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树铮?

The炎黄子孙


他叫徐树铮(1880—1925)。曾经自号“则林”,徐则林。反过来读:林则徐。

如果民国要拍一部“纵横北洋”的大片,总导演是谁不知道,但副导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时期,枭雄竞逐,短短十多年间,大IP云集,你方唱罢我登场。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这些人当然是主角,一线大腕。

徐树铮呢?大概接近于掌镜调度那类人,几乎不上场参演,却在许多关键时刻推动了剧情进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灵魂参谋。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赖他的精心策划。人称“小扇子”,大军师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台,出了镜,客串了个角色——西北筹边使。结果,不得了,要么不亲演,一演就是个民族大英雄,干了件不世的伟业,硬是让那些一线大咖黯然失色。

连孙中山都为他点赞打call,说他是“当代班超”。

1

▲徐树铮

从头说起。

外蒙古地区原本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设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闹“独立”,没想到外蒙来了个真独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达多尔济亲王率骑兵包围清政府驻库伦(即今乌兰巴托)办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员驱赶出境。半个月后,“革命者”在库伦成立“大蒙古国”,奉大活佛为皇帝。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专门对当时各省“独立”风潮作了解释:“所谓独立者,对于满清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这个“大蒙古国”,不回归就是伪政权。

但是,外蒙敢真独立,是有人,哦不,有国家在背后操纵和撑腰。

沙俄!

沙俄是个很坏的国家,我们有这样一个邻居,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我们这边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边意淫:将中国分为几个独立国家,最符合我们的广泛利益。

然后他们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华民国一直不承认外蒙独立。沙俄比外蒙还着急,主动充当调停人,经过上百次谈判,1915年6月签订《中俄蒙恰克图协约》。

这个协约的主要内容: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军队,不得建立与内地相同的行政组织和进行移民。设于库伦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实质上完全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相当于默认了外蒙名为自治、实则独立的现状。

俄国人得逞了。

2

▲外蒙古简图

1917年,俄国闹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送来了解决外蒙问题的契机。

不过,过程并不顺当。因为,另一个国家插足进来,而且来者不善。

日本!

日本人的侵略手法比俄国人隐秘,阴险。在后来收复外蒙的交涉过程中,北洋政府始终强调要提防日本的外交威胁,说“其狡恶思逞者, 惟一日本”。

1919年春,在日本的支持下,旧俄军官谢米诺夫与内蒙古分裂分子共同组成反动政权“大蒙古国”,一厢情愿地将地域范围涵盖了布里亚特、呼伦贝尔及内外蒙古。

此时,外蒙当权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他们原本在两个大国间跳舞,想着捞个好处不难,现在日本支持的旧俄军官又来了,局面更为复杂。

外蒙当权者已然分裂。

外蒙在清朝时政教分离,黑派王公治政,黄派喇嘛管教,各有所司。民国后,活佛是最高统治者,形成了喇嘛把持政权的局面。

大权旁落,王公们早就心有不爽。1919年8月,外蒙王公、自治官府“外长”车林多尔济与北京政府驻库伦都护使陈毅(这个陈毅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陈毅,同名不同人)秘密接头,表示愿意取消自治官府,恢复前清旧制,并请北京政府以实力援助。

无论对于北京政府,还是陈毅个人来说,这都是天赐机缘。外蒙撤销自治这件事,真干成了,绝对青史留名。

陈毅显然也很激动,赶紧跟北京政府汇报,说“机不可失,宜顺势收回(外蒙)”。

其实,这年年初,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给陈毅的电报中已指示他瞅准时机与外蒙当权者另订条约,以备将来作为承认俄国新政府的交换条件,代替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

当机会真的来了,北京政府还是颇多顾虑:这事要分清主被动关系,不能给他国留下口实,作为干涉的理由,不然事就黄了。

北京方面最终决定,外蒙撤销自治,应由外蒙王公集体签名请愿,然后政府应请同意。

3

▲段祺瑞:皖系大佬,徐树铮的头儿

“当代班超”本来是给陈毅做的,结果他拱手让给了更有能力的人。

陈毅花了两个多月都搞不定外蒙撤治的事。他忽视了喇嘛一派的力量,当他与外蒙王公合计完外蒙撤治的63条规定,送往北京的时候,活佛的代表也赶到北京表示抗议。

这一抗议很要紧,惊动了友邦啊。这些国家均不怀好意地打探怎么回事。

事情陷入僵局,该徐树铮上场了。

也是机缘巧合。徐树铮是段祺瑞的人。1917年,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徐树铮献奇谋,利用张勋复辟前清的欲望赶走黎元洪,再助力段祺瑞赶走张勋,成就段老板“再造共和”的大业。一时间,皖系风光无两。

这期间,皖系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练了一支军队。然而,随着一战结束,练兵也就失去名分。段祺瑞自然不想这支军队被裁撤,于是,徐树铮就成了西北筹边使,这支参战军就成了西北边防军。

外蒙,在徐树铮的西北筹边范围内。

派系斗争的复杂出乎我们的想象。同是皖系,靳云鹏与徐树铮素来不和,两人讲不到一块,在段祺瑞下面各树一帜。

此时,靳云鹏是国务总理,抵达个人权力巅峰。他明确告诉徐树铮,外蒙撤治这件事由陈毅专办,你别越俎代庖。

徐树铮人已在库伦,做起了外蒙撤治的工作。看到靳云鹏的电文,火冒三丈。他致电国务院,说了一段“铁骨铮铮”的话:

“西北筹边使为外蒙已定之官,官制及其职权,为国家已定之法律,命令不得有所变更,速发亦属无效。树铮承命守职,一日不离职,一日即暂死守更职之义,无论外交,无论蒙情,无论土地,均应负其全责。明日卸职,即可幅巾骑驴,逍遥湖上;今日未去职,即丝毫不容人侵犯,故作侵犯,即是破坏法律。民国以法律为保障,破坏法律即是破坏民国,即天下之公敌,虽有周亲,亦必仇之!”

