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皇太極死後,滿洲的八旗究竟都支持誰繼位?

永州章氏


1643年,即清崇德八年,滿清入主中原的前一年,皇太極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於瀋陽。隨之而來的就是圍繞著皇權歸屬展開的明爭暗鬥,甚至險些兵戎相見,保持克制的不僅僅是多爾袞,無論是後宮、兩黃旗旗臣、多爾袞還有幾乎所有參與方都保持了應有的冷靜,當然,這種冷靜是相對的,裝相壯場面的事情也還是要做,不如此便不足以顯示決心,各派勢力雖然都覬覦皇位,但好在底線尚在,內鬥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也不允許發生的,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一旦挑起兵事,誰先出手誰就會落入萬劫不復之地這是肯定的,簡單說,可以爭、可以搶、可以鬥,但是別抄傢伙。

皇太極自被推舉為汗繼而建立大清登基為帝以來,一直在面對不同對手的不斷挑戰,面對八王共治這種貌似民主的制度,各個旗主的私心和不訓一覽無餘,無奈中皇太極選擇了通過打壓其他旗主,藉以提高統治威望和權利的行動,無論手段如何強硬,事實證明效果是極好的,他完美的解決了“到底誰說了算”的問題。

令人遺憾的是,皇太極的死過於突然,雖然前兆頻現,皇太極也自知病體日趨衰敗,但誰也沒能想到等待他的是令人不及反應的猝死,所以在他生前好不容易聚攏後收於手中的權利,一下子又仿似回到了努爾哈赤剛剛過世時候的狀態,又再次面臨八王決議,所以亂象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而這一次遠比皇太極上位矛盾更為尖銳,較之也更為兇險。

真正掌握話語權的無非是代善、豪格、阿達禮、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至於索尼、鰲拜、碩託之流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單列出來,講在前面,碩託是代善的兒子,阿達禮是代善的孫子,說在前面是因為,一會兒代善一發話,現場啞火一片,大家別奇怪,但是所在陣營和支持誰,這是兩碼事,相同陣營也會支持不同的人,這才有了後來的謀立被殺事件。拉幫結派的他們身後都是一群人,哪個都不容小覷。

比如鰲拜這類人,為什麼敢和多爾袞犯驢,一是出於對皇太極的忠誠,二是涉及自己的最根本利益,三是老哥們的忠義能為皇太極自請殉葬,自己要是為舊主連得罪人都不敢,以後也就別混了,一群人盯著看呢。

人的臉樹的皮,皇太極剛死,章京安達裡和敦達裡主動要求陪葬皇太極,也就是殉葬,因為皇太極生前對他倆實在太好了,皇太極歸天,他倆不願意獨活,忠心到這種程度恐怕會讓所謂的滿洲第一巴圖魯臉紅好長時間吧。

老哥倆臨殉葬放心不下,一個問皇位交接事,一個表達為豪格不惜身命(他死前名義上屬豪格部),保皇(黃)派,讓他倆放心云云,這話在大夥兒耳中縈繞尚未散去,崇政殿上哪能服軟呢。

從開始奪權,參與勢力就不只是多爾袞和豪格,各位,小福臨忙著吃奶沒去(玩笑),但是他這個虛設的位子一直都在,是誰也無法忽視的。

再者,三方勢力不是到了崇政殿才想起來互掄的,皇太極剛死,私下就都溝通過思想,誰也不敢把多爾袞得罪的太狠,包括代善也不敢,所以皇位的事兒兩黃旗旗臣早先就已經讓步並且設下了底線,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私下溝通中,誰也沒定下來必須就得是豪格,福臨當時就有位子。(私下暫時商定,豪格登基,福臨太子,兄終弟及。所以豪格才敢在崇政殿玩三請三讓這套,沒想到玩砸了。而多爾袞和索尼的交流結果是,皇太極的兒子就行。)

