个是胡子出身的奉系枭雄张作霖。

当时,这两位的羽翼都还未彻底丰起来,面对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争斗,他们的选择很聪明,而且是大聪明,两位均摆出了投靠效忠段祺瑞的架势。

从事后看,正因为有这极聪明的投机,他们才能够榨取到段祺瑞巅峰权势下的红利,借着段祺瑞的肩膀壮大了自己。

徐树铮和张作霖的恩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一出接一出地上演开来的。

当时,作为皖系的头号智囊,徐树铮为了能尽快联合奉系,打压直系的冯国璋,实现平定南方,武力统一的段氏春秋大梦,便以“接洽国防”为由出关去见了张作霖。

见到张作霖之后,徐树铮随即拿出了促奉军入关作战的大礼——日本政府根据中日军械借款协定运抵秦皇岛的两万七千条步枪。

徐树铮对张作霖说,我出陆军部开具的提取武器的条子,你出人,截下这批军火,我们三一分,但有个前提,奉军必须出关作战,助皖系完成武力一统。

见天上掉下这么大的馅饼,张作霖随即派兵连夜进抵秦皇岛,劫走了这批对奉军发展至关重要的军火。

冯国璋得知此事后,名令索要,张作霖匪气很重地致电回去:“此次奉军请领军械,系奉元首讨伐明令,整顿军队,为政府之后盾。”

段祺瑞得知此事后,也觉得大不妥,他指责徐树铮,此举是“教猱升木”,但徐树铮却反问段祺瑞一句,“教长江三督升木者是谁?”

言下之意,老大,这个时候怎能保守行事?冯国璋在长江不也是这么干的嘛!总之,他自以为是地认为,两强相争,唯险招才是胜招。

反观张作霖,虽然知道徐树铮想拿奉军当枪使,但他一点不发作,更没玩出尔反尔,相反表现得很豪迈,在距离天津以东五十里的军粮城组成了关内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杨宇霆为参谋长。

张作霖打的什么算盘呢?

面上让你当枪使,背地里谋划的却是趁火打劫,继续捞取段祺瑞强势下的风云红利。

可叹的是徐树铮,真是拿起鸡毛当令箭,并且不知道一点收敛。

在任关内奉军副总司令期间,他干了两件事。一件,一个劲地将奉军朝前沿阵地上摆,好则叫奉军当刺刀,坏则叫奉军当炮灰;二件,他背着张作霖代领军费五百五十万,只给奉军一百八十万,剩下的偷偷拿去编练皖系的“参战军”去了。

没有第二件事,张作霖发作起来,还需耍点花枪,有了代领军费吃里扒外这样的事,张作霖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发飙了。

乱世枭雄这么一发飙,徐树铮也怵,张作霖则顺势调回了南下的奉军,撤掉了徐树铮的职务。

肉割了,虎养壮了,最后理有据地跑了。

徐树铮怎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能够形容。

张作霖这只东北猛虎没牵制、利用上之后,徐树铮转而开始玩他的纵横术,然而因为此时的皖系太跋扈,太失人心,权势的天平已慢慢地倾斜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锟的新兴直系和张作霖的生猛奉系,暗地里联起手来,开始对付皖系的段祺瑞。

而继冯国璋之后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自然也要联合直奉两系来抗衡皖系。

就这样,众矢之的徐树铮被徐世昌解除了职务。但在政治被动下,此时的徐树铮却下了一步军事好棋,他索性放下政治包袱,到西北练军去了,并且还弄出了西北王的气象。

皖系段祺瑞因为徐树铮西北练兵,渐渐地又恢复了强势,为了重新掌控北洋中枢,继续武统全国的大梦,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卧榻边,有叫板之意的新兴直系。