在北洋,徐树铮的强硬跋扈跟他的聪明才智一样出名。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这样做了。

实际上,他仗着自己带到库伦的4000兵力,从陈毅手中取得了外蒙撤治的主导权。

4

▲孙中山称赞徐树铮比得上班超

徐树铮的霸气和能力,很快向全国证明,他是对的。

陈毅花了两个多月解不开的局,他用22天就解开了。

在库伦,徐树铮主持召开外蒙撤治事宜的内部磋商会,明确提出两条新的交涉原则:其一,主权原则。撤治后政权应收归政府,不能政府收其名,王公收其实。其二,策略原则。关于交涉对象,当时情况下,以喇嘛为主。

这两条都是针对陈毅交涉久无进展的症结提出来的。

徐树铮强调,要走活佛路线。他说:“活佛强制之力尚在,纵全数王公迫请,而活佛不应,终无如何。”

他与外蒙自治官府总理兼内务总长巴特玛多尔济(巴王)接触后,认为此人是掌握政府实权的核心人物,多做此人的工作,外蒙撤治“定可得手”。

他让巴王去做活佛的思想工作,但几天下来,工作做不通。

徐树铮急了,放下狠话:“外蒙为国家领土,我为外蒙长官,有弹压地面之责,不能坐视。”

这话武力威胁的成分很大了。他还觉得不过瘾,让巴王也要把后面这句话带到:明天活佛如果还不答应,就把他押解到北京听候政府发落。

徐树铮次日清晨想到自己说出这话,也不相信自己敢把活佛拿下。万一活佛的工作真做不动了,他只能拿四大喇嘛出气,把他们拘禁起来,恐吓一下,再想别的办法。总之,原则是“刚柔相济,不损国家之威”。

他没想到,巴王当天晚些时候就带来了好消息,活佛点头了。

徐树铮不是不能料到这一结局,只是来得比他想象得早。他此前已单刀赴会,见过活佛,劝其取消外蒙自治,重归中央,又派兵监视佛宫,还商讨了外蒙善后条例。总之,各种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防卫力量严重不足,一直是外蒙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据统计,外蒙武装力量包括自治官府驻库伦军队1000余人,外加各王公旗下现役兵,总共不过5000余人。问题是,这5000人军队武器落后,战斗力几乎为零。

早在陈毅主持交涉时,王公们就曾提出希望中央出兵帮助护卫蒙疆。

随徐树铮驻库伦的西北边防军褚其祥旅,武器精良,军纪整肃。徐树铮的秀肌肉,既有恫吓那些反对外蒙撤治者的意思,也是让他们放心,中央有能力保护蒙疆的安定和平。

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1919年11月17日,外蒙黑黄两派的王公、喇嘛联合具名呈文北京政府,表示愿意取消自治,恢复前清旧制,主权回归中央。

5天后,北京政府明令,大家这么齐心,这么热切,那就同意吧。

就这样,外蒙在辛亥革命后宣布独立,历时7年多,终于又重归中国版图。

5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外蒙撤治,成为徐树铮一生之中极为风光的一件事。

从1919年10月29日抵达库伦,到同年11月21日动身回京,仅用了22天时间,徐树铮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枪一弹,便完成了外蒙重归中国版图的重任。

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特任徐树铮为“外蒙古活佛册封专使”。同年12月底,徐树铮再到库伦,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晚清以来,中国主权在不断沦丧,仅有外蒙撤治一事,稍微值得骄傲。

大军阀们一个比一个牛气,但论及国家利益的维护,恐怕都要在二线小军阀徐树铮面前低头。

徐树铮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第二次赴库伦途中,他随身带了一本《汉书》,很明显有澄清宇内的雄心壮志。他还第一时间把外蒙撤治一事电告南方的孙中山。

孙中山回电祝贺徐树铮,说吾国很久没有出过班超、傅介子这样的人物了,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此奇功,跟他们比,恐怕一点儿不差。

可惜,荣誉至此而止。

随着国内派系纷争,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段祺瑞下野,徐树铮流亡。

政治上失势,毁谤随之而来。舆论反转,说陈毅才是外蒙撤治的大功臣,徐树铮不过是坐收渔利。然后,徐树铮的名字逐渐湮灭。

我们今天回望历史,可以跳脱出来,给予这段人和事客观的评价。怎么说呢?陈毅助攻,徐树铮射门。打这个比方,可以很好地说明二人的功绩。

然而,最最痛惜的事还在后面。

外蒙回归仅一年多一点,祖国母亲的被窝还没捂热,就又被抱走了。1921年1月,沙俄白匪大败库伦徐树铮的旅长褚其祥、高在田部。在沙俄白匪的胁迫下,活佛再次宣布外蒙“独立”,半年后,苏俄红军击败白匪,占领库伦,成立蒙古人民政府。

仍是那句话:中华民国一直不承认外蒙独立。

直到1945年2月,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以维持外蒙现状作为出兵对日作战的条件。1946年,中华民国跟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另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承认外蒙独立。

而徐树铮,早已在1925年被冯玉祥部下暗杀了。

没有什么人会记得这个名字,记得他干过的大事。


最爱历史


要说民国时期的机灵人儿,也可算得上徐树铮了。他不按套路去出牌,往往又能稳拿胜券。不过当他遇到一个比他还不讲“套路”的人,也就把命给丢了。说起段祺瑞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要说起段最为信赖的人,那就非徐树铮莫属了,简直就像苻坚之与王景略。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对南方军一味地讲和,好战的段祺瑞辞去总理不干了。这时候南方军攻陷了岳州。还连扰郧阳、通城、蒲圻等处。冯总统也免不了动怒,“真了不得,看来只有宣战了”。话是这么说,打仗还需要调兵遣将呢。

民国七年二月,徐树铮赶往奉天,见到张作霖,密谋了一番。张作霖颁下动员令声言援湘,要派兵南下了。前队到了秦皇岛,却逗留不走了,并每日检查海上的船只。二月二十五日,见有一批军械运来,为政府购买,张作霖照单全收下了。原来这就是徐树铮的主意。老张一高兴,设了一个司令部,自为总司令,小徐为副司令,且代行司令职权,军队到了军粮城,徐树铮又把所有军粮取出来,拨作军食。更逼着冯总统任命段祺瑞当总理。然后才带领军队打仗去了。