如果沒有多爾袞,豪格能順利登基麼?夠嗆,政治這東西,還沒走到最後一步,真不好說,豪格本身底子也夠薄的,否則也不會被那麼輕易被放棄,只有他自己不自知自己的底子有多薄,多爾袞只不過分析的足夠透徹,幫手後面不露面的傢伙把豪格跳過去而已,敵人的敵人是朋友,豪格上位多爾袞必死-----“若立肅王(豪格),我等具無生理”,就此分家單過也不奇怪,多鐸那小脾氣上來,把鰲拜剁了也就剁了(老幹將們都死了,後來鰲拜才敢這麼狂),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家奴,僅此而已,鰲拜索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背後的勢力。

那麼既然自己無法得到皇位,那麼幫助一下敵人的敵人也好,多爾袞也不想豪格上位,所以才提出了福臨登基,這不是,不是,不是臨時起意一拍腦門想起來的------

所以江湖傳聞,布木布泰的確是下嫁了,只不過下嫁的不是多爾袞,而是代善......阿巴亥玩這套把自己玩死了,布木布泰玩這招玩活了。

最初,兩黃旗加上正藍旗的何洛會都是支持豪格的,其中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遏必隆的哥哥,原鑲白旗,被阿濟格折騰跑了)都屬於絕對死硬派,寧死不屈那種,即便沒有奪位這回事,他們和兩白旗也是死仇一般。

多鐸、阿濟格、碩託、阿達禮都是支持多爾袞的,但是代善一發話,在那種場合碩託和阿達禮立馬啞火,前面說過,一個要喊爹,一個喊爺爺,沒法在公開場合硬扛,只能事後搞小動作。

奪位序幕在崇政殿拉開,此時的皇城和崇政殿,已經被索尼、鰲拜為首的兩黃勢力團團包圍,張弓開弩,一觸即發。

代善主持,索尼鰲拜搶先發聲,豪格繼位,多爾袞輕輕地擺了擺手,意思就是請您滾出去,這兒沒你們這些奴才說話的份兒。

多鐸從來都不怕索尼這群人,直接跳出來要求多爾袞繼位,因為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太高,多爾袞也在盤算躊躇。

多鐸說:你不當皇帝,那我當!-_-||

太祖遺詔可是有我多鐸的名字呢!

多爾袞說:還有人家豪格的名字呢,可不止你自己。

豪格對這哥仨都夠怵頭的,所以沒有直頂,說了句“福小德薄,非所堪當”就飄飄然走了,他走了......充分學習皇太極三請三讓,好像大局已定的樣子。

多鐸說,那就代善,代善可不敢接茬,這檔口,德高望重可不好使,更可況他的德行大家都懂的,早就沒有資格覬覦皇位了。代善說,我老了,言外之意就是-----別缺德了,讓我多活兩年吧。

代善:多爾袞上位的話......

嗖嗖嗖,兩黃旗臣急眼了,佩劍闖殿,必須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否則我們寧可全死掉陪主子一起走,這絕對是要豁命了,多爾袞也同樣有底線,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讓大清勢力分崩離析,所以提出福臨繼位,對方也同樣忌憚於多爾袞的勢力,並且再退了一步,同意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福臨,兩白旗的構成是從前的兩黃旗,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資源傾向那麼多年,底子很厚,實力超高的。

皇太極死後,滿洲的八旗究竟都支持誰繼位?

按旗色來分的話:

保皇派: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領鑲藍旗的濟爾哈朗我沒怎麼提是因為,他心裡支持豪格,但是膽小怕事,不敢得罪多爾袞,私下早和兩黃交底了,但是又要虛以為蛇糊弄多爾袞,所以一直算不上旗幟鮮明的支持某一方,塵埃落定的情況下,才敢說說實話。

多爾袞:很明顯,正白、鑲白旗。阿達禮和碩託最後被多爾袞利用,倆人後幾天上躥下跳的擁立多爾袞,被代善大義滅親的交出去了,多爾袞沒容倆人說話直接就殺了,這件事今後有機會我會專題闡述。


