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外蒙的徐树铮,其人其事谁了解呢?

种业怪


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坛出了两位姓徐的大人物。一位是曾经担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另一位则是北洋皖系重臣徐树铮。当时的人们为了将两者加以区分,便称呼徐树铮为“小徐”。

作为段祺瑞的心腹谋臣,徐树铮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过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始终褒贬不一。那么,徐树铮究竟有怎样的人生呢?

(徐树铮旧照)

徐树铮字又铮,号则林。他于1880年出生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徐树铮因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学教育,他七岁能作诗,十三岁便中秀才,比同龄人要超出一大截。

17岁那年,徐树铮乡试不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很快意识到,读书解决不了当时中国的问题。于是,他向父母表明了投笔从军的想法,但被父母制止了。

1900年,徐树铮拿了家里的钱离家投军,但最终又被父母追了回来。为了防止儿子再次出走,徐树铮父母强迫儿子成亲娶妻,想要让他彻底打消从军的念头。

不过,娶过来的妻子却支持他去当兵。徐树铮最终在1901年去往了济南。他想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

袁世凯当时正值母丧丁忧,无法亲自接见徐树铮。他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代为考察这个年轻人。最终,因朱钟琪与徐树铮话不投机而错失了一位人才。

就在徐树铮落难时,他遇到了袁世凯的手下段祺瑞。徐树铮的英雄气,深得段祺瑞赏识,两人一见如故。自此之后,徐树铮便成为了段祺瑞最得力的助手,逐渐在乱世中展露头角。

1905年,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开始学习日本的先进军事。

1910年回国后,徐树铮成了段祺瑞最为倚重的智囊。在段祺瑞成为陆军总长后,徐树铮在1914年升为陆军次长。而当时陆军部的绝大部分事务,实际上都是由徐树铮负责。

由于段祺瑞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便将怒气撒到徐树铮身上。在他看来,段祺瑞的反对态度,肯定是受到了徐树铮的影响。袁世凯曾多次想要削弱徐树铮的权力,但这件事很快随着他的死亡而不了了之。

(袁世凯旧照)

袁世凯死后,徐树铮成为国务院秘书长,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尽管他一度变得独断专行,但对段祺瑞始终忠心耿耿。从日本回来后的十年中,徐树铮为段祺瑞进献了诸多计谋,最终帮助段祺瑞登顶了权力的巅峰。

段祺瑞能在民国初年“三造共和”,徐树铮绝对当属第一功臣。

1918年,皖系成立安福俱乐部来掌控国会,徐树铮正是这该俱乐部的幕后操作者。在徐树铮的策划下,安福俱乐部包揽了7层以上的议员名额,总统选举也彻底被皖系操控。在筹划选举中,徐树铮杀死了段祺瑞的政敌陆建章,引起了各方军阀的不满。尽管这件事最后在段祺瑞的袒护下不了了之,但却为徐树铮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

在当时民众祈愿和平的大环境中,段祺瑞与徐树铮“武力统一”的主张,很快成为了众矢之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皖系备受质疑之时,段祺瑞却又被曝出抵押国土向日本人借款的丑闻,皖系的名望由此跌落到谷底。

为了寻找出路,徐树铮便把目光聚焦在外蒙问题上。

早在辛亥革命时,外蒙就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了独立。尽管后来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但实际上中国只是空有宗主国之名。俄国十月革命后,外蒙的高层为了避免受到波及,又生出了回归中国的心思。

于是在1919年4月,徐树铮草拟了《西北筹边办法大纲》,他主张外蒙立即撤治,同时应当保持与内地政策一致。

(段祺瑞旧照)

1919年10月,徐树铮亲自前往乌兰巴托。他否定了都护使陈毅的撤治方案,以自拟的撤治条件向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施压。在徐树铮的震慑下,巴德玛多尔济迅速屈服,外蒙全境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的管辖。

此后一年中,徐树铮又两次前往外蒙。但随着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升级,徐树铮被免除了西北筹边使的职务。这也使得一年后,外蒙在苏俄的支持下再次独立建国。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队在5日内遭到直系横扫,徐树铮狼狈地逃回北京,之后他不得不前往日本避难。

次年回国之后,徐树铮也曾多次向段祺瑞献出秘计搅动风云,但却再难达到曾经的高度了。

1925年,徐树铮前往北京觐见段祺瑞。当时北京的局势十分险恶,段祺瑞便劝徐树铮早日离开北京。在徐树铮启程前夕,段祺瑞收到“徐树铮南下必死”的纸条。段祺瑞赶紧派人将纸条交予徐树铮,但徐树铮不以为意。

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乘坐的火车在廊坊遭遇劫持。陆建章的侄女婿冯玉祥派人将徐树铮捕入军营,随后徐树铮便遭到了杀害。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张生全精彩历史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爱将,1919年收复外蒙古,官至陆军上将,其人可以说是很有才能,但同时他实在太过专横,树敌很多,1925年被冯玉祥的部下在廊坊车战杀害。

【徐树铮】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西逃,时年20岁的徐树铮毅然投军,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惜被母亲坐着骡车追了回来。为了拴住儿子的心,父母逼他成了家,妻子十分贤惠,但是徐树铮还是坚决要走,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都给了徐树铮,徐树铮十分感动,踏上征途。

徐树铮出走的第一步,便是写了“万言书”求见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可惜阴差阳错,没有见到袁。徐树铮盘缠用尽,无奈之下,只好以代写书信、对联为生,一天机缘巧合,遇到了路过此地的段祺瑞,段祺瑞看到徐树铮虽然穿着破旧,但是眉清目秀,气质不俗,就上前询问。

【段祺瑞】

一番对话之下,段祺瑞感到这是个可造之材,便将徐树铮带到保定,让他做了自己的文书。徐树铮做了文书之后,据说办公效率奇高,能在和别人接电话的同时,批阅公文,可比三国时期的庞统,段祺瑞对他非常满意,时常与他谈论天下大势。徐树铮对段祺瑞说,现在袁世凯前途无量,只要段祺瑞紧跟袁世凯,一定有飞黄腾达的日子,段祺瑞深以为然,从此和徐树铮结下不解之缘。