而新兴的直系也不是吃素的,随即联合八省督军组成了反皖联盟,并且打出了“清君侧”,铲除徐树铮的旗号。

张作霖表面上居中和稀泥,实际上却是站在直系一边。

徐树铮第一次欲杀张作霖便是在这个时候。

1920年7月5日,徐树铮表面恭敬地去拜访以调停人自居的张作霖,并留在馆内与张作霖密谈了一个小时,其间两人表现得亲密无间,了无芥蒂。

只是虚假的表演越是祥和,底下的暗流越是涌动。

6日,徐树铮又以段祺瑞的名义,邀请张作霖晚间到段祺瑞的驻地团河开会,列席研究对待直系的方略。

应该说,张作霖事先没想到徐树铮敢有杀心,在张作霖看来,奉军不容小觑,徐树铮怎敢轻举妄动。

然而,这就是徐树铮。

张作霖到来后,徐树铮以接电话的名义,把段祺瑞叫到一旁,并且暗示段祺瑞应趁此机会干掉张作霖。

但段祺瑞不是枭莽的徐树铮,张作霖更不是失势的陆建章,此时杀张作霖容易,完了对付必定杀来的奉军就难了,因而段祺瑞“面露犹豫之色”。

张作霖是何等精明人物,窥见段祺瑞神色间的变化,他立刻觉察到了危险,遂借口出恭而偷偷溜走了。据说,张作霖自“尿道”逃走后,抵达车站时已经是7日凌晨1点了。

按说张作霖已逃,徐树铮应理智下来,但他的反应正相反,可见此人危险起来多危险,多不顾大局。

他立即电领廊坊驻军,誓要再次截杀张作霖。

幸好同为皖系的靳云鹏与张作霖私下交好,获悉之后,他连忙派人密报张作霖。张作霖由此才换衣,改乘货车逃离京城,悄然回到军粮城奉军总司令部。

张作霖逃脱后,据说徐树铮曾顿足长叹,大势去矣。

其实呀,他的长叹毫无可惜之处,倘若他不顾现实,不顾大局地杀了张作霖,待复仇的奉军杀来,就怕他难以周全,甚至会连累段祺瑞。

因为此时的皖系,已经老朽了,根本不堪一击。

让世人觉得徐树铮绝非乱世明智人物的是,此后,他居然又派暗杀团前往奉天暗杀张作霖。结果,以姚步瀛为首,由十三人组成的暗杀团,携带12万元的巨款,刚刚潜入奉天准备制造混乱,就被早有防备的张作霖逮捕了。

明知不可为,乱为。

北洋“小扇子”着实经不起细聊,看似有锋芒,实则不败,也要亡——


黑句本


众所周知,张作霖被称为张大帅,时人更是称其为东北王!他的一生落魄过,辉煌过,最终却惨死于日本人的阴谋之下!有人说,如果张作霖不死,东北三省就不会沦陷!也有人说张作霖对东三省的危害最大!总而言之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当然,历史不会因为种种假设而改变!但张作霖传奇的一生却又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那么,徐树铮又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要三次刺杀张作霖这样的权势人物呢?下面,我们就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徐树铮,著名的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其为清朝秀才,先投奔于袁世凯,后成为段祺瑞的心腹。后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极力引入张作霖,二人因此而结识。徐树铮此人颇有才华,曾著书以阐述他的政治思想。

徐树铮之所以要三次设计暗杀张作霖,究其原因是两人为了争权夺势,而导致的反目成仇。这一点在很多现代影视剧中都有体现!但徐树铮的暗杀计划最终都以失败结束。有种种原因,在此不尽详述!

可笑的是,徐树铮最终也死于他人的暗杀!





路漫漫吾求兮


  民国七年(1918年),徐树铮在天津先斩后奏,以《惩治盗匪法》为由,枪毙了同为北洋袍泽的陆建章。陆建章是天津小站练兵出身,曾任军政执法处处长,杀人如麻,有“屠夫”之称。据说他曾请人吃饭,送客时从背后将人开枪打死,故其请客红帖有“阎王票子”之谓。

  陆建章为人固非善类,被传有通匪之嫌,但徐树铮忌之杀之,难免牵涉背后派系之间的利益冲突,且不经审判,即就地正法。而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原是徐树铮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夫人亦是同学,两家关系本不疏远。所以徐树铮此举,于法于理,均未允当。徐道隣回忆,出事后他的母亲非常难过,徐树铮也从不谈及此事,从此亦再未杀人。

  陆建章之死,震动官场,不免人人自危,引起恐慌。仇恨的种子,更在一个人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他就是陆建章的外甥,颇受其恩厚的冯玉祥。