古今通史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八旗的雛形

自努爾哈赤創立八旗以來整個滿清部極速的凝聚成了較強的戰鬥力,後來皇太極繼位之後也基本遵循這個制度,他自己掌握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多爾袞 多鐸兩兄弟統領正白旗,鑲白旗。

代善父子執掌正紅旗,鑲紅旗

濟爾哈朗掌握鑲藍旗。

當時的局勢

當時皇太極暴斃之後最有繼承權的是長子豪格,多爾袞這兩股勢力,因為滿清沒有立長子的傳統,所以兩人為皇位開始爭奪,代善父子,濟爾哈朗則選擇保持中立,這樣一來豪格跟多爾袞的實力就變得相差無幾,一開始多爾袞就去爭取過代善父子,但是代善這個老狐狸始終沒有表態到底要支持誰當皇帝,濟爾哈朗為人非常謹慎,他總是給別人一種牆頭草的感覺,所以多爾袞也不指望他,但是唯一的問題是如果豪格,多爾袞為皇位打起來的話,那麼代善,濟爾哈朗就會對挑起爭端的一方下手,所以兩人投鼠忌器一直沒有爆發衝突。

漁翁得利

當時雙方爭執不下的關鍵時刻,多爾袞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麼藥居然要退出爭奪皇位的資格,提議立皇太極的小兒子年僅五歲的福臨為帝,這一下子豪格可傻眼了,直接就失去了繼承資格,因為福臨是他的親弟弟,如果他繼續爭奪的話就會遭受到另外人的攻擊,福臨的娘大玉兒那是多爾袞的老相好,所以多爾袞這招十分厲害,五歲的福臨沒有執政能力,他自立為攝政王,權力上跟皇帝幾乎沒有區別,加上大玉兒的這層特殊關係,所以實際上的勝利者還是多爾袞。


歷史小明王


誰不想坐那一把龍騎?誰不覬覦王位?哪怕是調用軍隊包圍議事廳,也不能讓“九五之尊”落入他人之手。這就是皇太極死後,諸王爭奪皇位的現場氣氛。

皇太極死去留下的“皇位之爭”

公元1643年,皇太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清朝的臣子們一下子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人心浮動。“國不可一日無君”呀!自然,“選立皇嗣”就成了宮廷的頭等大事。

各王都在心裡掂量自己的勝算

按照當時的情形而論,八旗諸王都有資格作為“候選人”。因此,大清的諸王們個個都躍躍欲試。但是,誰也別想順順當當地入選。可以想象,競爭的局面肯定是異常激烈的。這其中,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蒙格最有希望入選。

起初,努爾哈赤的長子禮親王代善和努爾哈赤的侄子鄭親王濟爾哈朗起初也信心滿足,但後來都“知難而退”了。

那麼,多爾袞呢?——他是努爾哈赤第14子,屢立戰功,掌管吏部。所以多爾袞可謂實至名:,在諸貝勒王中的地位卓然獨立。

那麼,蒙格呢?——他是皇太極長子。初封貝勒,皇太極時升為和碩貝勒,後又被封為肅親王,掌管戶部。在“松錦之戰”中也有不俗表現。無疑也是一位拔尖人物。

我們將二人的勝率作個比較吧

①多爾袞戰功赫赫,同母的兄弟阿濟格和多鐸都有權勢。這一點蒙格不如他。

②多爾袞與多鐸是兩白旗主,而蒙格是正藍旗主。皇太極是兩黃旗主。黃旗最為“尊貴”。由於皇太極與蒙格的父子關係,估計兩黃旗會力挺蒙格。③由於多年並肩作戰的友誼,兩黃旗中擁護多爾袞的大有人在④皇太極深愛多爾袞,對自己的兒子蒙格則相對冷淡。


