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又一個歷史懸案!民間傳說"燕王掃北"到底怎麼回事?

幾百年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燕王掃北”的傳說。實際上“燕王掃北”與明初的靖難之役相關。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不久爆發的一場政變。

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朱棣於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又一個歷史懸案!民間傳說"燕王掃北"到底怎麼回事?

此次戰爭歷時三年(1399.8-1402.7),在戰爭相持階段,政府軍和燕軍在北平和濟南之間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為河北、山東諸地的原住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特別是發生於公元1400年的濟南之役和東昌之役,在攻打濟南的戰役中遭受政府守軍的重創,圍城三個月而不下,燕軍兵敗而歸,是為濟南之役。民國五年刊印的《鹽山新志》記載:“燕軍之戰德州,攻濟南,縱橫出沒,惟天津以南,濟南以北,被禍最酷。”

又一個歷史懸案!民間傳說"燕王掃北"到底怎麼回事?

在民間,關於"燕王掃北"還有其他一些說法。

比如,是指燕王即位後北征蒙元殘餘、是指“靖難”打到南京去祭掃祖宗功德碑,甚至還有更不靠譜的說法:是指靖難後“令軍北返報復鄉民”!

請大家來說說,你認為"燕王掃北"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