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唐德宗在位期間,党項已經發展到了足以威脅朝廷統治的地步。於是為抑制其繼續壯大,朝廷下令禁止向党項出售牛、馬、軍器等物資。後來居於銀、夏一帶的平夏部,因不堪忍受永安城鎮將阿史那思昧的索取無度與長期騷掠,遂舉部渡黃河而去。直至814年,唐憲宗再開宥州(位於今陝西靖邊縣西),有了保障的平夏部黨項人才遷回原地。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為安撫党項,唐憲宗還解開了相關貿易封禁,党項部落也再次得到飛速發展。唐文宗時,党項人的羊、馬財產為地方豪強、商人肆意掠奪。屬地統治者對此不管不顧,更加大了党項人的不滿,遂發動起義。此間反抗規模最大的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鹽州(今寧夏鹽池縣北)一帶,一度斷絕了當地與外界的往來,有力的打擊了唐朝廷。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唐武宗時為了平息此次反抗,多次下令安撫党項民眾,並在積極努力之下方才平息了党項族的起義。又過了幾十年,平夏部黨項首領李思恭被唐僖宗封為夏州節度使。在之後的黃巢起義中因平叛有功,李思恭再次被賜國姓李,並獲封夏國公。與此同時,這部分在平定戰亂期間積極參與作戰的党項人軍隊,還因戰功卓越而被稱作為“定難軍”。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李思恭及其李姓後代就以夏國公為名,領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逐漸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而在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何人主政中原,李氏都“甘心”稱臣。這樣不僅使自身統治得到保證,而且還能得到大量賞賜。始終以謹慎小心的態度處理與中央政權的關係,在一片混亂中李氏政權仍得到一定的發展。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自唐末經五代至宋初,這幾百年來,党項平夏部的首領接連收到中原朝廷的封授。各時期的中央政權建立州衙使党項人安穩定居下來,並通過貢賜等的方式,使他們受到漢族精神文化以及物質生活等方面的影響。這是因為党項在對外擄掠時,一般集結各部落共同作戰。中原王朝是想通過定居、漢化方式安撫平夏部,間接影響其他党項部落。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因此一般情況下,五代十國的中原王朝對西北党項李氏政權的態度也很曖昧。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李氏政權一直遊離在中央政權以及個效果地方政權之外,埋頭髮展、亂中取利。當時有鄰國北漢國力弱小,無法單獨對抗同樣地處北方的強大後周。而此時北漢就想起了偏安西北的鄰居党項人,打算拉攏李氏政權共同抵禦日益強盛的後周勢力。

西夏的由來(二):先祖平亂有功獲賜李姓,割據五州之地埋頭髮展

​党項李氏政權本來一直與北漢、後周兩國都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但是面對日益衰弱的北漢的拉攏時,卻是一邊倒地投向了明顯強盛的後周。党項李氏直接奉後周為正朔,與弱小的北漢漸行漸遠。而後周為了避免同時面對遼、北漢、党項李氏三方面的威脅,就藉機籠絡党項,不僅封當時党項李氏首領李彝興為西平王,還予以了豐厚的賞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