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身為一個農村人,老張對於很多的農村種植方面的俗語還是非常瞭解的。眼看今天已經到了農曆三月三十,距離農曆四月初一還有一天,而這個時候,又是農業生產關鍵時期,因為家裡面的油菜和小麥都到了灌漿中後期,可以說這個時候天氣,對於接下來一個月糧食的產量影響非常明顯。但是古代咱們又沒有非常先進的天氣預報,所以咱們的古人就根據一些天氣變化對於後續的糧食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做了一個大概的統計,將這些統計的結果編成了一些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



三月怕三七

在咱們老祖宗的認識裡面,農曆的三月份,有三個日子對於後續的生產非常重要,這三個日子分別是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這三天。因為咱們老祖宗認為,如果三月的這三天出現下雨的話,那麼意味著今年,接下來一個月的天氣也會降雨比較多,而農曆的三四月份,是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重要的灌漿期,這個時候農作物對於陽光的需求量特別大,因為只有足夠的日照才會滿足農作物澱粉的累積,而且降雨較多的話農作物容易發生病害,比如說赤黴病什麼的,對於農作物的產量影響非常巨大。



但是為什麼說三月這幾天下雨的話,意味著接下來一個月降雨量會比較多呢?或許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是因為咱們很多古代的民俗諺語都是針對中原地區,畢竟以前中原地區是整個文化的聚集地,相較於整個沿海地區更具有代表性。而我們的中原地區大多是河北河南一帶,這個地區的氣候收到冷氣流和熱氣流的共同影響,而咱們中原地區的冷氣流主要來源於西伯利亞,而熱氣流來源於太平洋海洋溼潤的暖氣流,咱們知道熱氣流一般會攜帶大量的水分,在遇到冷空氣的時候,熱氣流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雨滴,這樣一來就形成降雨。而三月這三天分別是上、中、下旬的後三天,這幾天,如果天氣出現降雨或者寒冷的話,那麼有很大的概率都說明最近這幾天天氣都是這種情況。而三月份一般來說是倒春寒頻發的一個月,這個時候如果這幾天降雨偏多,意味著今年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比較強勢,那麼後續冷空氣退縮的就比較慢,所以今年的降雨量比較多,氣溫也比較低,農作物產量不會太高。

四月怕初一



其實四月份不是怕的初一,相信瞭解農村老黃曆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有一個重要的節氣,這個節氣就是立夏。立夏的到來代表著夏天的來臨,可以說立夏之後再無倒春寒,因此各位農民朋友,不用再擔心四月以後會出現倒春寒。但是四月以後,農作物的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馬上面臨著收小麥,繼而要播種玉米和水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立夏這天天氣還是陰冷下雨的話,就代表今年的冷空氣特別強勢,可能後續整個北方地區都會出現乾旱少雨,因為海洋性的熱氣流難以快速的擊退北方的冷空氣,因此立夏這一天如果天氣特別好的話,意味著今年的北方降雨比較多,比較風調雨順。

當然了,現在很多人對於這些農村俗語,都滿不在乎,且很多認為這些農村俗語是錯誤的,這主要是因為現在人類的活動越來越多的干擾到了整個地球的生態變化,因此氣候越來越發變的無常,沒有規律可循。但是這些老俗語畢竟是老祖宗根據幾千年的生活規律總結出來的,老張認為有時候還可以給我們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鑑作用,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老張談三農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三月份的時候,農民就擔心三月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這三天不下雨,而四月份的時候,農民就擔心在四月初一這一天下雨,那麼整個四月份都將處於雨季。

我覺得這句俗語還是有道理的,我們想想以前的種植技術,那個時候真的是靠天吃飯,沒有現在那麼多溫室大棚,變季蔬菜。那個時候,農民種植順不順利都要看老天爺的臉。在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下雨,那麼整個三月份有可能出現乾旱。而大家都知道,三月份,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很多糧食作物都是在三月份種植,如果沒有足夠的雨水,那麼作物生長會比較困難,對作物的收穫造成影響。而在四月份的時候,如果初一下雨,那麼有可能四月份是處於雨季的。而在四月份的時候,已經有一些作物是要進行開花授粉。如果處於雨季,不僅會影響作物授粉受精,而且還會使作物不能通過光合作用積累足夠的養分,不能給開花結果期提供足量的養分來使作物正常發育生長。而作物收穫的好壞是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計問題,所以農民對此格外重視。所以這句俗語還是挺有道理的。


你們覺得有沒有道理呢?快來下面評論一下吧,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在以前農村經濟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都是通過觀測天氣變化來進行農業生產。而且在以前還沒有現在先進的天氣預報設備,因此在長期的勞動中,人們總結了很多的生活生產經驗,並通過俗語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很好表達了在當時的農村農業生產當中,農民的思想以及對於氣候觀測所帶來的影響。