有一位炳威将军陆建章,见冯段交恶,乐得联冯拒段。徐树铮即为奉军副司令,听闻陆建章总倡言停战言和,由不得火冒三丈。

便假意邀请陆建章来商谈军情,陆建章虽有疑心,想来他总不会无端杀人。也就放心前来了。来到奉军司令部,小徐设筵招待,猜拳行令,备极欢娱。酒足饭饱之后,竟把陆建章诱入花园给枪杀了。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陆是冯玉祥的姑父,他也许真就惹下一个大麻烦。

一九二零年直皖战争,本来皖系就没有取胜的把握,徐树铮也不知那根筋出了问题,又背后搞了一下张作霖。逼着张作霖也把他的奉军开进关来,为直军壮势。结果皖系全线溃败,老段取出手枪就要自杀,幸左右劝阻,保住了性命。而徐树铮却躲进日使馆“逍遥度日“去了。

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发动政变以后,联合奉系,又推举段祺瑞做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即国家元首。在欧洲游历着的徐树铮,也计划回国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他到柏林,遭到留德学生的驱逐。七月至十一月又到欧美其他国家兜了一圈,十二月十日由日本回到了上海,十一日到杭州去见孙传芳。冯玉祥发电说欢迎他北上。因为他杀了冯的舅父(一说姑父),对冯不免也有戒心。二十日由上海到了天津。老段派宋子扬阻止他入京。徐不听,二十七日抵京。进京后直奔吉兆胡同段的住所,他向老段自夸他的游历的经过,说所到各国都受到重视,他要求段郑重其事地举行一次公开觐见,说明他之前的身份是“专使”。他这么一怱悠,彻底打动了老段的心。老段说“可以,你做好准备,明天就办”。

二十八日,徐树铮身穿大礼服,胸前佩带各式各样的勋章,就好像外国公使般地以礼入觐,而段自然也煞有介事地以一国元首的身份来公开接待,礼成。徐树铮鞠躬而退。这出戏也就结束了。

二十九日,徐上午遍访各国公使。出席国务会议,表述在各国的考查,阁员们热烈鼓掌。下午出席他自己办的成达学校欢迎会。傍晚赴龚心湛的宴会。见到新任陆军总长贾德耀,他扬扬不采。此时老段心里放不下,几次催促他赶快离京。

下午六时登上专车。晚间十时专车到廊坊,车靠站后徐树铮就被人拉下车去。一枪毙命。据说是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为父报仇杀死了他。当时属于不明不白被杀的。

老段拟就了一道表扬和抚恤他的命令,需要陆军总长副署,因他下午不理会贾德耀,贾德耀将其置之不理,最后不了了之了。


钱君史话



徐树铮,号称小扇子,文能妙笔生花,武能横刀立马,机智多谋,心狠手辣,功过并存。在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民国政坛,小扇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力不逊于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直扇得风起云涌!

小徐做过秀才,出洋留学,身世传奇以路边卖字而遇老乡段祺瑞为赏识,终成段氏左膀右臂而大显身手,眼界学识都是民国期间政客中的佼佼者。其为皖系段祺瑞的军师兼战将,文武双全,既机智勇敢,能力出众,又飞扬跋扈,不择手段!

为清帝退位筹划将士上书,为袁世凯出谋划策,为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中坚力量,带兵几千长驱直入外蒙古取消独立维护国家统一,,都是与其纵横捭阖密不可分!

但是,其嚣张跋扈,为所欲为,连顶头上司甚至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等都不放在眼里,杀陕西督军陆建章(虽然这家伙也不是好东西,号称屠夫,其实也是该死),甚至要害张作霖,手段狠毒,终于为自己酿成杀身之祸。

小扇子为推到清帝退位,为段祺瑞三造共和,为国家统一收复外蒙,都是做出杰出贡献。乃名人辈出的民国政坛一枭雄!但是,此人主要出发点,还是为民国军阀之间的权势斗争,为维护争取皖系利益为主!

才能出众,手段激进,这一点,和其同学,在奉系的杨宇霆很像,都是参谋军师,谋略高超,功勋卓著,深得主帅赏识而飞扬跋扈,结果招来横祸。而且,他俩都是以自己地方派系利益为主,所以,其眼光境界乃至政治才能,与真正为国为民请命的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等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因此在群星闪耀的民国政坛,小扇子尽管扇风挺猛,还是成了段氏等真正大佬的背景。


春风十八子


他有什么功劳?徐树铮实际上是外蒙古最终脱离祖国走向独立的罪人。

居然还敢与汉武唐宗相提并论。对历史一知半解,也来滥竽充数,混淆视听。

希望看到的网友警惕起来,不要让那些表面上的东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了解历史的都应该对外蒙古的情况有所了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时候完全归属于中国的统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实际上还兼任着蒙古大汗的头衔。而在清朝,对蒙古的统治也并非像其它内地省份一样,而是类似于现在的自治区的形式。就是说,蒙古各部落从法理上承认属于中国的统治,地域属于中国的领土,而在管理上相对有着高度的自治权。

一、因驱逐走向脱离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统治,缺乏政治经验的革命者提出这样的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把各少数民族驻京代表全部驱走。

鞑虏?蒙古人非常失落。从民族历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满族更符合这个称呼吧?既然祖国要驱除我们了,干脆我们就走吧。

于是,这些外蒙王公贵族和喇嘛们开会商议,由当时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领头,蒙古帝国(包括外蒙古和现在的内蒙古)脱离祖国,宣布了独立。

这就是外蒙古从国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说,不要看你义正辞严,口号喊得震天响,“鞑虏,鞑虏”叫声高昂,给中国造成最大祸害的就是这帮没脑子又欠抽的嘴货,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钱财才征服的土地,从这一刻起,就走上了与祖国分裂的道路!

谁是败家子?



二、独立,还是自治?