  徐树铮刺杀张作霖3次都没成功

  第1次暗杀。徐世昌撤掉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激怒了段祺瑞。段祺瑞下令对直系进行反击。此时,徐树铮在内心谋划着杀掉张作霖。1920年7月5日,徐树铮借故拜访了张作霖。他装出毫无芥蒂的样子,同张作霖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貌似诚恳地说道:“大帅对我有知遇之恩,给了我许多改正不良习惯的教诲。现在想来,仍如醍醐灌顶,深感振聋发聩,又铮没齿不忘。”徐树铮给张作霖灌了许多迷魂汤,然后语气极其恳切地以段祺瑞的名义,邀请张作霖到段祺瑞的驻地团河开会,指导皖系下一步行动。张作霖受徐的甜言蜜语的蛊惑,不知是计,欣然应允。

  7月7日,张偕少许侍卫前往团河。在与段、徐的交往中,以张作霖的警觉,总感到有些什么地方不对。虽然,段祺瑞仍如往常一般热情,徐树铮比往常还要热情。在宴会上,张作霖从觥筹交错中,嗅到了一股冷冷的杀气。过去,张作霖曾经设计擒杀过匪首杜立三。此时,他分明感到了当年埋伏擒杀杜立三的气氛。为此,张作霖没有惊慌,而是神色自若,谈笑风生。他酒量惊人,此时故意大量饮酒,以麻痹敌人,然后佯装酒醉,伏在酒桌上装睡。

  此时,徐树铮示意段祺瑞退出宴席。徐树铮对段祺瑞狠狠地说道:“现在立即将张作霖扣下杀掉!”段祺瑞大惊,沉吟答道:“不妥!奉军大量集结在京津地带,扣杀雨亭,要闹大乱子!”段、徐退席,其阴谋已经完全明朗化了。张作霖当机立断,装作欲要呕吐状,赶忙让侍卫搀扶他如厕。在如厕的过程中,他借机告知侍卫,他要从尿道逃走,让侍卫掩护。

  就这样,在段祺瑞犹豫之间,张作霖从尿道逃出了魔掌。徐树铮得知张作霖逃走,顿足长叹:“大事去矣!”

  第2次暗杀。徐树铮贼心不死,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他设计乘张作霖由京回奉之际,在必经之地廊坊埋伏精兵劫杀。不料,此计被皖系的另一员干将靳云鹏探知。靳和徐是死对头,又是张的儿女亲家。于是,靳将此情报秘密报告给了张作霖。张作霖不敢掉以轻心,表面散布回奉的具体日程。暗地另择时日,身着便服,偕带少数精锐侍卫,乘坐货车,从北京安然抵达天津,又从天津转车到达奉天。刚一下火车,慨然叹道:“我又回来了!”

  第3次暗杀。徐树铮两次杀张未遂,仍不死心,又特派暗杀团去奉天暗杀。暗杀团以姚步瀛为首,共13人,携带巨款12万元,潜伏奉天,制造混乱,妄图在乱中寻机刺杀张作霖。但暗杀团刚一露头,就被逮捕。

  徐树铮3次暗杀张作霖不成,后来却被冯玉祥暗杀了。仅仅过了5年,于1925年12月29日,在河北廊坊,就是徐当年想要劫杀张作霖的地方,在冯玉祥的命令下,将徐树铮从专车上逮捕,当即枪杀于车站外。然后,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用汽车接到廊坊,让他宣布,为报杀父之仇,由他亲手开枪,将徐树铮杀死。


黑兔子牙


从爱新觉罗·善耆到日本人,张作霖一生遭遇过多次暗杀,仅有记载的就发生过六次,其中三次则都是出自徐树铮之手,那么徐树铮为何要三番五次的刺杀张作霖呢?事实上两人曾经有过一段紧密的合作期,然而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最终促使徐树铮下了杀手。

△徐树铮

段祺瑞武力统一遭遇困境,徐树铮与张作霖短暂的蜜月期

徐树铮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出身于耕读家庭的他,因聪明伶俐小时候甚至在家乡还得了一个“神童”的称号。徐树铮13岁考中秀才,却在17岁那年乡试落榜,就此萌发弃笔从戎的念头。后来,因与段祺瑞一见如故,就此投入其麾下。

△徐树铮

段祺瑞于1918年初出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在对待南方护法军的立场上,段祺瑞和徐树铮均力主武力统一,于是时任仔细第16混成旅旅长的冯玉祥被迫率兵南征,然而他却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要求南北罢兵休战。

冯玉祥的突然“叛变”,导致段祺瑞的武统主张处在了尴尬境地,无奈之下只得向张作霖伸出橄榄枝,而前去面见张作霖的,正是段祺瑞麾下的得力干将徐树铮。要说服张作霖,自然是需要给予一定好处的,而这个好处便是陆军部开具的武器提取证明,徐树铮竟然暗示张作霖劫取陆军部购买的,多达近3万件的武器。