徐树铮此人很有个性,他有才干、有魄力、有远见,可同时飞扬跋扈,说一不二,平时不苟言笑,从不赴宴,也不陪客,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不讲情面,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越是这样,段祺瑞就越喜欢他,因为段祺瑞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了。

【徐树铮】

徐树铮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的时候,依靠段祺瑞的青眼相待,目中无人,就连大总统黎元洪也不放在眼里,时常挖苦奚落,每次面见黎元洪时,他根本不让黎元洪过目,直接要黎给他盖章,盖完就走,丝毫不给黎元洪面子,黎元洪十分生气,可是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也无奈徐树铮何。

不止如此,徐树铮还越权犯上,不但不把总统放在眼里,也不把内阁放在眼里,他曾经就广东军事冲突的问题建议发表讨伐李烈钧的命令,但是时任内务总长的孙洪伊表示坚决反对,徐树铮就直接找到黎元洪让他盖章,遭到黎元洪的拒绝,徐树铮竟然直接用国务院的名义命令福建和江西两省出兵剿灭李烈钧,令孙洪伊非常愤怒,告状告到段祺瑞那里,最后以孙洪伊辞职告终。

【黎元洪】

1918年,段祺瑞让徐树铮带着三万件武器的凭证向张作霖求救。张作霖便和徐树铮签订协议,以东北军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条件,来换取那些武器,张作霖知道这些武器很可能是空头支票,就先下手为强,让奉军将那些武器全部拿走,徐树铮十分生气,可又不能怎么样,只得暂时忍气吞声。

后来,徐树铮再次见到张作霖,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徐树铮酒后失言,说要借日本人来打张作霖,被张作霖顶了回去,此话事后遭到段祺瑞的指责,因为段祺瑞非常害怕别人说他与日本人勾结,徐树铮也很后悔自己的醉话。

【张作霖】

当然,徐树铮在张作霖面前吃了几次亏,不肯善罢甘休,何况张作霖拿到武器之后,又把奉军调了一部分回去,引起徐树铮的极度反感,他就打算找人除掉张作霖,一次他邀请张作霖到段祺瑞的驻地团河开会,设宴款待张作霖,张作霖佯装醉倒,徐树铮告诉段祺瑞,他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只要段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刻杀死张作霖,段祺瑞顾忌到奉军已经在京津地区集结,有些犹豫,在他犹豫的时候,张作霖趁机逃走了。

直皖战争爆发之后,徐树铮任东路军总司令,徐作战勇猛,但是西路皖军连遭大败,徐树铮腹背受敌,只得弃军逃跑,他藏在溃军之中,一溜烟逃到了北京,但是北京也没有藏身处,只好躲到东交民巷,投靠那里的洋人。

徐树铮曾在1018年枪杀了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两人因此结仇,1925年,冯玉祥和张作霖闹翻,就与孙传芳合作,夹击张作霖,本来进展十分顺利,结果徐树铮在这时发表了通电,说孙传芳本来跟张作霖是兄弟,无冤无仇,为什么要自相残杀,让渔翁得利呢?又指责冯玉祥权欲太重,又劝张作霖不要上当,种种做法,让冯玉祥对他与除之而后快。

1924年10月,冯玉祥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1925年年底,徐树铮从欧洲回来,跑到北京向段祺瑞回报“出国成果”,段祺瑞让他小心,徐树铮却说自己树敌太多,但光明磊落,不怕死,而且他认为那些仇人也不敢在北京轻易动他。

【冯玉祥】

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坐专车去廊坊,刚一下车,就被冯玉祥的部下包围枪杀。此时事关重大,冯玉祥为了平息舆论,让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赶到现场(当时陆承武正在睡觉),陆承武大义凛然地说,过去徐树铮杀他的父亲,现在他杀徐树铮是为父报仇,后来陆承武评论此事的时候讲,他是在梦里唱了一出为父报仇的戏。

徐树铮之子徐道邻向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国民政府提出了控诉,状告冯玉祥,可惜蒋介石此时并不想搞掉冯玉祥,冯玉祥又在《扫荡日报》上说徐树铮亲日卖国,徐道邻人微言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浔阳咸鱼


徐树铮,江苏徐州萧县人,1880年生。

新中国后,萧县和砀山两县,被换给安徽了。泗洪和盱眙则换给江苏。

萧县离徐州城那么近,人民不愿意换,也没办法。就医、购物、交通、游玩都去徐州。徐州也开辟了萧县医保窗口,跨省报销。萧县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的工资,比徐州这边低不少。萧县人买房一般都来徐州。

徐树铮当年就是来徐州,向外求学发展的。徐州真是个好地方,出人才。徐州地区原有八个县,所谓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铜山、睢宁、宿迁。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朱元璋、刘裕、李煜、陈霸先等等,都是这片的人。



民国时期,徐州出了三个督军。分别是福建督军李厚基、安徽督军张文生、甘肃督军陆洪涛。

徐树铮外号“小扇子”,是贬义的。说他到处生事,四处煽风点火。

徐树铮确实是精力旺盛之人,不知疲倦。记忆力又好,过目不忘。在年少时,他遇到了恩师段祺瑞。段祺瑞送他到日本留学,进了著名的士官学校。

徐树铮一直是段祺瑞的心腹。民国后,段祺瑞当陆军总长,徐树铮当陆军次长。段祺瑞当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当国务院秘书长。两人做事风格相近,配合默契。都偏生硬,不喜欢弯弯绕,喜欢直截了当。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当总理。北洋系是很看不起黎元洪的。徐树铮认为黎元洪是北洋系和革命党之间的骑墙派,他一点都不给黎元洪面子。内阁制的总统,不参加国事的讨论和决策,但是经常需要盖章。黎元洪盖章前喜欢看看,然后问个明白。徐树铮不耐烦的顶回去:“不必多问了,快点盖章吧,我的事很忙!”

