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唐德宗在位期间,党项已经发展到了足以威胁朝廷统治的地步。于是为抑制其继续壮大,朝廷下令禁止向党项出售牛、马、军器等物资。后来居于银、夏一带的平夏部,因不堪忍受永安城镇将阿史那思昧的索取无度与长期骚掠,遂举部渡黄河而去。直至814年,唐宪宗再开宥州(位于今陕西靖边县西),有了保障的平夏部党项人才迁回原地。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为安抚党项,唐宪宗还解开了相关贸易封禁,党项部落也再次得到飞速发展。唐文宗时,党项人的羊、马财产为地方豪强、商人肆意掠夺。属地统治者对此不管不顾,更加大了党项人的不满,遂发动起义。此间反抗规模最大的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一带,一度断绝了当地与外界的往来,有力的打击了唐朝廷。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唐武宗时为了平息此次反抗,多次下令安抚党项民众,并在积极努力之下方才平息了党项族的起义。又过了几十年,平夏部党项首领李思恭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在之后的黄巢起义中因平叛有功,李思恭再次被赐国姓李,并获封夏国公。与此同时,这部分在平定战乱期间积极参与作战的党项人军队,还因战功卓越而被称作为“定难军”。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李思恭及其李姓后代就以夏国公为名,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逐渐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而在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何人主政中原,李氏都“甘心”称臣。这样不仅使自身统治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得到大量赏赐。始终以谨慎小心的态度处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在一片混乱中李氏政权仍得到一定的发展。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自唐末经五代至宋初,这几百年来,党项平夏部的首领接连收到中原朝廷的封授。各时期的中央政权建立州衙使党项人安稳定居下来,并通过贡赐等的方式,使他们受到汉族精神文化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因为党项在对外掳掠时,一般集结各部落共同作战。中原王朝是想通过定居、汉化方式安抚平夏部,间接影响其他党项部落。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因此一般情况下,五代十国的中原王朝对西北党项李氏政权的态度也很暧昧。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李氏政权一直游离在中央政权以及个效果地方政权之外,埋头发展、乱中取利。当时有邻国北汉国力弱小,无法单独对抗同样地处北方的强大后周。而此时北汉就想起了偏安西北的邻居党项人,打算拉拢李氏政权共同抵御日益强盛的后周势力。

西夏的由来(二):先祖平乱有功获赐李姓,割据五州之地埋头发展

​党项李氏政权本来一直与北汉、后周两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面对日益衰弱的北汉的拉拢时,却是一边倒地投向了明显强盛的后周。党项李氏直接奉后周为正朔,与弱小的北汉渐行渐远。而后周为了避免同时面对辽、北汉、党项李氏三方面的威胁,就借机笼络党项,不仅封当时党项李氏首领李彝兴为西平王,还予以了丰厚的赏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