△段祺瑞

对于徐树铮暗许的官职,张作霖并不在乎,但这3万多件武器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两人一拍即合。1918年2月23日,张作霖便任命第53旅旅长张景惠为奉天南征军司令,丁超为副司令,率领步兵2个营、机枪队1个连,在参谋长杨宇霆的指挥下,以南征军先遣队的名义入关,先行进驻秦皇岛。2月25日,日本载运军械的货船到达,奉军顺利劫械成功。

有了这批武器,张作霖立即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并在距离天津以东50里的军粮城组成了关内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自任总司令,徐树铮则以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杨宇霆为参谋长。

张作霖与徐树铮的恩恩怨怨,徐树铮密谋暗杀张作霖

张作霖与徐树铮虽然看似合作紧密,事实上却是各怀鬼胎,张作霖想利用徐树铮扩充奉系势力,而徐树铮则企图利用张作霖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这为两人之后的反目成仇埋下了隐患。

△张作霖

后因北军南下战局不利,徐树铮便在汉口设立了前敌总指挥部,将奉军摆在了南下的最前沿,奉军的六个混成旅被调到了湖南战场,更是命令奉军的3个师长孙烈臣、汲金纯、吴俊升速到长沙,参与南下作战。

徐树铮的这一动作立刻引起了张作霖的警觉,他不仅调回了3个师长,而且意图调回前线的奉军。此后,张作霖又按照调查徐树铮代行总司令期间的情况,发现徐树铮不仅侵吞了大部分奉军军费,并且和杨宇霆私自编练部队。张作霖顿时大怒,下令免去了徐树铮的副总司令职务,并将杨宇霆逮捕关押。后经段祺瑞出面调解,此事才得以作罢。

△徐树铮

后随着一战的结束,美日等各方力量均不愿再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主张,徐世昌借机下了一道和平令。至此,段祺瑞的武统主张不仅遭遇失败,更因意图挑起内战而遭到国内外的口诛笔伐,皖系顿时成了众矢之的。无奈之下,徐树铮只得另谋出路,于是他将编练的参战军带往了外蒙古,并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

徐树铮收复外蒙,直接使得其本人和皖系的威信和势力大涨,而更令张作霖和直系曹锟如坐针毡。于是,张作霖于1920年3月在奉天以“办寿”为名,曹锟则在4月以追悼直军阵亡将士为名,先后召集8省代表召开会议,组成反皖联盟,直皖关系开始剑拔弩张。

△徐树铮(中)

眼看战乱再起,徐世昌连忙找来张作霖入京调停,张作霖虽然表面公正,事实上却是站在曹锟一方的。于是,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直系提出了极为苛刻的5条意见,最关键的便是要求撤销收编边防军,段祺瑞和徐树铮则认为,至少要保证改编后的边防军仍旧归段祺瑞管辖,且徐树铮仍然要留任西北筹边使。

徐世昌权衡左右,感觉在直系和奉系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对皖系下手。于是,便于1920年7月4日下令,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的职务,调任威远将军,且要求其留京供职。无权去职的徐树铮自然将这笔账算在了张作霖头上,杀心顿起。

徐树铮三次暗杀张作霖,却均以失败告终

徐树铮本就是个心狠手辣之辈,早在1918年6月16日,便将策动冯玉祥反对段祺瑞的陆建章,诱杀于天津中州会馆。虽然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舅舅,虽然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曾是徐树铮留日期间的同学,陆建章还是下手了。可见,其本就是个心狠手辣之辈,因对张作霖的憎恨,很快他便下手了。

△张作霖影视形象

第一次,张作霖尿遁逃脱。1920年7月5日,就在被免职的次日,徐树铮装出一副毫无芥蒂的样子,借故拜访张作霖,并与其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并邀请张作霖到段祺瑞的驻地团河一聚。7月7日,张作霖果然到达团河,段祺瑞设宴款待,徐树铮在酒宴上表现的极为热情,然张作霖对徐树铮的为人却是心知肚明,见状反而提起了几分小心。很快,张作霖便装作不胜酒力,“醉倒”在了桌上。见状,徐树铮将段祺瑞拉到了一边,劝说其对张作霖下手,段祺瑞却认为奉军集结于京津一带,张作霖被杀必然要天下大乱。就在两人争执之间,张作霖却装作要呕吐状,让侍卫搀扶他上厕所,就此溜之大吉。