三月怕三七

在三月份的時候,大部分農民都開始進行新的一年的耕種了。而三月份是糧食春播的關鍵時節,人們普遍認為在三月份當中,如果在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個帶有“七”的日子裡都不下雨的話,那麼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春播中種子的發芽,最終影響今年的收成。而初七、十七、二十七其實就是代表整個三月份的時間短。人們都說春雨貴如油,每年的三月也是農忙時節,如果能在期間下一場雨那將是對農作物幫助更大,也是農民更願意看到的。



四月怕初一

在進入四月份的時候,一般也是雨季高發期。這時候人們不會擔心沒有下雨,而且恰恰相反,如果在四月初一就下大雨的話,根據以往農民對於氣候觀測的經驗判斷,那麼這整個四月將會持續陰雨綿綿,甚至大暴雨。這對於糧食、莊稼影響很大,甚至會造成糧食顆粒無收,這對於農民來說無疑將是沉重的打擊。因此才有了“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這也說明了四月雨水多對於小麥生長影響很大。



這是一句農諺,同時也是告訴人們在農業生產當中要做好提前應對天氣的思想準備。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天氣預報也越來越發達的年代,但是這樣的農村諺語卻一直流傳了下來。只能說這些諺語都是農村人民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唉,現在看來,人人是值得學習的。


鄉村波比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群眾所創造的,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的,是農村人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時候,覺得農諺老話很神奇,短短的幾句話、幾個字,卻可以精準地預測幾個月的天氣、知曉一年的收成。題目中的這句話完整的應該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類似的還有“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三月初一下一陣,多半黃篾打穀囤”、“四月初一雨,農家要受苦”,表達的意思就是三月要下雨,四月要天晴。

三月為什麼怕三七?

句子的表面意思是,如果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下雨的話,那麼這個月乾旱的可能性就較大,這三天恰巧將農曆三月分成四個部分,深刻含義就是農曆三月怕乾旱,要適當下雨才能保證收成。農諺“三月初一下一陣,多半黃篾打穀囤”也是表達的這個意思,三月初一下點小雨,那麼這一年的糧食收成就會很好,要提前置辦秋收的穀倉。由此可見,三月下雨還是蠻重要的。

為什麼三月要下雨呢?根據農作物生長的特性,穀雨前後正是莊稼茁壯成長之際,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如果在快速成長的關鍵期缺水,那麼可能影響其出苗和長大,導致收穫時糧食減產,影響一年的收成。與三月相關的就是穀雨了,農諺也有相關的說法,“穀雨不下雨,農人要受苦”、“穀雨若無雨,糧倉裡無谷”、“穀雨灑一點,叫花捧大碗”。

四月為什麼怕初一?

這句諺語的字面含義就是,如果農曆四月初一下雨的話,那麼一整個月都處於連綿陰雨之中。如果初一下雨都不怕的話,就怕四月十二下雨。那麼為什麼,四月那麼怕下雨呢?因為正是小麥抽穗、授粉的時節,也正是需要天氣晴朗,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如果這段時間經常下雨的話,那麼可能導致小麥不能完全授粉成功,而且會導致小麥倒伏,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對於以前將莊稼看成是生存之本的年代,糧食的收成直接關乎今年一家是否會捱餓,家人是否能活下來,所以預測天氣還是非常重要的。

農諺中的天氣預測,雖然並非科學制定,而是經驗的總結,各個地方也有所差異,但是能夠流傳下來,說明可靠性還是非常高的,雖然現在技術發達了,有天氣預報了,也有灌溉技術了,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為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借鑑。這就是指尖三農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發表你的評論。


指尖三農


我們是古達的農耕社會,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我們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總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意義的農村俗語,指導著生產發展。

今天阿寧給大家介紹的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農村俗語就是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句話完整的應該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當然這裡的月份,三月和四月都是指的是農曆的三四月份。

意思就是在說,如果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下雨的話,那麼,這個月份有很大的可能會幹旱,農曆三月左右正式穀雨前後,穀雨是莊稼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北方的小麥和南方的水稻正處於拔節育穗期,如果幹旱很容易造成農作物的生長,嚴重的還會影響後期的收成,造成糧食的減產。而且,不只是糧食作物,其他作物也在生長的關鍵時期。

穀雨下雨對於農作物真的至關重要,有類似的俗語:“穀雨不下雨,農人要受苦”、“穀雨若無雨,糧倉裡無谷”、“穀雨灑一點,叫花捧大碗”。

四月怕初一,四月指的是農曆四月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入股農曆四月初一下雨的話,那麼一整個月都處於連綿陰雨之中。