黎元洪憋一肚子火。这时内务总长孙洪伊和徐树铮在内阁会议上发生了冲突。黎元洪表示罢免两人,大家都没有意见。于是徐树铮被罢免了。

徐树铮当然要还击。张勋带兵进北京,就是徐树铮怂恿的。果然黎元洪被废掉。徐树铮则帮助段祺瑞讨伐张勋,再造共和。

段祺瑞赶走了张勋,却不恢复国会。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段祺瑞下令讨伐,而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则不愿意出兵。

徐树铮使出一计,引诱张作霖出兵。徐树铮告诉张作霖,秦皇岛有一批军械,并伪造了提货单据。奉军果然把军械劫了,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张作霖得到2万多条枪,武装了6个旅,从此实力大增。而徐树铮则当了奉军副总司令。



徐树铮当了奉军副司令,随即枪杀了陆建章。这是因为在讨伐护法军政府时,陆建章阻挠出兵。陆建章手下大将冯玉祥公开主和,屯兵不进。徐树铮对陆建章不满,于是打死了他。

徐树铮考虑奉军总归是张作霖的。他需要自己练兵,于是开练。时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就叫参战军。钱不够怎么办?冒领奉军军饷。当然很快被机警的张作霖发现。赶走了徐树铮。

徐树铮在拉拢张作霖出兵的同时,也引诱怂恿直隶总督曹锟出兵。他许诺,打败护法军后,全力支持曹锟干副总统。曹锟果然出兵了。

曹锟击败了护法军。徐树铮志得意满,他在北京组织了安福国会,并且继续练兵。一战结束后,参战军改名边防军。

北洋正式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

曹锟、吴佩孚不愿乘胜追击护法军,吴佩孚对徐树铮很不满意。此时的曹锟手下有1师9旅的兵力。这是直系。

而张作霖奉军原有3个师,秦皇岛劫械后,扩编为3师6旅。

而皖系主力则是徐树铮的边防军,3师4旅。

1919年,外蒙宣布独立。徐树铮带4000多人,20多辆军车,开进库伦(乌兰巴托),外蒙宣布取消独立。

孙中山听后,十分高兴。称赞徐树铮为“当代班超”!从此徐树铮和孙中山化敌为友,惺惺相惜。

徐树铮忙于对付俄国,不愿再得罪日本。面对日本占有青岛、胶州湾的要求,徐树铮力求外交解决。

学生们不理解,五四运动就是那时爆发的。直系的吴佩孚,支持学生。

1920年,吴佩孚居然率师北上。徐树铮仓促迎战,不敌吴佩孚。而张作霖则趁火打劫,抄了徐树铮的后路。

皖系大败,边防军瓦解。徐树铮逃走。驻外蒙的边防军成了无根之木,很快被白俄军赶走。

徐树铮时年40岁,遭此大败,痛心疾首。他去桂林拜见了孙中山。孙中山鼓励他振作起来。

徐树铮去福建,策动了他的老部下王永泉,赶走福建督军李厚基。成立福建制置军政府,奉孙中山为首领。

然而孙中山却被陈炯明叛变,离开了广东。孙传芳带兵逼近福建,王永泉扛不住压力,要求徐树铮离开。

徐树铮不得已出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冯玉祥、张作霖、胡景翼等拥戴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孙中山途中病倒,很快逝世。

1925年,段祺瑞当了临时执政。他委任徐树铮为外交特使,出访各国。

徐树铮回国,他未料到冯玉祥如此记仇。终于被刺杀,45岁去世。


彭城墨者


徐树铮,1880年生于耕读之家,安徽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因家庭的影响,受到儒学熏陶,对文学、诗词极为喜爱。徐树铮七岁时便能做诗,被乡人称为神童。十三岁时考中秀才,十七岁时以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禀生。
1901年徐树铮投笔从戎。他先是投奔袁世凯,袁世凯因故没与徐树铮相见,只派手下作为使者由其见面。两人相见话不投机,徐树铮被拒门外。就在徐树铮落魄之时,他遇见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二十余年,开始了从军、从政生涯。
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曾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回国后先后担任陆军次长、国务卿副秘书长等职。徐树铮在二十年军阀势力争权夺位的博弈中,作为段祺瑞的幕僚和挚友,与其共荣辱、齐奋进,是二十世纪初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1913年,北洋政府在沙俄政府的威逼下,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致使外蒙“自治”。1917年,北洋政府又派员与外蒙协商,讨论撤除“自治”,最终没有达成协议。
1919年10月,徐树铮作为西北筹边使,率领两个团的兵力进驻外蒙,并雷厉风行地推行撤治计划。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外蒙撤治,主张庶政、官制、军事等几方面多管齐下,加强管控。
徐树铮要求外蒙立即达成撤治的协议。在徐树铮军事力量的威逼下,外蒙贵族及喇嘛第二天召开紧急会议,拟出撤治文件,报于徐树铮。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批准外蒙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全境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因此,徐树铮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
徐树铮在多年的军阀混战、争雄夺利中与冯玉祥结下怨仇,特别是徐树铮曾杀了冯玉祥的舅父,冯便怀恨在心。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由北京前往天津途中,冯玉祥派手下第五师师长张之江在廊坊将其劫持,旋即枪杀。
中国近代史中的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北洋皖系著名将领徐树铮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据说这是在徐树铮遇害之夜,他托梦于至交张謇时所作的绝命诗。

徐树铮(1880年-1925年),字又铮,号铁珊,江苏萧县人(今属安徽),中国近代史上的皖系名将,人称“小徐”,被誉为陈汤、班超、傅介子式的人物。

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为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文武全才。徐树铮出身秀才,饱读诗书,1897年,徐树铮赴省城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榜。此时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觉醒“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因此,有识之士纷纷投笔从戎,而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