△靳云鹏

第二次,靳云鹏提前泄密。徐树铮一计不成,便又准备在张作霖返回奉天途中,在其必经之地廊坊埋伏精兵劫杀。然而,此事却被皖系的另一员干将靳云鹏得知,靳云鹏不仅与徐树铮是死对头,而且和张作霖还是儿女亲家,于是便立即将此事告知了张作霖。张作霖得知消息后,表面上依旧按照原定形成出发,实际上却是换了个时间,带领着少量侍卫改坐货车抵达天津,然后从天津转车返回奉天,又逃过了一劫。

△张作霖影视形象

第三次,暗杀团全员被捕。两次暗杀失败仍未让徐树铮放弃,得知张作霖已经返回奉天之后,他又派暗杀团前往奉天暗杀张作霖。结果,以姚步瀛为首,由十三人组成的暗杀团,携带者12万元的巨款,刚刚潜入奉天准备制造混乱,就被早有准备的张作霖给逮捕了。

至此,徐树铮才放弃了对张作霖的暗杀。然而没成想,5年之后的1925年12月29日,就在河北廊坊,也就是徐树铮当年设计截杀张作霖之地,在冯玉祥的命令下,徐树铮自己却穿着睡衣被“请”出列车,被挟持到张之江的营地后被枪杀。


香茗史馆


民国时期除了皖系军阀,还有奉系张作霖驻扎在东北,手握东北军,管理奉系军队。直系军阀冯国璋等占据江苏江西湖北三省。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割据,都野心勃勃地扩张势力,整个社会军阀混战。

1918年,段祺瑞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提倡武力统一中国,而直系冯玉祥南征,主张讲和,

南北休战,从而打乱段祺瑞的战略计划,于是段褀瑞派心腹徐树峥说服奉系军阀张作霖参战。

可是张作霖不听劝告,没有按照徐树峥的意思上前线参战,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徐树峥萌发了暗杀张作霖的心思,谋划了三次暗杀。

第一次暗杀,张作霖逃脱

1920年7月,徐树铮邀请张作霖参加宴会,宴会上,张作霖感觉到一股杀气,但他神色镇定,佯装醉酒呕吐,借故让侍卫扶他上厕所,就这样张作霖从厕所溜走。

第二次暗杀

徐树铮设计乘张作霖回奉之际,在其必经之路伏兵劫杀,被徐树铮死对头靳云鹏得知,靳又是张作霖的亲家,于是靳云鹏告知了张作霖,张作霖暗地穿便服提前回去了,这样他躲过了第二次暗杀。

第三次暗杀

徐树峥派暗杀团追至奉天暗杀张作霖,潜伏那里制造混乱,想乱中借机杀张作霖,可张有准备,暗杀团一露面,就被张作霖逮捕。

徐树峥三次暗杀都没成功,后来被直系将领冯玉祥杀害。1929年在河北廊坊,冯玉祥派人将徐树铮从专车上逮捕,让陆承武开枪打死了徐树铮。





物语情归


徐树铮是段祺瑞手下第一谋士,年少张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开北洋系内部争斗杀人之先例,最终也被复仇的子弹夺去性命,可谓“报应不爽”!

徐树铮年少时决心投笔从戎,可狂妄的言语为招兵的军官不爽,被赶了出去。路遇段祺瑞,一番言论引发段祺瑞好感,被段祺瑞收到帐下为幕僚。几次关键时刻为段祺瑞谋划,深得段祺瑞赏识,特别是武昌起义,清庭调新军镇压,北洋系借机拥戴袁世凯出山,进而通电支持袁世凯逼满清退位,这份通电文稿,都为徐树铮起草,可见作用之大。

随着段祺瑞不断升迁,徐树铮权势也越来越大,依仗段祺瑞的信任,徐树铮甚至可以越过段祺瑞自作主张。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与黎元洪的府院之争,段祺瑞在家称病不出,徐树铮基本代理行使总理职能,常视黎元洪如无物,根本不理这个大总统,直至逼迫黎元洪辞职。