四月那麼怕下雨呢?因為正是小麥抽穗、授粉的時期,如果陰雨綿綿,小麥將無法授粉,而且會導致小麥倒伏,這還是次要的。如果小麥授粉不成果,小麥將導致小麥不結穗或者是結穗之後空穗的情況,這樣會造成小麥的減產。

類似的俗語還有“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三月初一下一陣,多半黃篾打穀囤”、“四月初一雨,農家要受苦”,就說說,表達的意思就是三月的時候要下雨,四月要天晴。


女王朱瓊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結束後的第一天,農曆四月初一,看天氣預報在今天國內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小雨。昨天還是豔陽高照,今天早上起來到處溼漉漉一片,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下過不停。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

這是古人總結的一句天氣方面的農諺,其完整的句子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估計大家聽了完整的俗語,對其意思也猜到了五六分了。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農曆的三月份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天不下雨,而到了農曆四月份的時候,就擔心在四月初一的時候下雨。而在三月初七不下雨和四月初一下雨,這些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天氣,如果在農曆四月十二的時候下雨了,那就表示這個四月份的雨水非常充足,在後期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一直將要持續到小麥收割時,這樣顯然對於小麥收割是不利的。對於種植過小麥的農民來說,在後期的時候是最怕雨水的。在農曆的四月份,冬小麥的生長也處於關鍵時候了,正是需要陽光的時候,如果雨水太多了,那小麥的授粉、成熟都會受到影響,而麥子長得不好,那麼百姓自然就不容易吃飽飯了。

在農曆的三月份的時候,是很多的農作物播種的關鍵時期,而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天正好貫穿了整個三月份,春播農作物正是需要水分的,這樣才能發芽、生長。如果這三天不下雨,那就表示整個三月份的雨水很少,而這對於春播農作物的生長不利,尤其是對麥子返青也不利。老話常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農曆三月份降雨對於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

到了農曆四月份的時候,農民不用擔心出現乾旱了,反而最害怕的就是出現連續的降雨天氣。因為在農曆四月份的時候,正好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了。立夏節氣一到,溫度升高了,雷雨天氣也增多了。而這個時候如今降雨過多,那很容易就發生洪災害。而這樣不僅夏收農作物會受到影響,春播的農作物也最怕水淹了。畢竟在過去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天氣好收成就好,而天氣不好,那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了,如果農曆四月初一降雨了,那後面的雨水比較充足。尤其是在農曆四月十二日下大雨了,就表示後期的天氣雨水多,這樣對於夏收的麥子來說,確實是很不利的。

古人所總結的這句農諺,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這也是古人在過去長期農耕經驗的總結,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聽村裡的一些老人常說,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就是依靠這些來預測天氣的,準確性還是蠻高的。農夫認為,雖然今天的氣候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農民也不再完全靠天吃飯了,但是古人傳下來的這些農諺,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今天是農曆四月初一,明天就是立夏節氣了,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中有許多是關於農業生產的,而農業生產最講究適應農時,我國傳統農曆才是農民的日子,所以這些農村俗語中的關於月和日,說的也大都是農曆。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俗語也是一句農時農諺,意思是農曆三月天,正好是穀雨前後,“穀雨前後,安瓜點豆”,對於十年九旱的北方地區雨水在這一帶非常關鍵。人們會十分關心初七,十七,和廿七這三天是否下雨,如果初七不下雨,那到十七這一段也就不會下雨,而到了17這一天還是不下雨,那麼27這一段時間內都不會下雨了,到了27這一天還是沒有雨下的話,那麼整個農曆三月都不會有雨了!

而農曆四月已經到了陽曆的六月份,也就是夏收時刻,是不少地方麥收的季節。初一如果下雨的話,那就不是好事兒,因為四月初一下雨的話,這之後的一個月內都會雨水淋淋,麥子到了成熟的時候,也沒法往回收了!農民只有眼睜睜的看著到口的白麵拖在地裡了!

農民群眾為什麼會用“三月初七,十七,廿七”這三天的雨水情況來預測判斷後面十天內的雨水情況呢?還有農民群眾為什麼會用四月初一的天氣情況來預測四月一個整月的雨水情況?這些預測準確嗎?

這就是我國農民群眾的智慧!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農民群眾發現了各個不同日子天氣情況 之間也是存在一定的律動關係的。就像我們的音樂節拍一樣。

農村還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農諺就是“八月15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說的就是如果前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如果是陰天,那麼第二年的正月15元宵節這一天就會下雪。

實踐證明,這樣的預測是非常準確的!不敢說百分之百,卻也在有90%以上!這是有多年來的天氣記錄作證的。這樣的律動關係不但在實踐中指導農民根據天氣情況來進行農業生產,而且還催生了現代的氣象學,是現代氣象科學的基礎。

三月初七,17,27這幾天的天氣情況,與之後十天之內的雨水情況密切相關,而四月初一這一天與之後一個月內的雨水情況也是密切相關,這是人們千百年來對雨水規律的總結。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規律,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過,隨著科學的發展,人為的因素在自然界越來越多了起來,不同日子之間天氣的律動關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從前的農村農諺俗語的準確性也可能要大打折扣了。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產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留意天氣預報,用現代天氣知識和技術手段來指導農業生產,就顯得更為科學了!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對於天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我們智慧的百姓們通過日子生活出現的現象總結的經驗匯聚成一句簡單明瞭的俗語,而且俗語種類繁多,各式各樣,各個季節都有,就比如這句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下邊阿軍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個人對本問答的看法!



