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腹痛、腹瀉並非腸炎,醫生:談腸易激綜合徵,如何飲食和生活幹預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目前除了藥物對症治療,同時輔助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配合積極的飲食療法,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

小張,剛過三十歲,這個難纏的病困繞著他。他時有腹部不適,不是腹瀉就是便秘,大便習慣明顯異常。

為此,他檢查做了不少,腸鏡、胃鏡、化檢很全了,吃了了不少藥,症狀仍時輕時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

他還是公司的銷售王牌,有很多應酬,有些事情很難注意。

腹痛、腹瀉並非腸炎,醫生:談腸易激綜合徵,如何飲食和生活幹預


下面瞭解一下腸易激綜合徵這個病。

1.腸易激綜合徵(IBS)是臨床常見功能性腸道疾病,多見於女性和青年人。

2.由一系列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的與排便相關的腹痛及排便習慣改變。

3.並且目前沒有可解釋症狀的器質性疾病證據。

症狀:

1.腹痛:可以發生在腹部任何部位,但以下腹部更常見。

2.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

3.腹脹、腹部不適等。

腹痛、腹瀉並非腸炎,醫生:談腸易激綜合徵,如何飲食和生活幹預


分型: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

發病機制與病理生理:

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壓力、食物、腸道感染。

宿主因素:胃腸動力改變;內臟高敏感性;腦腸互動改變。

腸腔因素:微生態失衡。

針對中重度腸易激綜合徵,可選擇針對腹痛、腹脹、腹瀉、便秘對症治療的藥物。

飲食和生活幹預

①避免不耐受的食物,避免高FODMAP食物。如下表:

腹痛、腹瀉並非腸炎,醫生:談腸易激綜合徵,如何飲食和生活幹預


②避免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

③高膳食纖維素食物可能對便秘有效(但對腹痛和腹瀉不利);

④避免攝入含有明確過敏原成分的食物。

⑤減少菸酒攝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每週3~5次高負荷的體格鍛鍊,堅持12周後,明顯阻止IBS症狀惡化。

⑥減輕工作壓力,暢情志。

腹痛、腹瀉並非腸炎,醫生:談腸易激綜合徵,如何飲食和生活幹預


最後給小張詳細講解了這個疾病,讓他克服疑慮。告訴他腸易激綜合徵是功能性疾病,不會發展為惡性腫瘤,需要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和注意飲食,減輕壓力,放鬆心情。

現在小張症狀明顯改善,積極的投入工作中。

配圖:網絡(侵刪)

關注大眾健康,敬邀您關注“健康一點之家”,歡迎評論、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