徐树铮勤习武艺,精通军事,为“北洋之虎“段祺瑞麾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1919年,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企图独立自治,时任西北筹边使的徐树铮将军,仅提一旅之师,便收复了在俄国庇护之下的外蒙古。孙中山在听说徐树铮收复了外蒙古之后,致电盛赞道:“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徐树铮收复了外蒙古之后,他个人的威信和皖系的势力大增,而这无疑令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军阀曹锟等人如坐针毡。

于是张作霖、曹锟等人联手通电,公布徐树铮是“祸国殃民”、“祸国殃民”、“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的六大罪状。而临时大总统徐世昌,则更是免除了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并以“十大祸首”的罪名下令通缉徐树铮。1920年11月14日,徐树铮被迫藏在一个箱子里,自天津东渡日本。

1925年12月,徐树铮回到了北京,而军阀混战的国内正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此时正值冯玉祥打败了奉系的李景林,张作霖也刚刚处死了叛将郭松龄,冯、张之间势必又有一场恶战。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并打算南下劝说张作霖、孙传芳两家联手对付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之后,自然是对徐树铮恨之入骨,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舅父陆建章的仇恨,便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众人送别下乘火车离京,而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在张家口的冯玉祥,请示他该如何处置?

冯玉祥对徐树铮的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他指示鹿钟麟将徐树铮逮捕枪毙。身为京畿警备司令的鹿钟麟,向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转达了冯玉祥的命令,12月30日凌晨2时,张之江在廊坊截住了徐树铮所乘列车,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随即遭枪杀身亡。

“冒雪北征,保国安边,苦心远识,令人倾倒。”然而对于徐树铮收复外蒙古之功过,在当时却是褒贬不一。

孙中山将他与汉代名将陈汤、班超、傅介子相提并论,但也有人指责徐树铮逼迫外蒙取消自治是“失信”、“误国”,徐树铮“犯卖国大罪”,孙中山对其称赞为“失当”。其实这并不奇怪,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时期,今天来了个张大帅,明天又换成了李大帅,真正为国为民又有几人?就在徐树铮被免除了西北筹边使之后不到一年,外蒙古就被苏俄扶植的蒙古人夺走了。

徐树铮虽然与当时的军阀们关系不和,但却同民国实业大亨张謇肝胆相照,张謇最欣赏和器重的人就是徐树铮。

就在徐树铮遇害之夜,张謇本来已经睡熟了,忽然间却做了一个诡异的噩梦。梦中他见徐树铮面色凄苦,走至自已的床头前,口占了一首诗:“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然后便消失不见。

张謇大惊失色,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他披衣而起,取纸笔把梦中徐树铮口占的那首诗记了下来。没过一个时辰,便传来徐树铮在廊坊惨遭枪杀的噩耗,而托梦于他的那首诗,竟然成了徐树铮将军之绝命诗。

前不久,曾闻听徐树铮将军之墓被毁。


王铭苇


徐樹錚(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錚、幼錚,號鐵珊,自號則林,人稱「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今屬安徽省)官橋鎮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

徐樹錚於1880年11月11日(光緒六年十月九日)出生,3歲識字,7歲能詩,13歲中秀才,17歲補廩生。1901年,棄文從武,到濟南上書山東巡撫袁世凱,陳述經武之道,未得賞識,後被推薦加入段祺瑞幕府,成為其記室。1905年,被段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

1910年,第七期步科畢業,回國後在段祺瑞的部隊任清朝第六鎮軍事參議。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軍總參謀。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徐樹錚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迫使宣統退位。

1912年至1914年,徐樹錚先後任軍學司司長、軍馬司司長、將軍府事務廳長等職。1914年5月,徐樹錚任陸軍部次長,年僅34歲,為次長中最年輕者。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因其勸段祺瑞抵制帝制,遭袁世凱罷免,在北京創辦北京私立正志中學。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徐樹錚復任陸軍次長兼國務院秘書長。因常對黎元洪蠻橫無理,在府院之爭中被革職。1917年,徐策動張勳以辮軍驅逐黎元洪,立宣統帝復辟,即辮軍復辟事件。事後又策劃了段祺瑞討伐張勳的討逆軍行動,後任陸軍總次長,主張武力統一中國,消滅陸榮廷、孫中山的南方護法軍。

1917年11月第二次府院之爭,段祺瑞辭職。之後,徐幕後策劃督軍團對馮國璋施加壓力,策動奉天張作霖入山海關關內搶奪軍火,迫使馮國璋再度啟用段祺瑞組閣。後段祺瑞復任總理兼陸軍總長,徐樹錚任陸軍次長兼西北籌邊使,升為上將。在馮段之爭中,徐為段穿梭奔波,他一方面假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向日借得巨款,編參戰軍,為段擴兵爭雄;一方面組織安福俱樂部,包辦選舉,成立安福國會,以鞏固段之政權。

1918年3月,徐樹錚任奉軍副司令。6月15日,徐樹錚以(駐津)奉軍司令部名義,請馮玉祥姑父陸建章在天津吃飯。段祺瑞拿奉天司令部名義,把陸建章請來,就在奉軍司令部把他槍斃。8月,張作霖解除徐樹錚副司令職務,派孫烈臣當奉軍副司令。1919年,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1919年10月,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由中國直接統治。孫中山電賀其成就可與傅介子、班超相比。

1920年,直皖兩系軍閥鬥爭激烈,徐樹錚被罷免,任遠威將軍,留北京代職。直皖兩派最終爆發直皖戰爭,徐任皖系定國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戰敗後,段祺瑞下台,徐被指控為「十大禍首」之最而遭通緝拿辦,借日本使館之助逃到天津,後潛入上海公共租界內匿居。

1921年,孫中山計劃聯合段祺瑞、張作霖組成三角同盟,北伐討直。徐代表段祺瑞於次年初赴桂林與孫中山晤談。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徐任皖系浙滬聯軍總司令。皖系再次失敗,他在英租界寓所內被支持直系的英國人拘捕,並強迫他乘英輪去歐洲。在途經香港時,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段祺瑞被推為臨時執政,徐獲得自由,被任命為「考察歐美日本各國政治專使」。遂率考察團15人,先後考察法國、英國、瑞士、義大利、德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在考察法國期間,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徐電致輓聯。