為什麼說“三月怕三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在三月份裡有三天都帶七,如:三月初七、三月十七、三月二十七,如果這幾天天氣出現下雨情況的話,可能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都會有雨水,這對農作物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這個時候的農作物對陽光的需求量要大,而且長時間下雨也容易農作物容易發生病害等情況,所以古人對這三天看的還是比較重要的,雖然天氣我們無法把控,提前做好相應的對應措施還是可以的。


為什麼說“四月怕初一”那又是什麼意思呢?農曆四月初一一到,說明我們的“立夏”節氣就要來到了,而今天5月6日正是“立夏”節氣農曆四月初二,“立夏”來了就代表著夏天也來臨,這就告訴農民朋友不會在有冷空氣襲擊我們的農作物了,而且四月份開始我們種植的農作物也在加速的成長,同樣這段時間農作物需要大量的陽光,不需要太多的雨水,如果這段降水連連對農作物會產生影響外,對北方地區後期有可能會出現乾旱現象,但要是“立夏”今天陽光明媚接下來的天氣便會風調雨順。



雖然不敢說古代流傳至今的俗語就能百分百的準確,有時候天氣預報都無法說的準,但能一直流傳下來我們後人也可以拿來參考與借鑑,提前做好防禦的工作也十分有必要,大家覺得是不是啊?如對本問答有其他看法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鮮果農阿軍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經驗,也許在這個時代我們感覺不靠譜,但在古老的農村種植莊稼都是靠天吃飯,這些經驗必須遵守。今天題主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講的三月種大小麥時農民對天氣的預測。



寓意就是:農曆的三月是播種的月份,如果7號,17號,27號都沒有下雨,表示這個月都不會下雨,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春季耕種的季節影響頗深,因為那時並沒有什麼灌溉技術。到了農曆四月剛好相反,寓意則是:進入農曆四月,如果1號下雨,則預示整個四月降雨量增多,易出現澇害,寓意著天災較多,不是一個豐收年。


題主的俗語僅僅是前半句,後面還有: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淋鴨毛,大小二麥水裡撈。

寓意是農曆的三月3號,7號不下雨的話,農曆的四月份初一會下小雨,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最怕農曆四月十二下大雨,一經出現未來將是持續性降雨,嚴重到烏鴉毛都泡溼了,降雨將持續到大小麥收時期,屬於災害年,古人用誇張的語氣,麥收要在水裡撈。

雖然在現代人看來,這句俗語似乎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這也許就是種心理的寄託。經過詢問老家種過地的老人,仍然對這幾句俗語深信不疑,但是稍微年輕的種植戶表示,那純屬無稽之談。可能這就是年代之間的代溝。也許再過幾十年,這些老話將永遠消失在老農村那個年代。


瞳影簡生


古代流傳下來很多關於日常生活和實踐生產勞動中創造出的通俗簡練的語句。世代民間百姓口口相傳,就形成了俗語。

古代人們以農業為主,所以特別注重天氣的預報,因為天氣情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一年的收成。俗語雖然語句非常簡練,但是表達的含義卻很豐富,就像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一句關於天氣預測和雨水影響莊稼生長的農諺俗語。

三月怕三七:是指三月裡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這句俗語的起源是在淮河流域,所以這個地區的3月份,農民正是忙著春播的季節,這個季節農民是不希望下雨的,因為此時候下雨常常會造成氣溫較低,影響剛種下的種子生根發芽。


為什麼是怕三七這三天呢?一方面是用這三天來代表整個三月份,還有就是古人認為初七是龍王出巡的日子,帶七的日子容易下雨。所以古代的求雨過程也採用“七女祭祀求雨”的儀式,很多求雨水的習俗都和七這個數字有關。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怕三月份雨水過多影響莊稼種子的出芽。

四月怕初一,是說明如果在4月份的初一要是下雨的話,那麼整個月份都會陰雨連綿,連續的陰雨天氣會影響莊稼的生產。


所以兩句俗語都是說明了莊家剛種植生長的季節,農民怕雨水過多,而耽誤了莊稼的生長。其實後面還有兩句話,連起來就更能說明這個道理,那就是“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

大家怎麼理解“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兩句話,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麼?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