而后直皖斗争,徐树铮拉拢关外的张作霖入关,私自将一船进口军火送与张作霖,还直接诱杀了支持直系的北洋元老级人物陆建章。北洋内部虽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甚至兵戎相见,但一直顾念都是一帮老弟兄,败了通电下野即可,从不要人性命。可徐树铮不是这帮老人,做事无所不用其极,招致北洋各系对皖系的飞扬跋扈侧目而视,让皖系被孤立。

冯国璋死后,皖系与新直系又开始争权,徐树铮假意联合奉系对付曹锟,暗中却想刺杀了张作霖,借机吞并奉系。特邀张作霖入京议事,想在段祺瑞家宴时动手,杀掉张作霖。张作霖发现不对,借上厕所之时,从下水道逃出。徐树铮仍不甘心,派人在回东北的火车上截杀张作霖,张作霖得到情报,躲在货车上回到东北,而徐树铮又派出刺客潜入奉天,继续刺杀计划。在东北张作霖自己地盘上,刺客很快被抓落网。从这一系列动作上,可以看出徐树铮做事的狠绝!

最终,徐树铮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被冯玉祥以为陆建章报仇为名,从火车上带下,枪杀在天津的一片小树林里。





净月暖阳


张作霖和徐树铮,一个是奉军大佬,另一个是北洋军阀段祺瑞的谋士,都在民国初期掀起过大浪,自然也是老相识。

其实,张作霖能发迹,徐树铮得算一份大功,为什么这样说呢?

(徐树铮旧照)

这得从头说起。

徐树铮出身于乡村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在私塾教书,他从小耳濡目染,在读书上很有天赋。据说他7岁就能做诗了,因此在乡里有“神童”的美誉。

按说,徐树铮只要发愤读书,然后像所有读书人那样考取功名入仕,必然光耀祖宗。

不过,徐树铮出生在清末,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而他虽早早考中秀才,但是在乡试的时候却不幸落榜。就在这年,甲午战争战败,各国列强纷纷加入瓜分中国的行列,腐败的清廷不断签下各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一些读书人感到读书无用,纷纷投笔从戎。

热血少年徐树铮也萌发了当兵保国的宏大意愿。然而,他毕竟是家里疼爱的幺儿,因此好说歹说,父母都以“太年轻”为由,不许他到前线出生入死。

无奈,徐树铮只能在家研学兵法,以此为以后投军做准备。

这样又过了2年,父母为徐树铮娶了一房妻子。但这样似乎也不能改变他的主意。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同意他从军的打算。

徐树铮虽说投军,却并不盲目,他是要往高处走的人。

当时清政府混得最靓的干部除了李鸿章,就数新秀袁世凯了。

袁世凯时任山东巡抚,又在编练新军,简直就是下一个“李鸿章”。所以徐树铮慕名前往,希望能投在他的麾下。

(袁世凯旧照)

为了能得到袁世凯赏识,徐树铮还绞尽脑汁特意写了一篇《国事条陈》作为敲门砖。

兜兜转转,《国事条陈》还真送到了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看完,觉得徐树铮年纪轻轻,见解了得,就打算见见他。

不巧的是,袁世凯的母亲在这时病逝了,袁世凯只得回家奔丧,于是他便让手下人代为考察徐树铮。

不幸的是,袁世凯这个手下自己资质平庸,还妒贤忌能,徐树铮碰到这样一个人,自然是没有希望成为袁世凯麾下一员了。

这事让徐树铮很郁闷,但是当时他手中的钱也快用完了,于是他只好留在济南,靠给人写对联赚路费。

徐树铮的书法写得很漂亮,在他写对联的时候,有人就被他的书法吸引过来了。

这个人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也是北洋新军里的总教习。

段祺瑞和徐树铮攀谈了几句,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一表人才,还很有才气,于是就聘徐树铮做了秘书。

为了培养徐树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段祺瑞还设法送他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

待徐树铮学成归来后不久,便爆发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在袁世凯和革命党达成“谁让清廷退位,谁就当大总统”的约定后,袁世凯授意段祺瑞高调拥护共和,为了给清廷制造压力,徐树铮还多次帮段祺瑞草拟通电,最终顺利地让清廷退出了历史舞台。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段祺瑞因功被任命为民国陆军总长,掌管陆军部的所有事务。而徐树铮也被任命为军马司司长。过了约有一年,在段祺瑞的举荐下,徐树铮成为陆军次长,权力和地位仅次于段祺瑞。