1925年12月11日,徐樹錚考察結束回到上海,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亂電囑其暫緩赴京,但他認為考察回國,理應復命,12月19日即動身赴京。復命後,於12月29日晚乘專車離開北京南下,途經京津間廊坊車站,被馮玉祥部下張之江劫持,於30日凌晨殺害復仇,時年四十五歲。翌年,歸葬故里。馮玉祥的夫人是當年被徐殺死的陸建章妻子的侄女。

1919年,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消自治」。徐樹錚在撤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孫中山當時對徐樹錚收復外蒙古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比得來電,諗知外蒙回心內向。吾國久無班超傅介子其人,執事(指徐)於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歸復,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鼓舞者也!」[4]但以事後諸葛之觀點檢討:當時一味以武力壓迫,手法不夠圓融,過分侵辱蒙人自尊,在蒙古僧俗高層留下極不良記憶,未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貽後患。

1914年12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陸軍次部長、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與粵東學堂總理梁士詒訂立合同租賃校舍創辦正志中學(現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

徐樹錚極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直接和間接發動了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頻繁的戰亂使國家瘡痍滿目,士兵屍橫累累,人民流離失所。而造成國家這樣的亂局,徐樹錚起到了很惡劣的作用,難辭其咎。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有極強才幹,但鋒芒畢露,過於驕狂,膽大敢幹,樹敵太多。 袁世凱曾這樣評論徐樹錚:「又錚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岸自是,開罪於人特多」。馮玉祥殺徐樹錚,有政敵的原因,但徐樹錚殺了馮玉祥原配妻子的姑父兼大恩人陸建章,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主要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精於書法,擅詩詞古文,從政後仍手不釋卷,留下來的詩大約200首,詞60首。

此外,還酷愛崑曲,他能自輯曲譜,能上台演出,並曾與徐凌雲、項馨吾、俞振飛等名角同台。他擅長花臉和貼旦兩種角色的曲目,聲如洪鐘。張謇曾贈詩云:「將軍高唱大江東,勢與梅郎角兩雄」。


FriedrichWang


徐树铮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自幼便有神童之称。张学良曾称赞其为“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写文书)”以形容其文武双全。徐树铮是段祺瑞的老部下,曾助段祺瑞“三造共和”:起草逼清帝退位电文,迫使隆裕太后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此为一造共和;袁世凯称帝后徐树铮劝段祺瑞联络冯国璋等反帝将领通电反袁,此为二造共和;黎元洪就任总统后与身为国务总理的段祺瑞不和,以致于酿成府院之争——黎元洪发表通电逼段祺瑞下台,徐树铮设计怂恿“辫帅”张勋入京复辟,接着段祺瑞起兵驱逐张勋,此为三造共和。

自晚清起沙俄便一直在蒙古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此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一时间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沙俄势力趁机进入外蒙扶植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独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极力主张参战,以便在战后以战胜国身份修改之前与列强签订的不利于中国的条约,为此段祺瑞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部队打算用于参加一战。然而还没等这支军队赴欧参战,段祺瑞就在北洋军阀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势。尽管参战军没有遭到解散,但在国内外追求和平的潮流下依赖日本借款、挑起南北战争的皖系军阀已成为众矢之的,最受段祺瑞器重的徐树铮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因此徐树铮不得不为参战军找一条出路,而这条出路就是外蒙古。

徐树铮很早就关注外蒙问题:1912年在给当时还是段祺瑞手下干将的靳云鹏的信函中就已阐述他力保蒙古的战略思想。 1918年10月徐树铮辞去奉军副司令之职后负责编练参战军,派人到河南、安徽等地招募新兵,组成三师四旅的规模。1919年1月皖系人物察哈尔都统田中玉提出条陈,首次公开提出撤治的建议;4月17日徐树铮提出《西北筹边办法大纲》,不仅主张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与内地一致的同化政策。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7月18日颁布西北筹边使官制,同时参战军改为边防军,参战督办处改称边防督办处。6月底以后边防军陆续开拔外蒙。徐树铮动员的驻守外蒙古的边防军其实只有第三旅第七、第八两个团的兵力,其余大部分边防军都驻守内地,以备军阀混战之用。

事实上此时正是中国收复外蒙的最佳时机——外蒙独立是由沙俄一手扶植的,但沙俄在一战中遭受重创并由此相继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此时俄国国内沙皇政权的残部、效忠临时政府的势力以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方混战,协约国集团也成立了干涉苏俄革命的干涉军。很显然在如此形势下俄国根本无力干预外蒙事务,不过沙俄留在外蒙的残部依然存在,徐树铮收复外蒙所面对的并不是来自俄国政府的干预,而是留在外蒙的沙俄白军残部以及外蒙的独立势力。另外日本此时想趁机填补沙俄留下的权力真空,于是在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设立办事处并暗中给沙俄白军残部和外蒙的独立势力提供支持。

徐树铮进入外蒙后最先遭遇的不是外蒙正规军,而是由日本扶植的两股土匪武装——外蒙本地的富升阿和出身布里亚特人的白俄军官谢苗诺夫。徐树铮利用两股势力之间的矛盾分别用蒙语和俄语给双方各写了一封信——内容均是声称愿协助其消灭另一股势力。结果富升阿和谢苗诺夫被徐树铮的反间计成功煽动,以致于徐树铮不废一枪一弹就得以坐收渔利。于是徐树铮趁势进入外蒙收复库伦。外蒙活佛自知不敌,而支持其独立的俄国目前又指望不上,于是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前往日本驻库伦办事处寻求支援。不过徐树铮早已料到这点,于是事先给日本驻库伦的代表松井打好招呼:“限驻库伦的日军3小时之内将武器移交于我方并撤出库伦,否则后果自负”。在徐树铮的压力下松井交出了武器并率部撤离库伦,于是外蒙方面希望从日本获得支援的打算落空。