鞑虏要独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当时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认。

于是,中俄双方谈判。1913年,搞了个恰克图声明,外蒙古方面势单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签订了 《中俄蒙恰克图条约》。

按照条约,外蒙承认中国政府的宗主权,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方面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只是在外交上,未征得中国政府同意下,没有独立签订任何条约的权利。

这就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了。

中国政府得到的,仅仅是名义上的宗主权,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护使(也叫办事大臣)表面上还节制蒙古,实际上政局已经被沙俄主导了。

以区区一介驻蒙办事人员,想干涉当地事务,用脚后跟都能想到那个牵制力能有多大一点点。

所以,这个“自治”条约,对于中国来说,是相当屈辱的。



二、重归怀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脱离势力遭到重创,失去背后的靠山,各个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国有了把蒙古重新纳入掌控的最佳良机。

外蒙古又酝酿“撤治”、愿意投靠中国政府,有经济、政治、外交等复杂原因。

“独立”以后,汉商被驱,外蒙古在经济上几乎全部依赖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台,苏联又陷入长久战乱,商贸断绝,而外蒙古本身生产能力很差,物资就极度匮乏,很难支撑下去了。

当时,外蒙古理论上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各部落的王公贵族,但实际上,实权却被那些黄教大喇嘛掌握着。双方存在着很大矛盾,而按照当年清朝的统治方式,王公贵族们是有很大实权的,所以这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构,一些内蒙古王公就又与北京政府联系,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开始交集,回归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国

当时,驻蒙古库仑的都护使名叫陈毅。

这个陈毅,不是后来那位共和国的元帅,但他也是个很有能力,很爱祖国的人,我们不能忘记他曾经为了蒙古回归而作出的努力。

陈毅是晚清名将陈湜之孙,1917年,他被任命为库仑都护使。

当陈毅敏捷地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就向外蒙高层提出了撤销自治,并允许中国军队入蒙驻扎。

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当时,外蒙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于是,陈毅就拟了个外蒙撤治六十三条,内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时期的模式,这个模式对蒙古族王公们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就获得了大多数王公们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认可,活佛又加了一条:优待活佛家人,这就是“六十四条” 。

但却遭到了喇嘛们的反对,他们控制外蒙议会否决了“六十四条”。

眼见情势有利,陈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来蒙,阻止外来势力干涉,威慑喇嘛集团。

同时,在陈毅的策划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们坚决支持撤销自治。几次提交国会被否决,就解散了国会,回归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钓誉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来了这个徐树铮。

徐树铮到了外蒙,马上就全盘否定了“六十四条”,还把陈毅软禁起来。

不顾北京政府的严厉斥责。徐树铮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众王公们在口头上宣布撤治。二十多天后,徐树铮率兵回京,还把将陈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顿时就泡了汤!



五、物是人非,渐行渐远

直皖战争爆发,徐树铮被免,陈毅再次被启用,“六十四条”恢复。

但徐树铮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外蒙古从上至下,都对北京政府完全丧失了信任。

做为中央政府,没有半点威望和信用,朝令夕改,令人难以信服。同时,受到徐树铮武力胁迫的是活佛、所有王公贵族和喇嘛,他们对中央政府再不寄信任,从此就义无返顾地走向独立的道路。

于是,一片大好形势变成了彼此的对抗。



六、莫把大罪当功劳

本来,按照当时的形势发展,外蒙古撤治回归,是相当有希望的。

蒙古各方都有愿望,而陈毅因势利导,不仅做通了活佛和众王公们的工作,还乘机搞出了“六十四条”,牵制和约束住了各方势力。蒙古已经稳步走在了回归的道路上。

而徐树铮的行为,恰恰打断了这个回归的过程。沽名钓誉的一纸声明,有什么实际作用?

事情就坏在这些没有脑子的人手里,看起来壮怀激烈,实则祸国殃民。

外蒙古可不是一个首领说了就算的,而是许多利益集团组成的集体。这里面肯定会有不同的团体由于自己的利益或者反对,或者赞成,或者骑墙顺风。按照陈毅的办法,“六十四条”就是建立一个机制,赞成派和骑墙派就能充分利用这个机制抑制和约束反对派。至少,蒙古就再也不可能独立了。

但徐树铮这么一来,彻底把赞成派和中间派也推向了顽固派,他们从此以后,在脱离中央的意见上保持了一致。


陈毅要求派兵,是为了威慑顽固派喇嘛,而徐树铮却用来威逼已经倾向于回归的活佛。本来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坚决同意撤销自治的,可徐树铮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使哲布尊丹巴活佛彻底倒向了反对派。

就算你徐树铮有本事武力统一,那至少应该率兵驻守外蒙古,苦心经营,扶持势力、建立新的机制。只呆了二十多天,干了一堆烂事,哪有半分益处?

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蒙古归服于中国的统治之下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中国因此曾经付出了多少血泪和努力,财力和物力,想尽了多少办法才达到这样的成果,岂是你一介匹夫,两千人马,用二十多天就想搞成的?

徐树铮这次鲁莽而不负责任的行动,为后来外蒙古“二次独立”埋下了炸药包。



对于这件事情,时任外蒙都护副使秘书孟渠这样评价:

“外蒙二次独立,实因徐以兵力压迫之所致。武人跋扈,不达蒙情,可胜叹哉。”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徐树铮,一介沽名钓誉的匹夫而已,罪过深重,有什么功绩敢与汉武唐宗相提并论?


馋嘴肥猫铲史官


"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这是孙中山先生闻知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后所发的感慨。

1919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同年10月,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徐树铮将军指挥边防军进驻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尤其是唐努乌梁海,已被沙俄侵占长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

1880年11月11日,徐树铮出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的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父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定居。父亲徐忠清是一位乡村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自称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

徐树铮生长在这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他认为这是自己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便从父亲的床头拿了钱偷偷离家投军。徐树铮离开徐州前往济南,欲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 ,

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他却在袁世凯派来考察他的朱钟琪面前吃了闭门羹。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滞留济南,只能借酒浇愁,却意外的遇到了袁世凯麾下被誉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二人相见恨晚,徐树铮便留在了段祺瑞身边,一跟就是二十多年,成为段祺瑞最信赖的谋士与爱将。

辛亥革命时期,外蒙古在俄国的庇护下先是闹独立,后又改为自治,而徐树铮很早就以关注着外蒙的归属问题。1918年10月,徐树铮派人到河南、安徽等地招募新兵,组成了三师四旅的规模。

1919年4月17日,徐树铮提出《西北筹边办法大纲》,他不仅主张撤治,更是提出了使外蒙与内地一致的同化政策。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6月底,徐树铮指挥边防军陆续开拔进入外蒙古。

1919年10月23日,徐树铮自京启程,10月29日抵达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开始对外蒙古高层施压。他于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并警告他说:“宽限一日,明晚必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

