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收藏,其中馬未都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馬老早年下過鄉、插過隊,回城以後幹過車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與王朔、劉震雲等人一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80年代初馬老開始收藏中國古器物,到90年代馬老的收藏品已經初具規模,陶瓷、古傢俱、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6年10月,在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准成立了,2002年,馬未都創辦了全國首傢俬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觀復博物館收藏眾多,其中不乏有馬老撿漏回來的,一次馬老在逛古玩城的時候,馬老經過一家家古玩店的時候眼睛一撇就看到了,因為這件瓷器底款被磨掉,店家對這件瓷器判斷有誤,加上討價還價,最後這件“明成化官窯仿汝窯象耳尊”以7萬元的價格成交。這件明仿汝窯瓷器完整器現存只有這一件,只有景德鎮御窯廠成化層中有出土跟這一樣的殘片。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老也曾經與兩件精品文物失之交臂,扎心不已!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一家古玩店馬老看中了一件鼻菸壺,壺身為翡翠材質,紅碧璽蓋鈕,全身光素無紋,老闆要價200塊,而且當時的馬未都還是個剛入翡翠行當的小白。只覺得這個鼻菸壺應該是以前宮裡流出來的老物件,但拿不準價格,不敢隨意還價。直到2009年馬老才從別人手裡以780萬的價格收得這件鼻菸壺,這讓馬老後悔不已。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二件是剛改革開放,馬未都去上海出差,在友誼商店裡一眼看上了一隻清乾隆琺琅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彩山水紋碗,這隻碗當時標價3萬外匯人民幣,實際成交價格為6萬人民幣。能買的起的絕對是當時的富豪,這個價格對馬未都來說是天價,因此,他自認無緣。1987年的時候,馬未都再走進店裡時,這隻碗已經被人買走了。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一直到了1997年的時候,這隻琺琅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彩山水紋碗出現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並拍出了2147萬港幣的天價,而買家就是外國著名收藏家喬瑟普.埃斯肯納茨!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馬老創建的觀復博物館佔地8畝,收藏眾多,不乏有各種珍品在此陳列。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宋磁州窯梅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件藏品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家博物館內,都足以稱得上是珍寶級的藏品,它是目前已知的磁州窯最傑出的作品,而且磁州窯的東西極少,能夠保存完整的更是少之又少,歷經了千年滄桑,如今它在觀復靜靜待著,向人訴說那千年的風霜。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寶座

寶座是皇帝坐的,在民間非常罕見,一般都在故宮裡。歷史上流散出宮的也很少,因為他太重,沒人搬得動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乾隆官窯粉彩大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乾隆官窯粉彩瓶全世界僅有三件,北京故宮一件、法國吉美博物館(Guimet Museum)一件,觀復博物館一件。這是乾隆鼎盛時期的官窯器,代表了中國陶瓷史上陶瓷工藝的最高境界。若論審美,宋代的境界是最高的,論陶瓷工藝,非清乾隆期莫屬;馬未都先生一生致力於關於中國古代文物的研究和整理。

從一個工人成長到收藏界的泰山北斗,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馬未都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強”。他的話再次提醒收藏愛好者,人眼已經不可靠,光憑經驗太不科學。專業的鑑定工具和一流的監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規範收藏界。

再次提醒大家“收藏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