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打鐵花」河南確山綻放的風景

確山鐵花又叫打鐵花、確山打鐵花,起源於北宋,鼎盛於明清,是一種由民間工匠共同祭祀太上老君而舉行的活動,後來演變為民間比較綜合的慶祝儀式。目前是河南省僅存的大型民間傳統焰火,素有“民間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華第一鐵花”的美譽。


「打鐵花」河南確山綻放的風景


據河南確山打鐵花傳承人、知識產權所有人楊建軍介紹,源自於北宋時期的確山打鐵花大型表演原是老樂山煉丹道士與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每年春節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師爺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後經千年流傳,不僅增加了鞭炮、煙花,還把耍龍燈、打銅器、遊社火吸收進來,形成一種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表演時古樂齊鳴,十幾盤化鐵爐火光沖天,打鐵花藝人赤膊上陣,舞動著千餘度高溫的鐵汁自如穿梭,被擊打後的鐵花紛飛,可迸出幾丈高衝向空中朵朵綻放,場面蔚為壯觀。


「打鐵花」河南確山綻放的風景


每當打鐵花時,附近的龍燈會都組織龍燈趕來助興,在鐵花飛濺的花棚下穿梭,稱為“龍穿花”。“龍穿花”是顯示每個龍燈隊陣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場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龍燈隊會受到同行和觀眾的好評及敬慕,也會受到打鐵花組織者的獎勵,日後便名聲大振。

據老楊介紹,2008年6月7日,確山打鐵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鐵花是流傳於晉豫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的採礦鍊鐵業幾乎與中華民族的冶煉史同步興起。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為冶煉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鼎盛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最早的確山打鐵花活動,充滿道教的色彩和行業的特徵。宋代崇尚道教,道教廟觀遍佈全縣,僅老樂山一處,就有“八宮二觀一拜臺”之稱。“打鐵花”初源於工匠們的祭祀活動。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出錢出物,請工匠們舉辦“打鐵花”,為道教增添光彩。


「打鐵花」河南確山綻放的風景


打鐵花是中國民間習俗、民間藝術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與民眾的祈福願望、祈福習俗,又與道教藝術的世俗化密切相關,同時還融入了豫南地區的民間信仰、民間舞蹈、民間音樂等生活內容,文化內涵豐富,很有特色。

「打鐵花」河南確山綻放的風景


打鐵花民俗起源於春秋,雖屢有中斷,因技藝依附於道教,實施依附於鐵匠行業的開爐及民間年節及喜慶日等活動,故傳承不絕、綿延於今。

打鐵花場面恢弘壯觀、氣勢磅礴,在民眾中有很大影響。打花技藝性很強,傳承困難,投入大,急需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