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以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拟出了请求撤治的呈文,马不停蹄地交给徐树铮,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徐树铮将军居功至伟。

其实徐树铮将军的真知灼见远不止如此,早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宣布为中立国。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其主要目的是要与德国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尤其是要争夺德国已经经营了10多年的青岛。9月2日,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10月中,占领了胶济铁路,进而准备攻夺青岛。

德军没有料到日军会从后面进攻,由于步兵枪支预备不足,德国使馆武官就与时任陆军部次长的徐树铮秘密接洽,希望借步枪2000支,并配以足够的子弹。徐树铮于是就自己作主,给青岛的德军运去一列车的军火。

时任山东将军的靳云鹏质问徐树铮道: “我们是严守中立的,怎么好用军火接济其中的一方面?你瞒住了总统、总长干这件事,万一事情泄漏了怎么办?”。

徐树铮大义凛然的说道:

“日本是中国最邻近的强国,中国是一个积弱的国家,在最近一二十年内,中国想有任何作为,只要得不到日本的谅解,就没有一件事能够做得成的,日本绝非中国的朋友,它不会要中国富强;将来真正能够做中国朋友的,只有在美洲的美国和在欧洲的德国。现在就青岛的局面来说,德国是处在危困中的,这一批军火,就是要和德国成为“患难之交”。事情办好,能为两国间建立长期的友谊;万一失败,国家就拿我个人来治罪,也不至于耽误国家的大事。所以这件事绝不能和总统、总长说明。这件事成功则国家有好处,失败了不过是我徐树铮个人受损失,希望你能帮忙。”

徐树铮最终说服了靳云鹏,并得到了非他不可的掩护,使事情办得比较顺利,事后段祺瑞也认为干得很对。不过,日军最终还是在1914年11月7日攻占了青岛。

德军虽然失败了,但徐树铮接济军火的事却被德国人铭记了下来。1925年徐树铮访问德国的时候,德国政府对他的招待非常隆重——那时总统是兴登堡,总理是希特勒,外长是斯特莱斯曼,据说克虏伯兵工厂还无偿赠送给他一套制造大炮的图纸。

在民国初期,各地军阀相互混战,今天来了个张大帅,明天又跑来个李司令,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而只有徐树铮将军一针见血的指出“日本人绝非中国的朋友,日本也不会让中国富强起来”。更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提一玈之师,征服了成吉思汗的子孙,收复了外蒙古,虽然我们得而复失。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徐将军在宿州的墓地却破败不堪,而且屡遭盗墓,也许在百年之后,徐将军的墓地就像外蒙古一样,将永远消失在世人的心中,就像陆游诗中所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铭苇


坦率地说,现在很多历史人物在网络上不仅自带热度,而且形象极其夺人眼球。

但就因为夺人眼球,走进网络中的历史人物多是夸张的,要么放大其好,要么放大其坏,要么以偏概全,要么以表掩里。

说徐树铮是民族英雄,有汉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个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铁血豪情没错,但一味放大夸张,往往会让我们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远,如此,我们将陷入虚无的历史狂欢。

久了,则是可笑的自嗨。

还是就事论事说回徐树铮。

因为短暂收复外蒙,进而将徐树铮溢美成巨高大的民族英雄,我个人的观点,着实夸张了点。较客观地说法,这只是徐树铮在家国情怀夹杂派系利益下干过的一件霸道事,仅此而已。

当然,说徐树铮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当代网络的发明,孙中山在得知此事后,就曾将徐树铮誉成当代班超,但细细品来,多少还是有些大炮嫌疑。

正因为如此,当时附和孙中山这种说法的人并不多,相反质疑徐树铮霸道无谋的人不少。

为什么说徐树铮这事办的霸道无谋?

首先他没有客观评估外蒙的政治实情,在当时,灵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能比霸道逼迫更实际,更有长期效果,因为外蒙的主要王公并不想独立;其次,当时的国家实力也没到可以霸道行事的程度,你今天带几千兵马不分青红皂白把外蒙王公喇嘛统统制服了,可二十多天后,你走了,又留不下有力的弹压力量,面上看,你是把外蒙收复了,其实是挖了一个坑;最后果然是这样,霸道行事树了敌,却没立下威,原本不想独立的王公也站到了对立面,并最终把外蒙分了出去。

再朝深了看,徐树铮其实也不是有勇无谋,他是有勇有私谋。论格局权谋,徐树铮是北洋时代拔尖的人物,草率霸道行事的弊端是什么,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因为他有私心。

那时正是直皖相争正激烈的时候,徐树铮此举不过是自树民族英雄的形象,宣扬皖系的武统主张,以为派系相争服务。

在徐树铮四十五年的人生中,收复外蒙是他风云生涯的一个亮点,但不是主要部分,其人的主要风云还是在军阀争霸上。

徐树铮是天才型人物,六岁读书,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获岁试一等第一名,但十八岁乡试名落孙山后,便从此厌倦科举,决心投笔从戎。

其实他身上有些晚清左宗棠的影子,狂妄,不拘一格。

1901年冬天,二十一岁的徐树铮怀揣万言《国事条陈》,远赴山东投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不巧,袁世凯正守母丧,于是便派道员朱钟琪出面接待。

结果话不投机,徐树铮受到了端茶送客的冷遇。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济南的一家小旅馆里随即上演了一出伯乐和千里马相遇的好戏。段祺瑞去旅馆探友,见徐树铮正在写字,气宇轩昂的气势立即吸引了北洋虎。再一攀谈,段祺瑞直呼徐为大才,接着便拉来做了自己的记室。

两人这一扣手不得了,一生不负,风云共演共沉浮。

在段祺瑞身边,徐树铮不是一般的参谋,而是核心智囊,其三造共和之功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徐树铮的杰作。

武昌起义,政局扑朔迷离,徐树铮根据”以北压南,以南制北“的策略,作为代表秘密渡江到武昌,与黄兴等人达成逼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做大总统的五项协议。见清廷犹豫不决,段祺瑞领衔拍发逼宫电报,逼得清廷马上颁布退位诏书。

这篇电文就是徐树铮在一夜之间拟好的。

徐树铮呈现出来的是武人面貌,其才学在当时却是令人惊叹不已的,这一点很多民国的风云人物都说过。

尤其是过目不忘,从无差错,三心能够二用的本事。

清廷覆灭后,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段祺瑞是袁世凯之后的二号实权人物,三号人物是谁呢?