外蒙方面见俄国、日本皆指望不上,只好向仍驻留在外面的沙俄白军残部求援。徐树铮认为:白俄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也强于北洋军,但由于俄国的内部问题已使其无路可退,因此导致军心不稳,极易分崩离析。于是徐树铮在白俄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三处伏兵并告诫士兵不必过多纠缠,只需击毙一些俄军即行撤退。白俄军在接连遭遇三处伏击后徐树铮又亲率一支骑兵从其背后杀来,一时间白俄军阵脚大乱,四散逃去。

在这样的局面下活佛赶紧召集所有外蒙王公贵族商讨出一个秘密对策:外蒙军队暂且按兵不动,待北洋军松懈后即刻发兵叛乱。尽管徐树铮并不知晓外蒙活佛和王公会面的具体情况,但他对可能出现的变故是有所提防的,于是他当即在库轮城外安营扎寨,而不急于入城。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徐树铮派出一支由80辆大型卡车组成的车队载着士兵们入城,所有卡车均用黑布覆盖,库伦人只听到里面士兵的说话声,却看不见士兵的面貌。士兵们将武器显露在外——全是德式枪炮。车队驶入袁世凯当年在西郊修建的军营“红城”,此地有北洋军把守,无人敢近。士兵们跳下车来,随即又换乘车辆再上演一次入城仪式——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的入城式令库伦人傻了眼,一时不知北洋军究竟来了多少人,装备有多少先进武器。

被入城仪式震惊的不只是普通库伦人,还有外蒙高层。然而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徐树铮就邀请他们前去赴宴,此时早已被吓破胆的外蒙官员们哪还敢推托?当他们走进徐树铮的军营后徐树铮当机立断扣押了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在徐树铮的压力下外蒙王公们不得不表示废除之前中俄蒙之间一切条约,外蒙全境回归中国。

外蒙古在清朝时对中央的向心力就不如内蒙古,经过“独立”以后更加疏远中国,所以徐树铮认为治蒙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外蒙古官民对中国的向心力。他说:“空言统摄,难期久远,一切要政,不及时措施,终恐此地非我所有,有之亦不如其无。”1920年5月他拟具了《治蒙要略》,向国务会议做了详细汇报,并呈大总统徐世昌、边防督办段祺瑞审阅。徐树铮的《治蒙要略》分为庶政、官制、军事三个部分。庶政方面,他主张大养军马,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优待俄民尤其是布里亚特人,厉行电报收费,重征烟酒等奢侈品的捐税,参照清律和民国法律,制定专门适用于蒙古地区的刑律,发展垦牧事业,兴办工商盐务林矿等各项实业,鼓励蒙古族牧民走向定居生活。官制方面,他建议外蒙全境设一总制,坐镇要区,统辖军民政商一切事宜;喀尔喀四盟及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六个地区各设都管一员管理政商屯垦各事 。军事方面,他提议在外蒙的几个战略要地驻军七旅,各旅必须增加骑兵,减少步兵。兵士除战备训练外,还可于宜垦地区实行屯田。

徐树铮所付诸实行的措施主要是创设边业银行、注销外蒙官府欠中央政府的旧债、派出部分兵力加强恰克图的边防。徐树铮还命令驻蒙士兵引种天津大白菜,结果十分成功,后来大白菜就成了当地的大众菜。他还调查矿产、筹备铁路,修建医院,使外蒙古的现代化事业有序开展。徐树铮治蒙,尤重教化,他认为“有清以来,蒙部内属,迄今约三百年,率以愚蒙为策,实大背人情天理之正。此后欲蒙边日见亲洽,即非力整教化,劝谕兴学,不易为功。” 他创立“政教联欢社”,试图笼络外蒙王公喇嘛的感情,又创立《朔方日报》、多次举办戏曲演出、与外蒙民众联欢,寓教化于娱乐之中。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提起中国近代史上三造共和的牛人,很多朋友一定会想到段祺瑞。不过,段祺瑞能有这一番功绩,却要感谢他的心腹智囊徐树铮。徐树铮这个名字,一些不熟悉民国历史的朋友可能并没有听过,而他也不曾出现在教科书之中。然而,作为段祺瑞的肱骨之臣,徐树铮堪称是搅动民国局势的幕后之人,而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功绩绝离不开徐树铮,而后者更是收复外蒙古的首功之人。

(图)北洋枭雄徐树铮

一、三造共和的幕后功臣

徐树铮出身于一个耕读之家,年轻时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当时正逢甲午中日战争之时,很多有志青年都选择投身军旅,报效祖国,徐树铮也是其中之一。1901年,徐树铮北上来到了南京,打算投奔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但是非常不巧,袁世凯正值母丧丁忧,结果徐树铮未能如愿。正当徐树铮落魄与济南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段祺瑞聘请徐树铮为记室,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而徐树铮的军政生涯也从此开始了。

1905年,段祺瑞将徐树铮送到日本进行深造,徐树铮先后在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进行学习。1910年,学成归国的徐树铮重回段祺瑞麾下,开始为其出谋划策。

此时,正逢辛亥革命爆发,共和已是大势所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成为了南方的革命党人想要拉拢和依靠的重要力量。袁世凯也顺势而为,决议逼迫清帝退位。作为袁世凯的心腹爱将,段祺瑞自然需要一马当先,向朝廷表态。而起草拥护共和通电之人正是徐树铮,而徐树铮也以总参谋官的身份位列这份拥护共和通电的将领名单之中。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却不满足于国家和人民赋予他的荣耀和权力,还想过一把皇帝瘾。段祺瑞多次劝阻袁世凯,晓之以厉害,却未能成功。而袁世凯虽然并未记恨段祺瑞,却把这股怨气撒在了徐树铮身上。在老袁看来,段祺瑞是自己多年心腹,又是自己的女婿,断不会如此违逆自己,一定是受小人蒙蔽,而这个“小人”则非徐树铮莫属。不久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段祺瑞与徐树铮也相继免职。下野后的段、徐二人依然坚定的站在反袁的立场上,直到袁世凯复辟失败,才有双双复出。