段祺瑞很信任徐树铮,再加上他又在外镇压起义,因此陆军部的所有事务皆由徐树铮拍板做主。

就在徐树铮混得春风得意时,他却被免职了。

原来,袁世凯想复辟称帝,徐树铮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他极力反对。在他的影响下,段祺瑞也对袁世凯复辟表现得非常冷淡。而段祺瑞在北洋军中又很有威望,他都不积极,其他人那就更不支持了。

袁世凯对段祺瑞的行为不满,但他知道,段祺瑞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徐树铮在背后搞鬼。所以他很讨厌徐树铮,后来找了个由头,干脆把他们俩一并撤了职。

(段祺瑞旧照)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由于段祺瑞在军中很有影响力,所以他又起用了段祺瑞,并委作他为总理。

段祺瑞本着“苟富贵,勿相忘”的原则,推荐徐树铮为秘书长。但他见袁世凯不高兴,于是退而求其次,给徐树铮求了个副秘书长的职务。

段祺瑞心里有徐树铮,这让徐树铮万分感动。

待袁世凯病逝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了大总统的职务。而段祺瑞依旧是国务总理,这次经过段祺瑞运作,徐树铮顺利升职为秘书长一职。

徐树铮没有辜负段祺瑞的厚望,在许多事务上,他都为段祺瑞出谋划策。

比如当时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的“府院之争”,段祺瑞被迫下野后,徐树铮便为其恢复权力四处奔走,还利用张勋复辟一事大做文章,并在张勋复辟后,联合北洋各派声讨张勋。这一举动,让段祺瑞有了“三造共和”的功劳,因此得以重返政坛。

黎元洪受张勋复辟连累,只能引咎辞职。

此时南北分裂,军阀混战,徐树铮和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南北。但代理总统冯国璋却坚持南北和谈。

为了迫使冯国璋同意武力统一,段祺瑞联络了曹锟等各路军阀,同时他还秘密联系远在东北的张作霖。

(黎元洪旧照)

当时,与张作霖接洽的就是徐树铮。

徐树铮知道张作霖做事要有利可图。正好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段芝贵向日本征订了一大批军火。于是他和张作霖约定,待军火抵达秦皇岛时,张作霖率军劫走这批军火。事成后,张作霖得大头,而他则得小头。

唯一的要求,就是张作霖出军南下,兵力由他调遣。

张作霖正想做大做强,听说有3万多件武器可以抢劫,精明的他顿时觉得这是桩好买卖。于是在徐树铮的内应下,他顺利地劫走了这批军火。

段祺瑞得知后,大为惊异,毕竟这批军火是他用来编练“参战军”的,这下却让张作霖讨了个大好,所以段祺瑞免不了要训斥徐树铮。

徐树铮却狡辩说,他是怕落到主和派手中。

这之后,张作霖果然遵守约定,率奉军入关,并成立关内奉军总司令问。

张作霖自命总司令,徐树铮则被封为副司令代理总司令权力。

不过,张作霖很快就发现,徐树铮不厚道。他在率领奉军南下作战时,总是把奉军放到段祺瑞的皖军前面。最让张作霖气恼的是,徐树铮还贪污奉军军款,用来编练“参战军”。

本来,张作霖就对徐树铮不满,正好让他逮到这事,于是借机免去了徐树铮的职权,并要求解散“参战军”。

如此一来,皖系军阀成了众矢之的,很快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张作霖旧照)

徐树铮能不恨张作霖吗?

当然恨。

于是徐树铮动了杀机。

徐树铮假装重归旧好,上门拜访,邀约张作霖到段祺瑞驻地叙旧。

张作霖知道推辞会遭人诟病,所以只得前往。

酒桌上,三人把酒言欢,一片祥和。

席间,张作霖见徐树铮十分热情,觉得有诈,便在喝了许多酒后,佯装醉倒。

徐树铮想要下手,被段祺瑞拉住了。

段祺瑞考虑到杀了张作霖事小,关键奉军会上门要人,到时候皖军会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就在徐树铮和段祺瑞争执时,张作霖做出要小解的举动。待被侍卫扶到厕所后,他就设法逃走了。