一度就是徐树铮。

这一点让袁世凯都大为忌惮。

欲拿下徐树铮的陆军次长,袁世凯却遭到了段祺瑞的当面顶撞——”请总统先免我的职,随后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大有段祺瑞在,徐树铮必在的架势。

客观地讲,就反对袁世凯称帝,真正铁杆反对者就是段祺瑞和徐树铮。

段是硬,徐是狂,那时也算是相得益彰。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又是徐树铮给段祺瑞献了不争其锋,借傀儡黎元洪掌权的策略。

黎元洪做傀儡总统,最怕的人就是有”小扇子“支称的徐树铮。时人有评价,说徐树铮的恃才傲物对段祺瑞伤害很大,但在很多时候,徐树铮的嚣张又何尝不是段祺瑞在派系斗争中需要的呢。

徐越霸道,段越权威。

但徐树铮的霸道绝不是粗浅的霸道,他的霸道中还含着一层玩人于股掌。

怂恿张勋搞复辟,先驱走黎元洪,反手再痛打倒行逆施的张勋,即是他玩人于股掌的霸道表演。

三造共和,段祺瑞声望如日中天时,徐树铮的手笔更大。武的一面,他借一战,向日本借巨款,编练参战军;文的一面,他成立臭名昭著的”安福国会“,包办选举。

那阵仗,天下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为此,有人提醒他这不是长久之计,他总是不屑一顾地抛出一句话,神经过敏。

但随着徐树铮张狂地越来越出格、过界,他树起的众敌也就在无形中向他合围来了。

1918年,破北洋规矩,擅杀北洋老人陆建章是徐树铮张狂的标志,也是他命运由晴转阴的分水岭。

但因为不可一世,徐树铮几乎是个看不见敌人的人,又或者说看见敌人他就想用武力干掉。

几次想杀乱世枭雄张作霖充分证明了他这种做派。

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结果便真的没了后路。

直皖战争,皖系大败后,徐树铮被列入通缉的”十大祸首“,最终还是躲在日本兵抬的大柳条筐中,才逃过此劫。

按理说,大势已去下,徐树铮应该明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道理。

但他却依旧如故,丝毫没有收敛、警惕之心。

1925年12月结束留洋考察后,徐树铮很快回到京城,还想拨弄风云。

段祺瑞为此很担忧,既埋怨他冒险前来,又害怕他有来无回。

段祺瑞的预感很准,属于徐树铮的人生终点随后果然到了。

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径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劫杀,终年仅45岁。

乱世,哪有嚣张不死的道理!乱世,哪有不信邪的道理!


黑句本


徐树铮,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为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称"小徐"。

徐树铮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学日本,后成为段祺瑞的心腹。

徐树铮的确有功劳,但要说汉武帝唐太宗之功劳,一个字——扯!

徐树铮作为军阀将领,参与国内军阀相争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说一说。除此以外,徐树铮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誉为“收复外蒙古的北洋名将”、“收复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将军”。

然而,史实并没有那么令人血脉偾张,这位收复外蒙古的名将,其实也是丢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独立”

外蒙古归属于中国当然是因为满清政府的关系,满蒙联盟是清朝立国的一大基础,为了巩固这个联盟,清朝不遗余力地笼络蒙古、消灭反对派,并且与蒙古进行深度的联姻等等,给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权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断渗透,外蒙古独立派的实力不断增长。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联军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装,夺下了库伦。

这是1911年末的事情,当时清朝忙着应付南方的革命党起义,根本不可能对此作出反应,除了表示不承认以外,没有其他措施。

接着,一众王公喇嘛在库伦宣布独立,拥立外蒙古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建立大蒙古国政府。并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

革命党的反应

革命党的领导人们不知道领土是个好东西,一股脑地照搬朱元璋当年的口号,大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殊不知朱元璋的《谕中原檄》后面还有:“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议放弃关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压了下来,清帝退位诏书上说的也是“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然而当革命党跑到北京的时候,很快就把驻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驱逐了,有人还挨了打。

袁世凯的“努力”

袁世凯没有革命党这么有理想,他更看重实在利益,所以他对外蒙古的“独立”表示不承认,并且多次找沙俄谈判,先后签订了《中俄声明》、《中俄蒙协约》。

然而国弱遭欺,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换来一句:“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

当然,中国还可以任命都护使,负责处理外蒙古的相关事宜,那这个相关事宜是什么呢?根据条约规定,外蒙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经中国政府同意,不得独立签订任何条约。

也就是说,外蒙只是奉行中国为名义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驻军当地的控制力度,一个都护使外加几个属员,能干什么?

第一任都护使陈箓(lù)于1915年上任,兼任库伦办事大员,他好歹还给中国争取到了总统册封哲布尊丹巴的权力,还算有点成绩。

但此时的外蒙,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实力是很弱小的,关键是在他们背后的沙俄,还有奉行大陆政策、眼红满蒙的日本搅局,外蒙收复看起来遥遥无期,但沙俄的崩溃带来巨大的转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但此时的苏俄还很弱小,国内外反对势力极大,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获取弱小国家的支持,列宁宣布废除一切对外不平等条约。

由于俄国内战,他们没空再管断外蒙,断了奶的外蒙在内忧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财政困难、社会混乱境地,库伦当局难以自保,开始向民国政府求援。

1918年初,苏俄红军和白军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激战,严重威胁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护使陈毅(不是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趁机劝说外蒙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并不是铁板一块,理论上最高统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贵族,但实际上实权却被黄教大喇嘛掌握。双方就要不要请中央政府出兵产生了分歧,而当年清朝驻军外蒙的时候,王公们是有很大权力的,所以他们想回到从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内地调派骑兵两营、步兵一营,携带山炮、机枪,协助外蒙巩固边防。

北京陆军部遂指派绥军骑兵第四团高在田所辖的两营部队从归绥(呼和浩特)出发,经察哈尔进入外蒙,第一批部队于9月14日抵达库伦。

自此,中国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况下,打破了《中俄蒙协约》“中国政府不能在外蒙驻军”的规定!