1917年,因为在一战之中的立场问题,民国发生了第一次府院之争。结果,趁着段祺瑞和黎元洪打的热闹,张勋却趁机搞起了复辟。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自然遭到了全国的一致讨伐,段祺瑞也在马厂誓师,出兵讨逆,而徐树铮则担任段祺瑞讨逆军的参赞。不过,徐树铮的工作却不止于此,他还南下蚌埠、南京等地,游说倪嗣冲、冯国璋等反对复辟,在全国军民的合力讨伐之下,张勋复辟很快便以失败告终了。

此后,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绩重掌大权,而这每一次的行动都离不开徐树铮在背后的谋划。

(图)徐树铮出访国外照片

二、搅动民国局势的政客

段祺瑞重新成为民国总理后,冯国璋担任了代理大总统。然而,段冯二人却因为统一全国的路线不同,而在此掀起了府院之争。然而,皖系军阀的干将傅良佐却在湖南吃了败仗,这让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路线遭到了口诛笔伐,段祺瑞与徐树铮则被迫相继辞职。而此时,徐树铮也开始展现其作为政客纵横捭阖的手腕。

徐树铮先是将直隶督军曹锟拉拢过来,鼓动北方的各大军阀南征;随后,徐树铮又怂恿奉系张作霖入关,并以此举向冯国璋施压。凭借徐树铮在各地军阀间的游走,“武力统一”的呼声慢慢有重新高涨,冯国璋的亲信王士珍不得不下台,而段祺瑞也得以再次出任总理。此后,徐树铮以奉军副司令的身份代行张作霖的职权,指挥奉军南下作战,甚至还遥控指挥浙闽联军进攻广东,川陕地区的大小军阀也在他的指挥下抵抗孙中山的护法军。1918年,炮火连天的民国大地上,似乎哪里都能看到徐树铮的身影。

然而,就在南北军阀打的不亦乐乎之时,徐树铮还在忙活着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把段祺瑞推上总统之位。为此,徐树铮在背景安福胡同搞了一个“安福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一个投机份子组成的政党。一些所谓名流人士整天出入于安福俱乐部,徐树铮会给他们透露一些消息,再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要求这些人在选举中支持段祺瑞。1918年6月,在徐树铮的操控下,安福系成功击败了梁启超领导的“研究系”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眼看段祺瑞就要一圆总统梦了,这边的冯国璋也不是善茬。他开始挑动南方军阀“反段”。两相权衡之下,段、冯二人同时选择下野,而由徐世昌担任总统,但大权却依然在段祺瑞手中。

国会选举中,徐树铮可为占尽了风头,而很多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却也总喜欢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徐树铮也是如此。在国会选举期间,徐树铮顺带杀死了段祺瑞的政敌陆建章,而老陆可是冯玉祥老婆的舅舅。二人也因此结怨,这也为徐树铮之死埋下了伏笔。

(图)徐树铮出访意大利

三、收复外蒙古

就当徐树铮在北京政界春风得意之时,南方的战事却不容乐观。南北军阀打来打去分不出胜负,彼此之间却还私下勾结。而徐树铮因为与奉系头领杨宇霆勾结,遭到了张作霖的猜忌和斥责,他也不得不辞去奉军副司令的职务。不久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平成为人心所向,大总统徐世昌也开始鼓吹南北和解。在这种情势下,“武力统一”的政策没了市场,段、徐二人也不得不再次“隐退”。这对于习惯了宦海沉浮的段徐二人而言倒不算什么,不过段祺瑞打着参加一战名号建立起来的“参战军”就需要二人费心了。在南方军阀看来,这只装备精良的部队是段祺瑞武统政策的依仗,于是纷纷要求解散这支部队。然而,徐树铮还是有手段的,给参战军找了一个好去处——蒙古。

辛亥革命时,外蒙古在俄国的庇护下独立,后来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然而,随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们又打算撤销自治。于是,北洋政府也打算因势利导,收回外蒙古的主权。早在1912年,徐树铮便开始留意外蒙古的问题了,因此,当机会来临时,他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时局。1919年4月17日,徐树铮提出《西北筹边办法大纲》,不仅主张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与内地一致的同化政策,国民政府遂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段祺瑞的心腹部队参战军也改编为边防军。6月底,边防军的第三旅第七、第八两个团陆续开赴边境。

此时,外蒙古撤治已是箭在弦上,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两派围绕撤治条件明争暗斗,国民政府驻外蒙的都护使陈毅夹在两排中间,毫无作为,耗时持久却只商议出了一个有条件撤治的“63条方案”,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11月1日,徐树铮抵达库伦,驳斥了陈毅倚重王公、忽视喇嘛的做法,决定快刀斩乱麻,擒贼先擒王。

由于当时的苏俄已经无力控制外蒙,因此外蒙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孱弱,而手握段祺瑞精锐部队的徐树铮在武力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于是他也自然的选择以武力威慑为主要手段。11月13日,徐树铮带领手下军官,到时任外蒙“总理兼内务长”的上层喇嘛巴特玛家中,下达最后通牒:“外蒙为国家领土,我为外蒙长官,有弹压地方之责,不能坐视。请往告活佛,明日速应则已,不应当即拿解入京,听政府发落。”在徐树铮的震慑之下,巴特玛连夜求见活佛,痛陈厉害,请求活佛准许撤治。但活佛却不同意陈毅偏袒王公的63条善后条例。

第二天,徐树铮向巴特玛出示了改订后的8条善后条例,要求先撤治再商议善后事宜。并威胁巴特玛说:“宽限一日,夜晚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听闻此言,巴特玛吓得战战兢兢,立即连夜召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开会,商议撤治事宜,因畏惧徐树铮一旅边防军,王公喇嘛们很痛快的同意了撤治的决议。11月22日,徐世昌发布大总统令,正式公布外蒙撤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徐树铮便完成了收复外蒙古的伟业,这令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孙中山也赞许徐树铮为“当代班超”,徐树铮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