徐树铮得知后,认为不除张作霖,必成大患,所以他计划在张作霖回东北的半道上,暗杀张作霖。

结果暗杀计划被张作霖麾下的将领靳云鹏探得,马上报告给了张作霖。

张作霖于是暗中改了行程,乘坐货车转道天津,再回东北。

两次暗杀都未遂,这让徐树铮更加不安。于是他花大价钱组建了个暗杀团队,想在张作霖活动的奉天下手。

不过,那毕竟是张作霖的地盘。很快,这支暗杀团队就被奉军发现并擒获。

紧接着,皖军败北,段祺瑞和徐树铮狼狈地结束了政治生涯。

徐树铮这才明白张作霖绝非草莽,只好断了暗杀他的想法。

(参考史料:《晚清北洋》《先父徐树铮将军事略》)


张生全精彩历史


袁世凯在满清末年的时候掌握着强大的实力,最终迫使满清退位,从这点上讲他可谓是中国的大功臣。但后来他冒险称帝,被众人唾弃很快就去世了,袁世凯死后当时中国大地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号令全国,事实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

当时张作霖是割拒东北的大军阀,虽然名义上从属于北洋政府,但是北洋政府并不能够真正的命令他,当时北洋政府的主持人是段祺瑞,而徐树铮则是段祺瑞手下的头号马仔。徐树铮在满清末年的时候就和段祺瑞的关系非常的好,是段祺瑞的重要谋士,为段祺瑞的兴旺发达可不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掌握实际的北洋政府实际大权,而徐树铮作为北洋政府重要人物,当时在整个中国可谓是权倾朝野。本来张作霖和徐树铮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后来徐树铮通过杨宇霆和张作霖搭上了关系。徐秀珍把当时从日本购来的一批军火分了一批给张作霖,张作霖同时出动奉军进入关内,帮助段祺瑞作战,并且让徐树铮出任副司令,实际上掌握着这支军队的掌控权。

不过后来两个人很快就产生了矛盾,因为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徐树铮总是把奉军放在前面当炮灰。后来徐树铮又捅了大篓子,最终张作霖以这个为借口,把自己的军队撤出去,徐树珍的盘算落空,徐树铮因此暗恨上了张作霖。因此徐树铮打算在酒席上杀掉张作霖,只不过段祺瑞认为杀掉张作霖容易,但是恐怕乱子会更大,所以阻止了徐树铮,而张作霖见势不妙,赶快借口上厕所和卫士逃了出去。而徐树珍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在张作霖回沈阳的路上杀掉他,张作霖得到的消息就改变了路线,逃过一劫,徐树铮又派刺客前往沈阳,只不过在张作霖的地盘上很快就败露了。

经过这些事件,张作霖和徐树铮之间自然就产生了更大的矛盾,所以后来在直皖战争中,张作霖站在直系这一边,导致皖系满盘皆输。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张作霖和徐树铮之间,起初没有什么厉害冲突。张作霖知道徐是段祺瑞身边的得力干将,与他井水不犯河水,关系一直不错。1918年初,张作霖正是在徐树铮的策动下,通过奉、皖利益交换,强行在秦皇岛劫持军械成功,实现了扩建军队壮大实力的目标。在张作霖为帮助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任命徐树铮为南征奉军副司令之后,徐树铮既调奉军打头阵当炮灰,又开始盗用北京政府陆军部拨给奉军的军饷用于建立自己的武装,引起了张作霖警觉和不满。张作霖在天津暗自了解得知,自从1918年3月段内阁复活时起,徐树铮一共代领奉军军费515万元,奉军实收只有180万元。其余大部分都被他截留私用了。这时,张作霖又接到把兄弟张景惠密报,徐树铮与杨宇霆合谋利用从陆军部领取的奉军军费,招募新兵4个旅,安排亲信为旅长,瞒着张作霖,在洛阳和信阳两地训练,妄图自己做大。张作霖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免去徐的副总司令职务,并将杨宇霆逮捕关押。  \r这场风波之后,张、徐二人算是结下了冤仇。尤其是徐树铮当上了段祺瑞政府的西北筹边使之后,徐树铮的蛮横擅权,触犯了张作霖的利益,两人之间的纠葛不断升级。到了1920年,直皖两系的矛盾达到白热化,已经势如中天的张作霖受大总统徐世昌之邀入京调停,他与徐世昌达成共识,免去了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和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的职务,使其成了空头将军。徐树铮认为张作霖在调停中偏袒皖系,只有干掉张作霖才可以化解皖系的困境。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段祺瑞后,段祺瑞马上摇头连说不行。但徐树铮并没听劝,仍旧开始秘密策划干掉张作霖,以泄心头之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