以上四點,可以看出多爾袞的勝算更大。但是,下面一點使多爾袞遭遇重大挑戰,這就是“父死子襲制”。

滿族原是“擇優”,後來受漢文化的影響,也接受漢族的封建禮法——“父死子繼”。在這一點上,代善和濟爾哈朗表現得尤為堅決。從這一點來看,蒙格的勝算更大。

到揭開底牌的時候了

皇太極出世後的第五天,多爾袞和豪格正面交鋒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會議之前,多爾袞先找到兩黃旗大臣索尼試探口風。但索尼直接了當:“必須在先帝之子中立一位”。

會議氣氛格外緊張。兩黃旗大臣們為了不使本旗地位下降,竟然出動軍隊把會議地點——“崇政殿”團團包圍了起來。

會議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長久的對峙之後,多鐸先發制人,力推多爾袞。但多爾袞不敢應允。他便說:“你不同意繼位,那我就是最佳人選。太祖遺詔中也有我的名字”。

多爾袞立即反對:“僅憑遺詔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多鐸哪會知道多爾袞不應承並不代表不想要呢?他是不想把會議搞砸,所以不想太早表態。

多鐸很無奈,但無論如何不能讓兩黃旗的人繼續皇位,於是又薦代善。

代善本來沒有奢望了,他只想起著平衡各方的作用。兩黃旗、兩白旗的人都不好惹呀!見多鐸提到自己。於是把心一橫:“蒙格是先帝之子,立他最為合適。我年事已高,勝任不了”。

豪格聽後異常亢奮。但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一言不發,其他諸王也態度冷淡。蒙格覺得沒趣,便面露怨色地說:“我德淺才薄,難擔此任”,說罷離席而去。

兩黃旗大臣們見事情鬧僵了,便群起抗議,甚至以死相威脅:“若不立先帝之子,我們決不答應”。會議到此時已經開不下去了,後臺甚至已有人準備動手了。

代善的提議無人響應,各方的對峙更加嚴重了。他大為惱火,也揚長而去。八王阿齊格見狀也提前出局。十王多鐸也滿面愁容。

多爾袞見局勢發展成這樣,這是沒有想到的。看來要調整策略了。經過反覆思考之後,他決定以退為進

“既然蒙格謙讓退出,不願繼位,那就算了吧!我們就立先帝的第九子福臨為帝吧”!不過他又提:“福臨尚小,無法親政。就由我和濟爾哈朗暫為輔政。等福臨成年之後再歸政於他”。

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皇位就這樣定了下來。多爾袞果然是大政治家的風範。把很有可能出現的兵刃之災化解於無形。殿外將士悄沒聲息地退去了。

各位看官,現在你們能想到各方都支持誰了嗎?

黃旗大臣們——管他蒙格還是福臨,只要兩黃旗作為皇帝之旗一事沒有變動,保駕皇子的目的也達到了。

代善——管他是蒙格還是福臨,反正都是皇太極之子。

濟尓哈朗一一本傾向於蒙格,但立福臨他也不反對。何況多爾袞把他也提到“攝政王”的位置。於人無害,於已有利,何樂而不為呢?

阿濟格和多鐸兩兄弟——唉!皇位沒想到還是落到皇太極兒子的手中。但無奈是哥哥主動提出的。雖有不滿,也只好藏在心裡。

多爾袞——為了和解,忍了算了!再又想想:侄皇帝年僅6歲,濟爾哈朗性格隱忍懦弱,其實自己這個“攝政王”同皇帝差不多。差不多就行了!

福臨呢——我什麼都不知道呀!你們讓我當,我就當唄!天上掉陷餅,有撿白不撿。


蒙格呢?——本來是最熱門人選,結果呢?別人吃葷,他別說吃素,連湯汁也沒有分給他一羹。誰讓他當初故作高姿態呢?

文章最後,我想向多、福、蒙三人各提一個問題:

①多爾袞:你真是“八面瓏瓏”呀!你的提議咋這麼絕呢?②福臨:你這小子命咋這麼好呢?③蒙格你呢?你是什麼心態?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皇太極的突然駕崩和其生前未明確皇位繼承人就註定了會發生關於皇位的爭奪!

