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别名青苑、紫倩、小辫、返魂草、山白菜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 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花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栽植地块,种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于播前再浅耕20cm,整平耢细后做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春天土壤解冻10cm后,选择粗壮、紫红色、节密而短、具休眠芽的根状茎作种栽,取其中段,将其截成5~7cm的小段,每段有2~3个休眠芽,随切随栽。栽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cm开横沟,沟深5~7cm,种根芽眼向上,按株距15~17cm的规格顺沟摆放1~2段,覆土与畦面齐平,栽后稍加压实,浇水1次,再盖一层草保温、保湿。齐苗后揭去盖草,保墒、保苗。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齐苗后浅松土、除草,结合松土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1500kg;当苗高7~9cm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kg;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腐熟堆肥300kg、腐熟饼肥50kg,于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封行后若有杂草用手拔除。雨后或灌溉后及时疏沟排水,遇旱灌溉。发现抽薹及时剪除。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在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将根编成辫形后晒干。生用或密炙用。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蓝紫色

紫菀药形态,根茎一规则块状,长2-5cm,直径1-3cm;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顶端殖留茎基及叶柄殖痕,中下部丛生多数细根;质坚硬,断面较平坦,显油性。根多数,细长,长6-15cm,直径1-3m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易折断,断面淡棕色,边缘一圈现紫红色,中内有细小木心。气微香,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紫菀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耐涝、怕干旱,耐寒性较强。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