(图)徐树铮与外蒙古公卿合照

四、被刺身亡

徐树铮在外蒙立下大功,却成为了直奉两派的眼中钉。张作霖、曹锟、李纯等通电公布徐树铮的六大罪状,要求段祺瑞罢免徐树铮。段徐二人怒不可遏,遂发动对直奉两系的战争,然而,段祺瑞一派之力终究难敌直奉两派,段祺瑞与徐树铮也被迫下野。然而,徐树铮并不死心,他积极联系段祺瑞的旧部,又为段祺瑞与孙中山牵线搭桥,在两次直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控制了北京政府,段祺瑞再次出山,担任临时执政。徐树铮反对段祺瑞当这个傀儡,但是此时的段祺瑞已经身不由己了。于是,徐树铮又暗中撮合张作霖和孙传芳,让两派共同抵抗有赤化倾向的冯玉祥。

冯玉祥得知这个消息后怒火中烧,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于是派人行刺徐树铮。1925年12月30日凌晨,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在廊坊截住了徐树铮所乘列车,将其请入军营,随即枪杀了徐树铮。这位搅动了中华民国政局15年的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多年之前,袁世凯曾与旁人评论徐树铮:“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袁世凯这番评价可谓鞭辟入里,似乎也印证了徐树铮一生的命运。

(图)徐树铮墓


孙博士侃历史


我个人特别喜欢文章主演的《少帅》这部戏,在《少帅》里面,有一个很诡异的镜头,就是在一个火车站,一个人被枪杀了,而且和奉系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过多的介绍。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人就是徐树铮,他虽然在北洋军阀里面不是最出名的一个,但绝对是最有才的一个。

北洋军阀一直有皖系、直系、奉系之争,估计当时徐树铮被杀,就意味了皖系退出了历史舞台吧!

提北洋军阀,必知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勋、冯玉祥、阎锡山等等等等,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徐树铮,但是这个人又很重要,可以说皖系军阀为代表的段祺瑞就是徐树铮辅佐的。

早年经历

徐树铮从小生活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这一点是北洋军阀那些人所部具备的,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就不喜欢读书,以张作霖来说,简直就是土匪出身,因此,徐树铮对于北洋军阀来说,更是一个羽扇纶巾的谋士的身份存在的。

1901年,徐树铮离开家乡前往山东,欲投奔当时的袁世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相见,但是却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段祺瑞,徐树铮就这样为段祺瑞打了20年的工,开启了他人生事业的起点。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很快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袁世凯被起复以镇压革命,此间徐树铮为段祺瑞出谋划策,使计划起义攻入北京的吴禄贞被暗杀。

主张武力统一

当时由于北方张勋复辟,南方军阀发起护国护法等运动不断进行北伐,而徐树铮则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为此他拉拢曹锟等人,到1918年2月时,曹锟、吴佩孚、张敬尧、张怀芝、冯玉祥等各路军阀纷纷南征。

于此同时,徐树铮秘密让奉系张作霖入关,并且在秦皇岛截获北洋从日本购买的大量器械,同时向让段祺瑞出任总理,然后继续武力南征,正当徐树铮被北京和各路军阀纵横捭阖间,南方前线的局面却越来越糟,再加上北洋派系之间的矛盾太深,徐树铮武力统一的政策破产。

收复外蒙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树铮开始关注外蒙问题,由于沙俄对外蒙的操纵,使外蒙独立,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自身也是一堆事,根本无力管外蒙,而这时候,日本还想将势力渗透到外蒙,于是徐树铮用编练参战军,与1919年六月,在获得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徐树铮将部队开赴外蒙,经过一段时间的明争暗斗,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直皖大战

徐树铮收复外蒙古,他本人和皖系的威信和实力随之大为增长,令奉系张作霖和直系曹锟如坐针毡。直系明确提出罢斥徐树铮,段祺瑞坚决不接受。因此直皖大战开始,结果皖系失败,直皖战争失败对徐树铮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不仅武力统一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而且他的政治生命也随着皖系的倒台而基本终结。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众人送别下乘火车离京赴津,冯玉祥派人枪杀了徐树铮。至此标志皖系军阀的谢幕。


史论纵横


徐树铮可以说是民族英雄,他是自1840年来继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第二位收复国土的将军。

徐州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囊,能谋善段。平日每逢大事段祺瑞总要询问徐的意见。


徐树铮性格孤傲与别的军阀关系不睦。北洋军阀始于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虽然,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但并不影响他们同袍之谊。

所以,在争夺地盘时,溃败的一方只要通电承认事实。下一步往租界一躲,这一篇就揭开过去了。

这是他们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兄弟是兄弟,地盘是地盘。

张勋复辟失败了,就是他的辫子军解散,继而他蜗居在天津租借。并没有人想再深究他,当你实力几近为零的时候。对方手握重兵想弄死你,不是件难事吧。


可北洋系的兄弟并不想往死整以前的战友。

段祺瑞兵败后,也是通电下野,不问世事了。直系的冯国璋和奉系的张作霖也没有赶尽杀绝啊。反而对老大哥礼遇有加。这成了军阀的惯例。

外蒙古趁着军阀割据时,以为趁乱就可以独立,许多外国人也是以为中国会承认既成事实。

没有想到北洋政府寸土不让,立即命徐树铮去外蒙古平叛。几个回合下来,徐树铮的军队就打败了外蒙古的军队,收复了失地。

北洋政府的行为让外国人纷纷侧目,没想到中国的反应这么迅速。实力这么强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士势就收复了外蒙古。

徐树铮的功劳是应该铭记的。


有一次,皖系把奉系打败,总指挥陆建章被俘。徐树铮没有安套路出牌,将陆杀之。

徐树铮怎么最做破坏了规矩,北洋老人多对他怀有怨恨。

而陆建章的外甥是冯玉祥,他在徐树铮路过保定时派人将徐树铮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