當時,皇太極長子已經35歲,年富力強,繼位呼聲很高,而且他手中單獨擁有正藍旗!皇太極生前擁有的兩黃旗則支持皇位正統傳承,擁護豪格繼位!

多爾袞雖然只擁有正白旗,但其一母同胞多鐸手中擁有鑲白旗,這樣多爾袞就有了兩白旗的支持。另外,多爾袞的另一位一母同胞阿濟格,乃是滿洲第一猛將,其在八旗中擁有絕對的影響力!

兩紅旗則掌握在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和代善嫡長孫羅洛渾手中!

擁有鑲藍旗的則是努爾哈赤侄子濟爾哈朗手中!

首先,代善年事已高,對皇位不再追求,雖然名義上支持豪格繼位,但其實際保持中立態度!兩紅旗首先退出競爭!

濟爾哈朗不屬努爾哈赤子孫,影響力不大,話語權也很小,再加上其擁有的鑲藍旗戰鬥力最弱,就算明確站隊,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鑲藍旗退出競爭!

豪格雖然擁有正藍,正黃,鑲黃三旗支持,但他所擁有的正藍旗剛整編不久,對正藍旗軍隊的掌握尚不牢固。另外,兩黃旗也有部分人支持多爾袞繼位,所以他實際上最多隻擁有兩旗的支持!

多爾袞擁有的兩白旗則是實打實的堅定支持,再加上阿濟格這個第一猛將的支持,多爾袞和豪格的實際不相上下!

皇太極時期,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滿洲貴族手中,也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手中,八旗旗主就是議政大臣,對於皇位繼承人這樣的重大問題,必須通過議政會議決定!

開會當天,兩黃旗軍隊先包圍了會議所在的大殿。聞訊而來的兩白旗則在外圍聚集,八旗內訌,一觸即發!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多爾袞表現出一個滿洲貴族,一個皇室親王的胸襟和氣度,決定退一步,將皇太極第九子,年近6歲的福臨擁立為帝。這樣一來,那些擁護皇太極皇子繼位的兩黃旗說不出話來了,代善沒話說了,濟爾哈朗本就人微言輕,自然同意這個提議!豪格見大勢已去,也沒再說話,生氣離去!

多爾袞之所以選擇福臨並不是因為孝莊太后的原因。當時,八旗軍隊正值揮師入關的關鍵時期,是最需要蒙古部落支持的時候,福臨作為擁有蒙古科爾沁部落血脈的唯一皇子,被選擇繼位有些非常重大的政治意義!


正說清代十二朝


努爾哈赤死後至皇太極時期,滿清八旗的勢力分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是在權力方面被逐漸削弱,以至於在順治皇帝掌權期間,直接將滿清八旗一分為二,徹底結束了八旗的輝煌,頗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努爾哈赤與其第八子皇太極,都是清朝歷史上極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兩人對“打江山”和“坐江山”時,針對下屬權力的給予和分配看的十分透徹。

“打江山”時,需要採用“分配權力、收買人心”的手段,讓屬下心甘情願的為自己賣命。 而“坐江山”時,則必須適當的

“收回權力、鞏固皇權”

努爾哈赤在世時,愛新覺羅家族還處於“打江山”的階段,努爾哈赤在決定了“一統山河”戰略目標後,逐漸建立了“滿清八旗”這支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

“整軍容易統軍難”,如何讓滿清八旗心甘情願的為自己賣命,便成為了努爾哈赤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因此,努爾哈赤制訂了一個“八旗同議制”,八位旗主除兵權之外,還同時擁有“議政”的權力,相當於現在的“議會”制度,這樣一來大清的榮辱就不僅僅是努爾哈赤一個人的了。

而是由八位旗主共同來承擔,這不僅給了八旗旗主一個建立“共同國度”的理想目標,還栓住了八旗旗主的心,從此“八根繩子”擰成了同一股,勒斷了明朝的最後一口氣。 努爾哈赤過世後,由第八子皇太極繼位。此時天下大勢已成定局,皇太極知道,現在就是要從“打天下”過度到“坐天下”的階段了。