徐树铮出场

当时北洋军阀正在混战,徐树铮也很忙,一边组织“安福会”大搞国会贿选,一边跟孙中山的护法军大打出手,中间还擅自杀了北洋元老陆建章(冯玉祥的舅舅)。

徐树铮实在太嚣张,以至于当时还跟皖系联合的吴佩孚都很不满。

然而,外蒙驻军依旧不足,苏俄暂时退场,但还要俄国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视眈眈。1919年春,谢苗诺夫等人还策划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国”,日本欣然应允,他们于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库伦当局表态。

库伦当局因此焦虑不安,担心外蒙成为下一个朝鲜,他们于1919年6月20日派车林多尔济来向陈毅报告情况,说明外蒙古的险境,虽然没有明说,但请求增兵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北洋政府于6月13日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陈毅的努力

另一边,陈毅了解到外蒙古当局的意向,抓住时机跟外蒙古当局磋商增兵问题,得到了肯定的回复,陈毅一边回应外蒙当局,一边电请据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战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势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够妥善处理此事,也不至于落到今日海棠叶残、金瓯痛缺!

然而,徐树铮却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驻在宣化的一个团,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姗姗来到库伦,视察驻蒙军队。

嚣张依旧

慢是慢了点,但好歹驻军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孙中山也由衷称赞他可跟陈汤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徐树铮就是一个嚣张的人,在哪里也不会消停。

在徐树铮动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嘱他:“筹边使所部军队对蒙方并无直接责任,蒙事仍由都护使完全负责”,你只管驻军,其他事还是交给陈毅。

结果徐树铮一到库伦就对陈毅百般挑剔,当北洋国务院经过讨论决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陈毅主持之时,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护使衙门外设立岗哨,限制陈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树铮到达之前,陈毅已于9月底跟外蒙当局拟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后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后条例》草案,还经过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库伦当局内部王公和喇嘛对“优待佛人”这一条还有异议而已。

但是,徐树铮一来,全盘否定,什么优待,外蒙必须实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损害最大的无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们就是最为积极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础是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确保没有干扰的平稳环境,但当时的中国,哪一条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阶层搞死,小徐的政治素养真是非常高超。

徐树铮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却一意孤行,在没有请示任何人的情况之下提出了自己拟定的八项对蒙新条款。

而且徐树铮不是说说就完事的主,他“雷厉风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亲自带兵前往外蒙“总理”巴特玛多尔济的住处,强迫其签字确认,巴特玛多尔济断然拒绝。

这一切,跟他当初明目张胆枪杀陆建章别无二致,嚣张跋扈!

搞完跑路

虽然徐树铮很过分,但是北洋军已经进驻,在陈毅的劝导下,外蒙方面还是同意了先撤销自治,然后再和中央商定各项优待条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发布大总统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请求。

虽然撤治了,但徐树铮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条款,将对蒙优待虚化,他这种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统治集团彻底倒向反对派。

按理说,徐树铮你这么硬,敢把拥护势力推向对立面,你至少要保证对外蒙的强大驻军吧,然而,徐树铮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着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来,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间也就巡视了一下外蒙边务。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库伦,到6月15日回京,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业上的实事。但三次加起来才3个月,局势能稳定吗?

当时处于军阀混战,驻蒙军队多为皖系,随着局势的变化,徐树铮带着他们回到北京,投入到对直系的斗争中,然后战败,遭通缉。

二次独立,金瓯缺

徐树铮走后,外蒙驻军仅剩4000人!

蒙古上层王公蠢蠢欲动,他们做了两方面打算,一面号召蒙古民众加入旧俄白党恩琴的军队,使得这个只有几百人的残军发展到万余人。另一面则成立社会主义政党,跟苏俄搭上了线,试图依靠共产国际建国。

事实证明,苏俄跟沙俄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一样的狼子野心。

在外蒙闹腾的时候,邻近的华北和东北,是拥军数十万的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他们一共派出了数百援军,真是“声势浩大”。

面对外蒙军队大举进攻,1921年3月后,中国政府军战败撤离买卖城,从此中国军队再没有进入外蒙古!

徐树铮

直皖战争后徐树铮试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但均遭失败,不得已出国游历。1925年回国后,又想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反对冯玉祥,把冯玉祥惹毛了,新仇旧恨一起算,命张之江在廊坊将徐树铮劫持枪杀。

总评

徐树铮饱读诗书,也擅长军事,但其嚣张跋扈,对于政治和外交,并不擅长,却擅自处理了最为棘手的外蒙问题,直接促成外蒙的迅速分离。

如果没有徐树铮的激进之举,不能说外蒙一定不会分离,毕竟日俄都不是好鸟,国内又军阀混战,但不何至于来得这么快。

徐树铮在民国绝对是被骂惨的人物,但在当下民族主义情绪发酵之际,徐树铮以其收复外蒙古的功绩而耀眼,在某些心目中的地位被无限抬高,并大肆宣扬。

总而言之,徐树铮是一个形象复杂而颇具争议的人物,世人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都是毁誉参半,但看起来誉之往往太过,毁之又经常失实,简述起来,或如学者王彦民所说,徐树铮"有爱国之心之行,亦有误国之处"。


平沙趣说历史


一颗划过天空的璀璨流星

徐树铮,在民国初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很多人都知道段祺瑞几造共和,但是不知道段祺瑞背后的男人,其实是徐树铮。作为皖系的二号人物,徐树铮在皖系执政的时候,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然而,徐树铮的这种璀璨就像流星划过天空,固然耀眼,但是也是瞬间。皖系从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台到1920年直皖大战后下台,到1925年遇刺身亡,徐树铮活跃的时间只有9年时间。

在皖系执政期间,徐树铮有很多建树,面对袁世凯死后,南方各省的军阀独立状态,徐树铮力争武力统一,后来更是用自己的手腕,拉拢直系的曹锟、吴佩孚、冯玉祥等人,策划南征。

尤其是其组建的安福俱乐部更是成为皖系军阀操纵国会的政治集团,通过安福俱乐部在参众两院大获全胜,也挫败了当时直系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