皇太極認為滿八旗的權力過大而且居功自傲,長期下去會影響皇權的統治,但是如果貿然“削權”又恐會引起八旗的不滿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於是,深諳“制衡之道”的皇太極,在頂著所有滿族貴胄的反對下,建立了“漢八旗和蒙八旗”。

“漢八旗和滿八旗”看似是一種擴充軍事規模和收買漢蒙人心的手段,其實核心目地,是為了制衡滿清八旗。

皇太極作為“漢蒙八旗”的最高統帥和正黃、鑲黃二旗的旗主,獨攬軍政大權。

穩定局勢之後,皇太極為了避免“滿臣一家獨大”著手提拔漢族官員,試圖令滿漢二股勢力,在朝中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衡之勢,從而進一步推行“中央集權制”政策。

順治受皇太極的影響,認為如果八旗的勢力過於強大,勢必會影響到皇權的統治,於是順治採取將八旗一分為二的政策,將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劃到由皇帝統領的部隊,下五旗則繼續由八旗旗主管理。

如此一來,皇帝既統領漢蒙八旗,又掌握了滿族上三旗,徹底解決了持續了幾十年的“八旗勢大,皇帝勢微”的政治問題。


白話歷史君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是後金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繼承了努爾哈赤大漢的位置,成為後金領袖。並在1636年成功建立大清國。為後來清軍入關做好充分準備。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確定好自己的接班人,致使在自己去世後,導致集團內部出現爭奪汗位的激烈鬥爭。




爭奪汗位的兩大集團分別是以多爾袞為首的政治集團,以及以豪格為首的政治集團。這兩大陣營為了皇位的繼承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原來由皇太極領導下的兩黃旗部下,全力擁戴豪格繼承皇位,反對多爾袞繼承皇位。按照努爾哈赤設立八旗原則,黃旗在八旗之中地位最高,權利最大。如果皇位被其他旗主獲得,原來的黃旗陣營那就得更換其他顏色旗幟。失去原來的地位。兩黃旗擁戴豪格繼承皇位,實際上也是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另外掌握鑲藍旗的濟爾哈郎也是豪格的支持者。這樣加上豪格自己正藍旗將領的全力支持,豪格獲得過半軍事實力的支持。基本上與多爾袞集團實力相當。

如果雙方對皇位的繼承權互不相讓,那就得動用武力來解決。雙方火拼必然會造成大清國的綜合國力受到內耗,嚴重影響清軍入主中原的計劃。這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為了從大局利益出發,避免大清國內發生流血衝突,德高望重的代善站出來從中斡旋。提出推舉皇太極五子福臨繼承皇位方案。這個方案顯然是一個折中選擇。它總比多爾袞,豪格雙方發生武力流血衝突要好很多。並且從雙方陣營中選擇多爾袞,濟爾哈郎兩人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最後雙方看到爭奪皇位無望,也只能接受提出的方案。




從雙方退出皇位的爭奪來看,多爾袞集團還是獲得了更多的政治利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當初支持豪格的兩個黃旗,這兩個黃旗不論哪個皇子來繼位,他們都能保持最高地位,不至於更換旗幟顏色,權利下降。就是說這兩個黃旗轉身成了小皇帝福臨的支持者,而豪格從此就失去了兩個黃旗的支持。那麼多爾袞作為輔政大臣是有權利管理這兩個黃旗部隊的。

縱觀多爾袞,豪格雙方爭奪皇位繼承權一事,多爾袞還是略佔上風的。後來隨著多爾袞成為輔政大臣,利用手中權利拉攏引誘豪格集部下,瓦解豪格集團的戰鬥力。並進一步誣陷豪格集團圖謀不軌,惡意中傷多爾袞等等。於是多爾袞藉機打壓豪格,利用皇帝之手,削去豪格的爵位,把豪格貶為庶人。

(文中圖片依次為豪格,多爾袞)


折返888


大家應該知道,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時期,把滿族總共分為了8旗,而滿族的統治一直以這8旗為核心,其他的都為附庸,沒有說話的權利。

那麼在皇太極死後,八旗的力量對比如下,。

皇太極親掌的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持皇太極長子豪格繼位。

多爾袞和他的兩個親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掌握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兵力。

代善父子掌握正紅旗和鑲紅旗兩旗兵力。

濟爾哈朗掌握鑲藍旗一旗兵力。

總共分為3大派。代善,濟爾哈朗是中立派,多爾袞想自己上位,豪格也想他自己上位。

在這裡看豪格雖然掌握了3旗兵力,但是他並沒有壓倒性的力量,如果豪格和多爾袞相爭,那麼代善和濟爾哈朗為了滿族的統一就會對一方下手,所以多爾袞和豪格都投鼠忌器。最後在濟爾哈朗的提議下,才讓愛新覺羅-福臨撿了個大禮包。


夢迴伍千年


皇太極時期,當時清朝的軍隊是八旗制度。而這八旗中,皇太極作為皇帝統領著正黃旗和鑲黃旗,而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統領著正藍旗。這屬於上三旗。而多爾袞兄弟因為努爾哈赤當時的緣故,掌握著正白旗和鑲白旗。而由努爾哈赤的原配夫子生的代善掌握著正紅旗和鑲紅旗。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鄭親王濟爾哈朗掌管著鑲藍旗。皇太極與大玉兒而皇太極死的時候,和努爾哈赤一樣,都沒有安排接班人。那也就是說,皇位是必須得到大家共同的認可,方才可以繼承。那麼在當時有著實力說話的就是以上掌握八旗的掌權人。正黃旗和鑲黃旗屬於皇帝的軍隊,是支持皇帝的兒子的。正常情況下,因為豪格掌握了一個正藍旗,又是皇太極的大兒子,兩黃旗也支持,這上三旗實力是最強的,豪格應該會繼承皇位。但是豪格卻有兩大致命的弱點,第一是他不是正妃所生,不屬於嫡子,第二,兩黃旗的高級將領也擔心如果豪格做了皇帝,兩黃旗的地位不如正藍旗,所以也沒有公開支持。多爾袞這邊呢,顯然是要自立當皇帝。但是他的支持力度也不夠,雖然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但是要當皇帝還遠遠不夠。多爾袞而掌握最低端的正紅旗和鑲紅旗的代善更不可能。豪格,皇室,多爾袞肯定不同意。只掌握一個鑲藍旗的濟爾哈朗更不可能了,他本身就已經快邊緣化了。但是這四個人的意見,再加上皇室。組成了一個高級議事廳。議論誰來當皇帝。起先是豪格與多爾袞爭論不休,誰也不願意對方當皇帝。實力相當。而代善和濟爾哈朗態度不明,顯然誰也不幫,坐山觀虎鬥。這就使得皇位問題出現了一個僵局。商議無果,第二天繼續商議。這時皇太極的正妃大玉兒找到多爾袞,這兩人小時有婚約,青梅竹馬的。但現在各有家庭,可是情意卻還在。大玉兒要求多爾袞支持她的兒子順治繼位。憑藉多爾袞和大玉兒的關係,顯然多爾袞已經無法當上皇帝,只能想其他辦法,支持順治的話,是一步好棋,雖然這不如自己當皇帝,但是奈何支持力度不夠。如果順治當皇帝,那順治只領有正黃旗和鑲黃旗,這兩旗一定是支持的,因為順治是皇太極的正妃所生,其次順治只有這兩旗,肯定不可能消費他們的地位。

順治與董鄂妃

多爾袞和大玉兒的關係,多爾袞支持順治,那麼就可以做為攝政王,如果管理權在自己手中,那可以慢慢消耗,才是最安全的辦法。於是多爾袞即支持順治。順治已經有四旗支持了,已經佔到半數,其他四旗也只能少數服從多數,順治順利登上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