可以说,皖系一直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但是皖系却是最脱离军队的军阀,皖系正是靠着段祺瑞的威望,与徐树铮的政治手腕才能成为袁世凯死后第一个执掌北洋政府实权的派系。

光芒的背后是一身冷汗

由于徐树铮行事太嚣张跋扈,诋毁、质疑之声也很多。

徐树铮组建的安福俱乐部虽然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但是遭来各方的不满,使皖系成为出头鸟,再加其一直主张武力统一南方,结果却被挫败,包括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在南方前线都选择了消极备战,冯玉祥更是通电全国“罢兵息争,南北议和”。

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形势复杂,国内民众都希望和平,美国和日本等列强也不希望武统下去,于是只能作罢,承认失败。

在北洋军阀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不杀那些已经下野没有实权的人物,但是徐树铮杀了,当时北洋颇有资历的大佬,陆建章在徐树铮全力武统期间,想要去北京劝说直系的曹锟回头,从而破坏皖系的武统计划,遭到徐树铮的枪杀。

徐树铮也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杀了就是杀了!除此之外,徐树铮为了均衡直系的力量,竟然联合奉系,和奉系分了民国政府从日本购买的军火,当时段祺瑞知道后也是无可奈何,其实就是徐树铮做事太过偏激。

光芒的背后,其实是一身冷汗啊!后来被冯玉祥以其杀陆建章的方式枪杀了徐树铮。

徐树铮能否称得上“民族英雄”

近些年来,有不少人认为徐树铮收复外蒙,是民族英雄,赞美好评之文如泉涌一般,曾经在军阀里那个谁都不得意的小徐子,一转身成了民族英雄,世事难料啊!

其实,史论纵横也很欣赏徐树铮,是民国军阀中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但是称其为民族英雄则有点言过其实。

外蒙古在清朝期间其实统治也不太牢固,民国建立后,外蒙古开始独立建国的进程,中国和沙俄多次谈判,使外蒙古自治,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1917年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断绝了对外蒙的支持,于是外蒙古寻求民国政府的保护。

也就是徐树铮主政期间,操纵“安福会”,主张武力统一南方的时候,武统失败后,徐树铮开始主持外蒙古工作,当时外蒙当局恳请民国政府派兵到外蒙,这样的情况下,徐树铮去了外蒙几次,于是就成了收复外蒙的英雄。

第二年外蒙又独立了。

针对徐树铮收复外蒙历来褒贬不一,可以说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与统一,但是在当时来说,徐树铮的手段未免有些过于激进,如果处理的更好一点的话,排面要比现在好更多!


史论纵横


历史发展虽是独立的但记录是由人书写的,自然会掺杂一些个人、时代的因素在里面,诚然徐树铮有功但他的功劳与汉武唐宗相比还是差了许多,都说秦始皇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外形,汉武帝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肌理,汉族之名也因汉武帝的强势表现汉成为华夏民族的代称,唐朝盛世的开启是由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始也,现如今唐人街也成为海外华人居住的代称,汉唐两个朝代汉武帝与唐太宗是绕不过的坎,也是后人自信的来源,这样的不世之功不说徐树铮难比,历史上能相提并论的也寥寥无几。

观徐树铮之功最大的莫过于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央管辖,而不是中国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收复外蒙古,维护领土统一也称得上是极大之功,可惜最终的胜利果实并没有保有住,外蒙古还是脱离了中国的统治。

民国之乱无所谓对与错,徐树铮效忠段祺瑞也是各为其主,所以至于他其它之功在后人看来也只是为了维护皖系的利益而已,最终随着皖系退出历史舞台,徐树铮也慢慢被人遗忘,以至于现如今提起徐树铮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或者是再说白一点历史上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自然就没必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了。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首先徐树铮有汉武帝唐太宗之功劳的说法我没听说过,不过在和孙中山接触中,孙中山曾以陈汤、班超相称许。说实话,徐树铮在近代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随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外,在其它军阀中树敌太多,最后被冯玉祥派人暗杀了。

徐树铮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军事人物,是北洋军阀皖系名将,是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将,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离不开徐树铮的鼎力相助。以至于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实皆(徐)兄运筹赞襄之力居多。"



段祺瑞的三造共和:段祺瑞联名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诏清帝退位,为一造共和。其次,段祺瑞推翻袁世凯,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此为段祺瑞“二造共和”。最后,推翻张勋复辟王朝,17日正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此为段祺瑞三造共和。

我觉得题主把徐树铮比喻成汉武帝和唐太宗,估计是和徐树铮用武力胁迫外蒙古撤销宣布独立有关。这个事是这样的,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南北军阀为谁来接替大总统之位发生了战争,国家眼看重新陷入混乱局面,徐树铮力争武力统一南北局势,而临时大总统徐世昌要和平统一。当时国内国外反战的情绪高涨,没人愿意打仗了。徐树铮为了"给武统"找一条出路,来证明武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重振皖系政治声望,他就想到了武力胁迫外蒙古撤销独立这个办法。一方面捞取政治资本,一方面显示武力征服的作用。

话说辛亥革命时,外蒙古乘国内自顾不暇的时候,在俄国庇护下,先宣布独立,后迫于外蒙百姓不愿意独立的缘故,改为自治,中华民国享有宗主权的空名。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发生了动乱,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了震动,于是又想回归中国,但是在回归的问题上和北洋政府讨价还价,此时段祺瑞指派徐树铮带兵武力进驻外蒙古。

徐树铮于1919年10月23日自京启程,10月29日抵达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随后对外蒙当局施压,徐树铮于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出示他新拟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徐树铮的意思很明显,先签字,有什么事好商量,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销自治,再商定条件,并警告"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徐树铮果然厉害,他说,如果不签字,把皇帝抓起来还不算,别看你老了,照样一起抓走。



"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以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赶紧召集王公和喇嘛开会,拟出了请求撤治的呈文,马不停蹄地交给徐树铮,徐树铮随后立刻将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这件事看似大长民族自豪感,但也留下了外蒙第二次独立的口实,本来外蒙是自愿回归中国的,由于徐树铮的介入,使自愿变成了强迫。过了一年左右,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以受到北洋政府的威胁为借口,再次宣布独立建国。

徐树铮对外蒙古回归是否有功?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可能是历史对他轻描淡写的主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